弥勒佛(即弥勒菩萨,也叫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弥勒佛出世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能益寿延年。弥勒佛出身高贵,下生之后,在龙华树下坐禅成道,在佛教中,弥勒从印度所来,到中国后演化成了唐末奉化的布袋和尚契此。
据说,在唐末的一天清晨,奉化长汀村前的江中水声大作,波涛轰鸣,滚滚江水犹如张牙舞爪的巨龙,呼啸而来,奔腾而去,大有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之势。
村民张重天正在田间劳作,他在江边生活了半辈子,见惯了春汛的洪峰浊浪,然而,令他感到奇特的是,在低沉如牛吼、震颤如雷鸣的波涛声中,好像有一缕飘飘悠悠的仙乐从高渺的宇宙深处传来,在波浪之间回荡更让张天重惊奇的是,深浊的江水之中居然漂浮着一朵从未见过的莲花!硕大无朋,通体金黄,似乎放射着奇妙的光芒,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不是顺流而下,而是逆流徐徐的向上游飘来
张重天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使劲闭了闭,然后再睁开,虽然金莲花不见了,可是在金莲花消失的地方,他看到了一捆柴草,而柴草上竟然躺着一条赤条条的男孩!面临灭顶之灾,小男孩却浑然不知,好像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一样呼呼大睡,陶醉在甜美的梦乡,张重天没多想,赶紧用耙地的长柄镢头将柴捆拨拉到跟前,一把把小男孩抱了起来,不可思议的是,他刚刚抱起孩子,那捆柴草便散开没了踪影,而怀中的那个孩子,好像早就知道会被他从洪水中捞起来一样冲着他咪咪发笑,张重天看那孩子圆头大耳、生相端庄,不觉爱不释手。抱回家中,与妻子窦氏商量,认为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决定把他收养下来,后由与长汀村隔溪相对的岳林寺的闲旷禅师取名契此。
小契此不但长的富态,而且是个福星,他天真活泼,俏皮好动,给张重天夫妇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更为神奇的是,自从领养了契此,多年来未曾孕育的窦氏,又喜得一女一男。当然,这也是张、窦夫妇行善积德的结果。
契此从小就常随父母到岳林寺拜佛,还与寺庙里的罗汉圣僧像称兄道弟。稍长,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便常到寺里嬉戏。契此似乎对岳林寺高大的建筑、辉弘的佛殿、巍峨的佛像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同时也受其父母礼佛的潜移默化之影响,从而使得他对佛教产生了信仰,出家为僧。
契此在岳林寺出家后,也许是经历了心灵的磨难之后的大彻大悟,也许是超越了红尘之后的大智大觉,常有些令世人感觉趣奇的举动,最特别的就是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带着一个大布袋,当有人问他的法号,他就用偈语作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从此,他便以杖荷布袋而得名,被称为布袋和尚。
他那只布袋的确叫人好奇,它所有的用具,不管是水瓶瓦钵、木鱼念珠,还是破衣裳、烂草鞋,统统贮于袋中,似乎应有尽有,永远也掏不完。布袋和尚平时还捡拾人丢弃的废物置入袋内,人或讥笑其布袋是垃圾袋,笑答以偈:有时备无时,无用变有用。
他的形貌很有特征,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皱鼻梁,大肚子,身体矮胖。他的行为也很奇特,天将旱时便穿高齿木屐,天将涝时穿湿草鞋,人以此得知天气,而且他随处寝卧,冬卧雪中,身上一片不沾。他没有固定的住处,经常到市场上乞食,不管荤素好坏,入口便食,还分出少许放入布袋,更奇特的是他在哪里行乞,哪里的生意便分外好。他逢人便笑,言语无常,却多灵验,不几年,人们便都认识了他。他常袒胸露腹、喜喜哈哈,逗小儿逐之,同时也就把自己那个布袋里化缘来的甜点干果分与周围的孩子。又契此从小就天资聪慧,出家后很接近百姓,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群众语汇,因此也常常能够用偈语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深奥的哲理。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契此端坐在岳林寺的一块盘石上,口中念了一个偈子: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说完微微一笑,泊然而逝。契此圆寂后轰动了佛教界,人们才忽然明白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不过是世人不识罢了。于是,许多寺院在塑弥勒佛时便按他的形象塑造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幅对联是他真实的写照。
契此为人所重不仅因为其形象的奇特,更因为其思想的超脱
契此的大肚和布袋成为一种宽厚、包容的象征。
他有一偈: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他强调要大度能容,不要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要宽却肚皮、豁开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甚至还能由此悟道成佛,证得六度。
后人以契此为原型,又加上了笑口常开的特征,从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弥勒佛的形象;也有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人们的大肚弥勒佛像。
人们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大肚弥勒佛像令人一见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受世人喜欢,以后大肚弥勒的这一布置就成了寺庙的定制。
大肚弥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查看更多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们都知道,黄眉大王是弥勒佛派下去为唐僧凑齐九九八十一难的,但小编看来事实并非这么简单,而是另有深意。那么其真实的用意究竟是什么呢?
小编通过仔细的品读《西游记》之后发现,弥勒佛的真实的用意有三点,下面为您逐一介绍。
弥勒佛一、向天庭和如来示威
其实弥勒佛就是想通过孙悟空向天庭和如来示威,因为在原著中我们可以看得很明白,黄眉大王抓住唐僧其实并不想吃什么唐僧肉,而是每一次都是给孙悟空时间搬救兵然后再战。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孙悟空身上。首先我们分析下孙悟空的特点是什么,第一大闹过天宫,第二从六耳猕猴事件后如来承诺保唐僧取经后样他稳坐莲台,也就是说成佛的意思。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那么黄眉大王一次次的挫败孙悟空,首先是在打如来佛祖的脸,因为孙悟空是如来佛祖亲口承认要成佛的,也是如来比较器重的手下反被弥勒佛的宠物吊打。换句话说就是暗示着如来佛祖,你苦心培养成佛的人还不如我散养的宠物厉害丢人不。其次都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视十万天兵天将为蝼蚁,如今孙悟空被黄眉都给打哭了好几次。这也是在告诉玉帝佛家除了如来还有我弥勒佛,我的一个宠物也能样你天庭不得安宁记住了。
玉帝二、试探民心
都知道弥勒佛是如来佛祖的接班人,这说明只要如来佛祖一下位,下一任佛祖的位置就是他的。但佛教的一家之主好当,可是民心可不是那么好得到的。因为如来已经经营了佛家很长时间了,弥勒佛不知道如今的佛家,他接管后会不会有人反驳他,所以弥勒佛也是借此机会在试探佛家的民心所向。
通过黄眉大王和孙悟空交手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用意,每一次都给孙悟空搬救兵的时间,然后救兵来了打退再放孙悟空去搬救兵。其实小编认为黄眉大王的此番举动,就是弥勒佛在试探看看佛家有没有敢出面反他的人,结果就是没有一位佛家弟子出面与他作对包括如来,所以弥勒佛很满意目的也达成了收回了黄眉大王。
如来佛祖三、变相的问如来什么时候让位
我们通过黄眉大王出场的方式就很说明问题了,他是变化成如来佛祖的模样而且洞府名字还叫小雷音寺。要知道如来佛祖在三界的威望可是颇高,就凭黄眉大王区区一个妖精他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台怎么敢冒充如来呢?显然结果大家都只知道他的后台是弥勒佛,而弥勒佛上面说过是未来佛,从佛家的角度上是如来佛祖的接班人。我们都知道神仙不同于人类,不是过个百八十年的就要死然后转世投胎,神仙可能成千上万年都不会死,所以弥勒佛想要成为佛祖就必须如来自己让位才行。
冒充如来黄眉大王但是因为弥勒佛的身份在那里摆着呢,他可能直接去灵山问如来佛祖你啥时候圆寂呢?或者是你什么时候从莲台上下来我上去坐坐当个佛祖呢?显然这些弥勒佛是不可能去问的,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黄眉大王假扮佛祖来暗示如来,看看如来佛祖是怎样的一个反应究竟有没有让位之心。
综上所述弥勒佛派黄眉大王下山抓住唐僧其真实原因有三点,首先通过与孙悟空一战向天庭和如来示威,其次看看如今的佛家民心所向,最后变相的问问如来究竟有没有心思让位。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有不同看法的小伙伴们请评论下方,小编会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为小编点个关注哦
对于弥勒佛我们是还是比较了解的,不管我们在什地方看见弥勒佛,都是憨态可掬的,并且给我们的感觉都是非常亲切的,那你了解弥勒佛要如何摆放吗
大肚弥勒佛宜摆放在:
大肚佛可摆放在大堂或客厅公共空间,促进住宅紫气东来,财源广进,可保全歼富贵、平安,使人心情愉快、忘掉忧愁之事。
大肚弥勒佛忌摆放在:
大肚佛在摆放的高度上,要超过人的头顶,不可摆放得太低,一般以高过人的身高为宜。
弥勒佛的摆放要注意数量
摆放供奉两尊也并无不可,为什么呢?因为,正如上述,两尊即加表左、右满意,来、去如意,昼、夜吉祥。
何找到弥勒佛的摆放位置
首先找出你准备放的那个房间的中心点,然后用罗盘或者指南针找出南北方向,让弥勒佛面南朝北的安放。这是最好的放置方法。但是如果没有办法的话也要寻一处干净的所在,并且尽量把佛像放高一点,背后要有靠,就是靠墙。摆放尽量不要对着其他房间的门口。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弥勒佛要如何摆放的相关介绍,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在摆放弥勒佛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摆放,这样我们才能够有很好的收获。
...查看更多在佛教中弥勒佛经常以慈悲之心待人,给世人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在很多的故事中也讲述了弥勒佛,所以我们大家要经常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内容,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弥勒佛的象征意义吧。
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内,都供奉有弥勒菩萨的坐像。弥勒菩萨像展示给人的是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见到弥勒菩萨乐呵呵的形象后,都会心生欢喜
佛教寺院之所以将弥勒菩萨置于寺院的第一层殿堂中,有其特殊的含义。因为在佛教中,弥勒菩萨具有慈悲、忍辱、宽容与乐观等象征意义,将弥勒菩萨置于一进寺院的殿堂中,是为了让参礼弥勒菩萨的人,能够从弥勒菩萨这些品格中得到启迪,从而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弥勒品格的人。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弥勒佛的象征意义,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弥勒佛的故事是有非常多的,只要我们有耐心的去学习,就能够收获到更多的故事,并且还能够从故事中得到很多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查看更多弥勒佛是笑口常开的佛,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为了让弥勒佛能够更大限度地与众生结缘,通常就将他的像摆在寺庙第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