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辟支佛的神通

"

辟支佛,即辟支迦佛陀(辟支迦佛陀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

辟支佛的神通_辟支佛有哪些_辟支佛的来历_辟支佛果位

辟支佛的神通_辟支佛有哪些_辟支佛的来历_辟支佛果位

以栴檀涂塔成辟支佛
以栴檀涂塔成辟支佛

佛陀在魔羯提国带领着众比丘一路行化,来到了恒河边,看见一座年久失修的旧塔,崩坏得很严重,无人修补。比丘们便请教佛陀:世尊,这是什么塔啊?为何朽坏得这么严重却无人补修呢?佛陀回答:在贤劫中,波罗?国有国王名叫梵摩达多,以正法统治教化国家,社会兴盛人民丰衣足食,没有战争、疾疫、天灾或内斗,象马牛羊等六畜兴旺,珍宝盈库,唯独没有孩子。即使祭祀祈求神祇,希望得子却始终无法如愿。

有一天,国王花园中的水池开出一朵庄严的莲花,花中有一个跏趺而坐的童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口中发出优钵罗花香,身上毛孔散出栴檀香气。守池人将此事报告国王,国王立即欢喜地带着后妃来到园中。国王见到这童子非常高兴,马上就往前想将他抱起来。

这时候童子对国王说了一偈:lsquo;大王常所求,故来称王愿,见无子息故,今来为王子。rsquo;国王、后妃及婇女们听了都十分高兴,就将童子抱回宫中养育。随着年龄增长,只要童子走过的地方,就会生出朵朵莲花,而且他的身上毛孔总是散发出栴檀香,于是国王就为他取名栴檀香。

栴檀香不久就观察到,随他足迹所至之处开出的莲花,一开始鲜丽美好,不久即枯萎零落,便思惟自己的身体,也会如此变化。因觉悟到无常,即证得辟支佛。飞升至虚空,作十八种神通变化,不久即入涅槃。国王、后妃及婇女们痛哭悲泣,将他的遗体火葬,得到许多舍利子,便造塔供养,这就是当初所建的塔。

比丘们又问佛陀:这位辟支佛过去修了什么福德,能有这样的果报?佛陀说:过去无量世以前,波罗?国有佛出世,名号迦罗迦孙陀。当时,有一长者家里有无数的财宝

以栴檀涂塔成辟支佛

。长者死后,他的妻子与儿子就分开居住。长者的儿子贪爱色欲,见到一个倾心的淫女,为亲近她,每晚皆付出百两金。几年下来,长者子家财散尽,已无法支付淫女财物,她便要求一束上好的花。长者子想:lsquo;我已经没有钱可以买花了。国王的宝塔中一定有好花,我去偷来就可以再亲近她了。rsquo;但是,宝塔大门有人看守,无法进入,长者子便偷偷由洞穴潜入,果然偷到好花。


隔天早上,长者子身上突然长出许多恶疮,痛苦不堪,四处寻找医师为其诊治,医师说必须用牛头栴檀涂抹在疮上才可能痊愈。长者子没钱买药,只有变卖舍宅,得了六十万,立刻去买了牛头栴檀,但只能买到六两来涂疮。

他对医师说:lsquo;我现在罹患的是心病,你治的是外疮,这样会好吗?rsquo;说完之后,他就拿着已磨成粉末的牛头栴檀六两,进入宝塔中,虔心祈求:lsquo;世尊往昔修苦行时,矢志誓度众生,脱离厄难。我这一生很堕落,唯愿世尊慈哀怜悯,灭除我的恶疮。rsquo;

随后,长者子便用二两牛头栴檀粉敷疮,二两牛头栴檀粉偿还偷花的钱,二两牛头栴檀粉至诚供养,他在佛前一心求哀忏悔,身上的疮不但渐痊愈,毛孔还发出栴檀香,长者子闻到这个香味,非常欢喜,回向发愿,以忏悔、供养的功德,不堕恶道,常生天上人间,所行之处,生上好莲花,身上毛孔,恒有香气。

佛陀告诉比丘们:以栴檀涂塔的长者子,就是现今的辟支佛。比丘们听闻佛陀所说,都非常法喜、信受奉持。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middot;卷middot;3.授记辟支佛品 3》

省思:

忏悔在佛法当中是很重要的法门,是我们应该随时要努力的功课。正如《佛说四十二章经》所云: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文中的长者子衷心恳切,至诚忏悔过失,即脱离苦患。有了过失要勇敢面对,知道反省、惭愧忏悔,真正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则必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心中都是光明、安乐自在。

...查看更多
何为辟支佛?浅析缘觉菩提之内涵
何为辟支佛?浅析缘觉菩提之内涵

本文为莲荷居士首发/独家稿件

佛陀住世弘法四十九年,所说只唯一佛乘,不过为了利乐众生,依据众生根器,说声闻、缘觉、佛三乘菩提。前面文章中,小编莲荷分享了自己学习声闻菩提中的感悟,知见粗浅,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今天开始,莲荷将分享缘觉乘的学习心得,如果对佛陀的说教,进行如实地思索探究,会发现佛法是非常严谨的,而且强调实证实修。声闻菩提的部分,以实证实修罗汉果为标志,那么缘觉部分呢?

这就要从辟支佛这个名相说起,辟支佛所修证的,也就是缘觉菩提的内涵,即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进而了脱三界生死,出离苦海,这就是缘觉菩提修学的主要目标。声闻圣者常被称为小乘人,而辟支佛的证量显然是在小乘人之上的,但是又不及诸佛,所以我们姑且称他为中乘人,辟支佛是怎么来的呢?大概分成两种。

其一,在无佛住世之时,譬如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于古印度成佛之前。有根器及福德极高的修行人,通过自己现前体察因缘观,进而悟道。这种人就被称为辟支佛,或者叫作独觉佛。他具有薄六尘、薄慈悲的特征,所谓薄六尘,即对世间六尘的贪著以经很淡薄,但是不及诸佛已经彻悟,完全破除了无明;薄慈悲,即辟支佛的慈悲心,也不及诸佛的慈悲心厚重,他的慈悲心算是比较低劣的。

同时,辟支佛因自参自悟,而得到解脱功德,所以他内心也没有亲近三宝的意愿,而是希望独自修行。佛经中说辟支佛,因过去与无量诸佛结缘,誓愿在无佛住世之时,成就辟支佛果。

其二,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他座下有众多的大阿罗汉弟子,他们依照佛陀的说教,以四圣谛为宗旨,以八正道为法门,观空蕴处界,在得到阿罗汉果后,并没有着急入涅槃,而是在修行中继续勇猛精进。这时,佛就为他们开示因缘观的道理,阿罗汉不只在声闻菩提中,做四圣谛的现前观察,而且更进一步从因缘观的角度,观察蕴处界的苦、空、无常和无我,进而成就辟支佛果位。

很多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佛陀不直接开示众生因缘观,反而先让他们证悟阿罗汉果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五浊恶世之中,众生对佛法的信心不坚固,而且害怕在修行中吃苦,所以佛陀先说声闻解脱道,让众生得以出离苦海。在实证了声闻菩提的基础之上,佛陀希望众生进一步开发智慧,那就是经由因缘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蕴处界。可以说这是由浅入深,层层增进的过程。

了解了辟支佛,再来看他所修行的缘觉菩提在佛法中的地位,阿罗汉常被称为小乘人,佛菩萨被称作大乘,所以称缘觉菩提为中乘再合适不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因缘观是辟支佛的修行法门,但是诸佛菩萨同样也要修证,也就是说成佛,必然要实证因缘观的任何一个分支

何为辟支佛?浅析缘觉菩提之内涵


这从反面说明,缘觉菩提的意涵深广,决不能用小乘佛法的名相来贬低它。经文中有个有趣的典故,舍利弗尊者在听闻佛陀开示因缘观后,经过思索,发现其中的道理不过如此。结果佛陀制止他,这句话在《法华经》和《华严经》中都有体现,佛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佛陀是在强调佛法的高深难测吗?小编觉得并非如此,而是在制止舍利弗尊者的增上慢,因为想要对因缘观有究竟的了知,不但要现前对蕴处界的观察,更应该实证法界实相,所以真正能够究竟了知因缘观的,只有诸佛如来!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查看更多
什么是辟支佛-- 禅师答疑开示
什么是辟支佛?| 禅师答疑开示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知道的,在大乘佛教兴起后,将圣者分为三类,以不同证悟方法来分别,缘觉乘,声闻乘及佛乘,声闻乘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缘觉乘也就是辟支佛。但是很多的师兄并不是知道阿罗汉和辟支佛是怎样的。

阿罗汉、辟支佛

一、 阿罗汉

闻声而开悟

释尊成道之后,便前往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圣谛的道理,五人听后,从而证得了「阿罗汉果」。

其后还有很多佛弟子成了阿罗汉,因为他们都是听了佛陀说法的音声,修行而悟道的,所以叫做「声闻」。

修学方法

当我们明白了四圣谛的道理,确信在六道轮回中,充满着种种痛苦,决不能获得真正和永久的快乐;如果依着道谛去修行,以求自己的解脱,便可以渐次证得声闻四果,脱离三界的生死轮回。

初果须陀洹

「须陀洹」,意译「预流果」。即初入圣者之流,这是声闻功行最浅的第一果位。而获得初果的圣者最多还在欲界的人,天趣中各受生七次便可以证阿罗汉果。

二果斯陀含

「斯陀含」,意译「来果」。修到这果位的圣者,死后最多还在欲界的人、天趣中各受生一次,便可以证罗汉果。

三果阿那含

「阿那含」,意译「不还果」。修到这个果位的圣,者死后便不返回欲界中受生,而在色界、无色界中证阿罗汉果。

四果阿罗汉

阿罗汉含有三个意义:

一、杀贼:己破除一切烦恼贼。

二、无生:己解脱生死,不受后有。

三、应供: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这四种不同的果位,是随着修持功行深浅而得的,有些人在一生中由证初果而渐达四果;有些人在一生中则只证到初果、二果或三果便停顿不前。

二、辟支佛

「缘觉」或「独觉」

阿罗汉和辟支佛都同着重自己的解脱,而辟支佛的意义是「缘觉」或「独觉」。

修学的方法

声闻出于佛陀在世的时候,听闻佛陀说四谛法而觉悟;辟支佛虽然未闻佛法,也能凭着宿生的智慧去独自觉悟「缘生」、「无我」的道理,而解脱证果。他们的性格爱好寂静,喜欢独处,悟道后亦不说法教化众生。

上面就是关于阿罗汉和辟支佛的讲解了

什么是辟支佛-- 禅师答疑开示

。我们每天都是可以去修行佛经的,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而且现在很多的师兄都是在修行佛经的,我们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找一些师兄来询问。


...查看更多
宏圆法师:供养辟支佛,九十一劫天上人间受如意乐
宏圆法师:供养辟支佛,九十一劫天上人间受如意乐



阿 楼驮,译成中文是无贫或者如意,阿 楼驮就是阿那律尊者。据《贤愚经》中记载,在弗沙佛末法的时候,世上饥馑,有一位辟支佛叫做利吒,有一天他出去乞食,整整一天托空钵而回。有一个穷人见他托着空钵,心生悲悯,就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稗子饭,来供养辟支佛。辟支佛吃完,现神通、现十八变,然后离去。这位穷人就是阿那律尊者的前世

宏圆法师:供养辟支佛,九十一劫天上人间受如意乐

。因为他供养辟支佛一点的、仅有的稗子饭,而感到九十一劫天上人间受如意乐。等到随佛出家,由于常在佛说法的时候昏睡,而受到佛的呵责,阿那律尊者无比的惭愧,发誓永不睡眠,他七天七夜没有睡,以致双目失明。佛怜悯他,教他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不久他就得天眼通。他看三千大千世界,就像看自己手掌中的庵摩罗果,所以阿 楼驮尊者,在佛弟子中是天眼第一。


摘自 宏圆法师讲《妙法莲华经》讲义


...查看更多
结语

辟支佛是辟支迦佛陀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