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离心是什么意思

"

四圣谛的第一谛就是苦谛,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苦,苦的现象是什么,这样才能使我们升起出离心,但是升起出离心也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的人的出离心是希望下一世转生到天道来享受天福,可是天道众生也有他的苦,在他的功德享用完后,他仍然会随落入三恶道,而有的人的出离心是希望避免堕入三恶罢了,这些的出离心都是不足够的,我们都要明白六道的苦处,这样才能真正升起脱离六道的出离心。

出离心是什么意思_出离心的特征_怎样修出离心_出离心图片

出离心是什么意思_出离心的特征_怎样修出离心_出离心图片

有出离心你就有时间
有出离心你就有时间


作者:灵山居士


有人打电话跟我说,他找不到时间去修行,他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说:我对此有不同看法,我并不认为你缺少时间,你只是缺少出离心而已。


如果你没有菩提心,那你一定要有出离心,如果你连出离心也没有,那最好不要说你是在修行。在你去修行之前,最好先确定这一点,否则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可能都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萨迦派的祖师扎巴坚赞说:如果你执着此生,那你就不是修行者。缺少出离心,你会认为很多事情都比佛法重要,这样你当然没时间。如果让你坐在电脑前看《越狱》,你可能一点都不会累,屁股麻了你会换个姿势继续坐。在这方面我们的总是非常精进。那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很奇怪,我们有时间去看美剧,有时间关心朝鲜导弹,有时间去做头发,有时间去网上搜索四川泡菜的做法,却没时间去修行。
缺乏出离心表示你认为有些事情可以给你快乐,所以你会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这些事情上面。而出离心表示你已经了解,那些你认为可以给你快乐的东西其实并不能真正给你快乐(它们所能给你的恰恰是你千方百计规避的,但你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你不会试图在他们上面建立快乐。
佛陀说过,如果你试图在这些东西上面建立快乐,就如同你试图用盐水解渴。我知道很多人喜欢看《越狱》,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无法在网上看《越狱4》,你就会非常痛苦,如果看的时候画面老是停顿,你也会非常不高兴。如果他越拍越糟糕,你还是会痛苦。我知道有的人是靠不断地买衣服来让自己变的不那么痛苦,还有的人试图依靠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财富来获取安全感。当他们这做的时候,就如同在饮盐水,会越来越渴。已经进入恶性循环。
拥有出离心当然不表示你应该什么都不去做。你可以去做,但不会抱不切实际的期待

有出离心你就有时间

。你已经了解,你无法在这上面建立快乐,你不再尝试这样的努力。这样你就有较少的机会失望。拥有出离心的人一样可以去喝茶,去工作,但他不会有期待,他只是如实的去喝茶,而我们喝茶的时候会抱有很多期待。我们会去做很多事情,那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么做会让我们快乐。若你不这么认为,你就不会去做那些事,那你就会变得很有时间。现在我们都认为钱会给我们快乐。你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但无数的事实证明你无法依靠任何外在的事物获得持久的快乐。
有人或许存有这样的担心,他们担忧出离心会让他们变得缺少动力,但其实如果你有了出离心,你应该有更大的动力才是。如果你身上被绑了一个炸弹,还有一分钟他就要爆炸了,你会如何,还会悠哉游哉的在网上看电影吗?你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从你身上弄下来。
有出离心的人了解,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炸弹,你不知道它是下一秒爆炸还是两分钟之后,所以你不会觉得自己很有时间。你会把一切时间都用在拆除炸弹上面。我们很多人就是带着炸弹在跳舞。
如果你身上有一个一分钟之后就会爆炸的炸弹,你会如何,你会说:我先玩会扑克再说。你会这样吗?你不会。你一定非常有时间,你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到一边,先处理这件事。
你需要知道的是,炸弹已经绑上,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炸,你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一定会爆炸。
如果你不具出离心,你会认为很多事情都比佛法重要,当这些事情和佛法产生冲突的时候,你可能不会优先选择佛法。如果你在拆炸弹的时候看见身边的一朵花很美,你会停下来欣赏那朵花吗?你只有一分钟(或者更短)而已。
如果你自认有出离心而没有变的更有动力,那你需要检视你的出离心。也许你只是想暂时逃避。出离心会带来很大的动力,菩提心会带来更大的动力。
我一直认为,我们发明了足够多的浪费时间的东西。然后我们就变得很没时间。


...查看更多
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离心,其实不是。《三主要道论》里说: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会对今世生起厌离;修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会对来世了无执著,这是真正的出离心。

有这种出离心的人,不会贪执荣华富贵,也不会计较荣辱得失,而是甘于过平淡生活。在平淡生活中,他也会按世间规则行事,该承担的都会承担。更进一步的,他会生起菩提心,那时候,他对父母、子女乃至所有生命都会像对待菩萨一样,恭敬随顺。

所以,出离心不是冷漠的态度,它是一种智慧,甚至是家庭和合的顺缘。

...查看更多
拥有出离心并没你想像的那么可怕!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著,而不是一切
拥有出离心并没你想像的那么可怕!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著,而不是一切


在成为佛教徒几年之后,你也许可以轻而易举的出离很多过去无法出离的东西,你变的不再关心那些被认为很世俗的事物。

你不再翻阅汽车杂志,也不再留意开过你身边的车是法拉利还是奥迪。不再关心精品购物杂志里那些漂亮的衣服和背包,不再关心哪家购物中心正在打折,也不再经常更新你的QQ版本。你甚至可以不需要肉食也可以不再抽烟。

可以说,你在这些方面出离的很好,你确实出离了一些东西。但是你可能会被另一些东西控制住。例如,你从肉食出离,却走进了素食。你开始执著于素食,甚至认为肉食不洁,那些吃肉的人也会引发你的反感和敌视,这个时候,你应该从素食出离。你执著于吃素,而执著的直接结果就是制造出各种有害情绪,比如敌视。

同样的,你可能不再关心张曼玉的新欢是黑人还是白人,不再关心最新款法拉利,也不再关心今秋流行的鞋的款式,但是你开始关心另一些东西,你开始关心如何弄到纯天然的红珊瑚佛珠,开始搜集各种佛像,开始关心高僧们的八卦,这表示你的出离并不彻底。你只是从一个笼子钻到另一个笼子里而已。

真正拥有出离心的标准就是,你可以随时抛弃任何你熟悉的东西,你可以走出任何你习惯的场景。不会有犹豫,不会有不舍。

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可以说你的出离心很完美。具有出离心的人可以接受任何改变,他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愤怒。记住,我说的是任何事情,不光是那些很世俗的事情,也包括那些你认为很神圣的事情,例如,拜佛的动作。我们经常因为改变而生气,因为改变通常是对我们已经习惯的东西的冒犯。

如果你还会被某件事情激怒,那说明你在那件事情上尚未出离。这些事情可能是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事情,你可能不会因为那些小事而动怒,但是一旦涉及你所认为的大事,你就可以了解到你是否具有出离心

拥有出离心并没你想像的那么可怕!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著,而不是一切

。如果你是一个爱车族,在早上发现你的车被划了,你是否可以无动于衷。如果别人打碎了你家的窗户,你可能会无所谓,因为那对你来说并不特别重要,但是,如果打碎的是你的面子,可能就有所不同了。你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最需要出离的对象。但是,它往往是你最不希望出离和最难出离的东西,但你还是要出离。


有时候,细节可以看出你的出离是否彻底,例如,你是否会因为有人不喜欢你所喜欢的猫咪而不快,你是否因为某人习惯于乱放牙刷而烦恼。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可以用来判断你的出离心。如果你彻底的出离,你就不应该有任何烦恼,因为你抛弃了所有的执著。你不会因为有人告诉你她不喜欢你的猫而生气,也不会因为有人乱放牙刷而烦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著,而不是一切。

拥有出离心并不表示你要离家出走,或者把财产全部捐出去。出离并不表示你一定要过密勒日巴那样的生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出离同时也意味着如果要你去过密勒日巴的生活,你也不会推脱拒绝。

以前有一位成就者,有一天一位客人前来拜访,不过那位客人显然对成就者所住的房子有些惊讶,他认为他住的房子过于豪华,那位客人并没有打算把自己的疑惑藏在心里,他直接告诉了那位成就者他的疑惑,他说:我听说您是一位舍弃今生者,但是看着你屋子里的那些东西,我觉得您似乎并不太符合舍弃今生的标准。

那位成就者微微一笑:舍弃一切并不意味着你我要象密勒日巴那样生活,虽然我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但我早已没有了对这些东西的执著,我随时可以走出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离心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可怕,你无需担心它会剥夺你的财产,或者会剔光你的头,让你和家人生离死别。你不必担心失去任何东西,你需要放弃的,仅仅是执著,放弃这些对你没有任何坏处,他只会使你更自由。但是放弃这些并不象我说的那么容易,它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一些技巧,和一个懂得如何让你放弃这些的老师。


...查看更多
怡僧法师:怎样理解出离心
怡僧法师:怎样理解出离心


怎样理解出离心

学佛的人们有个普遍观念,是厌离娑婆,向往极乐。因为娑婆世界很苦,有生老病死等种种苦,所以想脱离。可是要想离苦,必需明白苦是由哪里来的。所谓苦集灭道四谛法,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先明白苦是怎样产生的,才能去解决。

苦是感觉和领受的意思。通过眼 ·耳·鼻·舌·身五种感官进入思想意识,然后通过第六意识“分别”后在由第七“末那识”执我,而感觉到自己的苦痛。比如有人骂我,耳朵听到后,就会意识到是在骂我,心里马上感觉到不舒服。产生嗔恨而觉到苦,这就是苦的感知和领受过程。我们知道苦是因执着我而起的,如果骂的不是我,我们肯定不觉得那么痛苦。所以修行要先修我空,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我相”空了,其他三相也就不分别了。所谓空不是不想就能做到,而是从不分别不执着达到的。要想不分别必先断妄念,没有忘念起来也就不会去分别了。参禅的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修心就是在断妄念,断妄念即是灭妄想,也是离苦。因为苦是由妄想分别而产生的,这是灭苦的方法,也是修心的方法。人们知道了世间的苦,想尽一切办法去脱离,于是找到了宗教,因为宗教是通过信仰和精神寄托来解决人类精神痛苦的。各宗教都是用信仰和寄托去离苦得乐的,这不是究竟的解决方法。大乘经典里经常谈到,远离痛苦要有出离心。这个出离心不是让我们出离生活和世间,而是让我们出离贪嗔痴的枷锁。如果没有了贪嗔痴就不会起烦恼,菩提心也就容易生起了。有的学佛者把净土宗的真实意义理解错了,以为修净土是为了早日离开娑婆世界,把离开社会当做出离心了,真正的出离心是出离贪嗔痴,五欲。

六祖说:“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出现于世是为了让众生离苦得乐,不是让人们离开社会另去找一个解脱之道。苦是从思想中产生的,还得从思想上去解脱。社会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离开现实的生活不能马上改变我们的思想

怡僧法师:怎样理解出离心

。远离社会群体只能让我们的思想更狭隘,生活的更艰难。我们每个人投生到这个世界来,首先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呵护,同时也在社会的关爱中成长。也担负起了长大后奉献和回报社会的责任,如果这时我们想远离这个世界,那就是在逃避现实,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众生都在有意或无意的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学佛者发菩提心的具体表现就是利益一切众生奉献社会,这是往生净土的资粮。因为往生净土的缘是,忆佛念佛,发愿,发菩提心,聚集资粮。经典里明示求生净土是临命终时求生,而人们往往把求往生领会成是现在要做的事。这样就把佛法误解为离世脱俗的消极思想了,佛法让我们离的是贪嗔痴的世界,脱得是妄想、名闻、利养、自私自利的俗。修净土现在做的是发愿,临命终求往生,发菩提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行菩萨道也是聚集资粮。行菩萨道不是空想,是现实生活中的奉献。内心充满了慈悲,行为上去利益社会和众生,才是身体利行的菩萨道,


何不把我们时时刻刻赖以为生的社会庄严成佛净土呢?有了现实的净土又何愁临终,缘不到西方净土呢?所谓:生则要生,去则不去。

...查看更多
结语

出离心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希望从娑婆世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简单的来说是希望从烦恼和苦难中解脱,这个也是师兄修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