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释天是谁

"

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佛经上说,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一级地下来。下来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为释尊引路。释尊成道后佛教产生,因陀罗成为释尊之守护神,称为帝释天。佛陀升于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任佛陀之侍从。

帝释天是谁_帝释天视频_帝释天图片

帝释天是谁_帝释天视频_帝释天图片

神话故事:帝释天的兴致
神话故事:帝释天的兴致 神话故事:帝释天的兴致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六世纪,它是与婆罗门教相对抗的宗教派别。早期佛教反对 婆罗门教的种姓至上、祭祀至上和天神至上。但佛教并不否认天神的存在,它把天神 作为一切有情(众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一些吠陀神祗、婆罗教神概也被佛教 吸收,但他们的身份和神性有了很大变化,大多成了佛教护法神,地位比原来低了许 多。帝释成为佛教护法神后,被安排作了忉利天之主,居住在须弥山顶之善见城。

须弥山本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这是一座巨大无比的金山,是宇宙的中心,是日月星辰 赖以转动的轴心。须弥山的说法亦为佛教沿用。传说山高8万4000由句,“由句”是 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一由旬有30里,须弥山即高达252万里,相当于地球到月亮 距离的3倍,或者相当于200多个地球叠起来的高度。 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所住的帝释天,四方又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

据《俱舍论》卷十一称,须弥山顶的四角各有一峰,上居金刚手夜叉来为此天站岗守卫。山顶上有座天宫叫“善见”,是帝释的住处。须弥山的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住着四大天 王,周围又有七香海、七金山,在外环绕着咸海,咸海四周即四大部洲。 照佛教说法,任何行善积德之人,皆可转生为帝释天。帝释天以人间百日为一日, 寿长1000岁,即合人间10万岁。《佛本生经》中就有一些乐善好施者,死后转生为帝释天的故事。佛教传说,释迎牟尼本人在前生的轮回中就曾30多次转生为帝释天。

佛经《杂尼迹耶·天杂品》说,帝释天的前生是个叫摩伽的婆罗门,故他又叫 摩伽婆”,帝释天前生聪明智慧,一瞬间能考虑千种事,这种了不起的超常本领, 被誉为“千眼”。帘释天当上了欲界忉利天众 神之E,王宫的设备自然也极其 丽堂皇,他的白色华盖据说就 有5由句大,即直径有300里大 真不知小神们如何打起这把有几 个城池大的大凉伞来!他身边的 侍女也多得不得了,有2500万天 女陪伴。

帝释天是天上和人间的 道德维护者。如果天神违犯天 规,他便予以惩罚;要是人间出现暴君,他也会去除暴安良。 在佛教神话中,帝释天的最 重要的职责是保护佛祖、佛法和 出家人

神话故事:帝释天的兴致

。在释迹诞生和出城时, 帝释与梵天等神出现,向幼年 青年佛陀行礼。佛陀在菩提树下 修道时,恶魔向他进攻,扰乱他 的禅思。


帝释吹响贝螺,保护佛 陀。佛陀解除瘟疫时,他从旁协助驱逐恶鬼。佛陀生病时,他 持钵侍候。佛陀涅槃时,他又显身,原本猛烈的火焰突然熄灭, 帝释于是打开宝棺,想取出佛 牙,释迦车尼的弟子为帝释此突 兀之举动感到不解,请他等待众 人来后再一起分配。 天神帝释即解释说释迦牟尼 生前即已答应给他一颗牙舍利, 也因此他一到,烈火自然熄灭。于是帝释从释迦牟尼右上方的颔口中拿下一颗佛牙 随即回到忉利天建塔供养。因此,这一颗佛牙舍利不在人间,而是被供养在天界。 “……尔时帝释。

持七宝瓶及供养具至茶毗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逗即问,汝何为耶。答言。欲请佛牙还天供养。 楼逗言,莫辄自 取,可待大众尔乃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即自灭,帝释说是语 已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颔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

...查看更多
帝释天三皈依的故事
帝释天三皈依的故事

帝释天三皈依的故事

《法句譬喻经》说到,有位忉利天的天王,叫帝释天,将临命终。他晓得命终之后,会堕落在畜生道,生为驴子,因此感到非常悲愁。他想到能救度苦厄的只有佛,就立刻来到佛的面前,向佛顶礼,至诚恳切地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正顶礼时,即是命终之刻,神识立刻投胎在驴腹当中

帝释天三皈依的故事

。驴子不小心踏破主人家的陶器,主人一生气,就拿鞭子打驴子,驴子因此伤了胎气。同时间,帝释天的灵魂又回到自己身上。


所以,低头三皈依,再举起头来,他又回复了帝释身。

这时佛陀就赞叹说:「善哉!善哉!帝释天,你能够在临终时皈依三宝,实在很有福报。」佛陀就为他讲经说法,这帝释天的天主,当下就证得须陀洹果。

──摘自「第十八愿之义」之六(2005.6.19)

...查看更多
想知道历代帝释天的下场吗?(新增夜摩天王的故事)
想知道历代帝释天的下场吗?(新增夜摩天王的故事)


出自正法念处经

现在新增诸夜摩天王的因缘, 夜摩天王的福德神通是帝释天的1000倍。

我说的是我们此劫的历代帝释天的因缘:

初帝释者。名庵舒摩。既作三十三天王已。自福尽故。生大海中作摩伽罗大身之鱼。本在人中。作猎鱼师。常多杀鱼。亦常礼佛。以礼佛业。是故得生三十三天。为帝释王。杀生因缘。海中作鱼。以余业故。生畜生中。

(最初的帝释天叫做庵舒摩,做天帝之前是渔夫,常礼佛但是也常杀鱼,死后因为礼佛的功德升天做了帝释天,但是从天上命终之后因为杀生恶业变成了海里的一条大鱼)

第二帝释。名三浮提。本在人中。曾作善业。与病者食。或清净心。与比丘食。彼业因缘。是故得生三十三天。为帝释王。后时福尽。余业因缘不善业故。作蜥蝪虫。彼前世时。邪见心故。外道斋中。杀蜥蝪虫。以彼因缘。生地狱中。出地狱已。余业因缘。作蜥蝪虫。

(第2个帝释天叫做三浮提,以前在人间的时候常给病人食物,或者以清净心布施给比丘食物,因为这个善业死后不但升天,还做了帝释天,但是死后因为前世曾经邪心行外道斋,杀了很多蜥蜴,结果变成了一只蜥蜴!)

第三帝释。波罗迦奢。是其名字。受天境界。五欲乐已。于彼欲退。本人中时。供养父母。病时瞻视。彼业因缘。是故得生三十三天。为帝释王。本业尽故。彼天处退。生饿鬼中。彼过去时。于异处生。时世饥俭。多储谷等。贵粜与他。诳惑他已。心更悕望后时大俭。以彼因缘。是故生于黑绳地狱。彼余业故。生在针咽饿鬼之中。

(这个比前两个悲惨多了,前两个只是变一只畜生,这个下了地狱。 波罗迦奢帝释天,因为孝顺供养父母,在父母看病的时候常来看望,因为这个因缘做了帝释天王,但是天上命终以后因为在灾荒的时候发墩积财谷贵卖伤害了老百姓,因此到了黑绳地狱中变成了一只饿鬼)

第四帝释。名曰作爱。天处退已。生于猪中。如是见已。观彼善业。何业因缘。为帝释王。彼前世时。于他邪见婆罗门人。病因欲死。与药令服。怜愍心言。当服此药。以是业缘。生于善道三十三天。作帝释王。善业尽故。堕地狱中。彼处既出。以余业故生在猪中。彼天复观如是业果。以何因缘。复生猪中。彼前世时。恒常喜猎。多杀众生。或多杀鹿。或多杀猪。彼业因缘命终。生于活地狱中。彼业既尽。以余业故。生在猪中

第五帝释。名为善意。以何业故。生于彼处为帝释王。彼前世时。曾见他人师子欲杀。救令得脱。以怜愍心。将来归家。多日供养种种饮食。彼业因缘。是故生于三十三天。为帝释王。名为善意。彼处退已。生于焦热大地狱中。以何因缘生彼地狱。本前生时于王众中。妄语言说是业因缘。堕彼地狱。善意帝释彼处退已

复有帝释次第而生。名憍尸迦。彼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而得见之。彼何善业。谓前世时。是多财宝富婆罗门一居奢内置婆罗门。设大斋会。集尊重人饮食供养施其财物。彼业因缘。是故当来作帝释王。名憍尸迦。又本复作无量福德。当作帝释。名憍尸迦又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见彼天处。帝释王处。有佛世尊释迦牟尼说法势力。令彼帝释闭塞恶道。天中退已。生于人中。如是七返。如是道行

以下是介绍 夜摩天天王的因缘故事!

1、大业夜摩天王

彼大业者本作何业。生夜摩天。为夜摩王。昔人中时。以净信心。施缘觉食。业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处。为夜摩王。于彼天处。受无量种境界欲乐。未知厌足。退彼天处。本偷盗故。而复堕于黑绳地狱。彼前生处。曾作药师。于他病者。不相应治。取其财物。以彼恶业。是故生于黑绳地狱。观彼大业夜摩天王。过去业已。次复观察具足众贤善不善业。彼何善业。生夜摩天。为夜摩王。彼佛塔内异处壁中。次复观见彼过去世。以清净心。舍已财物。施病比丘。以思熏心。彼业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而作天王。又复更为境界河漂。善业尽故。退堕叫唤大地狱中。又复前世人中之时。作土地主。放逸而行。心生憍慢。有道行人。甚渴流汗。彼王见已。与甘蔗酒彼饮酒故。失其本信。即便犯戒。失自利益。如是与酒不善业故。身坏命终。堕于叫唤大地狱中

(因为以前以净信心布施供养缘觉的善业以及以清净信救治病比丘的善业而成为夜摩天主

因为以前偷盗,做医生的时候没有医德给人治病要钱不要命《现在很多医院就是这样》的原因生黑绳地狱

因为喝酒破戒的缘故进叫唤大地狱)

2、威德夜摩天主

夜摩天王。名威德者。本因何业。生夜摩天而为天王。见彼前世人中之时

想知道历代帝释天的下场吗?(新增夜摩天王的故事)

。不破坏他而得财物。于夜暗中有说法处。为佛法僧然灯照明。彼业因缘。身坏命终。生夜摩天而为天王。名曰威德。久时为王。既作王已。随命长短。身坏命终。次复生于四天王天。于彼退已。生郁单越彼处终已。次复生于三十三天。彼处退已。生阎浮提。得为人王。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彼处生已。放逸行故。为欲所诳。心轻动故。而复杀生偷盗邪淫。作如是等三不善业。以作如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焦热大地狱中


(这位夜摩天主本来还有不错的功德,,因为佛法僧前燃灯照明,挣钱的时候不损害他人及动物,死后因此做了夜摩天王,然后又生了四天王天,再去了郁单越还有三十三天,最后生人间做国王的时候,因为有大威神大神通而放纵自己,又犯了偷盗邪淫的罪业,因此最后还是掉到了焦热大地狱)

3、善色夜摩天王

复见善色夜摩天王。彼因何业生夜摩天。而为天王。见彼前世人间之时。生婆罗门种姓之中。正见不邪。不热恼他。善修持戒。于系狱中极受苦者。无依主者。或于俭时有饥饿者。多与净洁美好饮食。以清净心。或于斋日。或非斋日。受戒持戒。彼因缘故。救被缚者。令得解脱。或以物赎。令其得脱。彼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为夜摩王。名曰善色。于长久时作彼天王。有大威德。有大神通。作彼王已。身坏命终。次复生于三十三天。有无量种受大快乐。至终尽时。于彼三十三天处退。次复生于阿修罗中。其身甚大。有大神通。阿修罗中报尽终已。生于人中。作大长者。有大威德。彼处终已。生瞿耶尼。在于人中彼处终已。复于人中边地受生。心轻动故。复更杀生。猎杀诸兽。以刀箭等多种杀害。彼业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这位天王以前在人间的时候有正见,对他人不热恼心,善持戒,还常给牢狱中和穷困无依的人布施食物,解救被缚者,因此得以成为夜摩天主。受天主报之后又做三十三天天神以及天道阿修罗,阿修落之后在人间做大长者,然后又去了瞿耶尼,最后生到了边地,受到边地风气的影响,心轻动,而且喜欢打猎杀生,因此最后还是掉进了地狱)

4、普乐夜摩天王

往世曾有夜摩天王。名曰普乐。以何业故。生彼天处。为夜摩王。彼如是见。本前生处人世界中人身之时。曾有善意。常礼师长。心生敬重。见时则起。合掌供养。若复余业。扫佛塔地。扫已泥涂。散花烧香。常一切时。如力如分。布施沙门若婆罗门。常于病者阿那含人。给施供养。以净信心。如是供养。以是善业因缘力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而为天王。名曰普乐。身体皆乐。彼身光明。有种种色。见者心乐。安隐清凉。光明遍满五百由旬。一切宝色。此光明胜。端严殊妙。胜于一切。不可譬喻。如阎浮提人中胜者。谓月光明。端严殊妙。如是一切夜摩众中。普乐天王。光明最胜。于长久时。五欲功德。成就乐已。于彼处退。以彼业力之余势故。生阎浮提人中为王。所王之处。五百由旬。于中自在。生彼处已。心轻动故。猎杀诸兽。彼业因缘。身坏命终。堕活地狱。彼处出已。不善恶业之余势故。生于鸟中。

5、牟修楼陀,现任夜摩天王,这里列举的众夜摩天王中只有此天王从燃灯古佛时代开始就不曾掉入恶趣,常受天上人间富贵,因为其不放逸,善修福业梵行

复见天王牟修楼陀随顺法行。不习近欲爱乐法行。作诸众生利益之行。善知一切善恶等业。既知业已不放逸行。虽作天王而不放逸。彼诸天众观见天主牟修楼陀业果报已。心作是念。此大天王。本因何业。生此天处而为天王。见其往世于人身时。修行善法燃灯佛所。得闻佛法。既闻法已摄取受持。思惟修行。如所闻法。如是安住。如是闻已。乃至一念心不曾乱。正信出家。剃除须发。披服法衣。既出家已。乃至微少尘许等恶。生大怖畏。修行梵行。以彼业因。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谓在他化自在天处作彼天王。名曰不坏。彼处退已。生于人中。为转轮王。王四天下。彼业尽已。命终生于四天王天。彼处退已。生于人中。复得为王。所王之土。一千由旬。彼命终已。生弗婆提。于彼为王。大胜身体。彼命终已。次复生于阿修罗中第一神通。有大势力。彼处命终。而复更作大富长者。恒常修行第一大施。次有持戒智等具足。随所生处。何处何处。施戒智等三事具足。彼处命尽。修施戒智。不断绝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夜摩天处为夜摩王。名牟修楼陀。彼如是法。次第相续。不断绝故。彼心善故善调伏故。不放逸行诸欲境界。不坏其心。自他利益。无量善业。随顺行故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查看更多
佛教故事:帝释天化为老织师,只为供养大迦叶尊者

佛教故事:帝释天化为老织师,只为供养大迦叶尊者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前天

过去摩诃迦叶尊者,证得解脱三昧,入深禅定,为使生死流转中福德浅薄者,能种下善因,得无量福报,因此在一日早上,尊者迦叶特别搭上佛陀送他的僧伽梨衣,至聚落乞食。看到大迦叶身着法服,威仪禅寂,徐步安详,举止言行,散发着慈悲智慧的光芒,人们不禁赞叹:那位就是大迦叶尊者,他身上穿着僧伽梨,多么地庄严详和,听说世尊说法的时候,在人天大众之前,特别分半座给大迦叶同坐。

当时,佛陀也以偈子赞叹迦叶尊者:“汝今修行善,如月渐增长,如空中动手,无有障碍者,身如清净水,无有诸尘翳,佛常于众前,赞叹其功德。乃至未来世,弥勒成佛时,亦复赞叹彼,而告大众言:“‘此是牟尼尊,苦行之弟子,具十二头陀,少欲知足中,最名为第一,此名为迦叶。’人天八部前,赞叹其功德。”

帝释天遥见大迦叶尊者安详徐步,远远地在天宫殿中合掌作礼。帝释天的后妃,名叫舍之,在一旁看了,问道:“天王今天见到谁?为何如此地恭敬?”帝释天回答:“释迦佛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出家前虽然娶了举世无双的金色娇妻,但心中系念道法,夫妻同室而无所染着;出家后持戒清净,身依于禅定,法喜安乐,以智慧犁耕心地,耘除一切邪见不善无明之草,得到了真正解脱道果,是世间最尊、最胜福田,如果能供养他,所得福报必定殊胜倍常。”

天后舍之以敬重心看着帝释天,赞叹道:“天王您居处尊贵之位,仍然有修福的善心,真是难能可贵啊!”帝释天以偈回答:“以施因缘故,我最得自在,天人阿修罗,爱重尊敬我,昼夜忆念施,故我得如是,如得多伏藏,众宝盈满出。”

于是帝释天化作一位贫穷的老织布人,天后舍之亦随着化为老妇人,二人穿着破烂弊坏的粗衣,夫妇相随,坐在通庄道边,尊者必经的路边休息。尊者遥见老织师夫妇,弊衣下贱,心中作念:“世上最穷苦悲惨的人,不会有超过这两人的了。”因此便走了过去,希望能说法劝慰他们。

老织师见尊者来到,赶忙起身执持尊者之钵,盛了满满的天须陀食,恭敬地供奉尊者。尊者见了钵中食物,马上心生怀疑,即说偈言:“彼人极贫贱,饮食乃殊妙,此事可惊疑,极是颠倒相。”

尊者随即以慧眼观之,发现老织师原来是帝释化身,便说道:“天王,您真是乐修福德呀

佛教故事:帝释天化为老织师,只为供养大迦叶尊者

!以此方便为求尊胜。今日却舍尊胜相,现形贫贱人,衣此弊坏衣,羸悴又老朽,远离于天宫,化现在道边。”尊者又说道:“我今欲使无福众生得种福田、成胜福业,后世远离贫苦。天王您福德早已具足,怎么还需要以食物供养我求胜福业呢?”


尔时帝释天还复天身,上前顶礼尊者,作是偈言:“我见施获报,获得诸胜利,资业已广大,倍生于信心。大德为何故,而乃遮止我?”复以偈劝修:

“人闻说施者,犹尚能布施,况我见施报,明了自证知。父母及亲友,拔济欲利益,无能及布施,离于生死苦。施报如形影,处处与安乐,生死险难中,唯施相随逐。于雨风寒雪,唯施能安乐,如行险恶路,资严悉具足。施能为疲乏,安隐之善乘,险恶贼难处,施即是善伴。施除诸畏恐,众救中最厚,处于怨贼中,施即是利剑。施为最妙药,能除于重病,行于不平处,用施以为杖。”

帝释天说完此偈语,恭敬地供养大迦叶尊者后,便回到天宫。

关于我们
心灯佛教网

http://www.xindeng.org/
注:用电脑浏览体验十二种皮肤庄严清净的网站
佛陀正法网

http://www.fotuozhengfa.com/

藏经阁-大藏经

http://www.sutra.org.cn/
注:在微信里选择网址收藏或用浏览器打开即可浏览。
佛学资料非常全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
账户:fojiaozhengfa
名称:(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佛子必用之微信公众平台官方认证订阅号
账户:xindengfojiao
名称:(心灯佛学佛法讲堂)
打开微信搜索输入账户即可关注到我们,收看每日更新系统的佛法修学内容,佛教故事,中医养生,祖师开示,佛经浅释,佛教音乐,佛教视频,微信礼佛,微信忏悔,微信祈愿等内容。


——心灯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查看更多
结语

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本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