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坐的好处

"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佛学中的打坐的姿势,要端然正坐,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然后结双跏趺坐,就是把左脚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脚搬到左腿上,这才合乎标准。因为结双跏趺坐,容易入定,所以叫“降魔坐”,又叫“金刚坐”,又叫“莲华坐”,这种姿势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在一开始打坐时,必须练习这种基本的坐姿,再调整身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是控制妄想的秘诀。

打坐的好处_打坐图片_如何打坐_打坐时间

打坐的好处_打坐图片_如何打坐_打坐时间

关于双盘打坐的一些个人经验
关于双盘打坐的一些个人经验

关于双盘打坐的一些个人经验


相续打坐了20多天,现在可以用双盘来打坐坚持到十多二十分钟了。简单来分享一下双盘的一些小小的经验。

有很多师兄一直困惑于不能够双盘,其实双盘也不是那么困难,主要还是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建议先练习好单盘,左腿先搭在右腿上面,能坚持到30分钟以上再练习双盘。

大家在单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左腿放在右腿上的位置不高,导致练习双盘的时候脚掌的部位非常疼痛,坚持不了多久就不行了。

正确的姿势

大家注意上图用红框圈出来的位置,打坐时尽量让自己的腿抬高些,让自己的脚趾与大腿的根部持平或者突出些,这样打坐起来脚掌就不会感到非常疼痛,就能够做到双盘打坐了。

小提示:打坐时不要开电风扇或者开空调,否则会容易落下禅病。


...查看更多
关于打坐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于打坐的一些注意事项

很多人喜欢打坐,因为打坐后能给人带来清静、愉悦的感受。不过,打坐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如果知道这些关于打坐的注意事项,可能对于大家的打坐会有所帮助。今天,云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打坐应该注意些什么。

情绪过于激烈的时候不要打坐

打坐时,心态会对打坐的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任何东西不间断地去做的时候,都会形成一个习惯。为了让以后在打坐时有一个好的习惯,最好在情绪激烈的时候不要进行打坐。

有的人可能想了,打坐本身就能抚平各种情绪,为什么不能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打坐呀?

因为我们平时在打坐的时候,是要求思想清静的。思想情绪过于激烈,不但起不到打坐的效果,还会形成一个打坐就情绪翻涌的习惯。这对于以后的打坐,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一般情绪激烈的时候,最好先自我抚平情绪,等自己的情绪彻底安静下来,再去打坐比较好。

当然了,打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时候思想翻涌,是会出现一打坐情绪就安静了。其实这是一种工夫的体现。云来想,即使能达到这个状态,平时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打坐。因为还涉及到打坐时的气息问题。

吃得过饱和过饿也不要打坐

吃得过饱最好不要打坐,因为吃得过饱,坐在那里会感觉撑得慌

关于打坐的一些注意事项

。同时,吃得过饱,身体机能都去消化食物了。我们外边看身体好像没什么动静,其实,胃里、肠道为了消化食物,产生的动作,可能比外表做剧烈运动还要激烈。


同时,太饿的话,心里老惦记着吃东西,是没有心思打坐的。身体的这些过激反应,都不适合于打坐要求入静的要求。

如果生病了,最好也不要打坐

如果人体生病了,身体会比平常虚弱。有的人听说打坐可以治病,就在吃药时也打坐。其实这是不对的。

打坐虽然能让身体轻松、愉悦,但是很多时候,并不能够代替医药的方法治病。如果生病了,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办法医治。

大家可能听说过佛教的僧人们也有打坐的。他们打坐的工夫可以说很厉害了,可是当他们生病了,还是照样要吃药、医病的。

因为打坐时,特别是双盘,它的强度其实是很高的。如果身体过于虚弱,反倒会令病情加重的现象。所以,在生病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打坐。等病情恢复了,再打坐比较好。

打坐时思想中不要带有求什么东西的想法

很多人打坐时,由于思想不能清静下来,就喜欢去想一些特定的东西。因为很多人都听说过打坐可以打通任督二脉或者有什么神奇的效果,于是在打坐中就希望自己能有那么大的本事。这种思想,其实就是想要求得什么东西。

因为打坐是要让思想清静,即使做不到清静,也不能胡思乱想的去想一些东西。因为过分的想要获得什么能力、本事,都属于妄想,是不对的。这些想法,直接会让自己与打坐的最终目的出现偏差。

一个人一旦习惯了怎么样去思考问题、想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很难去改变它。用修道的说法,这种现象就叫做“执著”,作为修道的人都是要去掉的。

在除了以上说的这些,我们还要注意打坐的时候,要选择比较干净的环境。不管是打坐前还是打坐后,都要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同时,打坐的时间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增加打坐时间而去做出一些特殊的举动来。比如不能双盘,就可以选择单盘;只能打坐半个小时,不要非让自己去打坐一个小时等等。

无论打坐是为了身体健康也好,为了修行也好,我们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再去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养。目的与方法对了,行事才不会出现偏差。

本文由/水往云来原创并独家发布。

...查看更多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

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

我们打坐坐得好,身心清净,身体健康,从头脑中心下来,有口水自然而来,甜而带有清香的味道。

咽这个津液,可以长生,也可以祛病,尤其妇女专修这个法门,口水越多,越漂亮,脸上会发光,这叫“玉液还丹”。

吃这个“玉液还丹”要把舌头立起来,一气送到丹田,会散布全身,最好不要像吃东西那么咽。

当你打坐坐得好的时候,这口水源源而来,是清淡清甜的,在道家叫做“玉液琼浆”,从喉咙的软骨一节一节十二重下来,是“十二重楼”,“直达绛宫”,下到心脏这个地方。

口水不是像吃糖、吃饭那么咽,舌头要提起来一点,口水就一直这样下来,口水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健康,至少可以帮助消化,胃功能增强了。

打坐坐得好,口水清凉发甘,有时候还带檀香味,这个叫“玉液还丹”,久了以后,皮肤骨节都会变的。所以学佛修道打坐注重津液、口水。

一般老年人嘴巴会干,甚至会发苦,实际上是嘴里没有口水,早上起来发苦。如果一生学佛修道法打坐,就不会有这样。

但不管年轻年老,真正修道的人口水不苦,是甜的。津液之甜,是清香,乃至清凉,就是《百字铭》里头说的“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也就是密宗的“甘露灌顶”。

修行打坐定久了,气一热立刻上升冲上脑,碰到脑下垂体变成液体,就是长生不老之药,叫玉液还丹,还不是“金液还丹”,当然金液还丹要更深一层。

有时候你们打坐口水一直涌出来,然后不断咽进去,这个时候咽法不同,要让它自然满了,舌头稍稍向上提一下,它自然会顺流而下,这样念头就不容易散乱,心一乱就坐不好了。

所以不要管它,让它自然下来。到了玉液还丹时,皮肤都变细嫩光亮起来。如果你打坐,坐到一片光明也没有什么稀奇,都是内部变化的原故。

我们在定境中,自己的元神照住,有一片光明,不要以为是菩萨神光,因为这些都是自己身心上的变化。

我们打坐时不要经常咽,等满口时,舌头翘起,轻轻地、慢慢细细地咽,送下胃,自然气下沉,自然到达丹田。女人则沉到胃(中宫)为止。神凝气住,此即化了。

津液变甜了,佛法谓之甘露,甘露未来即气未化,这是说的咽津纳气。咽津纳气,久而久之,皮肤及全身都是另一番滋润了,有如温玉。

我们打坐也不是说咽两下口水就是长生不老,每人根器不同,成就的迟早就不同。有些人很容易到达,有些人修了一辈子效果也不明显。

总而言之,学佛修道是与行为道德配在一起的;必须要功德,要善行,诵经持咒,做好人,做好事,慢慢地功德与努力两个配合,就成就得快。同样上学的学生,班上每个同学的成就不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



...查看更多
这样打坐才有意义!
这样打坐才有意义! 这样打坐才有意义!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信息量大,一会一阵风,过一会又一阵雨,把人心都吹乱了,所以很多人向往宁静的生活。

但是,向往归向往,生活还得继续,柴米油盐一样也少不了,该挣钱还得挣钱,该拼搏还得拼搏。

所以有人就认为,在这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宁静是不可能的,是做不到的,是一件非常昂贵的奢侈品。

因此只能望“宁静”而叹息!其实,是他们理解错了“宁静”的意思,宁静并不是没有声音,也不是远离声音,更不是没有任何显示的纷扰。

那样的世外桃源谁也找不到。

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宁静,六祖说“外离相为禅,内不动为定”,老子讲“和其光,同其尘”。在红尘中修行,而不被红尘沾染,内心不动,这才是“宁静”。

当然,这种境界,一般人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继续被外相迷惑?继续被内心的妄念缠绕?当然不是,怎么办?参禅打坐也许是个办法!

参禅打坐可以调节身心,锻炼身体,听说还能改变内分泌!既然这么好,咱也参禅打坐一回,所以现在,禅修、静坐很流行!

说起参禅,离不开打禅七,打禅七怎么才能有意义呢?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往事。

民国时期,一些福建的居士在打佛七

这样打坐才有意义!

。第三天,大家正在止静默念,正巧虚云老和尚来慰问大众。大家一听虚云老和尚驾到。一大半人赶紧起身迎接,又是磕头又是作揖,虚云老和尚见到这个情况,很生气!把大家训斥了一顿:打佛七也好,参禅也好,念佛也好,一定要一心不乱,现在大家一听老和尚来了,就忙乱成这样,打佛七还有什么意义?


打佛七,贵在一心,如果心不一,东看西听,这样的念佛,就是念到弥勒下生,还是业障缠身。念佛如此,参禅也是如此,抱住一个话头不放,就可以不起于座,便证涅槃!

佛法如此,世间法也是如此,但凡要成就点事,不静下心来,不能一心一意怎么行?只有做到一心不乱,参禅也好、打坐也好,建功立业也罢,才有意义!

...查看更多
结语

打坐的好处是有很多的,但是在打坐的时候,对于如何打坐和打坐时间也是需要了解的,只有正确打坐,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