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顶骨是什么

"

佛顶骨,梵文usnisa,音译“乌率腻沙”,本指释迦牟尼佛顶肉髻——佛陀三十二相之一。《无上依经》: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佛涅盘后特指舍利中的佛顶骨。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头顶骨,全世界上仅存一块,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周长约一尺二寸,直径约四寸,高五寸的遗骨,是一块较完整的骨骼,折合公制(唐制一寸约三厘米)周长36厘米,直径12厘米,高15厘米,形如蜂窠,颜色黄白,有清晰的发孔。

佛顶骨是什么_佛顶骨舍利_佛顶骨图片

佛顶骨是什么_佛顶骨舍利_佛顶骨图片

走进兴隆古塔 寻找佛顶骨舍利埋藏千年的秘密!
走进兴隆古塔 寻找佛顶骨舍利埋藏千年的秘密! 走进兴隆古塔 寻找佛顶骨舍利埋藏千年的秘密!

兖州兴隆塔(图片来源:兴隆文化园)

兴隆塔的前世今生(图片来源:山东摄影家协会)

兴隆塔的前世今生

兖州兴隆塔位于兖州城内今博物馆院内。这里原是著名古刹兴隆寺的旧址,塔即因寺得名。兴隆塔为十三层的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形,通高54米,分上下两部分,呈母子相托状。下边的七层粗壮雄浑,层间设回廊,饰有雕刻精致的盲窗。上六层骤缩细小,直入云端,仿佛是将另一个小塔置于大塔之上。两截间形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有石雕栏杆,凭栏远眺,风物尽收眼底。

俗传夏至日太阳初升,城西三十里的嵫阳山奎星楼其影绰绰可现,霞光蔚成兖州八景之一的 兴隆塔影 。宝塔倩影,山色流金,牧童笛声,古庙松柏,仙人踏歌,灵光生辉,相映成趣,实为齐鲁一大难得的人文景观。

隋朝,开始起建兴隆塔

兴隆塔位于古九州之一的山东兖州境内,系津浦线上的第一高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是隋代全国第二批兴建的五十三舍利塔之一,因兴隆寺而得名,唯寺塔存留至今。

唐朝,所造之塔是否为兴隆塔?

现存之塔基与唐代咸通十一年(870)十月所造立的 朱常庆等《陀罗尼经》幢 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故 现存之兴隆寺塔,其基座甚至基座之上的若干层塔身,也可能是唐代甚至更早的遗物

走进兴隆古塔 寻找佛顶骨舍利埋藏千年的秘密!

。现仍保存在兖州区博物馆的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2)正月龙兴寺残碑中亦提及寺塔,故可以推断,唐至五代时期,该寺院始终存在着寺塔,只是与现存之寺塔的关系如何,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宋朝,为安奉佛顶骨舍利再次建塔

宋代,在兖州龙兴寺僧侣的主持下,兖州社会僧俗各界人士、以及包括东京等觉禅院等多所寺院积极助缘,于嘉祐八年(1063)再次建塔,以 安葬于阗光正大师从西天取得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 。这次修建的是 髙峻入云 、 峥嵘直倚天 举手挹云烟 的十三层佛塔。

康熙年间,形成塔上塔的独特景观

该寺塔于清康熙年间因地震被毁,在对基本保持完好的下部七层稍作修整后,再于其上修建石栏和六层子塔,形成现在所见之形制。由此推测,宋代所建之寺塔,其高度应远远超过现在所见之五十四公尺。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测绘兴隆塔(图片来源:资料图)

1936年7月,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曾专程到兖州来测绘此塔,并录入了《中国建筑史》。

兴隆塔地宫出土佛教圣物(图片来源:资料图)

2008年8月,兴隆塔地宫出土一批珍贵的佛教文物圣物,包括鎏金银棺、舍利金瓶、石函、安葬舍利碑刻等国家一级文物和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等佛教圣物,使兖州成为国内又一佛教圣地。

兴隆塔因何起建?

隋文帝 振兴 佛教

隋文帝杨坚,本身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坚信自己取得帝位是佛祖护佑的结果。

据《释氏稽古录》记载,杨坚自幼就是由一个名叫神尼智仙的刘姓尼姑抚养长大的。他七岁时,神尼智仙告诉他: 佛法将灭,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儿当为普天慈父,重兴佛法,一切神明还来。 后来果然发生了北周武帝的大规模灭佛事件。因此在杨坚做皇帝后,便把振兴佛教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和治国方针。他在全国范围内建寺庙、造佛像,不遗余力。

史料记载,当时兖州选定的建塔地点 以瑕丘县普乐寺最为清静,即于其处奉安。 瑕丘县是今兖州在宋代以前的名称。当时奉命护送舍利的高僧,则是兖州籍的法性。《续高僧传》记: 释法性,兖州人,少习禅学 开皇十四年文帝东巡搜访岩穴,因召入京住胜光寺。仁寿二年,敕诏送舍利于本州普乐寺

北宋,起塔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

隋朝时所建造的舍利塔,塔体都比较小,而且大部分为木材搭建,因此很难保留下来(见《关于隋朝舍利塔的复原研究》,载《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5期)。兖州的舍利塔当然也不会例外。

据地宫出土的 安葬舍利 碑文记载,北宋兴隆塔所在之寺名 龙兴寺 ,是兖州地方佛教首刹。在塔上还有北宋嘉祐八年(1063)的题名碑记,及清代康熙三十一年(1692)、三十五年(1696)、三十九年(1700)和五十七年(1718)的碑刻。证明兴隆塔在历史上是有过多次重建和维修的。

宋代于阗国法藏王子迎请佛舍利,经由皇帝同意到峨眉山、五台山、泗州巡礼,最后到兖州,选择兖州龙兴寺(即兴隆寺)泗州院为其终老之处。之后,法藏致书州府以后,兖州才上奏朝廷请求建塔安葬舍利的。但朝廷只同意龙兴寺(兴隆寺)和重光寺,精妙寺3寺及下属32院共同集资建塔供奉舍利。直到兖州龙兴寺大悲院主讲经僧法语,得以重建兴隆塔供奉佛顶骨舍利。

最终,在北宋嘉祐八年(1063)再次建塔,以 安葬于阗光正大师从西天取得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 。千年以来,兴隆塔地宫安奉着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庇护着一方水土的人们,一段段关于信仰与坚持,端信与包容,神秘而美好的佳话流传至今

...查看更多
瞻礼佛顶骨舍利 南京栖霞寺举办浴佛法会
瞻礼佛顶骨舍利 南京栖霞寺举办浴佛法会 瞻礼佛顶骨舍利 南京栖霞寺举办浴佛法会

南京栖霞寺举办浴佛法会(图片来源:佛教)

现场下着小雨但是没有阻挡信众虔诚礼拜的心(图片来源:佛教)

瞻礼佛顶骨舍利(图片来源:佛教)

佛教南京讯 2013年5月17日(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圣诞,南京栖霞寺方丈隆相法师率两序大众举办了浴佛法会。

上午8点30分,梵呗敲响,声声吉祥,由隆相法师主法的浴佛法会正式开始。隆相法师在活动中带领十方信众用香水浴佛。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浴佛除纪念佛祖的诞辰,也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浴佛法会现场有序的进行,庄严无比。

今年的浴佛节恰遇2013金陵第三届礼佛文化月,释迦摩尼佛顶骨舍利在栖霞古寺对外供奉,因此,栖霞古寺此次浴佛法会因缘殊胜,来自北京、湖北、上海、浙江、武汉、西藏、重庆、合肥、芜湖等各地的信众及团体早早的前来礼拜参加,预计今天的栖霞古寺礼佛文化月人数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除了浴佛节法会,栖霞古寺还举行了皈依法会

瞻礼佛顶骨舍利 南京栖霞寺举办浴佛法会


...查看更多
中国的国宝佛顶骨舍利
中国的国宝佛顶骨舍利

相信诸位师兄相信佛法的时候都是听说过佛顶骨的,其实佛顶骨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头顶骨,全世界上仅存一块,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为一块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颜色黄白、有清晰发孔的完整头骨。

佛顶骨,梵文usnisa,音译“乌率腻沙”,本指释迦牟尼佛顶肉髻—— 佛陀三十二相之一。《无上依经》: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佛涅盘后特指舍利中的佛顶骨。《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五三一记:“佛顶骨坚实圆满”,是谓“八十随形好”之七十八好

中国的国宝佛顶骨舍利


佛典描述佛顶骨的形质:《 洛阳伽蓝记》卷五:方圆四寸,黄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闪然似仰蜂窠;《续高僧传》卷三:周尺二寸,其相仰平,形如天盖;《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高五寸、阔四寸许,黄紫色;《 法苑珠林》卷二九:广二寸余,色黄白,发孔分明;《 法显传》:骨黄白色,方圆四寸,其上隆起;《 大唐西域记》卷一:面广寸余,其色黄白,发孔分明;《大唐西域记》卷二:骨周一尺二寸,发孔分明,其色黄白;《大慈恩寺 玄奘法师传》同上;《酉阳杂俎》卷二:周二尺等等。

综合上述相近的资料,佛顶骨是一块周长约一尺二寸,直径约四寸,高五寸的遗骨,是一块较完整的骨骼,折合公制(唐制一寸约三厘米)周长36厘米,直径12厘米,高15厘米,形如蜂窠,颜色黄白,有清晰的发孔。

南京 大报恩寺出土的佛顶骨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枚佛顶真骨,文献记载,北宋为佛教中兴时期,西行求法,再掀高潮,当时有印度高僧携佛骨舍利来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北印度乌填曩国高僧施护,将佛祖顶骨舍利奉献 金陵长干寺(今 大报恩寺),于大中祥符四年,安奉于长干寺 阿育王塔地宫内。天禧二年,长干寺改天禧寺。南宋《景定建康志》上记载,天禧寺是长干道场,葬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祥符中建真身舍利塔,赐号“圣感舍利宝塔”。

上面就是关于佛顶骨的简介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而且现在很多的法师也都在推荐我们修行佛法的,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

...查看更多
中国这个庙里发现唯一佛顶骨舍利,王健林曾以个人名义捐10亿元
中国这个庙里发现唯一佛顶骨舍利,王健林曾以个人名义捐10亿元

中国这个庙里发现唯一佛顶骨舍利,王健林曾以个人名义捐10亿元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被17世纪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这里出土的出土的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等都是世界级的国宝。图为大报恩寺塔远景

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其中的“七宝阿育王塔”为国宝。“七宝”是哪七宝呢?为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图为西方绘制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是2015开园的,报恩寺遗址公园整体景区包括九大景观,报恩寺塔很高,十层,但爬起来有二十层的感觉,地宫最感人,有球幕式电影,讲述释迦牟尼成佛的经过。图为民国时期的南京大报恩寺

舍利,梵语中意为“尸骨”,指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固体物,如佛发、佛牙、佛指舍利等。出土之时,曾经有一块刻有“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诸圣舍利”“金棺银椁”和“七宝阿育王塔”等字样的石碑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这个庙里发现唯一佛顶骨舍利,王健林曾以个人名义捐10亿元

。图为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塔刹顶盘,摄影John Thomson 1868-1870年


七宝阿育王塔迄今为止,无论是大小、形质都堪称为塔中之王,它是木质的,外表是银鎏金。虽浸泡了上千年,但已属相当完美。阿育王塔中佛顶真骨千年后重现人间,这是世界现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顶骨舍利。大报恩寺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扬子晚报曾经报道:王健林个人捐款10亿元人民币,用于南京金陵大报恩寺重建。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另外,雷峰塔地宫中供奉的佛螺髻发,即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头发遗物,即发舍利。

“佛顶真骨”从字面理解是指释迦牟尼的头顶骨。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火化后弟子们从灰烬中得到了头顶骨、牙齿、中指骨和84000颗舍利子。图为展厅内部,最值得看的是一个由光纤组成的全景厅,配合大型光影幕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大报恩寺一般来说晚上都不开放,除非有重大活动,不久前,大报恩寺开启“夜游”模式,市民在观赏灯组之余,更可以感受夜间博物馆的独特魅力。自驾游客要将车辆停在雨花路西侧指定停车场。图为 大报恩寺塔琉璃构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遗址公园在完整保护遗址的前提下赋予其象征意义与内涵,金碧辉煌令人耳目一新。开放时间 8:30—17:00 ,从中华门地铁站走过去大约10分钟。售票处在负一楼,成人票价80块钱。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是以东吴古报恩寺遗址为核心而建,里面的展览做的非常到位,视觉、听觉、画面都很赞,有很多让你惊喜之处。 2015年底,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这是清朝文人笔下的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过,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自己才知道这样的评价。目前的博物馆,和一般普通古寺很不同的,除了气派漂亮以外,用了很多现代科技手段烘托气氛,让人很有崇拜感,设计元素随处可见,华丽而不俗气

九层高塔,琉璃珠宝在月光下散发着五彩光芒,屋檐挂着铃铛在微风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晚回家的人们听到玲儿响,就能知道家的方向。图为大报恩寺琉璃构建

明清时大报恩寺,是包容各派的佛教讲坛,国学大师季羡林曾亲题“大报恩讲寺”。图为国宝级文物七宝鎏金阿育王塔

佛顶真骨,全世界上仅存一块,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为一块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颜色黄白、有清晰发孔的完整头骨。佛祖舍利,已经安放在牛首山的佛顶骨宫中。

...查看更多
结语

佛顶骨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头顶骨,全世界上仅存一块,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供奉于南京牛首山的佛顶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