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欢喜日又称僧自恣日,时间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有许多人因而证果成就佛道,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所以也叫做“解夏”。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很殊胜的日子。
诸位师兄是知道佛欢喜日的,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源于佛世时的印度,因为每逢夏日雨季来临,地面上有很多昆虫,要出去就会踩死很多昆虫,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种叫“结雨安居”的制度。
因此,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拖钵,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印度的天气分为热天、雨天和寒冷气候。当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结雨安居”的季节刚好是中国的夏天,所以在中国就有“结夏安居”。
自恣法后,能令佛欢喜有三义:
1. 十方诸佛因见僧众能安居精进修行圆满,故生欢喜。
2.解夏自恣法后,僧众能自我反省检讨,及大众互相检举,使於九十日中有犯过者,均能发露忏悔回复清净故令佛欢喜。
3. 佛闻解夏后僧众报告或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畅佛所愿,故令佛欢喜。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有许多人因而证果成就佛道,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所以也叫做“解夏”。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很殊胜的日子。
此外,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此法会以大目犍连尊者度母因缘为缘起,为解一切众生之倒悬,度脱无始以来的亡灵有情、父母师生,令其得以福资增长、善根增长、法缘增长,乃至成就菩提。目犍连尊者曾经为了救度母亲而于此日斋僧,沿传至今,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弟子恪遵佛制,举办盂兰盆法会,打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得以脱离恶道。佛教界更将此日订为“僧宝节”,以“供僧大会”来表达对僧众的恭敬供养
等到七月十六日的明相一出,看得到手纹了,夏安居就圆满了,这时一切夏安居的功课、法则都可以结束了。世尊在世时,一般七月十五日晚上大家会通宵地念佛、行法,以期证果。有的人说,我不行啊,这三月九十天用功不够,我还要加一月,也就是一百二十日行法,加七月,即功德月,也就是发心不证圣果不出安居日的。因为四月为一时,称为满分修法,世尊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比较宽松的修法,即一时之中拿出三分修法,余一分让我们自己选择,给我们一个“加七月”,即功德月,不给满分修持,怕有的有情不能承当满分修持,心力不足故,福德不具故,所以设一个加七月,给大家一个方便。
上面就是关于《佛欢喜日》的意义了。现在很多的师兄都是在念诵修行佛经的,我们若是也想要念诵修行佛经的话肯定是很好的,而且我们也是去修行佛经的。
...查看更多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与吉利品牌重庆大区各经销商公益慈善战略合作联盟第一季度捐赠仪式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寺弘法楼广场举行。( 摄影:尹亮)
道坚大和尚开示( 摄影:尹亮)
道坚大和尚为爱心车揭幕( 摄影:尹亮)
道坚大和尚为企业颁发捐赠牌匾( 摄影:尹亮)
吉利汽车重庆大区经理李宇剑讲话( 摄影:尹亮)
让爱启航吉利伴你行 ,2016年5月14日(农历四月初八)正值佛教最隆重的节日 佛诞节,也称 佛欢喜日 ,天降甘霖、善缘和合,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与吉利品牌重庆大区各经销商公益慈善战略合作联盟第一季度捐赠仪式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寺弘法楼广场举行。重庆华岩寺方丈、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理事长道坚大和尚为吉利汽车重庆经销商爱心代表颁发捐赠牌匾,同时为吉利汽车重庆经销商捐赠给基金会的爱心吉利博越车揭幕!
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在道坚大和尚的领导和关怀之下,秉承 以菩提心为依怙,以修持为核心,以教育为特色,以文化为契机,以弘法为本怀,以慈善为方便 的心旨开展慈善、弘法活动,以大爱大悲心利益众生为原则,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促进社会和谐开展了大量慈善工作,此次公益战略合作捐赠活动进一步体现了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体现了吉利汽车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体现了吉利汽车公司与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之间携手并进的伙伴情谊
本次公益慈善战略合作联盟第一季度捐赠活动的开启,意味着吉利汽车重庆市场与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2016 让爱启航,让吉利伴你行 爱心行动的正式开始,吉利汽车在重庆每销售一辆,捐献部分资金至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用于佛教遗址考察、佛教文物保护、助学、文化传播、扶贫、赈灾、助残等社会公益项目等领域,每年捐赠善款金额预计在100万元人民币。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一定会忠实履行使命宗旨,切实把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管好用好,把爱心落实到实处,促进教育和文化、慈善事业的发展。参加本次爱心捐赠活动的有重庆华岩寺方丈、重庆佛学院院长、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理事长道坚大和尚,重庆华岩寺监院、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副理事长隆证法师,重庆佛学院教研处主任开智法师,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秘书长尹亮居士,吉利汽车重庆大区经理李宇剑,吉利汽车重庆区域经理晏伟,吉利汽车重庆勇成店毛勇,吉利汽车重庆轩辚店陈青海,吉利汽车重庆创悦店侯凌云,吉利汽车重庆金帆店赵昌金,吉利汽车重庆佳运店应维森,吉利汽车重庆万州汽贸店潘雷,吉利汽车重庆涪陵海宇店王伟,吉利汽车重庆合川东源店周松。
...查看更多人们都知道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其实也就是盂兰盆节。众生欢喜,佛亦欢喜,为佛欢喜日。佛出世间以利生为本怀,凡有所作,皆想带给众生安乐,拔除众生痛苦,所以,若见众生,舍恶向善,转迷成悟,返妄归真,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故佛欢喜。
盂兰盆节的仪式,在于供僧,其精神在于孝亲报恩。这一天是众僧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前来见佛陀报告修行成绩的日子。佛陀听了弟子们修行有进步,生欢喜心,所以叫佛欢喜日。在佛欢喜日供僧(即供食品、衣布、药品等),可仗众僧威神之力而得无量功德。佛的一位弟子,即“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在这一天设孟兰盆供,供养十万众僧,回向给其已往生的母亲。这其中还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即男女老少皆知的“目连救母”。这故事传进中国后,在南北朝梁武帝的提倡下,盂兰盆法会盛极一时,一直流传到现在。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得到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用天眼观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
目犍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用神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
目犍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拔母亲。佛陀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僧众的力量,救出你的母亲。”
目犍连依佛陀所授,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佛陀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时,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上面就是关于佛欢喜日的介绍了。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而且佛菩萨教会了我们很多的道理,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学习。
...查看更多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俗称盂兰盆节或盂兰盆会。
盂兰盆原是印度话,翻成华语是“救倒悬”的意思。是说受苦极重的众生,有如倒悬,现在有人设法救其出苦。中国举行盂兰盆斋,是肇始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后渐盛行,一直流传至今。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盂兰’为倒悬之义,表示饿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而‘盆’则为救护的器皿,所以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的意义,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以救倒悬之苦。
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受苦,于是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然而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饭食还没入口,就全部变成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母亲脱离苦趣,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乃指示目犍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结束日,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脱离饿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连尊者将此情形告诉佛陀,将来佛门弟子行孝顺的方式,也应该奉盂兰盆供养。由于这个因缘,佛陀再次慈悲叮咛嘱咐:‘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时,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后世遂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斋僧供佛,沿习成例。
佛陀时代,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而盛行不衰。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时目连母即於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相传是在梁武帝时代,据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盂兰盆会之所以会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实乃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
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 报父母恩咒 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现存父母延寿,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
报父母恩咒原文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读音: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哆(duo)婆(po)曳(yì)娑(suo)诃(he)
发音注解
南无:录音带多读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读(nā那)(mō摸)。无:梵音读(mó摩),见《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细考古、今字词典皆读此音。另外,还有全读去声的。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另海涛法师著《慈悲的咒语》中注音为南(nán难)无(mó摩)。曳:此处应读古音(yì义)。不读今音(yè夜)。莎诃:有本亦作“娑诃”,两者皆可。
功德简介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难报,佛传报父母恩咒,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恩咒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现存父母延寿,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尽孝之心又何止拘泥于七月啊!)
诵咒回向文
愿此报恩经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四生六道与含灵,皆共同登圣觉岸。
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佛子与众生,咸共成佛道。
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去寺院或家中供佛斋僧,功德无量,无始以来父母眷属必获利益。
如果时间所限,可以在线礼佛,为父母祈福
盂兰盆会的启建兴设,到唐代都还谨遵佛意,主要在供佛、供僧,以报答父母先亡。但是到了宋代,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合,民间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及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
此一习俗流传至今,中元普渡已成为民间七月的主要祭典,因此,七月又称为‘鬼月’。
事实上,为了祖先杀害生灵进行祭祀,并不能免除祖先的所受的苦痛,只要杀生就会减损祖先的福德,增加他们的罪业,反而会令祖先因此恶业而堕落。
因而,祭拜祖先,宜用水果等素食,不宜用酒、肉、烟、乃至杀生之物等徒增祖先罪过,令先人受更得的苦痛。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
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哆(duo)婆(po)曳(yì)娑(suo)诃(he)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
“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就是报父母恩咒 !
[农历七月:孝道月、报恩月]
在这个深富意义的月份里,我们应本着佛陀的慈悲训诲,并效法目犍连尊者的无尽孝思;除了应发心报答生身父母的亲恩之外,也要立愿普度一切的众生。七月,是个非常吉祥的月份,也是我们发心修学佛法、供僧积聚福德的好日子。
【功德简介】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难报,却无以为报,则有佛教报父母恩咒,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恩咒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现存父母延寿,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尽孝之心又何止拘泥于七月啊!)
【父母十大恩情】
第一恩、怀胎守护恩;第二恩、临产受苦恩;
第三恩、生子忘忧恩;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五恩、回干就湿恩;第六恩、哺乳养育恩;
第七恩、洗濯不净恩;第八恩、远行忆念恩;
第九恩、深加体恤恩;第十恩、究竟怜愍恩。
【诵咒回向文】
愿此报恩经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与含灵,皆共同登圣觉岸。
佛欢喜日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节日,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盂兰盆节,此法会以大目犍连尊者度母因缘为缘起,为解一切众生之倒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