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香板

"

用于维系佛教僧团中的规矩和秩序的木板,形如宝剑,禅林称为香板。其状为长扁平形之木板,大小、形状、重量不一,通常约两尺左右,上幅稍宽,约二寸左右,柄部圆形。依使用目的之不同,而有诸多名称,及因职责的差别,形式长短也有区别。一般由方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维那、纠察等职事所持用。

佛教香板_香板的图片_香板制作

佛教香板_香板的图片_香板制作

香板:禅堂里的“尚方宝剑”
香板:禅堂里的“尚方宝剑” 香板:禅堂里的“尚方宝剑”

香板,禅堂里的“尚方宝剑”。 (资料图)

禅修过程当中有一件独特的法器伴随大家,就是香板。

香板的来历说明一下,当年天慧实彻禅师是玉琳国师的徒孙,在自己的小庙里生活。玉琳国师是当朝皇帝公认的大彻大悟者,并且拜为国师。玉琳国师已经圆寂,皇帝就特别操心——后代还有没有人能够继承玉琳国师的事业,继承他的禅悟水平?因此派人到处去找玉琳国师的传人,结果都隐姓埋名,谁都没有开悟,觉得都担不起玉林国师的盛名。

最后找到一个人,天慧实彻禅师,号称为瘌痢头和尚。他整个头上,都长着瘌痢,特别不好看,整个人的长相也相当差劲,用现在得话来说,就是颜值欠佳。皇帝找到他以后就想,我怎么想办法让你不辜负的你师公的传承,一定要把禅宗的家风继承下去呢?

皇帝把他请到了皇宫,在宫里建了禅堂,给他七天时间,叫做“尅期取证”。就如前面说的——给你两小时,马上开悟。尅期取证,时间规定七天,在这七天里面,把天慧实彻禅师关到禅堂里行香坐香。一把尚方宝剑挂在禅堂的正门前面,皇帝的贴身太监天天来检查他的功课,给他送饭。

饭送进去以后,门一关,就弹一弹剑锋,对他说:“老修行,又过了一天,还剩六天啦!”又过了一天,再“噔噔”弹两下,“老修行啊,又过了一天,还剩五天啦。五天一过,你这脑袋就没啦,你这瘌痢头,你就飞啦!”“噔噔”弹两下,又过一天,“老修行,还剩三天”、“还剩两天”、“还剩一天啦”,天天在那里提醒他。

到了最后还剩一天的时候,真是火急火燎,等到门一开,尚方宝剑就是用来砍自己头的。这尚方宝剑砍天下人的头,一个瘌痢头和尚的头,又怎么能保得住?多少高官大姓都给砍了,自己的这个头肯定是不行了。

禅师很着急,就使劲跑香,跑到最后,天昏地暗。结果一不小心,一脚踩在另一只脚的鞋带上面,草鞋的草带一下子崩断了,两个脚并到一起了。“砰”一声倒地了,他不光是倒地,关键是一头撞在了禅堂的中心柱上。瘌痢头上又撞了一头的包,趴在那个地方,外面的人听到里面“砰”一响,还以为完了——这肯定给摔死了!

太监就打开门。门刚一打开,瘌痢头和尚就直接冲到门前,把上方挂着的尚方宝剑取下来,太监不明就里。我们现在来看,这和尚可能是疯了吧!

太监追上去把他摁住:“你这要干什么?”天慧禅师拿着尚方宝剑,“皇帝前日要我头,我今日要皇帝头。”还在往上冲,一直就冲到皇帝身边。那个气势,几个太监都不敢拦了。禅师直冲到皇帝面前去,太监们也都跟着过来了,皇帝却在那里哈哈大笑,他也是一个过来人。

于是,禅堂里这种“尅期取证”的禅修就成了规矩。天慧实彻禅师,后来就住锡在江苏一带。高旻寺的宗风,就是那样开始的。天慧禅师继承大慧宗杲禅师的看话禅,并固定成了一种禅堂的模式。在禅堂里,尅期取证,七天取证,以七天为一个单位,如果七天不行,就再来一个七天。在禅修的过程当中,香板就成了最普遍使用的法器了

香板:禅堂里的“尚方宝剑”


香板的造型像一把宝剑,但是要将一把尚方宝剑法器化,有些部分就做了改变。虽然是木质的,但实际上也有香板的作用。这个法器的呈现,使得明清以后的禅宗为之一振。

禅堂的方式,让每一个时代又产生了很多很多的大善知识、开悟者。禅堂里用法器,敲打在肩膀上,打两下,第一下是“警”,第二下是“策”,就是“警策”,也称为“打警策”。当我们昏沉的时候,两个香板打到肩上,那就是警策,让我们不要昏沉,提起精神来,好好地用功。

禅堂的用功,法器虽然只是一种助缘,但是所谓“香板头上出祖师”,香板落下的时候,很多的人有所获益。

...查看更多
禅堂香板的由来
禅堂香板的由来

香板,形如宝剑的木板,是禅堂中法力极其巨大的法宝。香板是用木料做的,类似古代的宝剑之形。它的长度和厚度,都有规定的尺码。它是一种维护寺院清规、惩罚违犯律仪的械具。也兼有警策行道、督勉精进的用意。而它作为宝剑的样式,是由来有自的。

话说清朝的“禅师皇帝”、“四爷”——雍正帝,他的禅法受教于他的师父玉琳国师。在玉琳国师圆寂后,四爷担心国师的出家弟子中没有究明心地的出家人传承国师的衣钵,就四下搜寻玉琳国师的传人。在高旻寺找到一个癞头和尚,自称是国师的徒孙,但还未开悟。四爷圣旨一下,赐予宝剑一柄,限他七天之内究明大事,七天之内若不开悟,就以此剑取他头颅。癞头僧接旨,如坐针毡,情急之下,拼命参究

禅堂香板的由来

。到了七天末了,突然豁然大悟。此时他立刻喊道:“快拿宝剑来,我要去斩万岁的头”。大事已明,堪当重任!


从此以后,宝剑成了禅堂中极其重要的警策用具——当然,不能是充满戾气的那种钢刀铁剑,而是代表生发的木质的宝剑。

...查看更多
禅堂●行香,香板典故
禅堂●行香,香板典故

很多人是知道香板的,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佛教法器,其状为长扁平形之木板,大小、形状、重量不一,通常约两尺左右,上幅稍宽,约二寸左右,柄部圆形。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香板的妙用,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我们在轮回路上际遇的一切苦和乐,都是分别和无常的状态,本质都是苦。只有把这种生灭的分别识归向到智慧的状态,我们的生命才会获得真正的大安乐。

每一个学佛乃至发心出家的人,首先要明白轮回的过患,要生起厌离,要知道所有一切都是由“我”所造。因为有“我”,所以有我的轮回,想要出离轮回,就必须去得掉“我”。这也就有了戒律,有了规矩。

作为三宝弟子,最重要的规矩就是心中一定要有三宝的位子,这个位子还必须至高无上。三宝是真谛,是胜义谛,只有三宝在上,“我”才有降服的可能。

每当业障现前,“我”一反应时,有三宝的力量在,你的觉照就能马上跟上。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包含了双重的力量:一是我们轮回的迷惑的力量,一是从求离苦得乐的力量里生出的对三宝的依止。我们在平时的闻思修中就要从这双重力量的对照中建立起对三宝真实的投诚皈依。

关于这一点,可以打个比方:当你来到三宝地后,如果有人拿香板打你,你会如何理解这一举动?

一般当香板打下时,不管是不是修行人,第一反应总是:我犯什么错了,为什么要打我?然后,除了肉体觉得疼,脸上也会挂不住,我们所谓的自尊会觉得受到了侵犯。

接下来,没有修行的话你可能就会诧异、争辩、愤怒甚至挺身反抗、暴跳如雷,最后卷铺盖走人。但有修行的人,这个时候内心就会有更多的空间来理解这当头打下的一板。

理解的前提就是降服住自己。你会反思:我又犯错了,我应该要发露忏悔!如果没有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你就会想:佛门当中板子打下来要分对错吗?只有错才能打吗?没有错也可以打!不管前面有没有错的因,这打下来的一刻就是在调起我的正觉!一板子下来,就是看我有没有我执了,“我”有没有在反抗?有反抗说明打的就是我的这个反抗,这个我执!

这就是香板的奥妙所在:修行人在面对香板的时候,香板就不叫香板了,它是佛法;打香板的人也不是普通的人了,他是佛法的现前者;你挨打的那一刻也不是一般的时刻了,那是三宝的恩德现前的一刻

禅堂●行香,香板典故


这个世界还能吃到香板,是需要很大福报的。高旻寺的来果老和尚是佛教界有名的禅宗大德,有一次有人在作了大供养后,向他请求:老和尚,你能不能拿香板打我一下?那时候的人都懂得如果能被方丈和尚拿香板打一下的话是会消很多业障的。但老和尚板着脸回答说:我这个香板用再多的黄金也买不到,我这个香板打下去是要出祖师的!

所以香板是集很多妙用于一身的。如果从空性的角度去理解,当然可以说没有香板,没有打香板的人,也没有挨打的我。但对于我们当下的修行,面对香板,还是可以从更现实的层面去分析,看一看被打之后你能不能从第一反应的吃惊、疼痛到生起惭愧,提起正觉,进而产生感恩。

一香板打下,没有把你打炸毛,而是打出了你的惭愧和感恩,甚至因为这种鲜活、深切的提扶而使你感激涕零,能这样,说明对于降服自我、出离轮回你已经有了一些体悟。

我们现在虽然不太可能打香板,但实际上呈现这样一个道场,让大家能在这里忏悔业障、培植福报,你心里还是应该有惭愧,有感恩。住在寺院就是住在佛陀度众生的悲心中,香板是佛法,三宝地里的一饭一粥、一砖一瓦何尝不是呢?

三宝门中所有的显现,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破除我执,远离分别妄想,最后看到所谓的轮回不过是一个假象。

上面就是关于对于香板妙用的讲解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仪轨来修行,而且我们要记得在念诵完佛经或者是做善事之后一定要进行回向。

...查看更多
禅堂香板的由来是什么
禅堂香板的由来是什么

很多人修禅的话,应该都是知道香板的,在佛教中,香板是指用于维系佛教僧团中的规矩和秩序的木板,形如宝剑,禅林称为“香板”。而且很多人都是对香板是有着特殊的感悟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转眼之间,2016年的春节已经过去。

正月初四那天早上六点,我们一行七人由揭阳出发驶往汕头清凉苑,准备参加三天的春节禅修活动。

八点,皈依受八关斋戒仪式后,随即禅修打坐正式开始。

记得没错的话,这是第五次拜访清凉苑。一切还是老样子,陈设依旧,感觉依旧,来的目的也依旧……

禅修,是我早有听闻,却不曾见习的。这次能来,可以说全是妙莲师兄的“怂恿”吧!

师父把禅修作息时间表贴在了墙上,第一天是六枝香,分六个时间段完成。中间有喝茶,休息小参时间。早上是4:30分起床,五点准时开始第一枝香。过午不食,晚上也都是和衣而睡,十点准时熄灯。令我一直忐忑不安的不是打坐,也不是怕饥饿难忍,而是怕自己不能早睡早起。因为平时在家都是晚上晚睡、早上不起的,这一下子要改变作息规律,怎不令人担忧。想想已经报名参加,再怎么也要逼自己一把

禅堂香板的由来是什么


第二天坐八枝香,第三天六枝香,坐完后,三天禅修也随即结束。

关于禅修要求,来之前微信群里已经有发,也交代了具体要带的东西和注意事项。只是粗心大意的我,居然把最重要的东西——海清和戒衣落下忘带了。这或许就是平时浮躁散漫过度,而养成的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使然。

随着第一支香燃起,我们和汕头师兄一起开始了闭目禅修的进程。很快第一枝,第二枝,第三枝。当第四枝香坐到一半的时候,我的手机发出了嘟嘟的震动声,下意识的用最快的速度拿起来迅速的关掉了。心里想,吵到了师兄们的修定心,真是不该。

当坐香结束师父敲响木鱼后,随即叫我:“觉芝,过来跪下。”听后一懵,心里想着,难道是要挨香板?我木讷着来到师父面前跪下,还不知道香板怎么挨,之前只听说是师父见到违规者自己走过去打的,这叫过来受罚的还从来没听说。只见师父拿起桌子上的香板对我说:“双手合十,等下打完再去菩萨前忏悔。”我低着头老实的照做,心里一片混乱……只清楚的记得师父打了我三下肩膀。当时的场景,依稀在我眼前浮现,心底的感觉直到此刻,依旧无法找到精准的字眼正确的形容。但有一条,心底一直是清晰的,那就是,香板不会打错人。

“禅以声为刺。”这是一进清凉苑就可以看见的。它安静的悬挂在禅堂的墙上,无声又温馨的提示着来来去去的每一位善友。宁静是生命的一道屏障,是灵魂的歇息之处。只有心宁静了,我们才可以看见真正的自己。才有机会剥开外壳,看看这些年自己一路行进下,行囊与心灵都装了些什么?是美好还是丑恶,是真实还是虚幻?

匆忙的我们,早已远离了宁静,无知的为了匆忙而匆忙,最终连自己何去何从都没有时间仔细的去思考?!

清凉苑,正是我一直寻觅,却在偶然间发觉的地方。他的禅堂,他的禅意,他的禅心,他的禅修,他的禅物,都是属于每一位与佛有缘的人,与禅有缘的人。

随后的禅修,我的心情更是跌宕起伏,复杂难平。时而小喜,时而小悲,时而小痛,时而小悦……因感知到自己的拙陋而悲,又因有机会学得佛法而喜。因自己的贪嗔而悲,更因知遇师父教诲而悦。

特别是禅修的第二晚,师父提前敲响木鱼,所有学员,都没有下座,认真听师父的开示。师父由学员心态讲到学佛的必要性,以及学佛对自己的人生起到的诸多益处和重要意义。最后他提到了他的女儿……那一刻,有的师兄已经泣不成声,我也忍耐不住,任眼泪决堤般涌泄。在场的师兄很多都飙泪了,如一位师兄所说,不为别的,只为师父的慈悲与苦心而泣!

娑婆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煎熬翻滚,苦难在华丽的装扮下,迷惑着每个人。原以为人生路上都是开心,各种祈愿,各种盼望,各种索求,各种美好与期待。岂料走着走着,风景就变了,变得狰狞邪恶,危机四伏。怎不令人失望与痛心啊!

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的随波逐流,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渐渐地,最初的美好,逐渐被现实涂上各种自己需要的色彩,哪怕是晦暗的,违背良知的,只要需要就不惜代价。即便践踏了道德底线,也有视无睹,不以为然。真正原来那个本善的自己,逐日迷失,名利权威,金钱享受,欲念地位,误以为这些才是最高的梦寐追求。当追逐的梦想完成后,某个无眠的夜,恍然间发现,自己已经是迷途羔羊一样,那些走过的路,错过的人,都已经一去不复返。得失成败过后,那颗漂浮的心又将去哪里找到慰藉,得到安宁?!

清凉苑别样的氛围,给予了我们亲近佛法的机遇,我们这些有幸学佛的人,能够进一步了解佛法的博大精深,可以通过另一角度窥探生命,俯瞰人生。

三天的禅修,师父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着他的禅意与用心,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吸收。师兄们的一言一行,严谨有度,都将成为我行为的标杆。在她们面前,我的缺点和不足,都得到彻底的对比与证实。希望以后的自己能够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像在清凉苑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循规蹈矩,有法有章。

三天的清凉苑禅修结束前,我看了看伴我三天的一景一物,再一次看看案台上的香板。想到师父说:“打香板是为了消除你们的业障。”那时刻心中的感慨,何止万千?心底涌现的惭愧像滚滚潮水一样,再一次将一切淹没!

希望那案台上的香板,能够鞭策更多的贪嗔痴,也永远促我稳健的前行。

上面就是关于觉芝师兄对于香板的感悟了。现在特别多的人都是在修行佛法的,我们若是也想要修行佛法的话肯定是很好的,而且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也是可以推荐别人来修行佛法的。

...查看更多
结语

香板是一种维护寺院清规、惩罚违犯律仪的械具,兼有警策行道、督勉精进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