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性是什么意思

"

佛性:佛教术语,意思是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佛性不仅佛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又作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为如来藏之异名。据北本涅盘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凡夫以烦恼覆而无显,若断烦恼即显佛性。

佛性是什么意思_佛性的图片_佛性与般若_佛性的妙用

佛性是什么意思_佛性的图片_佛性与般若_佛性的妙用

要用佛性思维,看待世间感情
要用佛性思维,看待世间感情 要用佛性思维,看待世间感情

一、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佛教其实早就发现了这个现象,所谓的“无爱不生娑婆,无欲不堕轮回”就是描述了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这个世间的人,迷恋情爱贪欲,就只有在六道轮回里颠颠倒倒的循环,无法获得更高的生命和福报;唯有按照佛陀的指引,才能解脱生死,超越轮回,修成正果。

二、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但是有时候却是在错的时间遇到看似对的人,让你爱得痴迷、无力自拔。可是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不要一厢情愿地自作多情,到后来只能让自己伤得更深,跌得更惨!

三、这世上大多天长地久,都不曾有过承诺,所谓的山盟海誓不过是一种经常让高山和海洋领受尴尬的重量级承诺。承诺这些东西,无非是心理安慰剂,最让人相信的,不是耳朵也不是对方的演技,而是你的心里一直深深地爱着她,愿意为她付出,为她犯傻。

四、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有一种爱他们说叫做放手,有一种痛他们说叫做只能藏在心底。原来觉得自己会撑不住的,结果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已咬着牙、含着泪一个人走了很远,坚持了很久!

五、相爱的时候,世界上最动听的情话,不是“我爱你”,不是“在一起”,而是在我最脆弱的时候,你说:“我在这里”!既然你曾经那么爱我,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放手?我还傻傻地站在风中等你给我一个理由,最后还是时间告诉了我:她不会回头!想起你,心还会痛,却不会再那么难受!

六、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懂了,无论是对待感情还是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要做到: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所以做人就是这样,要么就安之若素,要么就奋勇前进。要牢牢记得:永远都不要太去强求什么。

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真的十分短暂,要学会悦纳自我,要试着随遇而安。一个人出生就和草木一样,破土、生芽、长叶、结果、落叶......最后尘归尘土归土。生命于每个人而言,都只有一次,庸庸碌碌也是过,精精彩彩也是活,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就好!

八、幸福就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一个人最清楚

要用佛性思维,看待世间感情

。感情、婚姻都是如此,幸不幸福满不满足,最后还是看你自己感觉合不合适,能不能一起走下去。人世间,虚度年华的人不少,真实鲜活的人也不少,只要到老到死的时候别让自己后悔就行。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查看更多
耀行法师:自行本自具足:我们“周遍圆满”的佛性
耀行法师:自行本自具足:我们“周遍圆满”的佛性 耀行法师:自行本自具足:我们“周遍圆满”的佛性


文/耀行法师

现影虽妄镜实有,四科七大本周圆。

《楞严经》中:“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即众生的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

“别业妄见”谓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虚妄境界,或苦或乐。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见有虚妄境界。譬如,一人眼睛有了问题,见灯光会别有五色圆影重叠。而正常的人是看不到灯有五色的圆影的。眼睛有问题的那个人看到的是“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同见一切虚妄境界,同受苦乐,同业所感

耀行法师:自行本自具足:我们“周遍圆满”的佛性

。譬如,一国之人,同见瘴恶不祥之事,是名“同分妄见”。


同一条河流,人们看这条河,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是因业力相同,所显发的妄见相同,这就是同分妄见。同一条河流,人看到清水。但是,鱼看到游园舍宅,饿鬼看到脓血充满,天人看到琉璃宝所。随各自的业力不同,看到的妄境有所差别,这是别业妄见。

自性能生万法(图源:网络)

如果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众生看到的就不应该各不相同。所以,通常人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其实是虚幻不实的。只不过是各自的内心分别、妄想出来的。如同,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都能显现影像。随着业力不同,让镜子变成了嘻哈镜,各自照显于镜里的影像就各不相同。善心善业所显的境就是清净庄严的,恶心恶业所显的境就是污浊下劣的。

交光法师在《楞严经正脉疏》中说:“阿难认识为心,如愚人执石为玉,不肯放弃,佛为带妄显真,指见是心,如指璞說玉,璞虽是玉,尚有石皮未破,其玉不纯,故又为破同分、别业二种妄见,如剖璞出玉,光莹焕发矣。”认为我们的分别心为真心,就好比愚人执着认为石头就是玉一样。佛为方便说带妄显真,好比拿着璞石籽料,说这个虽然里边有玉,但还要破去籽料的外壳一样。没有破去外面的石头,就不算纯的玉。破去同分、别业二种妄见,好比是剖璞出玉,光莹焕发。

所以说,现影虽妄镜实有,四科七大本周圆。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虽然都是妄境,但能显现影像的这个镜子本身就是真如体相之用。四科是指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是指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一切法虽然随业缘所现而显。其相,虚妄。其性,元真。周遍圆满,随心应量。如果认得真心的周边圆满之性,修行上便可“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会上,二十五位法身大士纷纷现身说法,分别从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来修行,皆证得圆通境界。六祖大师在开悟后也感叹说:何其自行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查看更多
有人请教六祖慧能何谓佛性,慧能说永远都说不完
有人请教六祖慧能何谓佛性,慧能说永远都说不完

韶州法海禅师,最初参见六祖慧能的时候,礼拜后问道:“请大师为我讲一讲什么是即心即佛吧。”

慧能回答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我如果照此说下去,那永远都说不完……”

佛像

于是,慧能为法海说了一个偈子: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有人请教六祖慧能何谓佛性,慧能说永远都说不完


法海听完此偈,明白了什么是“即心即佛”。并领会慧能所指出的定、慧双修的入门途径。于是拜在慧能门下做徒弟,参禅悟道。后来他也作了一偈赞许道: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莫高窟观音经变

慧能在这里所说的“即心即佛”,意思是让学人自己认识自己的本心,通过体证达诸佛理。

定、慧双修,则是慧能主张的定、慧一体观,认为定是慧体,慧是定用,这便是慧能的禅法。

佛陀...查看更多
有“佛性”的泰国教育:学生需对老师行合十礼
有“佛性”的泰国教育:学生需对老师行合十礼 佛教对泰国国民的日常生活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泰国除了拥有“微笑的国度”的美誉之外,还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佛教在泰国传播近千年,在泰国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现在,佛教对泰国国民的日常生活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泰国最早的教育就源自传统的寺庙教育。从1220年到1886年,泰国的教育由寺庙教育、宫廷教育、家庭教育发展到了1932年的现代教育。1932年是泰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就是在这一年,泰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诞生了。该宪法除了明确国王是国家的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各种宗教的支持者之外,还开创了泰国现代的教育制度。

然而从源流上来讲,僧侣阶层才是泰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教师,地位相当显赫。他们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礼仪在很大程度上在泰国现代教育制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千百年来,泰国的僧侣阶层用他们的渊博知识教化泰国人民,泰国人民也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对僧侣阶层表达敬仰和感激之情。而这种敬仰和感激之情久而久之就演变为一种礼仪,一种信仰。

第一,双手合十礼。在泰国学校里,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学生需要对每一个教师行双手合十礼,这个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是对身份特殊的人或年长的人最起码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最美好的祝愿。

泰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对不同的人行双手合十礼的方式略有不同。首先,如果向泰国极受尊敬的僧侣行礼,需要双手合十,把手举至头顶,然后鞠躬行礼,在泰国即便是国王,见到僧侣也是要行双手合十礼的;其次,如果向长辈行礼,比较标准的做法是:双手合十,将手放于胸前,深鞠躬,让鼻子碰到中指;再次,如果向同辈行礼,只需要双手合十,将手放在胸前就可以了。

第二,学校的教学区域,学生必须要脱鞋进入。无论是去皇宫、寺庙,还是泰国人家中,都需要脱鞋进入,这是泰国人生活中一个最常见的礼仪。在学校里,学生进入教学区域需要脱鞋,而教师却不必如此

有“佛性”的泰国教育:学生需对老师行合十礼

。这可能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学校卫生清洁的考虑,同时也反应出了教师的特殊身份。在泰国,王室、寺庙、家庭和学校的地位特殊,每个学生都应该向国王、王后、王室的其他成员、僧侣、自己的父母、学校的教师表示尊敬。所以在这些地方,必须脱鞋才可以进入。


第三,跪着向教师提问。泰国文化里认为,当身份特殊的人(如僧侣、父母、教师等)坐着的时候,晚辈是不能站着与其说话的,而且要求学生尊敬教师要像尊敬自己父母一样。除此以外,在学校,学生如果遇到教师,他们需要躬下腰,绕道从教师的旁边走过去,或者停下让教师先过。

第四,学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佛教礼仪。泰国一年中的节假日众多,除了万佛节、佛诞节、三宝佛节等佛教节日之外,还有父亲节、母亲节、元旦等。在这些节假日里,学校会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传统的佛教节日自然不用说了,学生们会穿着民族服装,奏着传统乐器,跳着民族舞蹈在学校里,或者上街表演,场面非常壮观。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里,学校也会组织学生编制美丽的花篮,制作精美的礼物,然后跪着向教师们,父母们献上礼物,表达感激之情。

佛教深深影响着泰国的教育,也让泰国人更加谦逊有礼、温文尔雅、懂得感恩,让人从学生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查看更多
结语

佛性意思是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佛性不仅佛有,一切众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