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神,佛教寺院守护神的通称。又作伽蓝十八善神、护伽蓝神、守伽蓝神、寺神。护法伽蓝神斯有十八神,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叹妙,五名叹美,六名摩妙,七名雷音,八名师子,九名妙叹,十名梵响,十一名摩妙,十二名佛听,十三名叹德,十四名广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彻听,十七名彻视,十八名遍视。
从北魏开始,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接受。寺,在中国原来就是汉代官署的名称。相传中国第一座古寺,东汉永平十年所建的白马寺,就是用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棗鸿胪寺改建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把佛寺与官府、宅邱、祠堂混同起来。这是因为在建筑格局上,支配中国人的是根深蒂固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在这种文化一心理的指导下,必然会产生一个建筑模式,而模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不仅宫殿官邸如是,词堂民居如是,寺院道观也如是。所以中国佛寺一开始就融合了固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柯庙,依然是平面方形,对称稳重,南北中轴线布局,构成整伤严谨,气势磅礴的建筑群体。
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
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殿”制。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鼓楼等建筑。明代以后,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大抵一致。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二金刚力士,守护佛法。
山门而后的天王殿,中供大肚弥勒,弥勒是释迦的继承人,称为“未来佛”。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大天王像,掌管东西南北四大部洲的山河大地,又称为“四大金刚”。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
大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供一尊佛,或释迦佛或毗卢佛或接引佛,有的供三尊佛,或三世佛(中释迦佛、左东方药师琉璃光佛、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或三身佛(法身、报身、化身)。主尊两侧,常有左右胁侍,即老“迦叶”、少“阿难”,或塑文殊、普贤两菩萨。殿内东西两侧面,多塑十八罗汉像或二十诸天。佛去背后多塑一堂“海岛观音”。
法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是寺中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
最后是藏经楼,珍藏佛经的地方。
大雄宝殿两旁的东西配殿,西为伽蓝殿,供像三尊,中波斯匿王,左陀太子,右给孤独长者。两侧常供十八位伽蓝神。东为祖师殿,多供奉达摩或当寺开山祖师。
其它尚有库房、客房、厨房、浴室等等,分布四周。
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也较普遍。以寺为主,或包以园林,或附缀园林,或穿插园林。与寺庙均衡、对称、封闭相反,园林的配置则追摹自然,灵活多变,园林中水涧溪流,似源头无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似境界无穷。这两种相反的艺术格局构成了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有自然情趣、意境层深的欣赏。如苏州的灵岩寺、杭州的灵隐寺、夫台山国清寺、广东曲江南华寺、湖南衡山祝圣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成都文殊院等等,都属于此类格局。
...查看更多伽蓝神,佛教崇拜的护法神,是佛寺(伽蓝)的守护神,负有保卫寺院的责任。指涉原本指记载于《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的十八位护法伽蓝圣众:“护僧伽蓝神斯有十八人各各有别名。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叹美。六名广妙。七名雷音。八名师子音
后来只园精舍的三位功臣——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梵名:Prasenajit,巴利名:Pasenadi)、只陀太子,及给孤独长者(Anathapindik,又名Sudatta〔须达多〕,意为“善授”)因为捐赠“只树给孤独园”给悉达多,于是也被列入伽蓝圣众之列,使伽蓝圣众增至二十一位。
[编辑] 供奉传统中国唐、宋时,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菩萨的风俗。《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恐招现报耳。”又云:“一切神皆有无数眷属,即是分任守护也无妨。”
时至今日,佛教道场里每日的早晚课诵中,都会诵《伽蓝赞》:“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刹永安宁。”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的功德。也有人会把伽蓝菩萨印在佛教书籍的末页,以此希望得到护法神的护持。然而,今天的中国佛教道场大都会将伽蓝菩萨塑造成关羽的造型,而非原本的二十一位伽蓝圣众。
...查看更多"> 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梵文SaAghirima的音译,亦译作“僧伽罗摩”,意思是“众园”,也就是“僧园”、“僧院”。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为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十诵律》卷五十六:“地法者,佛听(允许)受地,为僧伽蓝故,听僧起坊舍故。” 舍卫城的须达多,人称给孤独长者,他为了请释迦牟尼到舍卫城说法教化,同佛的弟子舍利弗一同为释迦牟尼选择居住的地方。他们选定舍卫国太子祗陀的花园,祗陀索要高价,给孤独长者如数拿出;这种诚意感动了祗陀,二人决定共同请佛来住。这座园林便称“胜林给孤独园”,又称“祗园精舍”,这是佛教最早的寺院。后来,佛教寺院有伽蓝殿,殿中供奉的波斯匿王就是舍卫国的国王,左侧供“奉的就是祗陀太子,右边供奉给孤独长者,以表示对他们护持佛教的功德的感激和崇敬。伽蓝殿广般位于大殿东边,属配殿。 伽蓝殿和伽蓝三尊在佛寺中出现后,伽蓝神的产生就事属必然了。伽蓝神的队伍据《七佛教》、《释氏要览》等书记载,护寺伽蓝神有十八位: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叹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后来,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中,伽蓝神的队伍不断扩大,新被民间收编进伽蓝神队伍的有明代书法家祝允明;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还有慧感夫人。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是三国时蜀汉大将,因其赤胆忠心,义薄云天,深得民间崇信,在广大乡村往往都设有关帝庙。佛、道两教都将他收入自己的神仙队伍,道教将他封为“关圣帝君”,宋徽宗祟宁元年(1102年)追封“忠惠公”;宣和五年(1123年)、封”义勇武安王”;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在佛教中,关羽的加盟还有一段传说。据《佛祖统记》卷六载,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十二月,天台宗创始人智额来到荆州,想在当阳玉泉山创立精舍;跌坐中遇无数鬼神干扰,智凯不为所动,后来云散月朗,天气清肃,有二人来向智凯致敬,二人威仪如帝王,长者美髯丰厚,少者冠帽秀发,自称是关羽、关平父子,死后主此山,因慕大师法力广大,定力深厚;愿以此山舍给大师作道
中国四川省峨眉山,相传曾有普贤菩萨在此示现说法,所以古来即被奉为普贤菩萨之道场。普贤菩萨的应化事迹中,又以拾得大士最为著称。相传,唐朝天台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世称阿弥陀佛化身),一日路经赤道城,看见一个小儿在路旁啼哭,以为是个无家弃儿,就将他带回国清寺抚养,取名“拾得”。后与寒山大士(世称文殊菩萨化身)成为莫逆之交。
春去秋来,寒暑交迭,转眼间拾得已长成一气宇宣昂的少年,负责寺中香灯及斋堂事务。一日,大众过堂用斋,却见拾得擅自登上大座,与佛像对面而食,并冲着憍陈如尊者的塑像说:只不过是个“小果声闻”,说完,即旁若无人的哈哈大笑。拾得突如其来的怪异举动,让众人看得瞠目结舌,随即就将他赶出斋堂。于是,上座师只好改派他到厨房去服劳役、做些杂事。
国清寺厨房里的食物,常遭乌鸦偷啄食。一日,拾得一进厨房看到满地狼籍,知道又被乌鸦这个不速之客光顾了。于是,生气地走到伽蓝殿,指着伽蓝护法神说:“你连厨房里的食物都看不好,又如何保护好道场呢?”顺手就用木杖鞭打伽蓝神像。当天晚上,全寺的僧众都梦见伽蓝神告状说:“拾得打我!”。第二天,大众说起昨晚的怪梦都议论纷纷,个个迫不及待的来到伽蓝殿一探究竟,入殿一看,果真伽蓝神像身上有多处杖痕,不禁一阵哗然:“人不可貌相,原来拾得不是普通人!”
后因台州刺史闾丘胤,巧遇丰干禅师,问:“国清寺现在有没有大修行的圣者?”禅师回答道:“寒山是文殊,拾得是普贤,你赶快去礼拜吧!”闾丘胤闻言,立即来到国清寺拜见寒山、拾得二位大士。二人一见刺史就说:“丰干多话!丰干多话
伽蓝神指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中列举守护寺院之神有美音、梵音、天鼓、巧妙、叹美、广妙、雷音、师子音、妙美、梵响、人音、佛奴、叹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等18位保护伽蓝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