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器

"

「根」比喻先天的品行,「器」比喻能接受佛教的容量。指修行人与佛法相应的能力,在世俗称天赋,都是宿世积累而来的。人有不同的根器,根器利的人,见到花开花谢就能感悟到无常;根器钝的人,只有极为粗猛的境界才能让自己有所触动。对于佛法,不同根器的人有不同的接受方式。释迦摩尼佛为普度众生,根据众生的根器,分别讲了五乘佛法,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其中人乘和天乘是世间法,是通过修行五戒十善,获得人天福报。佛陀普降甘露,众生随根器各自吸收相应的部分。

根器_佛教根器_根器是什么意思

根器_佛教根器_根器是什么意思

略说缘起法 众生的三种根器
略说缘起法 众生的三种根器 略说缘起法  缘起法具有八种特点: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是缘起法就是空性法,是空性法就是缘起法。  缘起法以因而生,观待而成。站在缘起的角度里,都是有生灭的,有来去的,有常断的,有一有多的。但这些是假象,不是真实的;可我们却把这些缘起法都当成实成了。一切境相、显现都视为了恒常,视为了独立,这叫执着。我们不知道眼前的人与事物是在刹那当中变的,把它视为恒常了,认为今天的房屋也是昨天的房屋,今天的这个人也是昨天的这个人,今天的我也是昨天的我,不知道在刹那当中变化、生灭,这叫执着。我们也知道,这个房子有一天会倒塌,这个人有一天会死亡……但是我们不知道在第一刹那的时候,眼前的这个房子、身边的这个人就在迁变,我们认为第二刹那、第三刹那还存在着。  我们认为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这也是一种执着。好和坏是自己假立的,是自己的分别念,它不是在外境上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不知道,认为这个人好就喜欢,他一有变化,不好的时候,我们又开始伤心;我们觉得这个人不好,就讨厌,有一天他变好了,我们又开始喜欢了。其实这都是以我们自己迷乱的分别念假立的。知道一切都是缘起,就可以破除执着;知道一切都是空性,也能破除执着。因为都是缘起法,所以是性空;因为是性空,所以都是缘起法。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体的。  我经常给大家讲,虽然我们无法逃避,但是我们可以好好面对,就是这个意思。明白了诸法的事实真理、真相,心就可以了了分明、如如不动了,如如不动不是一下子变成了聋子或盲人。其实我们讲过,这些显现不会束缚我们、障碍我们,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才是真正的束缚、真正的障碍。分别、执着都是心!知道一切是缘起、是性空,就不分别、不执着了。一切缘法不是恒常、独立存在的,这叫性空。一切都不是恒常的,而是在刹那中生灭;一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观待存在的。刹那生灭,以因而生,观待而成,这叫缘起。  众生的三种根器  佛所宣讲的佛法总集为三乘次第: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这是根据众生的根器而划分的。  修人天乘,就是不求解脱、不求成佛,只求人天安乐,只求世间的福报与利益,这是下等根器的人。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追求人天福报,但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佛讲的人天乘的修法,都没有按照佛的要求去做,结果非但没有获得人天福报,反而使这些福报离自己越来越远。所以,想得到人天福报,成就世间暂时的利益,也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最后才能达到目的,才能获得这些成就。  修人天乘属于最低等的修行,但也有基、道、果。基就是基础,人天乘的基础就是有好的人品、人格,懂得仁义道德,能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如果不懂得仁义道德,修不了人天乘。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道。道就是成就人天福报的方法。首先要有属于世间的正知正见,深信佛讲的六道轮回真实存在、三世因果丝毫不爽。在这个前提下,断十种恶,行十种善,这才是修持人天乘

略说缘起法   众生的三种根器

。  断恶以后,还要做上供下施等善事。做慈善、做义工是善事,但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只有按佛的人天乘标准来做,才能圆满人天福报,否则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与意义。  在基与道具足的前提下,再有清净的愿力做连接,就能得到人间的这些名闻利养,将来转世的时候也能投生为人,这是果。如果想投生天界,还要有属于世间的四禅八定的功夫。具足了这些条件与因素,最后才能升天,享受天界的福报。  声闻、缘觉乘是知道轮回苦海中只有痛苦,没有安乐,因此想摆脱六道轮回、超出三界,获得解脱、寂灭的果位。这是中等根器的修法。  这种修法的“基”是出离心,就是对轮回、对世间的福报没有丝毫的留恋与贪恋。如果还有贪恋,就不会真正追求解脱,也就没有声闻、缘觉乘的基础。道是修声闻、缘觉,达到罗汉和辟支佛果位的方法。首先是见解,即破除人我执,有人无我的智慧。有这样的见解,然后修四谛、十二缘起、十六行相。  四谛就是苦集灭道,十六行相是四谛的分支。苦集灭道中的“苦”,就是知道六道轮回都是痛苦的,并且对这个道理生起定解。“集”是轮回之根,就是烦恼与我执。“道”就是除掉烦恼与我执的方法,就是无我、空性的智慧。通过这些修法达到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境界叫寂灭。“灭”就是果。以这样的方法来修持,才能达到罗汉的果位。缘觉在最后要成就的时候,不靠外在的力量,包括不靠善知识,而是靠自己的觉悟,通过十二缘起,成就独觉、辟支佛的果位。这是针对中等根器的人而传讲的法。  菩萨乘是对上等根器的人而传的法。这种根器的人不求人天福报,他求的是解脱,求的是佛果,他想得到佛的福慧圆满的境界与果位。  菩萨乘的“基”,简单地讲就是愿、行菩提心。为了众生而解脱成佛,为了解脱成佛而学佛修行,没有任何的自私自利。这种发心就是基础。道就是方法,首先要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证悟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这是见。与声闻、缘觉不一样,这里的智慧是全面的、究竟的。有这样的知见,然后去修愿、行菩提心的学处。愿菩提心的学处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菩提心。行菩提心的学处是六波罗蜜以及所有的菩萨学处。通过学修愿、行菩提心的学处,最后才能成就佛的果位。  三乘次第的佛法,是根据三种根器的人而传讲的。在旧译宁玛派九乘次第里没有人天乘,最低的就是声闻和缘觉乘,这两个属于小乘。菩萨乘分显宗和密宗,显宗就是波罗蜜乘,密宗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瑜伽部再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九乘主要都是在密乘里分的。  我们以九乘次第或者三乘次第来分析、判断自己的相续、意乐、根器在哪里,然后去选择相应的法门,如理如法地学修,最后就能成就。  在今生今世,我们遇到了殊胜的大圆满法,这说明我们的根器与意乐都不是一般的,因为这是最高深的法。这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如果没有这个福报与缘分,不可能遇到,也不可能学修,所以一定要珍惜。不要怀疑自己,也不要怀疑这个法。如果你怀疑自己,怀疑这个法,说明你不适合修大圆满法,你不是大根器者。如果你有信心,你能认真、坚持学修,就一定能成就。...查看更多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们!这是世间第一良马。

比丘们!又有世间良马不能惊察到往返的鞭影,但鞭杖若碰触其毛尾,则能立即惊察驾御者的想法,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二良马。

比丘们!如果这匹良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碰触其毛尾而随顺驾御者的想法,要以鞭杖打到它的皮肉才能惊察,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三良马。

比丘们!若是不能像前三种良马能觉察驾御者的心念,而要以铁锥刺身,毁伤皮肉、骨髓,才能有所警觉,驾御者必须一路牵着马车行路,此马才能随顺驾御者的心念,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四良马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在正法时代,有四种贤善男子存于世间。哪四种贤善男子呢?第一种贤善男子听说‘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听到老、病、死苦之事,即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顾影即能调伏,这就是第一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二种善男子,无法因仅仅听闻‘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一事而心生怖畏,如理精进用功;而须亲眼看见人们受着老、病、死苦,方能心生怖畏,思惟正法,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触其毛尾,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二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如果贤善男子不能因为听闻或亲眼看见,有人因老、病、死苦而生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但看见聚落、城邑中,有善知识及自己所亲近的人,承受着老、病、死苦不得出离,才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就如同第三种良马,鞭触其肤肉,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三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四种贤善男子,对于他人所承受的老、病、死苦,不能闻亦不得见,当亲自受到老、病、死苦之时,方能生起厌离心、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就如同第四种良马,必须承受侵肌彻骨之苦,然后才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四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九二二)》

省思:

佛陀以四种良马善巧譬喻众生之根器,利根者只要听到他人病苦、死亡之事,即会有所领悟,进而因怖畏心,如理精进修行,终能了脱生死。在我们的生活周遭,一直示现着‘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之真相,然而,我们却总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即使在亲眷或自身面临老、病、死苦时,虽愁忧、疑惑,却无法从中明晓无常之理,总在每一个无常示现中,错过修行的大好时机。

修行,最重要就是要体悟无常,‘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在这念灵知灵觉上精进行道,时时净化、安住这念心,方能真正脱离无常之苦,回归清净的自性。

...查看更多
众生的三种根器

佛所宣讲的佛法总集为三乘次第: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这是根据众生的根器而划分的。

修人天乘,就是不求解脱、不求成佛,只求人天安乐,只求世间的福报与利益,这是下等根器的人。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追求人天福报,但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佛讲的人天乘的修法,都没有按照佛的要求去做,结果非但没有获得人天福报,反而使这些福报离自己越来越远。所以,想得到人天福报、成就世间暂时的利益,也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最后才能达到目的,才能获得这些成就。

修人天乘属于最低等的修行,但也有基、道、果。基就是基础,人天乘的基础就是有好的人品、人格,懂得仁义道德,能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如果不懂得仁义道德,修不了人天乘。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道。道就是成就人天福报的方法。首先要有属于世间的正知正见,深信佛讲的六道轮回真实存在、三世因果丝毫不爽。在这个前提下,断十种恶,行十种善,这才是修持人天乘。

断恶以后,还要做上供下施等善事。搞慈善、做义工是善事,但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只有按佛的人天乘标准来做,才能圆满人天福报,否则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与意义。

在基与道具足的前提下,再有清净的愿力做连接,就能得到人间的这些名闻利养,将来转世的时候也能投生为人,这是果。如果想投生天界,还要有属于世间的四禅八定的功夫。具足了这些条件与因素,最后才能升天,享受天界的福报。

声闻缘觉乘是知道轮回苦海中只有痛苦,没有安乐,因此想摆脱六道轮回、超出三界,获得解脱、寂灭的果位。这是中等根器的修法。

这种修法的基是出离心,就是对轮回、对世间的福报没有丝毫的留恋与贪念。如果还有贪恋,就不会真正追求解脱,也就没有声闻缘觉乘的基础。道是修声闻、缘觉,达到罗汉和辟支佛果位的方法。首先是见解,即破除人我执,有人无我的智慧。有这样的见解,然后修四谛、十二缘起、十六行相。四谛就是苦集灭道,十六行相是四谛的分支。

苦集灭道中的;苦,就是知道六道轮回都是痛苦的,并且对这个道理生起定解。;集是轮回之根,就是烦恼与我执。;道就是除掉烦恼与我执的方法,就是无我空性的智慧。通过这些修法达到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境界叫寂灭。;灭就是果。以这样的方法来修持,才能达到罗汉的果位。缘觉在最后要成就的时候,不靠外在的力量,包括不靠善知识,而是靠自己的觉悟,通过十二缘起,成就独觉、辟支佛的果位。这是针对中等根器的人而传讲的法。

菩萨乘是对上等根器的人而传的法。这种根器的人不求人天福报,他求的是解脱,求的是佛果,他想得到佛的福慧圆满的境界与果位。

菩萨乘的基,简单地讲就是愿行菩提心。为了众生而解脱成佛,为了解脱成佛而学佛修行,没有任何的自私自利。这种发心就是基础。道就是方法,首先要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证悟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这是见。与声闻缘觉不一样,这里的智慧是全面的、究竟的。有这样的知见,然后去修愿行菩提心的学处

众生的三种根器

。愿菩提心的学处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菩提心;行菩提心的学处是六波罗蜜以及所有的菩萨学处。通过学修愿行菩提心的学处,最后才能成就佛的果位。


三乘次第的佛法,是根据三种根器的人而传讲的。在旧译宁玛派九乘次第里没有人天乘,最低的就是声闻和缘觉乘,这两个属于小乘。菩萨乘分显宗和密宗,显宗就是波罗蜜乘,密宗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瑜伽部再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九乘主要都是在密乘里分的。

我们以九乘次第或者三乘次第来分析、判断自己的相续、意乐、根器在哪里,然后去选择相应的法门,如理如法地学修,最后就能成就。

在今生今世,我们遇到了殊胜的大圆满法,这说明我们的根器与意乐都不是一般的,因为这是最高深的法。这不是偶然的机遇,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如果没有这个福报与缘分,不可能遇到,也不可能学修。所以一定要珍惜,不要怀疑自己,也不要怀疑这个法。如果你怀疑自己,怀疑这个法,说明你不适合修大圆满法,你不是大根器者。如果你有信心,你能认真坚持学修,就一定能成就。

...查看更多
介绍噶玛恰美关于行人根器的观点


爱莲: 出离心/往生心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可是有些人就想在这个世界快乐完,然后再去极乐世界,怎么办。

zf: 有资格选择这条路的前提是该人有十足把握去极乐。

关于行人的根器,介绍一种观点。(请RJ帮忙翻译一下。)

噶玛恰美Karma Chagmey在其著作《大手印和大圆满的融合》(The Union of Mahamudra and Dzongchen)有如下开示:

Emaho!

In these times,when there are many who teach the oral instructions,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have some partial knowledge。

But the appearances of this life are beguiling and enticing,And,because of not taking the thought of impermanence and death to heart,There are many whose knowledge remains as mere theory。

Although they receive many instructions,they are stubborn and insensitive。

Without shying away from wrong-doing,their actions are like a mere commoner。

Those who receive the teachings only criticize the faults of others。

This is because they lack revulsion,the foot of meditation。

If you know the path but do not traverse it,

It is like having no chance to visit Jowo Temple。

In this respect,people have higher,medium,and lower capacities。

The person of the highest capacity does not need to renounce worldly actions,But can practice while mixing mundane actions with the practice。

This partaking of sense pleasures as the path,without abandoning them,Is the example of King Indrabodhi。

The person of medium capacity abandons most worldly actions。

He practices while keeping the behavior of a monk。

Trying to acquire food,drink, and clothing Is the life-style of most learned and accomplished masters of India and Tibet。

The person of lowest capacity cannot fulfill his aims while keeping two frames of mind。

He is unable to engage in both Dharmic and mundane pursuits And practices,having cast away concerns for the food and clothing of this life。

This is the life-style of such masters as Milarepa and Gotsangpa

介绍噶玛恰美关于行人根器的观点


rj: 噶玛恰美Karma Chagmey在其著作《大手印和大圆满的融合》(The Union of Mahamudra and Dzongchen)有如下开示:唉玛火!

如今,当提起口耳相传的时候,很多学人其实对之仅仅具备片面的见解。

由于生活的表现是欺诈和诱惑,并且也由于学人并没有把观死与无常时时放在心上,这样那些口耳相传在他们那里就变成了仅仅是理论上的东西。

尽管他们接受了很多口耳相传,但他们还是很固执和愚钝。对所做的事一点不会感到羞愧,其行为和不修行的人没什么两样。

那些接受了指导的人仅仅批评他人的错误,这是由于他们缺乏自我反思──入三摩地的工具。

如果你知道方法但不实际去做,似乎并没有能进步的可能。

基本上,人们可分为利根,中根,钝根三类。

利根的人不需要断绝和世俗的瓜葛,相反他们能把世俗事务和修行很好地协调起来。

这种参与的快乐感觉可以作为修行的道路,而非舍弃快乐。这样例子有Indrabodhi国王。

中根的修行者舍弃世俗中的大部分活动,他的行为需要和出家人一样。

不论是在西藏还是印度,(一边修行一边)努力去获得饮食、衣物是大多数学过并且熟练掌握修行原理的行者的生活方式。

钝根的人若同时生活在两种人生框架下并不能实现其目标。以其能力,他不可能修行和世俗生活二者兼得。

在其此生的实际生活中,他不关心饮食、衣物。此类生活方式的行者有密勒日巴(尊者)和 Gotsangpa。

zf: 上述观点与我们常见者迥然不同,特别是将米拉日巴归为“下等能力者”,恐难为众人理解。然而噶玛恰美祖师乃噶举传承之成就卓越者,他的这一划分绝对不会是哗众取宠之举。

在下猜测,噶玛恰美祖师的用意可能是提醒众人,即使如米拉尊者这样“下等能力者”,只要时刻taking the thought of impermanence and death to heart,精进苦修,其成就照样可以超过“中等能力者”而独步古今。

在下介绍此标准的用意是:从“理论”上说,并且历史上确有此种“上等能力者”,可以practicing while mixing mundane actions with the practice,partaking of sense pleasures as the path without abandoning them。只不过欲尝试此种修行者,应认真掂量一下自己的本事──孔雀吃剧毒而越发美丽,您敢与孔雀共餐吗?

zf: 记得因陀罗菩提王(King Indrabodhi)得道情形大概如下:

王请释迦牟尼佛传授一个不需要放弃世间生活就可成佛的修行方法,如来说:你就是佛。王当下信受承当,大事了毕(颇有禅宗立地成佛的色彩)。

另外,诺那祖师开示录中记载:

问:现在一般人世务憧憧,修法之时甚少,不知有无最简单而且最大之修持法?  答:密宗最简单最大之修持法,汝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汝。汝之身口意就是本尊之身口意;汝之居处或办公室,就是本尊之庄严佛殿;汝之父母妻子及一切所见之众生,均是本尊之身体;汝耳所闻一切声音,均是本尊之法语;汝心所想及一切众生之心念,均是本尊之心念;一切地水火风空,无一不是本尊之功德;汝所住之世界就是佛土。常如此想,就是无上密宗成佛之大法,久而久之,自能打成一片,到一心不乱境界。最要紧是汝自心信得过汝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汝,汝与本尊无二无别。

问:如此简单修持,其功德是否与清净修持时之功德相等?  答:功德一样,密宗行人,最要紧是发大菩提心,并且信得过我就是本尊,此为密宗根本之道理,如能深信不疑,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则所说之话,所食之物,所穿之衣,甚或打人骂人都是功德,譬如蜜蜂采花成蜜,而不伤花之道理一样。

可见,修持无上法的关键是信心。

编辑:本圆


...查看更多
结语

根器在佛教中指的是人的禀赋和气质,而只要坚持、诚心的修行佛法,是可以改变一个的根器,而且还可以积累很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