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三世明王图片

"

降三世明王,梵名Trailokyavijaya。又称月黶尊、胜三世、三世胜、降三世金刚菩萨。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即五部中金刚部之教令轮身。配置于东方。密号最胜金刚。降服贪瞋痴三毒与三界,故称降三世。其形像三面八臂,或四面八臂,色青。手执各种武器,背负火焰,足踏大自在天(摩醯首罗)与乌摩妃,表对治烦恼之意。于金刚界曼荼罗呈金刚萨埵之忿怒形,居于降三世羯磨会及降三世三昧耶会之东方月轮中。于胎藏界曼荼罗之持明院中,安置于般若菩萨与不动尊之间。

降三世明王图片_降三世明王念诵仪轨_降三世明王属什么的_降三世明王佛像

降三世明王图片_降三世明王念诵仪轨_降三世明王属什么的_降三世明王佛像

邪淫四年将三世恩爱善缘耗尽
邪淫四年将三世恩爱善缘耗尽 邪YIN四年将三世恩爱善缘耗尽


记得有个好友,在北京地铁中见到一对年轻男女,因没有座位,两人相互依偎站立,情爱缠绵,身上放着大量粉红色的光,很强,只见那女的醉眼朦胧地叫那男孩:“爸爸”,当时他觉得奇怪,如是就用神通,看看他们的将来:

一年半后,男孩就会毕业到外地工作,而同时,女孩也会对男孩失去感觉,同时被另一个男孩吸引而投怀。但失恋的那个男孩会很痛苦,并且这痛苦将伴随其一生。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样强的情执,这样强的情爱心,却只维持得一年半的时间?

于是这个朋友继续观这缘起,发现这两位在二年前就开始相识并交往,但很快两个人就有了xing生活,而且在xing生活的催动下,如胶似漆,终日缠绵,欲火焚烧了两个人宿世间的情爱,使本来可以做二世恩爱夫妻,一世父子的善缘情爱,变成当世恶缘。因为有一世的父子恩情,所以那女孩才会叫男孩那声“爸爸”。

最后这两个人,女的慢慢将情爱耗尽,开始对男孩没有感觉,但男孩会因为女孩的改变,由情爱心变为嗔心,并且越来越强烈

邪淫四年将三世恩爱善缘耗尽

。转世后,即为仇敌。哈哈,四年时间,就将三世恩爱善缘耗尽,皆因不知正确处理情爱造成的(看来少淫欲,爱会更长久)。


最可怕的是,明明两个众生已经将情耗得光光的了,但因愿力故,就是分不开,那是真正的麻烦开始了。

比如,有个人过去世是翩翩公子,又帅又富有又温柔又学问,有姑娘很喜欢他,就发愿要生生世世和他在一起。这个翩翩公子,因为轮回中多造恶业,今世“又丑又矮又穷又没学识又人品猥琐”。姑娘对这个人虽然没感情, 可过去发了这个愿要和这个人在一起,愿力在那里, 分不开 。

这都是将情爱耗尽,而造成的恶果——怨偶!

大家小心,宁可不发愿力,也不要被情执愿力牵住!

千万不能发有毒的愿!

中国有句话叫做: “情深不寿”

情也是福报, 属于消耗品!

发了一个恶愿,后悔了,怎样撤销呢?

心净则一切净。 好好持戒念佛持咒诵经吧


...查看更多
大善之人:三世恶果今世报来世投报帝王家
大善之人:三世恶果今世报来世投报帝王家


大善之人:三世恶果今世报来世投报帝王家

北宋年间,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只有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堆在河边。人们看到了,就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捡石头堆在河边。孩子回答说,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说哎呀,这么可伶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可是这个孩子本人却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众人欢呼喜庆之余,无不将怜惜、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很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就在这个时候,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龙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整天啼哭。于是皇上特意让老包去看看。老包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忙伸手向字擦去。老包伸手这一擦不要紧,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迹瞬间变得踪迹全无!

说来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个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别人眼里却只不过是块胎记。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然后将自己在气头上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老包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阎王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阎王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阎王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阎王爷问包拯,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一世还了三世业,因为他专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别人,毫不考虑自己,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这个民间流传的小故事。作为一个修道人来看,启示很多

大善之人:三世恶果今世报来世投报帝王家

。很多听众朋友都知道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一件事的发生,是福还是祸,很难从表面上来断定。进一步说,一件事发生了,是好是坏,背后很多更深的内涵才是决定因素。



...查看更多
纵横三世佛
纵横三世佛 纵横三世佛

佛教的寺院殿堂是供奉佛和菩萨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人生活和修持的地方,历来是佛教活动的中心。寺院中的正殿称大殿或大雄宝殿

纵横三世佛

。"大雄"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的德号,是对他的道德、法力的尊称;"宝",常说的佛教三宝即佛、法、僧,所以佛教正殿也就称为"宝殿",殿内供奉的主尊像是释迦牟尼佛的就称为"大雄宝殿"。殿堂供奉的主要佛像在诸尊中是以某尊为主、为本而特尊崇之佛像被称为主尊,也称作本尊。由于佛教内部宗派的不同和时代崇尚的变化,正殿供奉的主尊就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一、三、五、七之别,即供奉一尊像、三尊像、五尊像、七尊像等的不同。


一尊像供奉的主尊多为释迦牟尼,有坐、立、卧三种姿势,一般以坐像居多,其坐法称为"跏趺坐",简称"跏趺"。趺就是足背,也就是结跏趺于左右股上而坐,即交结右左足背加于左右股上而坐,俗称盘腿而坐,跏趺坐就是佛坐法。佛像前常塑有两位"胁侍",即左右近侍。通常是塑两位比丘像,他们是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年老的名叫"迦叶",中年的名叫"阿难"或"阿难陀",武汉市归元禅寺大雄宝殿中的塑像就是这样的。还有一种是释迦牟尼像前的近侍多为两位菩萨,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另外,有的寺庙正殿或大雄宝殿供奉的主尊是毗卢佛、阿弥陀佛或接引佛。

五尊像、七尊像分别供奉的是五方佛即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佛的总称及连同释迦牟尼在内的"过去七佛",这些在佛教寺庙里比较少见,也就不多说了。本文着重要说的是我们较常见的"三尊像"。

自宋代以来,较大的佛殿常供奉的是三尊像,即所谓的"三佛同殿"。三尊像有两类:三身佛和三世佛。

三身佛是佛教中关于佛有三身之说,其中以天台宗的法身、报身、应身说较为流行。大殿内塑造的三身佛,当中的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意思是遍一切处;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意思是光明普照;右边一尊是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觉悟者,应身是为随缘教化和超度众生的需要而应化显现的身,释迦牟尼的生身就是应身。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尊崇对象,俗称"三宝佛"。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也就分为两种,一种叫"纵三世佛"(或"竖三世佛"),第二种叫"横三世佛",合称"纵横三世佛"(或"横竖三世佛")。下边分别加以介绍。

纵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三时佛")

纵三世佛(竖三世佛)是从时间上说的,这里的"世"是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存在的时间。因为佛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时间上相续,所以称为三世佛,即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

过去佛指的是迦叶诸佛,寺院塑像中一般特指燃灯佛(又名定光佛),居左。佛典说他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名燃灯佛。他曾是释迦牟尼的老师,在释迦牟尼成佛前为其"授记",预言释迦牟尼未来定会成佛。释迦牟尼成佛了,他也就成了过去佛。

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居中,是现在这个世界的教主,以佛法济度娑婆世界所有众生。

未来佛是弥勒佛,居右。因为他原是菩萨,后来从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而成佛的,所以称未来佛。在藏传佛教中称弥勒佛为强巴佛。

横三世佛(又名"三方佛")

横三世佛里的"世"是指空间而言的。即从空间上说,分为中、东、西三个不同世界的佛。即东方为药师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西方为阿弥陀佛。在我们见到的汉传佛教寺庙中,供奉横三世佛的比较多见,其中,湖北省黄梅县禅宗祖庭的五祖寺就是供奉的横三世佛。

东方是药师琉璃光佛(药师佛)居左,结跏趺坐,左手持钵,钵中盛有甘露,右手执药丸,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佛经称他曾经发过十二大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愿望,拔除众生一切痛苦。一般祈祷于药师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现世安乐,祈求药师佛保佑世人消灾、去病、延寿,一些信奉佛教的患者常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湖北省黄石市的东方山东方禅寺就是药师佛的主道场。药师佛像前常塑有两位胁侍,左为日光遍照菩萨,右为月光遍照菩萨,被人称为"东方三圣"。

中间是娑婆世界即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他主管中央娑婆世界,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他的法身是藏传佛教崇敬的大日如来。像前的两位胁侍是"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和两位菩萨被人合称为"华严三圣"。佛典说文殊专习"智慧",在诸位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所以有"大智文殊"的美名。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是他的道场。传说他曾降服过清凉山五百毒龙。其像顶结五髻,坐莲花宝座,驾狮子,表示智慧的威猛,手持利剑表示辩才的锐利。普贤菩萨是遍具众德的意思,代表"德"与"行"。"德",据说是延命之德;"行",据说他曾发过十种广大行愿,要为佛教弘法,故有"大行普贤"的尊号。他乘六牙白象。佛教认为行的谨慎审静重莫如象,白象是普贤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四川峨眉山是他的道场。

西方的是主管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居右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金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净土宗宣扬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众生凡愿往生彼土,只要专念他的名号,死时阿弥陀佛就会前来接引,使之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他座前的两位胁侍是他的上首弟子,即"大悲"观世音菩萨和"大勇"大势至菩萨,被人尊称为"西方三圣"。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而中国佛教"八小名山"的江苏南通的狼山广教寺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阿弥陀佛因为有无量寿命与光明,亦称"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典说观音菩萨的化身形象特别多,是救世之最切者,有"六观音"、"七观音"、"三十三身"、"千手观音"、"四十八臂观音"等称谓,其美名尊号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简称为"大悲"。在藏传佛教中,阿弥陀佛被称为"月巴墨佛",观音菩萨被称为"欣然僧佛",是阿弥陀佛的上首弟子。达赖、班禅是藏传佛教中的两大活佛,班禅是月巴墨佛(阿弥陀佛)的化身,达赖是欣然僧佛(观音菩萨)的化身,在佛国世界里,班禅的地位高于达赖。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上首弟子,其标准像是一手二臂,头戴天冠,天冠中有阿弥陀佛像,表示弟子尊崇老师从而把老师顶在头上。由于观音头上顶着阿弥陀佛,过去藏传佛教寻找达赖转世灵童时也要注意这一特征,即寻到的灵童的天庭比较饱满或者头上有特别的地方,如十三世达赖还是灵童时,头顶上有几茎白发,这个特征就成为他是上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即观音菩萨化身的特征之一。

作者系湖北省反邪教协会:张 强

...查看更多
真的有三世吗?
真的有三世吗? 真的有三世吗?

持续思考三世论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生命意义的问题。如果没有来世,最后一切归于尘土,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呢?面对死亡,世间的一切又意味着什么?看了不少古今哲学和宗教书籍,都没有找到出路。

“生命是一条长河,有无尽的过去和无尽的未来。生命的意义,就是利用今生难得的暇满人身,舍凡夫心,发菩提心,在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中,成就圆满的慈悲和智慧。”这样的说法让我豁然开朗,但又很难心悦诚服地接受,因为我无法接受三世论。

不相信三世论的原因

在学校的教育中,我接受的是唯物论的思想。因为不爱看书和思考,所以没机会从不同的哲学或者宗教信仰中抉择我的三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唯物论就潜移默化地在我心中扎下了牢牢的根基。三世论、六道轮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神话传说。

从完全不信到开始存疑

因为内心需要有能让自己信服的终极价值观,我开始把思考聚焦在“是否有三世因果”这个问题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科学要证明有三世和没有三世是一样的困难。《生命的回归》说人类的感觉是迟钝的并且容易产生错觉。《佛教的世界观》让我认识到,面对无限的宇宙,人类的认识能力显得极其不足,以人类极其有限的认识能力否定三世的存在,基础是非常不牢靠的。反观自己过去接受的许多观念,是没有经过仔细推敲的,但我却以此作为人生准则,比如唯物论。通过这样的思考,我对三世论从不信变成存疑。

通过对佛法的学习,我了解到佛陀早在几千年前就在各种经典里面讲到了宇宙的无限,讲到一切法无自性,讲到世界的基本法则……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证实了佛经所开显的真理。我诧异为什么佛陀几千年前就能了知这一切?佛法说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无限的心才能认识无限的宇宙,因为佛陀证悟圆满的觉性,所以能够遍知一切,这些观察让我越来越相信佛陀所说的是真理。

思维三宝的功德增强对三世论的信

因为无法解决对三世轮回的信,我无法真正接受佛法,甚至因此退学。感恩慧国学长,在我修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与我结缘一行禅师的《佛陀传》。仔细拜读,了解佛陀的经历后引发了很多思考。身为太子,为了追求真理毅然放弃一切世间名利,出家求道,历尽艰辛,经过多年探索,在菩提树下悟道,亲证了轮回和解脱的真相,并在接下来的四十五年中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让正法流传于世,度化无量众生。佛陀这样伟大的圣者,具足圆满的慈悲和智慧,有什么必要犯根本戒而说妄语呢?玄奘法师、弘一法师、虚云法师……历代无数高僧大德,为探索和传播真理舍生忘死、难行能行。有无数真实的事迹可以让我们感受他们高尚的人格和深广的智慧,我为什么还对他们的言教和修证存疑呢?

也许会有人说,其他宗教的教主或者圣徒也具备博爱,也很有智慧,他们对世界真相的解释,比如有的宗教讲两世论,不也一样值得相信吗?如果只是笼统地说“佛法最究竟”,也许容易被人认为是信仰偏执。但是如果把问题细分成: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怎样看微观世界?怎样看宏观世界?是否有主宰神?是否有固定不变的精神主体?认识与存在的关系?道德建立的基础、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具体问题,辨析对比不同哲学和宗教的不同解答之后,发现佛法总能给出最究竟的解答时,自然会发自内心地认同佛法。

相信有三世因果会有什么“代价”

严格意义上说,要达到对三世论百分之百的信,需要自己亲证

真的有三世吗?

。在没有能力亲证的情况下,还有个办法就是,思考一下,相信三世因果会给我带来什么麻烦和问题吗?如果不会,那何不先赌“信”一下呢?我思考了很久,就我而言,相信三世因果的最大“坏处”是,会让我敬畏因果,不敢做不道德的事情,不敢放纵自己的贪嗔痴,除此之外,我没有找到其他“代价”。


经过一番抉择思考,我决定带着对三世因果的敬畏,以五戒约束自己的身口意,训练对自己的起心动念保持觉察,培养正知正念,在修学中以三世论作为前提来理解、接受和运用佛法。不知不觉,在闻思修的过程中,我已经习惯了以三世论作为前提并能安住在这样的观念中。现在回头看来,这项突破对我意义很重大,让我建立了正确的三观,避免把难得的人身活成动物般的生命品质,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光明与希望。经过几年时间的践行,内心变得越来越清净、自在、真实、坦然,工作生活也变得更顺利和简单。因为种种受益,在三级修学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定,带着满满的感恩,满满的欢喜!

不再执著有没有三世

转眼间,学习进度到了《入菩萨行论》的智慧品,讲到了二谛法门。知道从世俗谛的角度,存在轮回、解脱、三世。从胜义谛的角度,一切法都是缘起无自性的,本质都是空性。执著实有的三世,执著实有的轮回与解脱,也是烦恼的根源,所以对三世的实有不再执著了。“是否有三世”,这个曾经的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再变成没有问题,最后变成不是问题


...查看更多
结语

对降三世明王不知道的,可以去看一下降三世明王图片,在拜降三世明王的时候,手印是这样的:双手作相背,右手朝上,左手朝下,手背相向,两指小指背向相钩,两食指亦是背向竖立,右转为结界,左转为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