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就是向佛礼拜,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灭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它的方式很多,包括雕刻佛像、供养塔寺和佛菩萨形像、赞叹诸佛像好庄严、歌颂佛德,或以各种乐器,演奏妙音、合掌、低头鞠躬,跪拜等。礼佛的方式,就一般而言:有佛堂、静室、或安有佛菩萨圣像的客厅等,都可行之。要是没有的(如住营房的军人、单身在外工作者、或住大宿舍者),可至室外或效野,面向西方,合掌问讯,然后十念(念十口气佛菩萨圣号)即可。平常行、住、坐、卧,心心念念不离佛号最好。
第二趟重游佛陀的故乡──印度,对这特殊的国土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导游说:「全世界有的,印度都有;全世界没有的,印度也有。」很妙的一句话,从经过的马路,可看到车子停放在路中间,司机在车辆下躺卧养息的画面,想想,印证导游所说的理论。除此,堵车堵到干脆在座位上躺下大睡,车队通后自有后面的车主会来叫醒自己……。不胜枚举的趣事,当然难以言喻了。
导游说:「印度人有『无奈的满足』之性格。」与韩国作家柳时和所喻的「穷人的幸福」相似不远。
福慧圆满的佛陀,为何会在妙事百出的印度诞生
佛陀的故乡,虽然已面目全非,昔日的风光,如今已成为往事。然而,重走这条古路,满怀感念佛陀在世间的出现,虔敬忆念佛陀说法化世的意义,提醒自己如何继续走这条修行之路。
开仁写于般若精舍 2009/10/31
...查看更多法从恭敬心中求(资料图)
礼佛三拜之含义:
(1)折伏骄慢心(2)见贤思齐(3)忏除业障:所谓“礼佛一拜灭罪河沙”灭罪当先整肃威仪,内外威仪具足,自能感应诸佛、菩萨道。
第三拜:同普贤回向,弟子某甲愿与法界众生同生极乐,共证真常。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礼三宝文:
我弟子某甲愿与弟子多生、现在父母、师长、知识、檀越、法俗眷属、冤亲债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各个得仗观音菩萨,身、智、行、愿威神之力清净三业分身尘刹尽未来际,一心顶礼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礼佛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礼法
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礼僧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
...查看更多敬香礼佛已是常见的现象,每个人去寺院礼佛时都会去敬香,这是对佛菩萨的尊敬,也是和他们的一种沟通方式。师兄在敬香礼佛时,需对敬香礼佛的缘起有个了解,这样师兄会有更多收获。那接下来一起看看这方面的内容吧!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法会前夕,四众弟子都会齐诵这首庄严殊胜的《炉香赞》,而这首赞颂说的便是人们敬香礼佛的缘起。
据《贤愚经》记载:2500年前,富那奇比丘为了度化兄长,建造了栴檀堂。修建圆满后,兄弟二人登楼焚香,祈请佛陀来此教化众生,那袅袅的香烟,一路飘往祗园,相结合聚,在佛陀的头顶上形成一顶“香云宝盖”。
阿难见此异相,忙询问佛陀,佛陀便告诉他,“香”是弟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
燃香礼佛在于通过以恭敬心、清净心点燃三支香的方式,传递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供养和皈依,感通虚空法界,得到十方三宝加持,与法界诸佛、菩萨沟通、交流。焚香之意,在于通过燃香之形,表达舍弃自我、无私奉献、普香十方之理;观想燃香,从有形至无形,从有相到无相,进而净化精神、反观内心,以至悟证色空不二之理,达到去染成净、转凡成圣的境界。
香作为诸佛菩萨佛使,供香的形式分有多种,例如涂香、末香、烧香。涂香是指将各种香粉调湿呈膏泥状,用来涂抹身体。末香指呈粉末状之香,主要用于撒布于道场或塔庙等地,具有清净道场的作用。烧香供佛最为常见,焚香祈祷向诸佛菩萨传达心意。早期焚香多为原生态的香药碎粒,后才有丸香、饼香、线香、盘香、龙挂香的形式
佛经中常有诸天用各种妙香供养诸佛的描述,而不同的天界众生受用的香各不相同,《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访鬻香长者,长者告诉他,罗刹界中有香,名海藏;善法天中有香,名净庄严;须夜摩天有香,名净藏;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善变化天有香,名夺意等等。这些香各有不同的妙用,能使闻到的众生身心安乐,所求如意,趋向佛法。
而在这诸多香之中,此三种香所属供养诸佛之最,不论顺风逆风,都能清香远播,更能使人勤修精进、积攒福报无数。
上述就是敬香礼佛的缘起,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关于敬香的内容师兄可以多去了解一些,这样师兄对敬香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师兄也能学到更多知识。
...查看更多信敬礼佛升天缘
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住着一位深信佛法、精进用功的长者,这位长者每天一定到精舍听佛陀开示。
长者的妻子看他天天都往外跑,心里面就产生疑惑,到底先生在做什么?为什么每天都出去?一出去总是在外滞留好一阵子才回来,难道是……?有一天,长者的妻子终于忍不住问长者说:「你天天往外跑,都到那儿去了呢?是去做什么呢?」长者回答说:「哦!我是到佛陀那儿去。」妻子又问:「佛陀是不是长得很美?所以吸引你天天都往那儿跑?」长者听了,觉得又吃惊又好笑,便委婉的告诉妻子:「佛陀是一位已经证道的圣者,他的人格没有丝毫的缺点,内心没有任何一丝丝的烦恼,容貌非常的庄严殊胜;对待每一个人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与慈悲,不论是贫富贵贱,佛陀都是平等的护念与观照;他的言谈充满了智慧,能知道万事万物的过往今来,并且指出一条通往至高无上真理的明确之道,佛陀的优点真是说之不尽;总之,能亲近佛陀的人,那真的是很大很大的福报啊!」长者的妻子听到先生是这么样的赞叹佛,不期而然的也打从内心生起了欢喜与仰慕,希望能马上见到佛陀。于是夫妇二人即刻驱车前往佛的住所。
长者夫妇到达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位王宫大臣及他们的亲眷来向佛陀请法;长者夫妇觉得此时此刻实在不适宜去打断佛陀的开示,他们站在远处,遥遥地望着佛陀;长者妻子看见佛陀,果然如丈夫所形容的万德庄严,虽然自己未能够靠近佛陀,也能感受到佛陀的慈光正和悦的照向自己,不由得从心底生出深深地景仰与赞叹,情不自禁的朝向佛陀至诚的礼拜、至诚的顶礼。
多年以后,长者妻子寿尽命终,因着至诚礼敬佛陀、至诚礼敬圣者的功德,生到三十三天,在天上享受天福。
三十三天位于欲界的第二层天,是释提桓因所居住之处,居住在这里的天人天寿一千岁,天上一日一夜相当于人间一百年,由此可知,天人寿命之长。由于他们前生不断的修善法,所以有很大的福报;思衣衣至,思食食来,一切现成。
长者的妻子住在天宫中,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着。她用天眼观看自己的生天因缘,原来是因为自己在人世间曾经发自深心的敬佛、赞佛、至诚礼佛的功德,才有生在天宫享受天福的福报,内心更是感恩佛陀的恩泽,于是来到佛所,听闻佛陀开示法要,当下证得初果
一旁的比丘请示佛陀:「长者妻子是以何种因缘而生天宫?」佛陀说:「往昔他在人世间时,曾至心礼拜于佛;因着礼佛的功德,命终生到天上。」
省思
古德云:「礼佛一拜,罪灭恒沙」,至诚恳切的恭敬礼拜,没有丝毫的妄念夹杂,当下身语意三业清净,就有无量的功德。礼佛除了有恭敬心外,还要有忏悔心;「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有了过失,就要真诚忏悔,忏悔就能消除业障。藉由礼拜外在佛菩萨的形像,启发每个人内心的自性佛,便能得到真正的功德和利益。
礼佛的另一层意义是见贤思齐,学习佛菩萨的慈悲、智慧及救度世人的精神,将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这才是真正的礼佛。
...查看更多礼佛简单的来说就是向佛礼拜,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灭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但是礼拜的时候,切记要诚心,不要有任何的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