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根

"

六根:梵语s!ad!indriya^n!i。又作六情。它指五种感觉器官,和反应能动能力,为十二处之内六处,十八界之六根界。根,为认识器官之意。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维器官及其能力)。前五种又称五根。五根乃物质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有二种之别,生理器官称为扶尘根,以四大为体,对取境生识仅起扶助作用;实际起取境生识作用者称为胜义根,以四大所生净色为性。

六根_六根清净_六根是哪六根

六根_六根清净_六根是哪六根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根都用佛号来摄住。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摄耳根和意根。我们这两根的功德最全,这两根也容易外面跑。如果把这两根摄住了,像身根、鼻根、舌根,这都不摄自摄。

那么这两根怎么摄呢?你耳根就自念自听,自己从心里念出来,念出声音再从耳朵听进去,有一个小循环,这就把耳根摄住。

意根呢?你就比如说给它计数,念一句佛号计;一,念两句计;二,这就给意根派一个任务。念佛你不派任务他可能口里念着意念跑到很远去了,想入非非了。所以为什么提倡十念计数法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十念计数法要把它念清楚就把这个耳根、意根摄住。


那么摄住这二根,其他四根不摄自摄。然而这句佛号又是灵灵不昧、念念相续,这句佛号是清净的念,是阿弥陀佛的实相的念,所以这句佛号的延续就是净念。不间断、不夹杂,这就相继。这都是我们用心去做都能做得到的。

用这个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做功夫,就能慢慢地开始以生灭心忆佛念佛,到最后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就能够以众生心忆佛念佛,就是当来见佛;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就是现前见佛。无论是什么水平、境界,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查看更多
学佛人通过六根开悟,但开悟又与六根不相干
学佛人通过六根开悟,但开悟又与六根不相干

每个人都有六根,佛法也可依六根而悟入,依根门来分,有六门,每一门中各有动静两种,而以动中悟者为多。根门就是指六根六门,眼根是一门,耳、鼻、舌、身、意,总共六根,所以有六门。

第一门,眼见色而悟入。譬如,当年世尊在人天大众围绕的时候,他就用于捻起一枝花,这青莲花据说是梵天天主所供养的。世尊用两指拈起来只是微笑,没有讲话,人天大众悉皆惘然,弄不清楚世尊葫芦里面卖什么药,只有金色头陀——大迦叶尊者会意微笑。所以世尊讲:“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正法眼藏,教外别传,付嘱迦叶尊者。”这个是不说而说,见色明心。

又譬如说阿难陀尊者在世尊入灭的时候,他还没有悟入。后来他问大迦叶尊者,大迦叶尊者只回答他一句话:“倒却门前刹竿着。”他问这教外别传,世尊究竟是传个什么法。大迦叶尊者叫他去门前把刹竿放倒。刹竿就是上面挂着布幡的竹竿。这也好像是眼见色而悟入,其实是从身根悟入的法。

譬如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禅师却答:“百草头上祖师意。”祖师就在那些草上面,自己去找。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赵州讲“庭前柏树子”自己去看。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药山惟俨禅师讲:“问取露柱。”露柱就是古时候插在地上,专门绑驴马缰绳用的木桩,叫做露柱。这些都属于眼见色而明心。

第二门,听到声音,从耳根而入。譬如香严智闲禅师在开垦竹林的时候把瓦片丢出去,碰到了竹子,“空”的一声,悟了!又譬如克勤圜悟禅师听到鸡啼的时候,他也悟入了。又譬如临济门派,凡有学人入门,便大喝一声,这都属于耳闻声而悟。

第三门,鼻嗅香而悟入。在《楞严经》里面,有个香严童子,闻香而悟。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鼻根不利,所以很难悟。但是有个香积国,只要闻到饭的香味,一个个都悟了,鼻根猛利的缘故。

第四门,舌尝味而悟入。《楞严经》里面有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因为尝味而悟入。祖师的公案里面,有个当官的人,姓韦,他的官名是监军。这韦监军去参访玄沙师备禅师时就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拿起一颗果子叫他吃,这韦监军吃下肚子,又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禅师讲:“这就是日用而不知。”结果还是没有悟入。

第五门,身受触。譬如,德山宣鉴禅师,凡有学人入门,一棒就打过去;首山省念禅师,凡有学人问祖师西来意,他拈起竹篦就打。又譬如有人耳朵一痒,他也悟了。这都是身受触而悟入的。

第六门,意知法的根门。其实若要讲意知法,前面所讲的五种根门,都不离第六种意知法之中,一念相应。因为在眼见色的同时,也是意知法相应,耳闻声,乃至身受触也都不离意知法而悟。

至于纯粹由意知法中,也就是说纯粹是在静中打坐的时候用思维观参究而非因外缘悟入的,是在打坐的时候用思维观参究,没有任何外缘直接悟入。有些祖师打坐的时候一直心内深观,而让他悟入,但这方法只能见性。不能明心。一般人用此法,一千人中有九百九十九人会落入定境中,很难悟。用意知法在动中悟入者,其实大部分是借着前面所说的五种根门的因缘而在动中悟入。

譬如说石霜楚圆禅师,悟前参访汾阳善昭禅师的时候,每一次参究的时候,汾阳善昭禅师或者破口大骂,不然就是谈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不是舂米就是砍柴,不是砍柴就是挑水,都是粗俗的事情。有一次他就抱怨:“我每一次请教师父,师父您都跟我说一些与禅不相干的俗事,又常常骂我,难道这个骂就是禅师您的慈悲吗?”这汾阳善昭一听,不得了了,脾气就上来了,破口大骂:“你这个恶知识,居然敢稗贩我。”拿起拄杖就打

学佛人通过六根开悟,但开悟又与六根不相干

。这拄杖打下去,石霜楚圆就开口要呼救,叫人来救命。这个时候,汾阳善昭禅师突然间左手伸出去捂住石霜楚圆的嘴巴,这一下他就悟入了,就这么简单啦。真奇怪!我们从小被父母亲不晓得打了多少回,就没有一个悟的。


以上所说的这些现象总共六种根门,从六根对六尘而悟入。参禅的悟入就不外这六根六尘,离了这六根六尘就没有办法悟入。可是大家也别被这六种现象所欺骗。因为这六种现象都只是表象而已,真正悟的人就知道其实和这六种表象是不相干的,可是又不能离这六种表象来参。因为这六根六尘是一种表象,所以不在这里面多着墨,只是概略地说一下就带过去了,期望于学人,还是要自己仔细地去参究,去体会。因为跟你说明白说破了,那你一定不肯承担的,所以还要诸位自己苦苦参究,辛苦的寻觅,然后才有可能自己承当。

...查看更多
修道要让六根清净
修道要让六根清净

我们应该慢慢地回归到朴素的生活。现在已经经历了绚烂,许多繁华都经历后,就要慢慢朴素下来,过简单的生活。老子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颜六色的过于绚烂,都会慢慢归于平淡。平淡的才能走得远。

现在很多人眼睛近视,跟色彩绚烂有关

修道要让六根清净

。现在电视分辨率越高,人的眼睛近视就越厉害。五音令人耳聋。很多音乐会让人心跳加快,塞个耳塞听,耳朵就坏掉了。其实人安静下来是最舒服的。人安静时,自然能和天地合一。这种合一也给我们带来安宁。但我们现在静不下来。这时代,能清净确实是很大的功德。人心浮躁就带来许多痛苦。楞严经讲的六根是贼,人的眼睛耳朵等六根,都在向外跑,把宝贵的精气神都消耗在无用的地方。所以需要安静下来。


人的六根污浊,就能增加欲望。欲望一多,心就不安宁。一般生命层次越高的众生,越能保持安静。人间讲话,天上的人听起来像打雷,为什么呢?人的六根很粗糙,吃的是五谷,还要拉出来。但天人不一样,天人色身很细腻,吃东西闻一闻气味就好了。所以天人闻人间的气味,就觉得受不了。天人、仙,都喜欢躲到山里。因为人身上味道太重。

人的味道之重,就是后天的欲望。比如储蓄的观念,我们很没有安全感,所以拼命要储蓄。而储蓄时,就要争取,就会和别人发生对立。这个对立就让人产生一种气味。这就是贪心产生的。所以物质拥有越多的人,储蓄的气味就越浓,而这个味道恰恰是最不好闻的。你看人类很聪明,但一不小心,弄歪了,就变成贪嗔痴了。这些就是人物质占有的欲望太强而导致的。

修行要清心寡欲,又要普度众生,这两者最不好把握。很多时候都在增长贪心。这时就要学会断舍离喽。家里不要有贵重的东西,那些古董、宝贝、字画,你都不要贪,都能随时放下。你觉得宝贵的东西,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强大的妄想欲望而已。所以修行要断离舍了。人拥有太多物质时,也被物质吸走我们的精气神。所以,禅宗祖师身无一物,不执着物,人就节约许多精气神。南传佛教做法也很好,除了简单衣钵和经书外,其它的东西几乎没有。这个传统好。

人要破除物质执着,是非常难的。但通过念法华经就可以达到。人执着世间的宝贝,是因为他没有看到更好的宝贝,或者六根没有清净。狗看大便是美食,人就不觉得,因为人和狗的六根不同。六根清净方为道。人六根清净了,才是有功德。

...查看更多
养生就是六根要清净
养生就是六根要清净

现在很流行养生,养生的经典,中国的就是黄帝内经,这个是最有名的。其实黄帝内经不是用来养生的,是用来修行的。那佛教呢,就是药师经,也是用来修行的。大家都知道,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那如何养心,这个问题就比较难说,这次主要讲人的六根的问题。

人色身不健康,其实是六根不清净的缘故。现在人不在清净上下功夫,就在食物补充上下功夫,这个是远远不够的。不仅是嘴巴会吃,六根都在吃。吃在古代,叫做食。那眼睛喜欢看花花绿绿的,也是食,耳朵喜欢听是非,听流行音乐,也是食,鼻子喜欢闻香,比如女人喜欢喷香水,这个也是食,身体喜欢柔软,这也食,包括脑袋常常起贪嗔痴,常常胡思乱想,这个也是食。六根不清净,是对养生最大的破坏。

我们不仅嘴巴在吃,六根都在吃外面的东西。现在信息发达,什么乱的信息都有,这些信息其实对我们的修养是个伤害。网络,电视,报纸,每天报道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创造出这些信息的人,并不是修行者,我们接触这些信息久了,对灵性是有伤害的。尤其是电视,家家户户都有,大人小孩都看,人越来越远离自然,而且接受的信息和生活都无关紧要。这一点最为可怕。

修道人,吃的要简朴,清淡。最普通的吃,就是嘴巴的吃。其实口味很重的人,是不好的,表示他肾气不足,肠胃有问题

养生就是六根要清净

。现在全国普遍吃辣椒,辣椒,麻辣烫这些,都是在湿气重的地方才有的,比如重庆。但现在全国都有了,这个也是个问题。吃的要尽量清淡,能吃出淡的味道,是最好的。


不仅嘴巴吃的要简朴,信息接收也要简朴。现在资讯太发达了,我们讲要多读书,关键是读有用的书。那些社会的信息,只会增加人的贪嗔痴,有什么用呢。脑袋装太多信息的人,是很可怜的。社会报道的许多,都是贪嗔痴的东西,而且扩大化。了解那么多信息,做什么呢。

人无法安住心,就会去看电视,看报纸。报纸的东西,都是无关紧要的。现在人了解的越多,知识越多,智慧就越来越少了。包括修行也一样,不要想着什么都学,多多益善。没有这回事的。学来的永远是知识,只有自己去慢慢悟,才是智慧。

人要是脑袋有那么多信息,他的能量就消耗在吸收这些信息上了。那些干农活的,其实消耗体力不多,倒是看电视报纸这样子的,特别辛苦。妄想就在消耗精气神。天天在电脑前,就容易身体不健康,把精气神都消耗了。人的色身要是能量不够充足,智慧怎么能开发呢。

现在人普遍眼睛不好了,近视,耳朵不好,重听,舌根也不好,吃的口味越来越重。道德经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口味败坏),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这个是老子的养生哲学。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查看更多
结语

六根指的是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而在学习佛法的时候,需要六根清净,意思是要回归本心,没有任何的杂念,这样学习佛法,才能领悟到其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