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念,就是当病人,医药无效,寿命已尽,临命终时,助念者为其念佛,帮助临终者提起正念,助其安乐自在往生佛国。助念不仅能帮助亡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能通过助念弘扬佛法,感化其家人学佛念佛,同种西方缘。助一人往生极乐,往生后必定成佛,其功德胜一切功德。助人成佛,功德最大。净空法师---临终助念就是一句佛号!而且佛号念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都不要念,在这时候愈简单,那个力量愈强大、愈有受用。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三大要》及鉴定的《饬终津梁》中讲的助念规则,如理如法地去做。要避免负面的做法——;瞎张罗。
什么是;瞎张罗呢?六亲眷属看到亲人将要去世,就帮倒忙,往往把亲人推到三恶道里面去了。当然,他们也都是出于好意,只是缺乏智慧。
比如亲人一断气,他就开始;瞎张罗了:赶紧擦身、换衣,弄来弄去其实人在刚断气时,神识往往还在,被抬上抬下、弄来弄去,他就会感知疼痛;很痛苦,但又说不出来,就很有可能起瞋恨心。瞋恨心一来,说不准就让这个亡者堕入三恶道,变成一条大蟒蛇了。
甚至有些亲属说天气热了,赶紧将亡者放到殡仪馆的冰柜里面去。其实他不懂,就像刚才所说的,刚断气的人,神识往往还在,还有感知,放到冰柜里,岂不是进了寒冰地狱吗?
还有的亲属在那里哭哭啼啼,捶胸顿足,那不是牵动了家亲眷属的情爱、情执,让亲人更离不开这个世间吗
这些瞎张罗,诸如搬动、换衣、擦身及哭泣等等,都是往生的障碍。
还有的亲属对临命终的人问长问短,如身体怎么样啊?是不是要加营养啊?要不要喝鸡汤啊?这些都是不好的,会影响病人求往生的坚定信愿。要想让亲人临终得到助念的利益,不受亲属破坏正念的危害,就得平时广为家人宣说念佛的利益,令他们常常念佛。
平时念佛念出感觉了,知道念佛的利益了,有亲人要去世,他自然地就能够马上组织助念;否则,他一看亲人身体不好了,第一反应就是送医院;一进医院,医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为病人插管、输氧或电击起搏心脏,让临命终人受苦无穷。这不是瞎张罗吗?
所以最好普劝家人念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亲人在去世时,为亲属的;好心瞎张罗所害。
...查看更多问:临终助念时,对亡者的开导很重要吗?
大安法师答:一切不学佛的人,在临命终时,我们尽量要创造机会让他听闻净土法门。也许有些人不相信,不相信也没有关系,也给他播下一颗金刚种子。但是也确实有当下相信的人,那就得到大利益了!所以往生者临命终时遇到净土法门,这是要靠我们净业行人发大心,为他去宣说的。
从这一点来看,也说明临终助念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广说阿弥陀佛的功德,要让他对阿弥陀佛极的乐世界产生信心。为他广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好处,无有众苦,但受极乐,让他生起神往之心。而且极乐世界快乐的因是来自阿弥陀佛的愿力,四十八愿,你得跟他讲清楚。因为你要让一个人到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到底是什么状况
临终助念有哪三大要点?
印光法师答: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
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
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住生西方。
一得住生,则超凡人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化。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
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既人,天。恶道,既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住生。
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住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住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
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柰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
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既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
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
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
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
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
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
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
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
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
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基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公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曲之痛,痛则嗔心生,而佛念息。随嗔心去,多堕毒类,可布之至。
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嗔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
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
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文钞续编卷下临终三大要)
...查看更多2017年11月21日,莲宗助念培训班课程进入最后一天。在聆听了多位法师的专题讲座后,学员对佛教生死观,莲宗临终关怀,修行净土法门的认识逐渐清晰,佛陀的深妙智慧,如甘霖洒在学员心中,慢慢滋养出坚固的善根。
那么回家之后如何落实修行呢?实践起来还有种种疑惑、困难怎么办呢?会同法师的《平时修行与临终往生》讲座和入川法师的总结开示、答疑如及时雨般应需而至。
我们平时修行,就是忆佛念佛,临终往生,就是见佛。 会同法师开门见山直示主旨。他指出阿弥陀佛发出四十八大愿,经过兆载永劫的艰苦修行如今已经圆满成就了,众生礼佛、念佛,佛即见之知之;众生信愿念佛,必得往生!
法师将善导大师的两种深信和蕅益大师的六信,为学员逐一深入阐释,并将善导大师的 二信 与蕅益大师的 信自 做了比较,前者从事相下手,后者在理上阐述,理事不相妨碍。
法师建议大家应当经常观察生命不净、苦、无常、无我的道理,生起厌离娑婆之心;多听闻净土经典,了解极乐世界殊胜庄严,生起欣求至诚之情。法师强调净宗入道要门,信心为首;净业修持急务,立愿为先。信愿行三者相辅相成,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平时修行就是积累信愿行三资粮的过程,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过程。所以往生并不是烦烦恼恼,紧张痛苦地过日子,一面念佛一面担心能不能去极乐世界,这样可能会 枉死娑婆 ,平常生活中就要放下,要经得住考验。
随后,会同法师讲述了几个往生失败的案例,劝导大家 不要总觉得自己很有功德,很会修行,我们之所以能往生极乐,都是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慈悲的接引 ,这是净业行人必须要谨记在心的。
法师带领学员学习了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这一段印祖文钞,提醒大家在平时果能依此开示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并在讲座最后祝福大家:平时欢喜修行,信愿坚固、踏实认真、勇猛精进,临终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蒙佛接引,顺利往生
下午14时,入川法师再次升座,为大众开示、答疑。
首先,入川法师就着前两次讲座未完成的话题,继续开示。法师强调助念现场不应夹杂其他,而应以佛号为强缘助临终人提起正念。并破斥了一些错误的助念方式,诸如念经持咒,立牌位代临终人忏悔等等,强调要以佛经祖语为依据,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助念人员把佛号提起来,以至诚心去念佛,就是对佛的慈悲光明最好的祈请。佛号是强缘,一入耳根即入心性,名号就是大悲,是智慧,念佛就是大因缘、大善根、大福德、大救度!
法师提倡助念者要站在临终人的角度,考虑临终人的感受,人性化地帮助他忆佛念佛,以护理性的方式助念,像母亲呼唤孩子般,令其心得安稳、欢喜、信受,与佛快速感应。法师将如何为临终人开导以及助念的心态、助念音声的大小、音速的急缓等等做了细致的分析。并特别强调,面对临终苦难的人,一定要以柔软、慈悲的心情来对待;我们助念者都是凡夫,没有智慧,无法判断临终人的情况,因此要以圣言量为依据,相信佛力,依靠佛力。
开示部分结束后,法师为学员答疑,他睿智、幽默的回答引来现场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家受益良多。
由于学员提问非常之多,虽然答疑延长了一个多小时,但法师也只能选择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来回答。诸如:能否给临终人神识开示,让它从顶门出去?功夫不够能不能往生?什么是往生的正念?助念会不会招鬼,背不背因果?亡者家人还吃肉吃荤,能不能助念等等。
法师以帮助学员提升对阿弥陀佛的信愿为主,以圣言量为依据,回答重在解开大家在基础教理上的疑惑。 你总是不相信佛的愿力,就愿意相信自己的业力 不贪恋自己的身体、物质和家亲眷属,保持着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态,就是正念 在助念现场,你为什么不把佛装在心里,非要把鬼装在心里头呢?都是自己吓唬自己的事 法师说助念时这种害怕的心态,很多人也经历过,他已经写成资料了,分为五个阶段:恐惧、紧张、兴奋、麻木、平静。大家可以学习学习。
通过这些提问,也看出学员们的佛法基础知识还很欠缺,法师再三建议大家一定要加强学习,建立正知正见,不被种种奇奇怪怪的邪知邪见带偏。
最后,入川法师倡议大家,当下这颗心就要具足坚定的信愿,好好去忆佛、念佛!大众报以热烈而长时的掌声,表达心中对法师极大的感恩之情!
至此,庐山东林寺第二届莲宗助念培训课程部分全部圆满结束。
...查看更多助念从字面上了解就是帮助念诵,而且助念功德是很大的,因为有的师兄不方便念诵,那么就可以通过别人念诵,然后这样自身有功德,别人念诵的时候也有功德,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获得功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