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佛教指修行者所从入的门径。《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此一派也,两宗未有,六祖无传,可谓独辟法门者矣。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梵语Dharma-paryāya,即佛法、教法。佛所说,而为世之准则者,谓之法;此法既为众圣人道之通处,复为如来圣者游履之处,故称为门。又起信论义记本中云:「轨生物解曰法,闻智通游曰门。」法界次第亦云:「门谓之能通。」故知门之一辞,实为通入之义。
一、念佛就不用持戒、修福、修慧了吗?
【记者】:我们很感恩净宗法师接受“佛门网”的访问。第三个部分,我们有些问题要再请教法师。刚才已经提到了,净土宗其实是一个非常容易修,有肯定、有保证的法门。如果说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往生之前,在现在的人生就不需要注重持戒,不需要修福、修慧了?还有,佛教常常说“自净其意”,依善导大师传承的纯粹净土宗来讲,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净宗法师】:关于持戒和修福、修慧,首先讲,这些还是需要的。不过,要分两方面来说明,就是要看站在哪一个立场上,或者在哪一个范畴内来说需不需要。如果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说,即使没有清净持戒,也没有大修福慧、功德,只要念佛,也一定能够往生。这是有经教证据的,比如说《观经》下品往生,这三品人都没有任何的福慧修持,也没有持戒:下品上生是十恶罪人,下品中生是破戒罪人,下品下生是五逆罪人。这是经教的明证。在祖师的解释当中,比如很有名的法照大师有一首偈子,这首偈子有这么几句话: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这其中,“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就是说,阿弥陀佛对这些是没有要求的,是没有简别的。因为能够持戒的人毕竟很少,而不能持戒的人很多,如果一定要持戒才可以往生的话,这样能往生的众生就太少了,阿弥陀佛救度的本怀就不能圆满达成。
对于修福、修慧,也有两句话,省庵大师所说的,他说: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这些都是说明,只要念佛,决定可以往生,因为这句名号里已经包含了持戒、福慧的功德,往生功德通通都在名号里面。因为净土法门是对那些无法按照圣道法门修行的人,对那些不能以戒、定、慧三学来断烦恼、证菩提的人——能做到就已经解脱了,如果这些都做不到,还有办法可以救度吗?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成就呢
所以,对于这这个问题,首先来讲,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专修念佛,即使没有戒、定、慧的修持,也没有任何障碍。
第二句“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果不解释清楚,容易让人误解。对于佛教徒来说,还是应该尽我们的本分来持戒,以及修福、修慧。因为还活在这个世间,没有离开的话,我们一直在一个因果链当中。如果你一定坚持说“我只要念佛,不用持戒”,往生决定不决定呢?也是决定的,但是你一定要承担不持戒的后果。比如说,不持不杀生戒,你可能会多病,甚至会有冤家恼害;如果不持不偷盗戒,你也可能会犯王法,可能要吃官司,甚至坐牢。这些是保护你的,你不去做,一定有你的果报。所以,从自己的果报来说,也是要做的。
另外,从佛法总的修持来讲,持戒、修福慧也是大致的要求。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自净其意”,通常完整来讲有四句,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从佛教的立场来讲,它的内涵是很深的,但是一般听起来,是在强调世间的善恶。“自净其意”就是超越善恶的,就是说,即使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还要进一步达到意地清净。所谓清净,就是说超越了善和恶,就是所谓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这样就是清净,这样的清净才可以达到解脱。所以,“自净其意”是一个结论性的,这是佛的教导。
如果以净土宗来讲,这句话当然也是正确的,在修行当中也有这样的要求。不过,关于“自净其意”,可以由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达成:一种就是靠自己戒、定、慧三学的修行而达到“自净其意”;第二种就是靠念佛,也就是靠这句名号。古德说,如果我们念佛的话,“如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这句名号像一颗清净摩尼宝珠一样,放到浑浊的水里面,这个浊水自然就清净了,摩尼宝珠就有这个功能。我们“自净其意”不是靠戒、定、慧,我们这些下劣根机的众生修不来;但是只要念佛,心自然就清净了,就像“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这是这句名号的功能。
另外,从根本来讲,“自净其意”也有地点的不同:圣道门的修行者,是在娑婆世界,在染污、浊恶的秽土,要达到“自净其意”,这是很难的,非常困难;净土门的修行者,是在净土达成“自净其意”。
打比方说,现在空气污染很严重,有些地方PM2.5(大气中的细微颗粒)的浓度很高,整个环境都是不干净的。你想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这是不容易的,因为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只有直径2.5微米,一点点小缝隙它就进得去,根本挡不住它。在这个娑婆世界,在整个浊染的环境当中,众生也是浊染的,环境也是浊染的,一个人心中要保持“自净其意”,你想想,这个难度多大!
反过来说,如果你来到一个环境很好的地方,来到一个原始森林中,即使你穿的衣服不干净,上面有点味道,但是来到这个环境里,风一吹就没有了,自然就清净了。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心地自然清净。
所以,如果站在净土宗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讲四句话:“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其意自净,是诸佛教。”到了净土以后,是没有苦的。众生为什么有苦?苦是因为有罪。可是极乐世界没有苦,也就是说没有罪。“但受诸乐”,乐是善的果报。在娑婆世界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些在极乐世界是自然就享受到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是《阿弥陀经》的两句话。在娑婆世界“自净其意”,是我们要清净自己的心。可是到极乐世界怎么样呢?“其意自净”。你的心本来是不清净的,一到极乐世界自然就清净了,自动就清净了。
另外还有两句话:如果以圣道法门来讲,就是“心净国土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维摩诘经》里所说的;如果以净土门来讲,可以倒过来说,“国土净则心净”。国土是个环境,我们到了国土净的环境之后,自然就清净了,这是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功德住持的力量。而且这也符合我们凡夫日常的状态。就如同刚才打的比喻:我们在一个城市,在浊染的环境当中,心神难以安定;一旦来到鸟语花香、风光秀丽的地方,你不就自然心清净了吗?这不是显然的“国土净则心净”吗?
我们之所以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以阿弥陀佛清净愿力成就的净土来改变我们。所以说,环境塑造一个人,环境改变一个人。我们凡夫想要改造环境,想让依报随着正报转,太难了,那是法藏菩萨的境界、观世音菩萨的境界,我们没有这个力量。
如果这样来比较的话,也能显示两种法门的特色。
问:念佛法门亦复持斋已否?
答:念佛之法亦须持斋,大行和尚一食持斋,长时无阙。
问的意思就是念佛法门的修行,是不是也必须持斋?持斋就是持午,一般人对「斋」这字,会误解为持斋就是吃素。其实「斋」这字的意义,并非所吃的东西是素或荤,是指用餐的时间,不是指所吃的东西是荤腥或是素食。持斋就是持午,过午不食叫作斋,在戒律上来说,从用餐的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正时,一种是非时。正午以前用餐完毕,这时候用餐就叫作正时食,在正午以后用餐,这时候用餐叫作非时食。所以诸位在家菩萨,持八关斋戒有一条就是斋,就是不非时食,不可以在非食的时间用餐吃东西。说较简单白话就是说,过午之后不可以吃东西,就是一般所言过午不食。
念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持午?问的意思就是如此。答的意思是念佛之法亦须持斋,修持念佛法门也必须持午。也许看见《念佛镜》如此的法语,诸位心中会起了恐慌,这是在说出家法,并非说在家法。善道与道镜这两位大师的师父大行和尚,在住世的时候每天持午修行,所以下面引用大行和尚持午,来鼓励修持念佛法门的人,能够持午。
「大行和尚一食持斋,长时无阙。」
大行和尚一开始持午修行之后,就每天过着持午的修持,并无缺失,也就是一生保持着过午不食的修行。能够持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值得赞叹与肯定,对出家众而言,如果要如律如仪的修行,当然是要一生每日的持午。但是念佛法门是特别法,不是说一定得持午念佛,才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持午念佛当然值得赞叹与肯定,纵然不能持午,但是念佛做好往生三法信、愿、行,阿弥陀佛照常救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真实的净土教法。
出家众如果能保持每天持午的修行,这是非常的难得,很值得肯定与赞叹。如果因为修持各人的道风不同,有的出家众,确实很难做到持午的修行。持午的人也不要以自己持午,来批评没有持午的人,戒律是用来戒自己不是戒别人。诸位菩萨,你说对不对?是!譬如你持戒非常的精严,不要批评持戒不精严的人,你批评持戒不精严的人,你的心中就已经不净。你用佛祖的尺要量众生,我告诉你,没有一个众生是及格的。所以用佛祖的尺量自己就好,不要量别人,修行就是自我要求。
所以持午的修行值得赞叹,我们能够做到尽量做到,假使无法做到一心念佛,不管持午念佛,或者没有持午念佛,阿弥陀佛都是慈悲平等救度。对持午的人,他能够有这份难得的修行,我们要赞叹他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持午实在非常难得,不能做到持午至少做到吃素,别吃众生肉。纵然你的环境不允许,也尽量不要杀生,吃众生肉,因为这会招来苦报。为了自己的幸福,当然不要吃众生肉,为了自己能够避免苦报,当然茹素持斋。
对饮食而言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是对色身有正面的帮助。现代人因为工作家境的关系,不少的在家人因为晚睡,有吃宵夜的习惯。晚上吃东西除了容易肥胖之外,对胃肠的负担很重,身体也容易出毛病。所以教界古来不少高僧大德,每天持午修行,虽然年纪已经很大,身体也非常健康。
譬如水里莲因寺住持忏公,自他年轻的时候就每天持午,一个很有修行的老和尚。每天持午用功修行,对色身而言更容易健康,但是有的法师的弘法利生,日夜奔波,要做到持午的修行,是很不容易。所以各人自己好好自我要求,至于别人和我们不同的修行,我们要尊重别人的修行,不要批评,尤其是念佛人要尊重每一个和我们不同的修行人。
吃鱼吃肉,对我们不但身体无帮助,而且还会有妨碍。因为鱼肉容易使体质产生酸性,酸性的体质是万病的根源,就身体健康而言,吃素一定比吃荤较好,这是经过营养学家的调查所做下的结论。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不能做到持斋,至少能够做到茹素。如果连茹素环境都不允许做到,也要尽量避免杀生,避免吃众生肉,才不会为自己招来苦报。
下面请看第十三个问答:
问:赞叹念佛得何功德?诽谤念佛得何罪?
答:准《杂集经》说:一度谤念佛人,千劫堕泥梨地狱。一度赞念佛人,灭却身中百劫极重恶业。
大行和尚说:人不志心念佛,亦谤佛故,遂即谤法,直入阿鼻狱中,受诸苦痛,无有出期。」
第十三个问答法语也不长,但是意思非常的重要,我们念佛人要好好领会第十三个问答的法义,体会念佛修行的重要。凡夫的烦恼,通常是很容易诽谤别人,很容易说别人的不是。因为烦恼心,很容易看见别人的长短,说是说非。很多念佛人口德不好,念佛的修行照理说经常念佛,应该要有多善根、多福德,人生会顺遂、平安、吉祥。可是念佛人也有不少的人,经常不平安、不吉祥、不顺遂,究其原因就是口德不好。也就是口业有意无意之间,会诽谤三宝或者说人是非,所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非常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三两句话之后,难免就说到他人的长短,说到他人的是非,这样自己的福报在无形之中损失了,自己不知道,实在非常的可惜。所以念佛人要经常修赞叹行,以赞叹的修行来纠正自己,口业喜欢说人是非的毛病。赞叹人的修行,赞叹人的优点,赞叹人的长处,任何人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修行,我们赞叹,这样就会慢慢的纠正我们,喜欢说人是非,说人不对的毛病。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教我们净业的行者修五种正行,最后第五种就是赞叹供养正行。当然第五种的赞叹供养正行,是指念佛人赞叹供养阿弥陀佛,经常赞叹阿弥陀佛,经常赞叹诸佛菩萨,经常赞叹任何一位修行人,经常赞叹任何一位行善的人。每一位凡夫都有优点有缺点,赞叹他的优点,不要批评他的缺点。如果一个人有九个缺点,一个优点,你是一个念佛人,你应该要赞叹他的一个优点,不要批评他的九个缺点。尤其是在家人,在各寺院道场参与共修,有一点一定要谨记在心,不要去看出家人的过失,不要去看出家人的不对,大家都是凡夫都有缺点。
诸位菩萨从第十三个问答,我们要好好体会赞叹修行的重要,任何人修什么法门,我们都肯定赞叹。各人修各人的,不要批评、不要诽谤,诽谤念佛会堕无间地狱,诽谤任何一个法门,只要是佛陀所说的正法,都会堕无间地狱。禅法也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净法也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密法也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大乘法、小乘法、显教、密教八万四千教法,通通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可以批评吗?不可以!能够诽谤吗?不能!
所以第十三个问答,问的意思就是赞叹念佛得到什么功德?诽谤念佛得到什么罪过?不必看答案也知道,当然要赞叹念佛,当然不要诽谤念佛。
「准《杂集经》说:一度谤念佛人,千劫堕泥梨地狱,一度赞念佛人,灭却身中百劫极重恶业。」
这是取意之文并非原文,《杂集经》原文并无这样说,是大意。事实上在另一部经说出,不信念佛而诽谤念佛会堕地狱,说的最清楚。
「《称扬诸佛功德经》云:有不信赞叹称扬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而谤毁者,五劫之中当堕地狱,具受众苦。」
《称扬诸佛功德经》这段经文说的非常浅白,也非常具体。不相信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不赞叹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不称扬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而诽谤,堕落地狱五劫具受众苦。诸位菩萨,这样口业的果报恐不恐怖?非常的恐怖!你要堕落地狱五劫受苦受难,很简单,你只要诽谤念佛,你就必入地狱受苦受难。你只要常常说哪有阿弥陀佛?哪有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不可能会往生,你只要常常这样说,我告诉你,你的未来没有第二个地方可去,必定是堕无间地狱五劫。
《称扬诸佛功德经》经文所说的,诸位菩萨,修口德重不重要?非常的重要!佛法不懂不可以乱说,自己没修的法门不可以乱教。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容易、是简单的,我们从净土的经论得知,如果看人家在念佛,就对念佛法门的轻视:你的年纪那么大,已经八、九十岁了,怎么可能念佛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是对念佛名号功德是相信还是怀疑?怀疑!这有罪过的。甚至直接跟人家说:你年纪那么大了业障那么重,习气那么深,怎么可能念佛会往生?不可能,你白念了。凄惨!这种不信念佛功德,而诽谤念佛,犹如在阿弥陀佛的心中插了一把刀,让阿弥陀佛心头滴血,造下这种口业堕落无间地狱,五劫受苦受难。诸位菩萨想一想,因为一句恶口的罪过,竟然堕落地狱受苦受难。
我们从《阿弥陀经》知道,十六大阿罗汉之一的牛呞shī尊者,因为在过去生批评一位比丘,诵经像牛在吃草,单是一句无心之口的罪业,就生生世世五百世出生做牛。能够遇到世尊出家修行,证悟阿罗汉还有余报,就是牛呞尊者吃饭的形状,就像牛在吃草的形状。诸位菩萨,口业的果报厉不厉害?非常厉害,所以要好好的修持口德,多念佛少说话。尽量赞叹别人的长处,不要批评别人的缺失,这样你的福报自然就越来越多。
「大行和尚说:人不志心念佛,亦谤佛故,遂即谤法,直入阿鼻狱中,受诸苦痛,无有出期。」
大行和尚说的更明确更直接,若没有至诚念佛而诽谤念佛,诽谤念佛就是诽谤佛法,诽谤佛、诽谤法就诽谤僧,因为三宝是一体不二,诽谤三宝当然直入阿鼻地狱
赞叹念佛人,能够灭掉百劫的极重恶业,至诚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与果非常的明白了,诸位菩萨,这样要赞叹念佛,还是诽谤念佛?赞叹念佛!自己好好念佛,赞叹念佛人的念佛修行,那你的福德每天都在增长。
下面请看第十四个问答,第十四个问答很长,在答之中师父又分为八小段。第十四个问答我们要好好来探讨、好好来体会,了解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有佛菩萨的保证。还未进入第十四个问答内文,我们先来了解凡夫的心理。凡夫的心理无论为人处事,都很希望有人能保证,若有保证内心就比较能安心。
譬如作生意,卖方如果向买方提出保证,而且有保证书,买方就会觉得比较安心,对不对?如果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佛菩萨跟我们保证,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菩萨,这样念佛你的心中会安心吗?会!第十四个问答,就是要来说这样的道理。有六方诸佛的保证,有阿弥陀佛的保证,有释迦牟尼佛的保证,有观世音菩萨的保证,有善导大师的保证,有大行和尚的保证。
第十四个问答,我们一段一段文好好的来探讨,首先来看:
问:既专念阿弥陀佛,定生净土,定得无量功德,未审有何保证,令不遣信耶?」
既然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得到无量的功德。未知有何保证,使不信的人能够生信?第十四个问答意义非常的好,首先我们来看答的第一段:
答:大有保证。准《阿弥陀经》中,六方诸佛恒河沙数,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不诳众生。当信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念佛定得无量功德,一日七日,称念阿弥陀佛,定得往生净土。一依此教,不生净土,诳汝,口中出舌已,便当坏烂,不还入口,此是六方诸佛以愿证处。」
看到这个地方,第一个保证是六方诸佛的保证。《阿弥陀经》的经文到了六方诸佛段,世尊为了要让众生能够相信《阿弥陀经》的教法,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举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等,六方如恒河沙数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段六方佛的《阿弥陀经》经文,都有同样这样的经文,六方诸佛如来在自国,向自国的众生劝勉,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也就是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经》。《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说什么修行教法?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念佛。《阿弥陀经》的全文一千八百五十八字,就是释迦牟尼佛教导佛弟子,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所以相信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所说的道理,就是相信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相信念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这样的道理。
既然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相信念佛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相信了就会起行,信行一体。信、解、行、证是修学佛法的历程,第一没有做到相信,第二、第三、第四解、行、证根本不可能。相信了才能进一步了解,了解之后起行才会证悟菩提。所以信是信受,解是了解,行是起行,证是证悟。
我们念佛法门也是经由如此修行的过程,如果你不相信《阿弥陀经》所说的,有一位阿弥陀佛,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可能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阿弥陀经》说: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你不相信,你不可能做好愿,愿就是要做到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所以愿就是切愿欣求西方极乐世界,欣求西方极乐世界的当下,当然是厌离娑婆世界,这是一体不二的。厌苦欣乐,欣厌之心就是愿,如果你不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以果地名号要度尽一切众生,尤其是要广度凡夫为本。你不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你不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以救度念佛人,纵然打妄想也能被救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你对阿弥陀佛的救度能力存疑:我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中会打妄想,还没有伏断烦恼,我有能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阿弥陀佛有能力救得了我吗?你这种疑心,不就是对阿弥陀佛的怀疑,也就是对阿弥陀佛救度你的能力存疑,也就是你认为,阿弥陀佛救你的能力太弱太低。你认为你的烦恼很重,重到阿弥陀佛纵然有心要救你,也救不了你,这样就是对阿弥陀佛能力的怀疑,这样有罪过吗?有!
疑的烦恼与本性不相应,贪、瞋、痴、慢、疑、恶见,是六大根本烦恼。你对阿弥陀佛名号救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能力存疑,你的内心和阿弥陀佛的佛心是非常的遥远,不是非常的亲近。你怀疑阿弥陀佛名号,救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还是要念佛,不是因为你怀疑就不必念佛,不必念佛你绝对不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必念佛,你还要继续在六道里生死轮回。问题是你要吗?所以相信世尊在《阿弥陀经》所说的,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佛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用名号要救度我,而且救度得了我,这对我们凡夫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对不对?当然!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我们每天在称念,是对阿弥陀佛救自己的能力,怀疑比较好还是信赖比较好?当然信赖!所以六方如恒河沙的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就是六方诸佛说法。诸佛如来在因地菩萨的修行,口德已经究竟圆满了,所以佛语是真实语,所以经文才会说:说诚实言。每一位诸佛如来,绝对不会说虚假言,不诳众生就是不欺骗众生。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汝等众生应当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佛说阿弥陀经》;汝等众生应当要相信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汝等众生应当要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能够救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汝等众生应当要相信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菩萨!你要相信吗?相信!那当然你就会起行念佛。
既然如恒河沙的诸佛如来,都劝勉自国的众生,要相信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定往生净土,一定得到无量功德。有六方如恒河沙的诸佛保证,够不够?够了,太够了!如恒河沙的诸佛,保证你念佛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保证你念佛一定得到无量的功德,这样你会安心念佛吗?会!
第十四个问答第一段的法语,就是这样的意思,下面来看第二段。
「又准《大宝积经》,阿弥陀佛作法藏比丘时,发四十八大弘誓愿中说:
若我得成佛时,十方天人,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法总持者,不取正觉。生我国土,不得三十二相者,不取正觉。十念成就,不生我国者,不取正觉。若生我国中,更重堕地狱及三涂恶道者,不取正觉。生我国土,形貌不平,有好丑者,亦不取正觉。生我国中,不得天眼、天耳、六通自在者,不取正觉。十方众生,称我名字,不得十方诸佛咨嗟赞叹我名者,不取正觉。若女人厌恶女身,求生我国,临命终时,不转女身成男子,复受女身者,不取正觉。
言正觉者,亦明菩提,若一切众生,乘我愿力,不得如上果报,我即不证无上菩提,即是诳诸众生,我誓当在恶道中,不得无上菩提,此是阿弥陀佛立誓愿处。」
这第二段的意思,是举出阿弥陀佛愿力的保证。如果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得到无量功德。有阿弥陀佛的保证,诸位菩萨,这样你念佛会放心吗?会!这段文就在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保证。
《大宝积经》然后下面再说出阿弥陀佛作法藏比丘的时候,发四十八愿。《念佛镜》善道与道镜这两位大师,是以唐译《无量寿经》的版本来举出四十八愿的大意,《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是唐译的《无量寿经》。在《无量寿经》五种译本之中,魏译与唐译的经文最为相近,所以善道与道镜这两位大师,采取《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这个版本来简略说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的意思。
发四十八大弘誓愿中,下面就举出八条愿,来代表四十八愿。这八条愿也不是《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四十八愿的原文,不是,是取意之文。
首先来看第一条所说的,就是第三十四愿闻名得忍愿:
「若我得成佛时,十方天人,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法总持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誓言,以成佛的果地名号让众生称念,而得到菩萨的无生法忍。
第二条是第二十一愿,具三十二相愿:
「生我国土,不得三十二相者,不取正觉。」
所以念佛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个个成就与阿弥陀佛,同样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
第三条是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
「十念成就,不生我国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誓言以果地名号,让十方众生信受称念,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第四条是第二愿不更恶趣愿:
「若生我国中,更重堕地狱及三途恶道者,不取正觉。」
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成为菩萨,到他方要去广度众生,不会堕落在三途。
曾经就有人问师父,请问信愿师父:我们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要回到娑婆世界广度众生,会堕落三途吗?不会!因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二愿不更恶趣愿,就是要护持我们,往生到西方之后成菩萨了,化身到他方去广度众生,不会堕落三途。
第五条是第四愿无有好丑愿:
「生我国土,形貌不平,一有好丑者,亦不取正觉。」
每一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身体貌相,都与阿弥陀佛一样,非常的庄严。不会有美丑的差别,不会有肥瘦的差别,不会有高矮的差别。
第六条就是第五愿宿命智通愿,到第十愿漏尽智通愿,这六神通愿:
「生我国中,不得天眼、天耳、六通自在者,不取正觉。」
第五愿宿命智通愿,第六愿天眼智通愿,第七愿天耳智通愿,第八愿他心智通愿,第九愿神足智通愿,第十愿漏尽智通愿。这六条愿就是阿弥陀佛要成就十方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得到这六种的神通: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诸位菩萨,我们只要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得到这六种的神通,这样的殊胜利益你要吗?要!当然就要念佛。
第七条是说第十七愿诸佛称扬愿:
「十方众生,称我名字,不得十方诸佛咨嗟赞叹我名者,不取正觉。」
诸佛称扬愿就是法藏菩萨誓言,成佛之后的果地名号,要让十方诸佛如来称扬、赞叹、宣扬、流布,让十方众生得遇、信受、称念、往生、成佛,就是如此。
最后第八条就是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这愿对诸位女众菩萨最为切身:
「若女人厌恶女身,求生我国,临命终时,不转女身成男子,复受女身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用果地名号要救度十方的女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转女成男,成就菩提。
在第十四个问答,善道与道镜这两位大师,举出《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四十八条大愿其中八条愿,代表四十八愿。证明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得到无量功德。因为阿弥陀佛愿力的保证,所以师父在讲席之中,经常向诸位开示,你只要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你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只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念佛不退,我告诉你,我保证你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师父敢跟大家说保证的话?因为你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绝对的救度,对不对?事实上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保证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向你保证。因为师父对阿弥陀佛的真实大愿非常的相信,所以我敢跟你说保证的话。如果你不念佛,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今天念佛明天就不念佛了,今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明年就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我就不向你保证了。
诸位菩萨,这样会往生和不会往生,阿弥陀佛要救你的心愿,你知道了,再来就看你是不是真心,要帮助自己好好念佛一生不退。如果你做到往生三法信、愿、行,那你契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海,那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用等到临终阿弥陀佛现前,你才知道。你现在不就是身在娑婆,心在极乐,色身在娑婆人间,内心在极乐净土。你现在就是西方极乐人,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保证你,念佛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感恩鼓掌!
第三段到第八段,我们等待明天晚上再继续探讨,因为时间到了,向诸位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居士问:念佛法门和禅宗、密宗持咒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法法圆通。一法通法法通,一经通诸经通。人的知见有所不同,根机也有不同,信仰也有不同。不通教理念佛,种善因得善果。愚夫愚妇念佛,得知妄想作往生根源,不知老实念佛。历代净宗祖师,提倡持戒念佛、老实念佛、死心塌地念佛,即见弥陀佛
二
阿弥陀佛就是本尊,本尊融入自性之中,一体不二。实相念佛,自力佛力合一,摧魔外道,是金刚降魔杵,是正法眼藏。念佛之人觉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得清净海众加被,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以清净心念佛,灭业障如翻大地。依教理精髓学念佛法门,成菩提正果。
...查看更多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净土正宗。
我过去但是注意讲究信愿行,像宝鼎的三条腿一样,以后不论是看彻悟祖师的开示、蕅益大师,都是讲深信切愿;执持名号,不用;行、讲;执持名号,这是净土正宗。因为末法时代,禅、三止三观、唯识五重观,都是多少当作助行,而不是一般凡夫能用得上。所以,简直是祖师为的教导后学,深信切愿;执持名号,直接了当,不坐禅、也不作观,比较好。可是偶尔有的时候,禅和观可以作助行。完全参禅,我们的根机陋劣,生在五浊恶世,越演变越浊恶,用不上功夫,所以是做助行。
禅基本的要义,在不生,不是不想。要是不想,那是无想定,升到无想天。禅是观不生不灭的心,观不生亦不灭。初步体会禅的意旨是观不生的心——不生亦不灭。这样所有千头万绪、八万四千的烦恼连根儿能拔起。因为心得要生,才有八万四千烦恼、过去现在未来;一观察无生,八万四千烦恼一齐谢落下去,才好。
观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可以这么观。再是多贪众生不净观,观想不论是病人,或是普通的老年、中年、少年,憋了一波屎,往厕所跑,等里头人赶快出来,进去了,澼沥噗噜、澼沥噗噜,声音也难听、味气也难闻,脏死了!这就是不净观。再什么样的异性,男子以为女子美、女子以为男子美,这时候也不美,拉屎恶臭恶臭,观想这个不净观就蛮够:拉屎。外表上穿好衣服、化妆种种,内容骨子里头是血肉之躯。排泄的都是不净,不是屎就是尿。尿与屎不同的就是:屎是臭的、尿是骚的。
现在厕所比以前进步,以前我小孩那时候,人众多的厕所、尤其是小厕所,那简直是,进去眼都睁不开,太骚了!如此观一观眼前美女,也是如此的骚、如此的臭,冲鼻子地骚、能引人恶心的臭,多少作作不净观就好。旁边还摆着白骨观,很好!多贪众生不净观,打佛七尤其需要,平常也需要。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贪心起的时候,就一念不净观,马上把它消灭下去。
再是,二祖问初祖达摩祖师,在隆冬的天气立雪,大雪纷飞的时候立雪,在雪里头站,以至于断臂求法。达摩祖师怎么也不睬,最后二祖立雪、再断臂求法,就感动了达摩祖师的心,回头看一看。达摩祖师本来在面壁,面壁的意思是面这个清净没有染污的、也就是没有生灭心的那个心,面壁。因缘不到,面壁不说。等着二祖立雪断臂求法,初祖这才回头问一问:;仁者立雪断臂求法,好一番苦心,为的什么呢?你求法、你契机,你问我、我就答覆,那个意思。二祖说:;弟子心不安。初祖说:;你心不安,你把心拿给我,或者你说说,你心都是什么心
二祖一听呐!就观自己的心:现在这个心马上就成过去的心,未来的心成现在的心。现在心成过去心,未来心成现在心,就这样,心里总在那儿过去、现在、未来不停地轮转。二祖说:;弟子觅心了不可得。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未来、现在又过去,未来又成现在、又过去,三心在心中不停就这么转变,不是真实心,都是生灭心。二祖说:;弟子觅心了不可得。观心:心就在那演变——过去现在未来、未来现在过去,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一听就说:;吾与汝安心竟!我给你安心安好了!觅心了不可得的时候了,不生不灭的时候了,那是你的真心——清净法身佛!
二祖当下开悟。我就想:要是观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教它不在心中出现,这是最好的了生脱死的方法。那在念佛法门是最好的一个助行,三心了不可得。三心都是过去现在未来心,都是散乱心,了不可得,教它不生,不生就不灭,那是禅;接着念佛,禅净双修。;有禅有净土,犹似带角虎只要妄想贪瞋痴——贪淫、瞋杀、愚痴,要是如梦幻泡影、能看得开,也就放得下了,就不愚痴了。念佛的助行中,是观三心了不可得。在贪瞋痴之下,以为这事情可就大了,这一体会三心了不可得,万缘也就能放得下。二祖问初祖的话、初祖答覆二祖的法语,在执持名号念佛法门,是根本的提撕念头用功的方法。不净观也好,对治贪心、淫欲心;这个心本不生,观不生的心,这是达摩祖师面壁的心。壁上什么也没有、洁白的一片;白壁上平平坦坦的,没有生灭心的意思。;有禅有净土,犹似带角虎,这样念头一起,八万四千烦恼再严重的,也能把它消灭下去。有妄想、就对治,对治之后没有妄想了,万德洪名举起!
...查看更多念佛法门有很多种,因此师兄在修行的时候,不能说是每一种都试一下,一定要找对适合自己的法门,这样修行才能领悟其中的智慧,反之是没有任何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