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sānmèi)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念佛三昧有二种: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
何谓“念佛三昧”
何谓三昧呢?三昧(梵语samadhi)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由梵语 译音而得,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念,把心安住于一处,而内心不散乱的意思。 念佛三昧,就是把佛号念得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能念所念双泯,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佛一如,是名念佛三昧。
龙树菩萨:论“念佛三昧”
——《大智度论》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嗔;有能除嗔,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 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惟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 常欲不离诸佛者,菩萨世世所生,常值诸佛。 问曰:菩萨当化众生,何故常欲值佛? 答曰:有未入菩萨位,未得阿稗跋致,受记别故。若远离诸佛,便坏诸善根,没在烦恼,不能自度,安能度人。如人乘船,中流坏败,欲度他人,反自没水。又如少汤投大冰池,虽消少处,反更成冰。菩萨未入法位,若远离诸佛,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少利益,反更坠落。声闻、辟支,虽有涅盘利益,无一切智故,不能教导菩萨。诸佛一切种智故,能教导菩萨。如象没泥,非象不能出;菩萨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同大道故。 复次,菩萨作是念,我未得佛眼,如盲无异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
念佛三昧宝王论自序
有高度信心的客人,到我的禅室来,近前礼问,言辞很清新飘逸。问我:“修心的人,有关成道的捷径。法华三昧,有关常不轻菩萨的行持。念佛三昧,有关般舟的宗旨。都是无上深妙的禅法,愿听您详细的解说。”我回答:“我隐居在九峰山,与世俗远离。皇帝安排要我从紫阁山草堂寺,到千福法华胜场住持,已有三十年了。深求奥妙,没有如先生这样来问的啊。你要达到无生的龙门,有大鹏展翅南飞的愿望,而我不敏捷啊(谦词),就尝试论述一下。现今大略分为二十门,说明这个旨意吧。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
念未来佛速成三昧门第一(速成念阿弥陀佛,一行三昧)
那心分为二啊,是因为种种的妄想生起。妄想虽然是虚幻,迷惑的人还是要执着。顽固执着不能舍,圣人因此忧虑。玄韵虽然演畅却没有说,法身虽然空性却是有相。相不能明了,说不能圆解,究竟一味的主旨,断绝了言路,怎么使人知道归向哪里呢?三昧的宗旨,是要使初学的知道不二法门,在语言和沉默中。不只是净名居士的闭口,文殊菩萨的兴赞而已了。为什么呢?那帝释的宝网没有张开,千颗宝珠怎么能见到?宏纲忽然举起,万目一齐大开。洗浴了大海,就已经用过百川水。念佛名号,必定成就三昧。一句话概括,就在这里了。也犹如清珠进入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想投入乱心,乱心不能不佛。契合以后,心与佛双双亡失。双亡是定啊,双照是慧啊,就是定慧均等,那什么心不是佛,什么佛不是心?心佛既然如此,那万境万缘无非都是三昧了啊。而世上的人,多是念过去释迦如来的月面,想现在阿弥陀佛的海目。如拔除毒箭了,如登上快乐宫了,我也以为是至极的教化了,却没有听说念未来诸佛聚日光芒的,为什么呢?因为不懂如来对众生的粗鄙,说诸佛的微妙,于是把众生区隔在诸佛之外,所以听不到了,谁肯念呢
问:《法华经》是法啊,念佛是佛啊。怎么能以法为佛,以佛为法,相互混乱呢?
答:不乱啊。本来是一门,哪里有混乱?芝术草药,与位列仙班的人,昔日各在天涯,都没有仙的名号。被人服用后,羽化成仙,所以药有了仙药的名号,人有了仙人的称号,人药不同啊,仙是同一啊。如果没有圣人,谁与道在一起?法没有佛来悟,怎么能自己悟?法没有佛不能自悟,念佛三昧生起了。佛没有法不能明心,法华三昧生起了。一仙两个称呼,都得到了仙名。念佛与法华,同样名叫佛慧。佛慧既然相同,那常不轻法与般舟法是无上深妙禅门,在这里悟到了。从来没有不同啊,又哪里有混乱呢?
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第二
问:一切众生,就是未来诸佛,听明白了。娼妓盗贼,是最恶的,怎么能在念佛的嘉宾中求尊敬呢?
答:如佛所说,有二种情况。一是对待门,二是决了门。
一对待门,是说女子的虚伪,如来的至真。那么佛可以尊崇,女子可以厌离。厌离有二种,(一)是诃欲,(二)是放心。
(一)说诃欲。如《菩萨诃色欲经》说,女人色情,是世间的枷锁,凡夫贪恋,不能自拔。女人色情,是世间的重患,凡夫受困,至死不免。女人色情,是世间的衰祸,凡夫遭遇,没有厄难不来。修行人既然能舍弃,如果再顾念,就是从牢狱中出来,还想再入。疯狂止住,又想再疯。疾病痊愈,又想再病。智者怜愍他们,知道他们狂乱而颠倒,离死不远了。凡夫重女人色情,甘心作奴仆。终身奔驰,为女人色情辛苦。虽然又有铁板千刀,锋芒交加,也甘心承受,不以为是祸患。狂人乐意颠狂,不过如此啊。修行人如果能舍弃不理,就是破枷脱锁,厌恶狂病,远离衰祸,既安稳又吉祥,有出牢狱,永无患难。女人的相,那言语如蜜,那心地如毒。譬如平静的水面,有蛟龙在下面。金山宝窟,有狮子在里面。应当知道这个利害,不可以接近啊。家庭不和,是妇人的缘由。毁宗败族,是妇人的罪过。实在是阴贼,灭人的智慧。又如围困猎物,少有能逃出的。譬如高高的罗网,群鸟落入,不能飞起。又如密密的渔网,众鱼投入,就是剖肠挖肚。也如暗坑,盲人掉进去,更如飞蛾扑火。所以智者知道远离,不受其害,厌恶脏臭,不被这样的东西迷惑啊。
《大宝积经》中,佛为优陀延王说这个偈是:
锋刃刀山,毒箭诸苦。女人能集,众多苦事。假以香华,而为严好。愚人于此,妄起贪求。如海疲鸟,迷于彼岸。死必当堕,阿鼻地狱。现见众苦,皆来集身。善友乖离,天宫永失。宁投铁狱,驰走刀山,眠卧炎炉,不亲女色。
如鸟为求食,不知避网罗。贪爱于女人,被害亦如是。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伤损。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
(二)说放心。如《大宝积经》说,文殊师利告诉善住天子说,如果人能一心,专一精诚守护,那贪欲心发起,就应当觉知,设法消除,使心恢复寂静。什么是消除,应当这样想:这是空,这是不净。求这欲心的生处灭处,从哪里来?去向哪里?其中谁染?谁是受染的?谁是染法?这样观照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有染的事。因为不见,就没有取,因为不取,就没有舍,因为不舍,就没有爱。不舍不爱,普是离欲寂静涅槃啊。如果又放任心回入到尘劳生死里,而又不会有贪嗔痴等烦恼过患,就是放心。以上说明第一对待门完。
二决了门。如果究竟脱离妄想,没有污染如虚空一样,那就是过去现在的佛啊,不是未来佛啊。你没听说过要求无价宝,必须下沧海,采集智慧宝,必须先在烦恼中求。五逆相就是解脱相,魔界真如就是佛界真如。如果听到佛音就欢喜,听到魔音就生气,不入音声法门,不住音声实际,不能觉悟诸法等,就是南辕北辙的人啊,怎么能与他论道呢?再说明一下。经上不是说了吗,昔日有仙人名叫鹿蹄,因为地滑摔倒了,就用仙咒命令上天干旱不许下雨,国家百姓很困苦。国王招募妓女,诱惑鹿蹄,骑着他的脖子进城。这时乌云四起,大雨入注。那仙人虽然有驾御长风的神通,登凌太空的法术,也不能施展啊。那个仙人,就是释迦佛的前世。那个妓女,就耶输陀罗(释迦佛的俗家妻子)的前世啊。法华会上,授记她未来成佛,名号是具足千万光相如来。但是念佛的人,只是看妓女的玉容,想不到成佛的光相金色美好,而忘失了常不轻的宗旨啊,念佛三昧,怎么能不出错呢?又阿那律,昔日是盗贼的首领,入寺院偷盗佛像额头上的宝珠。用箭挑亮佛灯,使清光不灭。所谓阿那律,就是无灭的意思,原由在这里了。未来作佛,名号是普明如来。都是一样的道理啊。念佛的人,尚且不轻视群盗,何况那不偷盗的人呢?妓女盗贼未来两佛,犹如明亮的太阳,哪里担心三昧不成呢?
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第三
问:两种疑难明白了。《梵网经》说:“如果有人受佛戒,就入诸佛位。”而出家人一类,佩有明月一般的戒,悬有璎珞一般的珠。位在三宝尊贵,范围是七众。应当恭敬了。如果不是精持,行为颠倒,傲慢他有什么过呢,攻击他有什么罪呢?希望为我解说。
答:如来曾在《观佛三昧海经》,为父王说法。昔日有四比丘,违犯戒律可耻,将没有僧团依靠。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你们犯戒,以为没有救了,不是了。空王如来,虽然涅槃,形像尚在。你们可以入塔,观一下宝像眉间的白毫。”比丘随即流泪说:“佛像尚且如此,何况佛的真容呢?”全身投地,如大山崩倒。如今在四方,都修成正觉。那东方的阿閦佛,南方的宝相佛,西方的无量寿佛,北方的微妙声佛,就是这四位破戒比丘啊。所以如来取名《观佛三昧海经》,是大宝王戒品海,可以洗涤破戒的罪垢,在尘累中得到清净啊。这四比丘,观看宝像,都成为世间大雄。念佛的人,怎么能对破戒僧人有困惑呢?所以《大集经》说,如果有王臣打骂出家持戒破戒的僧人,罪就等于使百亿佛身出血。如果见到穿袈裟的,无论是持戒犯戒的,只是当成佛想。所谓当成佛想,就是念佛三昧啊。这是佛的金口,说明常不轻的深意啊。怎么能随意打骂,而不畏惧呢?经上说:“宁为心师,不师于心。”(要控制心,不随心所欲)见悭贪人当作布施想,见破戒人当作持戒想。那么不被六种波罗蜜的障碍约束,就完成了六度彼岸的观门了。如果执着分别心,自取冥司的惩罚,不也悲哀吗?如果能翻转这见心,那念佛三昧,如河流畅通了。
广钦老和尚:证念佛三昧,气脉自然通!
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老和尚九十二岁那年,末学曾经有机缘跟著他老人家爬山,老和尚走在前面,步履矫捷,末学跟在后面相当吃力!当时承天禅寺还在建筑中,有一段路障碍物很多,末学走得差点绊倒,老和尚回过头来说:‘要走好哦!’声音虽沙哑却恳切有力,眼神严肃而无限慈悲,末学非常惭愧,至今人生道路上屡经蹉跌,深觉‘走好’之不易,头破血流之际,回思此双关之语,蓦然泪下。
有人想像他是非常玄异的,就要去‘探查探查’,在旁听了半天,怎的老是说:‘念佛!’‘不要吃肉!’就想:‘这我也会说啊,何必来问这老和尚’,不错,话人人会说,但问题是我们没有像他老人家下过那样的苦行真功夫,也没有感人的德行,就是热心去人家中苦劝,人家尚嫌啰嗦,而他老人家降伏了自己,在念佛用功上,下了非常深的功夫,自自然然感动千千万万的众生,他年轻时在深山洞中打坐修行,带去的食物吃完了,就只藉著树籽山薯维生,三件衣服补得只成一件,近六十年长坐不卧,对物质方面需求极低。在大陆承天寺丛林中,他的师公上转下尘老和尚教导他:‘吃人家不要吃的,穿人家不要穿的,做人家不要做的,以后你就知道!’并只要他苦行念佛,他老老实实地实践了这些教训,在心地上下功夫,终于成为一位极不平凡的人,许多人一见到他老人家便忍不住感极而泣。
他的开示经常只是一两句最要紧话,我们果真信得过,绝不虚度此生!就像前面说:‘念佛!’‘不要吃肉!’我们果真念念都在念佛,让佛大觉悟的光明智慧慈悲随时充满心中,岂不是随时吉祥?不再有人我是非的痛苦;不再受贪嗔痴的烧灼。果真放淡口腹之欲,照老人家所教‘不要吃肉’,慢慢会体验到‘本是同根生’的滋味,会体验到慈悲的喜悦,当生天天心情坦荡;再深信切愿求生西方,临终必蒙佛接引,解决生生世世的生死大痛!老和尚两句话便明白指示出一生成佛光明的大道。老实的人信受奉行就得大利益,不老实的人便喜欢谈玄说妙,弄些稀奇古怪,夸张一些神通,而忽略了他度人于了生脱死最要紧的教导。
老和尚的弟子告诉末学,老和尚在世时,一天,有一个人,提了一个‘○○七’的手提箱,非常神秘地上山,要求见老和尚,而且非要单独见老和尚不可!因为过去曾经有人图谋不轨,所以弟子就不允许他单独见老和尚,这人说有要事请问,后来他就去附在老和尚耳边,非常郑重地问说:‘老和尚,人家都说您有神通,您老实告诉我,您到底有没有神通?’老和尚也很神秘郑重附在他耳边说:‘我告诉您,我有吃就有通,没吃就不通!(台语)’这是发人深省的,佛法的奥秘就是平淡,而不是令人好奇而趋之若骛的神通或光怪陆离的异相。神通人人本都具有,只是被贪心、愤怒、愚痴、傲慢、疑惑等烦恼埋没而不能显现,有神通若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也是罔然。向外去寻求‘所谓有神通的人’相助更是舍本逐末,老和尚说:‘向人求,就会遗失释迦佛。’
末学觉得老和尚最令人震撼,最伟大的‘神通’是他的忍辱功夫,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当年他由深山回到大陆承天禅寺,须发皆长,宛如山人,无人认得他,经过表明才知究竟。而过了一段时间,寺中当家师和殿主为了考验他的功夫,故意把功德箱的钱财藏起来,然后对他表疑。于是举寺认他为贼,数月白眼恶言交加,而他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安然自在。这是何等磊落的胸怀,何等自由的逍遥人,这种忍辱神通比什么‘冒烟、放光’要神奇太多了,因为烧纸也能冒烟,点灯就可放光,但我们扪心自问,谁能被诬为贼,而仍安然如饮甘露不加辩白?谁有这般洞破世事如幻如化的功夫便是大智慧人,值得顶礼膜拜,然而我们很不幸常常成为老和尚所形容的—‘石头狗’—‘追逐石头的狗’,人家要我们跑,很简单,只要随便扔个石头我们就乱追一通,追得精疲力尽,竟只为了一块不能吃的石头!老和尚瞪大眼睛说:‘这样没主张,怎么去西方?!’他老人家是自己的主人,生死自在,难怪老少敬仰,他不求名闻利养,而因为是真操实践,更令人心服。
有一次有位新闻记者上山勒索,向老和尚威胁说:‘我的笔是很厉害的,假如不给钱,就把你登一篇!’老和尚只安然道:‘尽管登上去,随你怎么写,我不要人家恭敬,人家恭敬我,我要天天念大悲咒加持大悲水;人家不恭敬我,我正好静静念阿弥陀佛。’这位元记者也只好感叹老和尚不同凡响,真是‘事到无心皆可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还有一次,有些皈依的弟子去听演讲,认为讲演的法师有影射批评老和尚的意思,就打抱不平上山报告老和尚,不料老和尚当下非但毫无愠意,反而要上来报告的弟子去忏悔‘误会讲演法师’的过失,并替那位法师解释其言辞的佛法含意,告诫弟子假如今天人家指名道姓骂我们,尚要诚恳感谢,何况人家没指名!老人家还严肃晓以‘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的大义,他赞那位法师‘能在花花世界度众生,实是菩萨’,并自谦说:‘我还不敢去呢!’老和尚的功夫非我们能测,但一些日常突发的琐事中所显示的胸襟,每每令末学感动不已!他宛如阳光慈悲普照一草一木,然而有时也以智慧的利剑猛斩烦恼的枝芽,也大刀阔斧砍去名闻利养障道的葛藤,为的是帮助一棵树笔直地长向清净的西方。他经常出‘非常刺激’的突击考题,布局演技又逼真,被考的人常被境界所转,当下不觉,久后谜底揭晓,才能知他用心良苦,有时他的反面手法及严格的磨练,真可形容是‘碾得脱壳,磨得碎白,揉得柔韧,烘得变色’,好让一位真愿修行的人成为‘能供养一切众生,能普供一切诸佛的圣饼’,这个过程常是血泪交织的,有时老和尚也慈悲地掉下眼泪,告诉逆境考验中的弟子说:‘我教你的,你真的了解了吗?我怕跟你结怨仇,本来想要帮助你破掉这些执著,但要是你不能明白真正用意,就会变成跟你结怨仇。给你逆境,是给你磨练啊!’
祖师告诉我们往生西方三资粮‘信愿行’,‘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娑婆是自心秽恶所感得,极乐是自心清净方显现),雪公老恩师也强调‘欣’‘厌’之心是净土总安心法门,然而凡夫的我们是很难在顺境中发起欣厌之心的,不得已,老和尚乃至佛菩萨才要惠赐我们许多逆境,好让我们‘以苦为师’,猛提欣厌之心坚定念佛,了生脱死,以一世的精进勤苦,换永远的自在幸福。其实这是再便宜也没有的最佳珍赐,只是人们常喜欢‘包装美丽的定时炸弹’—追求一时的快意与名利,而赔掉永久的安乐,这样灾情惨重的损失,常使得佛菩萨为我们流泪。老和尚常严厉地说:‘在娑婆世界,只要贪恋一枝草,便要再来轮回!’所以尽管娑婆世界的人们对他如此恭敬供养,他还是洒脱放下;坐落在山上的弘伟建筑,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一时的小型教具’而已—藉著这些因缘境界来了解和教导一切有缘亲近他的众生。而真正洒然放下,老实念佛往生的人才是他真正的弟子吧!他在往生前不久,有数天一直对所有人反覆说:‘灾难越来越多,赶快修,赶快修,修一分,一分的功德;修一千分,一千分的功德;修一万分,一万分的功德!’老人家很耐心一一地说,这是最恳切的勉励了,信得过老人家的话便老实念佛,一门深入,不要再徘徊!
有位学长告诉末学:他去请问老和尚‘要怎么样念佛?’老和尚马上反问他:‘你怎么样念佛?’他答:‘我有空的时候就念佛。’老和尚说:‘你有空就念佛,没空就不念,那你跟佛是点头之交!如此怎么能期望他在你生死关头救你呢!来!来!伸出来!大家把脚伸出来!哪一只是佛脚?认不认得?啊!要抱佛脚,连佛脚是哪一只都不认得?那要抱哪一只脚呢?你到底认不认识佛啊?‘真是发人猛醒!这位学长描述,老和尚喝了一口茶,抬起头来问他:‘你看我有没有呛到?’‘没有。’‘我刚念佛你知道吗?’教育活泼的老和尚显示了喝茶吃饭行住坐卧都念佛的修持。这位学长又给末学一番提示:即使半夜里不开灯,当听到‘嗯!嗯!’两声咳,你就知道是爸爸回来了。好,现在半夜,阿弥陀佛来了—‘嗯!嗯!’你会知道是佛来了吗?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念到认识佛,和佛熟稔了吗?而老和尚是早已熟稔了,也曾对一位由美国来拜访的博士,说到‘鸟鸣、车声、杂音一切都是念佛声’。拜访者请问他这情形维持多久,老和尚答‘昼夜六时’即‘时时如此’)。
他十年前就已告诉弟子们说:‘将来我走的时候要现病相而走,而且你们三人都送我不到(台语)’,这三位弟子都认为不可能,因为三人中总留一人在老和尚身边,怎么可能会发生‘送不到’的情形呢?而果然不错,那一天因为特殊因缘,这三位弟子凑巧同时离开一下,他就真的走了,走前一再勉励大家:‘这个娑婆世界很苦啊,大家赶快念佛,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然后,最后开示了一句:‘无来无去,无事情!’就安详念佛往生了,多么潇洒!相形之下,我们是‘来来去去全事情!’没有一天没有杂事挂心头,台语‘事情’—‘歹事’,含有不太吉祥的意味,真的‘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我们心中真能没有‘歹事’,真的悠闲,还得有相当功夫呢!
老和尚在往生前约一星期开始,每天昼夜都自己猛力出声地念佛,那种‘使尽每一口气恳切呼唤阿弥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众轮班跟他大声念,尚且声嘶胸痛气力难支,何况他九十五岁的高龄!一般人临终呼吸尚且无力,一切不能自主,他却如健将突出五浊的重围,有弟子恐他以近月不食的体力难以支援,故建议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念,你听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斩钉截铁说:‘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说罢又大声恳切地自己念佛,然而在往生前第六天,他忽然演出了一幕极其余韵深远的戏,末学思之,深觉足以提供大家作为警惕:那天,老和尚忽然一反平常教人专念阿弥陀佛的作风,突然很紧急命大众为他诵‘大藏经’,大藏经浩如烟海,真不知从何诵起,于是请问老和尚要诵哪一部?老和尚答:‘总诵!(台语)!大众就赶紧请出一大部一大部的藏经,搬得气吁喘喘,看他老人家一副决定要往生的样子,心中又急又难过,更不知从何诵起,老和尚就说:‘看你会什么经,通通给我诵!’于是大众便一部部诵起,心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在这紧要生死关头,才发现连仅仅二百多字的心经都几乎要诵不顺口,可说是口诵心焦。当这大众搬大藏经一部部诵时,老和尚只幽默一笑,迳自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点也没受周围诵经声的影响
老和尚往生前两天亲自打木鱼教弟子念佛,这其中尚有很有趣的意蕴,他老人家把许多佛菩萨名字前面都加了‘南无西方极乐世界’的字眼,比如‘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文殊师利菩萨,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弥勒菩萨……’末学体会—老和尚为我们点出:这些伟大的菩萨都在西方可以会见,只要像他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便可与各位菩萨把臂而行!末学曾和一位医师上山请教他老人家,这位医师请问‘如何打坐才能打通气脉’,老和尚回答:‘不必打气脉,一心念佛证念佛三昧所有气脉自然全部打通!’这是自在的过来人给我们的忠告,聪明的大家都不必要走冤枉路,免得临终后悔莫及,及早准备资粮,像老和尚老早就说:‘我已经买好车票,是对号的!’学长们的票是否已经买好了呢?是对号的?还是自愿无座?还是不想上车呢?还是早些准备好,以免像末学在他老人家往生之后,上山去念佛,念了几小时,眼泪直流,念不出一句好佛来供养他老人家,头低垂著不敢抬起,因为没有做到老人家的教诲和咐嘱,惭愧和忏悔都痛苦,但愿学长们早日买到对号头等车厢的票—上品上生的金台!
...查看更多三昧的意思是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因此学佛的时候,对于三昧的意思一定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更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