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咒是一种方便的法门,对现在的生活方式,很适应。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无间断,无思虑,无留住。持咒不一定非要在打坐或拜佛的时候,任何时间都可以持咒,乘车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洗澡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生气的时候、遇到麻烦的时候、甚至是做梦的时候都可以,最好是把持咒变成一种习惯,只要心有空闲的时候都可以,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做梦的时候记得持咒而不受惊吓,才能在生气的时候记得念咒而知道自控,才能在陷入困境的时候记得念咒而化解逆缘,而只有在任何时候还记得持咒,才可能在生死关头因此而得到解脱。
文/圣严法师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佛
如何念佛?有两大类:一是散心念,二是专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场合,以出声念或心中默念,甚至一边跟人谈话一边照常念佛。至于后者是克期取证的念佛法,在特定的专修期间所修的方法,通常用连续念、高声念,自听其声念,印光大师则劝人用数数念,数数与计数不同,计数是用念珠计算,数数是每念一句佛号默数一个数目,念至十句,数到第十,再从第一数起,如是周而复始,便会达到专注的效果。念佛念至一心不乱的状况,必定是专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
至于持咒,许多人以为凡是持咒即是修的密法,其实不然。正规的密法,必由上师的师师相传,必有仪轨修法。一般的持咒,则与持名念佛类似,故在显教各派,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国禅宗,也用许多明咒。持咒之法,是口诵、耳听、心惟,身口意三业相应,持咒才真得力,那也是定的一种。若以散心持咒,当然也有功德及感应。持何咒文?则端视各人的心向习惯及因缘而定。通常的人多持大悲咒、观音咒、准提咒、吉祥咒、药师咒、地藏咒、往生咒、楞严咒等。可以用数珠计数念,也可以计时念。
...查看更多1、准备念珠或记数器:手握著‘念珠(长或短皆可)或记数器,可提醒我们集中精神念佛,记数器更可让念佛者了解一天到底念了多少次。一天以一万次以上为目标,次数太少即表示脑袋胡思乱想占去大部份时间了,必须继续加油,念到忘了我是谁,整个思想都是佛号,自然会产生信心,如此不惧生死,疾病自然痊愈。(念珠或记数器可至佛教文物流通处购买)
2、念佛号如‘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或‘南无地藏王菩萨’,持咒如‘六字大明咒’或‘大悲咒’皆可,功德是一样的,唯不以杂修为要。亦即专持一句佛号为主其他为辅,莫以为多念几种佛号或咒语就可多蒙诸佛菩萨保佑,此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念佛贵在专精,一心不乱方能发挥自力与佛力融合为一而得效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音摩)两字是归命之意,亦即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给阿弥陀佛。‘阿’字是没有的意思。‘弥陀’二字是限量的意思。亦即阿弥陀是一位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之意,所以念阿弥陀佛不仅可把病治好,即使有一天寿终正寝,也可蒙其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后述),免受六道轮回之苦呢
3、诸佛菩萨、慈悲救苦、有求必应,唯须深信无疑,诚求不二,灵验乃著。祈求未有感应者,不是佛之不灵,唯自心不够至诚。祈求之理,须如青年妇女头发燃火时,欲扑灭头上之火之心以求之,则千求千应,万求万应矣。因青年妇女视头发为唯一最美饰品爱头发如同生命,故其救头燃之心最为恳切,亦即念佛须一心,祈求亦须一心呢!
4、念佛、持咒者忌食葱、蒜、韭、洋葱等五辛(荤),因五辛中含有极充份的刺激性,熟吃能使人增长淫念,生吃其辛热的味道,又会增长人们的嗔怒,不仅会覆盖了人们优美的德行,更会障碍修学佛法的圣道,而食用者口中散发出来的臭秽之气,使得护持佛法的护法神众一个个离去,因此念佛者道业就没有办法成就,不如意事也就一天一天的增多,所以此类食物食与不食实在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单念阿弥陀佛,称为弥陀七;单念药师佛,称为药师七;此外尚有弥勒七、地藏七、观音七、文殊七、普贤七等。
如何念佛?有两大类:一是散心念,二是专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场合,以出声念或心中默念,甚至一边跟人谈话一边照常念佛。至于后者是克期取证的念佛法,在特定的专修期间所修的方法,通常用连续念、高声念,自听其声念,印光大师则劝人用数数念,数数与计数不同,计数是用念珠计算,数数是每念一句佛号默数一个数目,念至十句,数到第十,再从第一数起,如是周而复始,便会达到专注的效果。念佛念至;一心不乱的状况,必定是专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
至于持咒,许多人以为凡是持咒即是修密法,其实不然,正规的密法,必由上师的师师相传,必有仪轨修法。一般的持咒,则与持名念佛类似,故在显教各派,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国禅宗,也用许多明咒。持咒之法,是口诵、耳听、心惟,身口意三业相应,持咒才真得力,那也是定的一种。若以散心持咒,当然也有功德及感应。持何咒文?则端视各人的心向习惯及因缘而定。通常的人多持《大悲咒》、《观音咒》、《准提咒》、《吉祥咒》、《药师咒》、《地藏咒》、《往生咒》、《楞严咒》等。可以用数珠计数念,也可以计时念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单念阿弥陀佛,称为弥陀七;单念药师佛,称为药师七;此外尚有弥勒七、地藏七、观音七、文殊七、普贤七等。
如何念佛?有两大类:一是散心念,二是专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场合,以出声念或心中默念,甚至一边跟人谈话一边照常念佛。至于后者是克期取证的念佛法,在特定的专修期间所修的方法,通常用连续念、高声念,自听其声念,印光大师则劝人用数数念,数数与计数不同,计数是用念珠计算,数数是每念一句佛号默数一个数目,念至十句,数到第十,再从第一数起,如是周而复始,便会达到专注的效果。念佛念至“一心不乱”的状况,必定是专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
至于持咒,许多人以为凡是持咒即是修密法,其实不然,正规的密法,必由上师的师师相传,必有仪轨修法。一般的持咒,则与持名念佛类似,故在显教各派,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国禅宗,也用许多明咒。持咒之法,是口诵、耳听、心惟,身口意三业相应,持咒才真得力,那也是定的一种。若以散心持咒,当然也有功德及感应。持何咒文?则端视各人的心向习惯及因缘而定。通常的人多持《大悲咒》、《观音咒》、《准提咒》、《吉祥咒》、《药师咒》、《地藏咒》、《往生咒》、《楞严咒》等
念佛与持咒的好处是很大的,但是在持咒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这样才能获得功德,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