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神,即守护菩提树的天神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菩提树因此成了佛教的圣树。在寺院中,菩提树神的造像一般为手持带叶树枝的中国古装妃子像。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五载,昔有一王毁灭佛法,渐至菩提树时,菩提树神自化现殊胜女身,伫立其前,彼王见已,寻生贪染,护法善神遂得其便,杀王及其军队、恶神众。
佛陀究竟在菩提树下证悟了什么?
释迦牟尼佛当时证悟宇宙实相时,山河大地发生六种变化与震动。这些变化一般上大家只把它当是一种神迹故事来看,难以理解其现象背后原由。若按照现代物理科学来解释,这当中就蕴涵着现代量子力学与弦理论的原理。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瞬间,实际上是‘自我’彻底消融,化入虚空宇宙最深层的万象时空当中!若以心灵学结合物理学来看,那是从一种常态的心灵意识(无明),瞬间瓦解,灵明自性彻底消融入超时空维度的宇宙实相。心灵意识从质量上的质变,进入量能上的量变。这过程若从物理层面来说,就是心灵能场从物质的原子层,瞬间瓦解渗透入了原子核内的中子、質子、夸克、光子、以至融入最細微难思的‘弦’态場域。这瞬间的粒子空间能场跨越,可以说质变与量变同时在进行。在微观的物质能量场来看,这一举动将在各个空间维度里,释放出无与伦比的量子能场效应,继而产生能场震动现象。这说明了人类在超微观的心智意识层里,若对固有的事物认知有所改变,心念意识上产生质变的话,那么在宏观的各宇宙维度空间向度里,也同时产生量子能场量变的现象。这能场的发生将会是大无其外,小无其内。佛经上说当时‘他化天’上的魔宫发生震动摇晃,地球也产生震动摇晃的异象,一切都因这既微观又庞大的量子效应而感受到的同一现象。
以量子力学原理来简单解析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当时,山河大地发生六种震动神密现象,是想让大家从微观的物理层,进入玄妙难思的心灵层,并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心灵能场在修行中所展现的力量。若能理解物质科学在微观上变化的现象原理,明白了心理和物理之间的微妙联系,自然就不会觉得神通的神秘与玄妙。要知道,人类的心灵能场无始以来,当下与宇宙万物,间不容隙的相互连接,同时与各维度粒子、时空、法界相互重叠连成一体。可以这么说,在每一粒子维度上的超越与突破,既意味着‘界’的突破,其所展现出来的空间概念,将会与我们肉眼所看或感知到的世界,会有极大的差异。这意味着人们在禅定中所经历的各种境界,其实是一种自我现象认知的探索;从一种由相对而成的世界,逐步消融无始无明幻境,渐阶契入无限自性,与一真法界合一,从而体证生命实相,了知宇宙初因,回归本源大道
所以从原子→核子→質子→夸克→光子→弦,每一维度的突破与跨越,都会有一番新的景象呈现。这即证明,我们目前所处的时空,是属于分子原子结构层;在这原子层内,还有其它更细微我们感受不到的内部结构世界。这清楚说明了一件事;我们实际上是处于时空相互重叠,维度相互并存的世界。在这基础概念下,也间接阐述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教哲理精要。世尊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开示:“微尘刹土之空间,互相融入不思议,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已多次揭示,我们所在的虚空宇宙,具有多维度的时空,当中层层相叠重重并存,无有穷尽!以现代最新的量子物理与弦理论来解读《华严经》内此等难思议之虚空法界现象,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古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我想不只在头上三尺而已,十方法界神灵实际上存在于我们当下所处的任何地方!
所以心念的变化,即是时空万物的变化;各时空能场也同时相对改变。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变化呢?事实上已经起到变化,只是这变化太细微玄妙,以人类粗糙的感官觉知不能察觉出来。再来是一般人的心灵能场的力度,也还没发挥到足以彻底改变物质的外观现象。只有非常少部分心灵意念能场庞大的人,才能达到随时分解与重组物质的形态结构,这就是经书所言的神通法力了。以科学看佛学,用物理说佛理,相互说明引证,就不存在唯物还是唯心的偏颇。佛经最终的经义精髓,是圆融的般若智慧,当中是完整的色空一体。实际上大家无量世以来,一直都具足这完整的如来德性智慧,只因诸多妄想不能证得而以。
南怀瑾大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佛陀所证悟的是:“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 苦,而众生贪爱趋之若鹜。”佛陀所证悟的是什么道理?现简单地将之分为四点来说明,但实际上真正的证语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只能通过实修实证去证得:
一、佛陀感到过去的人和事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历史上的种种都历历如绘地展示在眼前,过去、现在、未来,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三个阶段,时光流年,被一条细长 的环索,绵绵密密的联缀在一起,原来无始无终的时间,是在当下的一念,这一念之下已具足了三千大千的风光霁月,说明了佛陀的修证已经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佛 的法身存在于一切时中。
二、佛陀感受到远近的世界,慢慢地向他靠拢而来,山河大地在他的眼前,散发出五彩的光芒。过去污秽的,现在转变成清净;过去丑陋的,现在是多么美好;过去 黑暗的,现在呈现着一片的光明。从青山的翠碧中,他体悟到了佛性真如;从溪涧的涓流里,他证验了无我的真谛,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恒。世界的远近,对佛陀好像 已经没有了隔碍。这说明了佛陀所觉悟的已经超越了空间的有限性,遍一切处而常转FALUN。
三、佛陀觉悟到世间上的烦恼不如意,只是假名而已,而众生无知,执假为真,计较人我是非,妄起贪瞋痴,以圣者的智能来看,实在是百无聊赖,甚为可悯!佛陀 证悟到生死无非假相,众生随着业力,在生死之流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常人不知,信以为实。其实生死不是两个,而是同一件事。表面上看起来,生命的诞生有 种种的形相,种种的欢喜;生命的殒灭,有种种的伤感,种种的悲哀。以悟者的心智观察,则一切皆为虚妄,死亡只不过如同旧屋残破剥落,搬了新家而已,身体好 比房子,损坏了,换一个好身体,如是而已。事实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并非真正的生,死也非真正的死,吾人之所以贪生厌死,乃“我执”在作崇,一旦有了我执,世间上的纷扰、动乱、痛苦就如影随形般逼迫而来。去除了我执,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一如,表里不异,当下就能得大解脱,获大自在。佛陀此时的心 情,恰如般若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除去我执,证得我空,因此能够度一切苦厄,超脱生死轮回
四、佛陀觉悟到我和一切的人类、万物,原来没有对待、差别,虽是草木砂石,也具有菩提道种,皆为平等。佛陀发出震撼古今的宣言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 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自具足佛性,只是众生因为妄起执着,一念不觉,遂沉沦于生死海中,佛陀证悟到人生也好,宇宙也好, 一切都被包含于万法缘起的理则之中。所谓缘起,即待缘而起,没有独立性,恒常性,所谓缘起者,即相互因成,物物之间,互为因缘,关系密切,人我本为一体, 我和你非二,乃至一切万物皆无差别,生命彼此是贯穿在一起的,融合在一起,彼此没有隔阂,没有障碍。一切的生命皆由如来藏中所引发,菩提种中所生,我即众 生,众生即我,因为万物一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帮助你,非帮助你,而是爱护自己。我仇恨你,即仇恨自己,如果能够了解此理,则人人彼此应该互相尊重, 共容共成,佛陀由于证悟了实相,因此兴起大慈悲心、大平等心,运用大智能来救度和他一体不二的众生。
佛陀证悟当下所展现的量子心灵效应现象
宣化上人:为何大地发生六种震动?
此为宣化上人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讲叙的《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序品第一 。
何为六种震动? 就是震、吼、击、动、涌、起! “震、吼、击”是声,意思是有震、吼、击的声音;“动、涌、起”这是形;意思是有动的形象、有涌的形象、有起来的形象。三个是声,三个是形。这六种震动,也就是表示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震动有六种,要是把它扩大来讲,每一种里头,又有三种,这三六就是十八种。这十八种的表法,就是表示十八界。十八界,是六根、六尘、六识。六根,是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尘,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每一种怎么又可以变成 三种呢?
“动”有:动、遍动、等遍动。
“震”有:震、遍震、等遍震。
“吼”有:吼、遍吼、等遍吼。
“击”有:击、遍击、等遍击。
“涌”有:涌、遍涌、等遍涌。
“起”有:起、遍起、等遍起。
怎么叫动?怎么叫遍动?怎么叫等遍动?“动”,只是这一个地方的震动。“遍动”,这是一四天下都震动了。一四天下,就是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 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都震动了,这叫遍动。“等遍动”,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统统都动了,尽虚空、遍法界都震动, 这叫等遍动。
这六种动法,又代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一动,表示什么呢?表示破我们的无明。因为你若要经过这六个阶段,就要破六次的无明; 你破一次,无明就少一点;破一次,就少一点;破六次,所以叫六种震动。这六种震动,修习禅定的人都有的,都会亲身体验;就不坐禅的人也有,就是表示净六 根,只是六根的震动而已。
拿“涌”字来讲,从东边涌出,从西边没下去──东涌西没,这从东边开始。东方是属木,木是青色的;青色在人身上,是属肝,又主于眼睛,所以这是属于 眼根。南方是属火,火是红色的;红色主于人的心,舌头属于心,也是红色的。西方是属金,金是白色的;白色在人身上,是主肺,在六根,是属于鼻,鼻子属于 肺。北方是属水的,水是黑色的;黑色在人身上,就主肾经;肾在人的六根,就属于耳根。
这是表示什么?表示这眼睛的功德生,则鼻子的烦恼灭;鼻子的功德生,则眼睛的烦恼灭了;耳朵的功德生,则舌头的烦恼就灭;舌头的功德生,则耳朵烦恼 就灭。这也是与其他的五根,互相交流这种功德和烦恼。这六根,每一根都有功德的;将来到《法华经》的后边,都会讲“眼睛有多少功德、耳朵有多少功德、鼻子 有多少功德、舌头有多少功德”;在《楞严经》上也有讲过。所以它功德生时,烦恼就灭;烦恼生时,功德就灭,互相来震动。
身是主于四方的,这眼、耳、鼻、舌,都属于身;意,有一种攀缘这四种的功能。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是外边的六种震动,有三种是声、三种是形;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内里边的六种震动。
里边震动,就是六根;这六种震动,就表示在六根的门头震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互相帮助,也可以说它们结成一党,狼狈为奸。怎么叫狼狈 为奸?狼和狈,必须要在一起,才能走路;若不在一起,它们就不能走路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狼、狈,和普通豺狼不同;狼的前边那两条腿长、后边那两条腿短, 狈的前边那两条腿短、后边那两条腿短长,狼没有狈就不能站立,狈没有狼就不能走路,狼和狈常常相附而行,所以这叫狼狈为奸。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是,它可以作恶,也可以作善。向下边跑,它就可以令你的法身,跟着它们到地狱里去;或者做饿鬼,或者转畜生,都是 因为这眼、耳、鼻、舌、身、意带你去的。要是成佛呢?也是由眼、耳、鼻、舌、身、意互相合作;你帮助它、它帮助你。好像我讲的,鼻子的功德生出来了,眼睛 的烦恼就灭了;眼睛的功德生出来,鼻子烦恼就灭了。什么是眼睛的烦恼?什么是鼻子的烦恼?你所愿意看而得不到的,见着,心里就生出贪心来,就有一种烦恼; 这个烦恼,是因为眼睛而造成的,这就是眼睛的烦恼。
眼睛的功德是什么?眼睛看见经典,哦!这个经典这样好,我要读一读!这也是眼睛帮你心里明白这个经典的道理。我眼睛看见佛像,于是就拜佛;为什么你 拜佛?你眼睛看见佛像,就“我要恭敬、我要供养”,这眼睛有了功德,来帮助你了。那么眼睛可以帮助你,鼻子、耳朵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统统 都是这样子,都有这种的力量,也可以帮助你,又可以破坏你,看你怎么样去做?你要是根据善功德去做,眼、耳、鼻、舌、身、意,就帮着你去做善功德;你要是 以罪孽过做基础,去造罪孽过,眼、耳、鼻、舌、身、意,也可以帮助你去造罪孽过。《楞严经》上说,你堕地狱也是因为你的六根;你成佛,也是因为你的六根, 没有旁的。所以我说“愚痴就是智慧”,也就和这六根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听经听多了,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知一切知,一觉一切觉。
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
悟彻本来理,一通一切通。
这六种震动,不离于你个人的六根;你六根为什么要震动?这个震动就表示破你的无明。为什么要有六种呢?要六番破无明──就是破凡夫的无明,破初果的 无明、二果的无明、三果的无明、四果的无明,然后再破十地的无明、等觉的无明;破了等觉的无明之后,就是妙觉,这才成佛了。大地六变震动,也就表示这六个阶段,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菩萨、佛,这六种次第成佛的果位。这是“六种震动”大略的意思。
...查看更多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道成佛,此时佛陀以无碍的慧眼,观看这娑婆世界里六道众生的情形,想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以及度化的因缘。
天人们住在黄金、玛瑙等七宝建构而成的宫殿中,终日游乐嬉戏、衣食无虞;人道众生饱受生老病死苦,地位较贫贱者还要受人诃斥,即便病苦逼迫,仍须四处为人做工,以求得温饱;饿鬼道众生则多是住于粪厕、林边,咽喉细如针孔,饥渴难忍却无法进食;畜生道的飞禽走兽,蒙昧愚痴,常遭受追捕宰杀,终日惶恐不安;而地狱道的众生更是长久处于大火烧煮、骨肉焦烂等极苦中,无法出离。
佛陀如此一一从天道一直观看到最悲惨的地狱道,见到有的众生从地狱受苦完后升到天上或人间享乐,有的从畜生道脱离后又沦为饿鬼众生,或是从人间往生,转投到天上享天福等,无始劫来上上下下在六道当中轮转不已,却始终无法脱离轮回之苦。
于是佛陀入于甚深禅定中,再度观察众生不断生死轮回受苦的原因。发现这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心念无常,有时起布施助人、恭敬师长的善心;有时又耽溺享乐、瞋暴不仁
洞悉了轮回实相的佛陀随即说道:“众生造业,在五浊恶世中常受苦果,若能了解到一切的执着都是苦的根源,愿意舍弃一切,出家修无欲梵行,观察事物生、住、异、灭的无常真相,便能舍离执着、降伏烦恼魔军,得离六道轮回之苦!”
于是在大梵天王的劝请下,佛陀开始说法度众,所说的真理如同不断前行的车轮,承载着众生由苦难的六道轮回中,到达清净解脱的彼岸。四十九年行化期间,以无上佛智,开演种种微妙法理,为众生揭示了一条光明大道,使无量无边的众生皆能永脱长夜黑暗、离苦得乐。
省思 :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道苦乐参半最适合修行。修行人应把握得遇佛法的因缘,生起珍重之心,精进受持佛陀的教法,发愿自利利他,不但使自己解脱安乐,更使得正法得以久住在世,利润群生。
释迦牟尼佛当时证悟宇宙实相时,山河大地发生六种变化与震动。这些变化一般上大家只把它当是一种神迹故事来看,难以理解其现象背后原由。若按照现代物理科学来解释,这当中就蕴涵着现代量子力学与弦理论的原理。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瞬间,实际上是‘自我’彻底消融,化入虚空宇宙最深层的万象时空当中!若以心灵学结合物理学来看,那是从一种常态的心灵意识(无明),瞬间瓦解,灵明自性彻底消融入超时空维度的宇宙实相。心灵意识从质量上的质变,进入量能上的量变。这过程若从物理层面来说,就是心灵能场从物质的原子层,瞬间瓦解渗透入了原子核内的中子、質子、夸克、光子、以至融入最細微难思的‘弦’态場域。这瞬间的粒子空间能场跨越,可以说质变与量变同时在进行。在微观的物质能量场来看,这一举动将在各个空间维度里,释放出无与伦比的量子能场效应,继而产生能场震动现象。这说明了人类在超微观的心智意识层里,若对固有的事物认知有所改变,心念意识上产生质变的话,那么在宏观的各宇宙维度空间向度里,也同时产生量子能场量变的现象。这能场的发生将会是大无其外,小无其内。佛经上说当时‘他化天’上的魔宫发生震动摇晃,地球也产生震动摇晃的异象,一切都因这既微观又庞大的量子效应而感受到的同一现象。
以量子力学原理来简单解析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当时,山河大地发生六种震动神密现象,是想让大家从微观的物理层,进入玄妙难思的心灵层,并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心灵能场在修行中所展现的力量。若能理解物质科学在微观上变化的现象原理,明白了心理和物理之间的微妙联系,自然就不会觉得神通的神秘与玄妙。要知道,人类的心灵能场无始以来,当下与宇宙万物,间不容隙的相互连接,同时与各维度粒子、时空、法界相互重叠连成一体。可以这么说,在每一粒子维度上的超越与突破,既意味着‘界’的突破,其所展现出来的空间概念,将会与我们肉眼所看或感知到的世界,会有极大的差异。这意味着人们在禅定中所经历的各种境界,其实是一种自我现象认知的探索;从一种由相对而成的世界,逐步消融无始无明幻境,渐阶契入无限自性,与一真法界合一,从而体证生命实相,了知宇宙初因,回归本源大道。
所以从原子→核子→質子→夸克→光子→弦,每一维度的突破与跨越,都会有一番新的景象呈现。这即证明,我们目前所处的时空,是属于分子原子结构层;在这原子层内,还有其它更细微我们感受不到的内部结构世界。这清楚说明了一件事;我们实际上是处于时空相互重叠,维度相互并存的世界。在这基础概念下,也间接阐述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教哲理精要。世尊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开示:“微尘刹土之空间,互相融入不思议,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已多次揭示,我们所在的虚空宇宙,具有多维度的时空,当中层层相叠重重并存,无有穷尽!以现代最新的量子物理与弦理论来解读《华严经》内此等难思议之虚空法界现象,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古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我想不只在头上三尺而已,十方法界神灵实际上存在于我们当下所处的任何地方!
所以心念的变化,即是时空万物的变化;各时空能场也同时相对改变。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变化呢?事实上已经起到变化,只是这变化太细微玄妙,以人类粗糙的感官觉知不能察觉出来。再来是一般人的心灵能场的力度,也还没发挥到足以彻底改变物质的外观现象。只有非常少部分心灵意念能场庞大的人,才能达到随时分解与重组物质的形态结构,这就是经书所言的神通法力了。以科学看佛学,用物理说佛理,相互说明引证,就不存在唯物还是唯心的偏颇。佛经最终的经义精髓,是圆融的般若智慧,当中是完整的色空一体。实际上大家无量世以来,一直都具足这完整的如来德性智慧,只因诸多妄想不能证得而以。
南怀瑾大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佛陀所证悟的是:“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 苦,而众生贪爱趋之若鹜。”佛陀所证悟的是什么道理?现简单地将之分为四点来说明,但实际上真正的证语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只能通过实修实证去证得:
一、佛陀感到过去的人和事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历史上的种种都历历如绘地展示在眼前,过去、现在、未来,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三个阶段,时光流年,被一条细长 的环索,绵绵密密的联缀在一起,原来无始无终的时间,是在当下的一念,这一念之下已具足了三千大千的风光霁月,说明了佛陀的修证已经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佛 的法身存在于一切时中。
二、佛陀感受到远近的世界,慢慢地向他靠拢而来,山河大地在他的眼前,散发出五彩的光芒。过去污秽的,现在转变成清净;过去丑陋的,现在是多么美好;过去 黑暗的,现在呈现着一片的光明。从青山的翠碧中,他体悟到了佛性真如;从溪涧的涓流里,他证验了无我的真谛,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恒。世界的远近,对佛陀好像 已经没有了隔碍。这说明了佛陀所觉悟的已经超越了空间的有限性,遍一切处而常转FALUN。
三、佛陀觉悟到世间上的烦恼不如意,只是假名而已,而众生无知,执假为真,计较人我是非,妄起贪瞋痴,以圣者的智能来看,实在是百无聊赖,甚为可悯
四、佛陀觉悟到我和一切的人类、万物,原来没有对待、差别,虽是草木砂石,也具有菩提道种,皆为平等。佛陀发出震撼古今的宣言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 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自具足佛性,只是众生因为妄起执着,一念不觉,遂沉沦于生死海中,佛陀证悟到人生也好,宇宙也好, 一切都被包含于万法缘起的理则之中。所谓缘起,即待缘而起,没有独立性,恒常性,所谓缘起者,即相互因成,物物之间,互为因缘,关系密切,人我本为一体, 我和你非二,乃至一切万物皆无差别,生命彼此是贯穿在一起的,融合在一起,彼此没有隔阂,没有障碍。一切的生命皆由如来藏中所引发,菩提种中所生,我即众 生,众生即我,因为万物一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帮助你,非帮助你,而是爱护自己。我仇恨你,即仇恨自己,如果能够了解此理,则人人彼此应该互相尊重, 共容共成,佛陀由于证悟了实相,因此兴起大慈悲心、大平等心,运用大智能来救度和他一体不二的众生。
佛陀证悟当下所展现的量子心灵效应现象
宣化上人:为何大地发生六种震动?
此为宣化上人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讲叙的《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序品第一 。
何为六种震动? 就是震、吼、击、动、涌、起! “震、吼、击”是声,意思是有震、吼、击的声音;“动、涌、起”这是形;意思是有动的形象、有涌的形象、有起来的形象。三个是声,三个是形。这六种震动,也就是表示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震动有六种,要是把它扩大来讲,每一种里头,又有三种,这三六就是十八种。这十八种的表法,就是表示十八界。十八界,是六根、六尘、六识。六根,是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尘,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每一种怎么又可以变成 三种呢?
“动”有:动、遍动、等遍动。
“震”有:震、遍震、等遍震。
“吼”有:吼、遍吼、等遍吼。
“击”有:击、遍击、等遍击。
“涌”有:涌、遍涌、等遍涌。
“起”有:起、遍起、等遍起。
怎么叫动?怎么叫遍动?怎么叫等遍动?“动”,只是这一个地方的震动。“遍动”,这是一四天下都震动了。一四天下,就是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 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都震动了,这叫遍动。“等遍动”,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统统都动了,尽虚空、遍法界都震动, 这叫等遍动。
这六种动法,又代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一动,表示什么呢?表示破我们的无明。因为你若要经过这六个阶段,就要破六次的无明; 你破一次,无明就少一点;破一次,就少一点;破六次,所以叫六种震动。这六种震动,修习禅定的人都有的,都会亲身体验;就不坐禅的人也有,就是表示净六 根,只是六根的震动而已。
拿“涌”字来讲,从东边涌出,从西边没下去──东涌西没,这从东边开始。东方是属木,木是青色的;青色在人身上,是属肝,又主于眼睛,所以这是属于 眼根。南方是属火,火是红色的;红色主于人的心,舌头属于心,也是红色的。西方是属金,金是白色的;白色在人身上,是主肺,在六根,是属于鼻,鼻子属于 肺。北方是属水的,水是黑色的;黑色在人身上,就主肾经;肾在人的六根,就属于耳根。
这是表示什么?表示这眼睛的功德生,则鼻子的烦恼灭;鼻子的功德生,则眼睛的烦恼灭了;耳朵的功德生,则舌头的烦恼就灭;舌头的功德生,则耳朵烦恼 就灭。这也是与其他的五根,互相交流这种功德和烦恼。这六根,每一根都有功德的;将来到《法华经》的后边,都会讲“眼睛有多少功德、耳朵有多少功德、鼻子 有多少功德、舌头有多少功德”;在《楞严经》上也有讲过。所以它功德生时,烦恼就灭;烦恼生时,功德就灭,互相来震动。
身是主于四方的,这眼、耳、鼻、舌,都属于身;意,有一种攀缘这四种的功能。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是外边的六种震动,有三种是声、三种是形;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内里边的六种震动。
里边震动,就是六根;这六种震动,就表示在六根的门头震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互相帮助,也可以说它们结成一党,狼狈为奸。怎么叫狼狈 为奸?狼和狈,必须要在一起,才能走路;若不在一起,它们就不能走路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狼、狈,和普通豺狼不同;狼的前边那两条腿长、后边那两条腿短, 狈的前边那两条腿短、后边那两条腿短长,狼没有狈就不能站立,狈没有狼就不能走路,狼和狈常常相附而行,所以这叫狼狈为奸。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是,它可以作恶,也可以作善。向下边跑,它就可以令你的法身,跟着它们到地狱里去;或者做饿鬼,或者转畜生,都是 因为这眼、耳、鼻、舌、身、意带你去的。要是成佛呢?也是由眼、耳、鼻、舌、身、意互相合作;你帮助它、它帮助你。好像我讲的,鼻子的功德生出来了,眼睛 的烦恼就灭了;眼睛的功德生出来,鼻子烦恼就灭了。什么是眼睛的烦恼?什么是鼻子的烦恼?你所愿意看而得不到的,见着,心里就生出贪心来,就有一种烦恼; 这个烦恼,是因为眼睛而造成的,这就是眼睛的烦恼。
眼睛的功德是什么?眼睛看见经典,哦!这个经典这样好,我要读一读!这也是眼睛帮你心里明白这个经典的道理。我眼睛看见佛像,于是就拜佛;为什么你 拜佛?你眼睛看见佛像,就“我要恭敬、我要供养”,这眼睛有了功德,来帮助你了。那么眼睛可以帮助你,鼻子、耳朵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统统 都是这样子,都有这种的力量,也可以帮助你,又可以破坏你,看你怎么样去做?你要是根据善功德去做,眼、耳、鼻、舌、身、意,就帮着你去做善功德;你要是 以罪孽过做基础,去造罪孽过,眼、耳、鼻、舌、身、意,也可以帮助你去造罪孽过。《楞严经》上说,你堕地狱也是因为你的六根;你成佛,也是因为你的六根, 没有旁的。所以我说“愚痴就是智慧”,也就和这六根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听经听多了,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知一切知,一觉一切觉。
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
悟彻本来理,一通一切通。
这六种震动,不离于你个人的六根;你六根为什么要震动?这个震动就表示破你的无明。为什么要有六种呢?要六番破无明──就是破凡夫的无明,破初果的 无明、二果的无明、三果的无明、四果的无明,然后再破十地的无明、等觉的无明;破了等觉的无明之后,就是妙觉,这才成佛了。大地六变震动,也就表示这六个阶段,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菩萨、佛,这六种次第成佛的果位。这是“六种震动”大略的意思。
菩萨坐菩提树下,以慈忍力降伏众魔。时值二月七日入夜以后,菩萨全身放大光明,于甚深禅定之中,思惟真谛之理,于诸法得解脱自在,进而悉知过去生所造善恶诸业,累世轮回之处、生身父母、妻儿眷属、贫穷富贵、寿夭祸福、种姓名字等,一切历历明明。
菩萨观诸众生无始劫来流浪诸有,遂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思惟:‘一切众生若无善知识救拔,则始终轮回五道业海,头出头没,不知出离之道;执着虚伪不实的我及种种境界,横生苦乐……’,如是直至上半夜尽。
中半夜时,菩萨以天眼观察世间,无量众生所受之苦及造作之因,悉如揽镜自照般明彻清晰,不由悲悯慨叹:‘三界之中,无有一道真正快乐!’继而于下半夜时,更微细观察众生之性,推寻无始以来众多生死循环不已的缘由:‘何以众生有老死之苦?’自出生那一刻起,即注定将一步步迈向老死,故知老死以生为根本;唯有离于生,方可免于老死之苦。’
‘生,又从何而来呢?’菩萨思惟:‘一切生命的开始,既非从天而降,又非自然而生,皆是仗因托缘而有;由于执着欲爱、色法、无色法,而造作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有之业。’进一步,‘欲有、色有、无色有’从何而来?三有之业从‘四取’而来,包括:欲取(贪取色声香味触等五尘之境)、见取(妄计取着五蕴之法为我见、边见等)、戒取(取着非理之禁戒)、我语取(取着我见、我慢之说)。然而,‘取’从何生?‘四取’皆从‘爱’生,因有爱憎而生执取。
菩萨又继续思惟,‘爱’从何而来呢?爱由‘受’而生,而感受从根尘相‘触’而来。‘触’由‘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而入。‘六入’从何而生呢?‘六入’从‘名色’而生,于胞胎中形成六根。
又复思惟:‘“名色”从何而生?’‘名色’由‘识’而生。由于识神入胎,与色质组成具有情识之胞胎。那么,‘识’从何生呢?‘识’由念念迁流、造作之‘行’而生。复观‘行’之所由,则起于‘无明’,因不觉而起心动念、造作种种业行。
菩萨了悟,一切生死流转既从无明而起,若能破除无明,则行无由造作;‘行’灭则无造作意‘识’;‘识’无妄动则‘名色’不生;‘名色’不生则‘六入’不生;‘六入’不生则‘触’无从生起;不相接‘触’则无有感‘受’;无‘受’则不生‘爱’憎之心;贪‘爱’不生则无所执‘取’;‘取’灭则不致招感三‘有’之业;三‘有’灭则不‘生’于三界之中;无‘生’则无有‘老死’之忧悲苦恼。如是逆、顺观察十二因缘,证缘觉之圣果。
至下半夜,入金刚喻定,破无始无明。此时天边晓光乍现、暗冥褪去,菩萨心中亦放大光明,一切习气、业障尽净无余,具足圆满一切种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释迦牟尼佛初成道,心中证知:‘“八正道”即八圣道,三世诸佛如实履践、得趣涅槃之路。我今亦如是成就佛道,智慧通达,一切自在无碍。’此时大地现十八种瑞相震动,天地之间祥和澄净。天鼓作乐,梵音相闻,香风徐起,祥云处处普降甘露,园林里花果刹那间丰盈成熟。空中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等落英缤纷;七宝莲花涌现,环绕菩提树周匝,遍满三十六由旬。
诸天奏众伎乐,一路梵呗赞颂、散花烧香,执种种庄严宝盖幢幡来迎,遍满虚空欲供养如来。天龙八部护法诸神恭敬供养,亦如是端严盈满天际。此时,一切世间有情心中慈爱充满,无嗔恚恼害之意,见到如来成道诸多瑞相,皆欢喜雀跃、无有疑惧。个个心意调柔、舍离憍慢,降伏悭吝、嫉妒、谄曲、欺诳诸恶
地狱众生苦痛顿消,暂得喘息,无比欢喜。一切畜生不再弱肉强食、相互戕害;饿鬼悉得饱满,无复饥馋渴念。世间所有幽暗之处,皆得日月普照光明。
由于大圣法王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大转法-轮,以无量智光,照破众生无始劫来痴闇无明,众生闻法修习,得以业消智朗,了悟本具的自性光明。
释迦族先祖甘蔗王,其父昔日舍弃国城王位、出家学道,得仙人五神通力,又勤修十善,生于天上。此时先王乘神通力,至菩提树,于虚空中合掌、欢喜赞叹:‘我甘蔗族裔中,出了一位断除诸漏、成一切智之圣者,为世间作眼目,真是殊胜啊!’
得值佛世,人天一切有情莫不欢喜踊跃,唯有魔王愁忧往后徒众锐减,忍不住兴叹悲怆!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一·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四》
省思:
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为救拔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世尊慈悲示现成就佛道的过程,上半夜、中半夜至下半夜,于禅定中如实观察‘苦、集、灭、道’四真谛及十二因缘之理,从生死流转门入圣道还灭门;以正知见破惑证真、开启人天眼目,照破无始劫来烦恼障蔽,为众生带来离苦解脱的智慧光明!
...查看更多菩提树神是守护菩提树的女天神,佛教护法神二十四天之一。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修道时,菩提树神便以树叶为释迦佛挡风遮雨,保护他安心修道,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