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我执

"

我执是佛教用语,小乘佛法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是轮回的原因。我执可以说是无明的同义语,一般以内容分类,为人我执、法我执;以缘起分类,名分别我执、俱生我执。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放不下自己,心中梗着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执着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提不起自己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或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消除我执是佛教徒的一个修炼目标,认为没有我执就可以将潜在的智慧显现出来,成为有大智慧的人,即为佛。

破我执_我执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我执_我执的图片

破我执_我执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我执_我执的图片

胡小林:如何破我执
胡小林:如何破我执 胡小林:如何破我执


问:学生近年修行中深感修行的关键是我执难破。对自私自利,没得说。请胡老师在如何破我执方面给予学生慈悲指点。

答:我执,实际上就是自私自利,就是这个问题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讲这个事,如何破我执,放下自己。我这有个体会,有些时候佛号不得力,了凡先生在《四训》当中说,「一心为善,正念现前」,什么意思?一心为善,就是你早上一睁眼一直到晚上睡觉,只要是跟人打交道就一心为善,为是做的意思,做善事

胡小林:如何破我执

。妈妈的腰怎么样了?打个电话。我姑姑那儿子要考大学了,我给他送点教学材料。我的小学老师很长时间没联系了,今年六十大寿,给他寄张贺卡,寄《弟子规》的盘,一心为善。你不是都有手机吗?手机不是有二十六个字母吗?从A到Z对不对?每天轮一遍,看看,今天给谁寄点东西?今天给谁寄点盘?别想自己,不让脑子停留在自己身上。不是一心为善,就是正念现前,不是正念现前,就是一心为善。什么叫正念现前?到晚上十点半,没什么事了,没什么人了,人家都睡了,怎么办?躺床上,吉祥卧,念佛吧,正念现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旦跟别人联系,一旦跟别人有瓜葛了,就想著利益别人。


比如说我,底下有下级,要搁老板过去,想给下级打电话,还考虑时间吗?不考虑,公司给你报销手机费,二十四个小时Standby。这个同事生孩子,在家伺候月子,你有事要找这个同事,能不能不打手机?发个短信。那当然打手机方便,一拨通把事一说就完了;写短信还得写,怪麻烦的,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再有,你打电话的时间,到底能不能再往后拖拖?中午正是一点钟的时候,你这个生孩子坐月子的同事,她万一要睡个午觉?善事阴功,皆由心造,不在於说你有钱有势,你才能做好事,常存此心,功德无量。斗粟可种无涯之福,一文可消千劫之罪。您就这一个电话为别人考虑,在别人最方便的时候,用她最能接受的方式,最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方式打过去,那就是佛法,那就是《无量寿经》。一心为善,甭想别的,就是利益别人,想别的就是二心。所以了凡先生说的一心为善,这可是大境界。一心不容易,为善容易,一心可不容易,一心就是没别的,就这一心,全心全意。所以我们要放下我执,一心为善就是为了别人,就是感恩。正念现前,正念相当於什么?相对於邪念说的,换句话说,你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染污不上,是不是就是改过?不是感恩就是改过。还是归了包堆回到我们今天说的这个,一心为善就是感恩,正念现前就是改过。因为什么?我们的过错就在於邪念、妄念太多了。你能保证正念现前,那不得了,恭喜你了,你成佛了,佛就是这么成的。所以放下我执,一定知道,二十四小时,除了睡觉以外,睡觉你做不了主,不是为了别人,就是改正自己的过错。

从哪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印光老和尚在世的时候,不同意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去感恩。爸爸、妈妈照顾没有?兄弟姐妹照顾没有?邻居亲戚照顾没有?同学老师照顾没有?这都是你大因缘的人,都是你上辈子欠人家债今天来还。无债不来,您不把这些债主先打发了,您拿出五十个亿捐地震灾区,那跟你有什么关系?不应该这样。敦伦尽分,你的人伦是什么?五伦,你先得把这个伦给敦了,敦了就是和睦、改善、完善,尽分,您是什么身分?您是什么身分,您尽什么身分。您跟人家没身分你去尽,那叫越法背理,不知造孽,知道吧?所以八竿子打不著的不要管,从身边的人开始。换句话说,老公病了、太太病了要照顾,爸爸妈妈病了要不惜余力。你看《弟子规》没人说让你八竿子打不著去干。凡是人皆须爱,说得很好,是人就该爱,别说是人,人事物都应该爱。那它的基础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你前边四门课没有,你上来就泛爱众,你是神经病吧?肯定的。


...查看更多
根与识:破我执无明,破法执无明
根与识:破我执无明,破法执无明

「转识成智」由住心于「受」,

「舍识用根」由住心于「色」!换言之,

破我执无明─用根舍识也!

破法执无明─转识成智也!………

既然解决了二果及三果的我执无明与法执无明,那么,用根、用识的问题亦当解决!

凡夫用识,是因为无明令心念随业识而守受的流转,方用识的了别与确认。今既舍识,即舍执,或去受、不执,故无用识之由。是故,用根之意,即是不用五蕴的流转,及住心于受的我执与守受的法执。

守受之意即住心于色的意思,方有守色之受也。若不住心于色,何得有受之所也!故住心于色,即有「能受之心」、有「所受之境」也

根与识:破我执无明,破法执无明


是故用根即是用色而不入受,即当相至第二念之色,即回性海起用,曰舍识用根。而当色守住,而住心于受,此受经识、去舍而入性海,不用识,直以受返性海,乃曰转识成智。是以,转识成智由住心于受,舍识用根由住心于色!换言之,破我执无明──用根舍识也! 破法执无明──转识成智也!

用识乃心念转之结果为所用,故用识名曰虚幻境。根、智之用,乃本体心的作用不经生灭念之过程。若经色、受之反射,是有世间相之用,乃法、报、化的综合运作;否则,在法身境中,不经色与受之用也,方云「法身境界」;而经色与受,即入法界,成三世间,故云:尽虚空、遍法界!

...查看更多
宏海法师: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宏海法师: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内容,只管一字一字地去看,不起一念分别心。这样无分别的读经方法是要有古人的文字基础才行吧?因为现代人已经不懂文字本义了,能悟到吗?比如说一个外国人按音译读《心经》,跟一个中国人读《心经》能是一个效果吗?请师父解惑。

宏海法师答:我们学习经典和读诵经典,一个是解门,解就是理解、了解、乃至研习。一个是行门,就是印祖开示的读诵,就是用佛从心地真如法性中称性流露出来的圣言量,让你没有一念妄心地去跟它对接。所有的修行法门,不管念佛、持咒、礼拜,实际上都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什么意思?就是持这一个法,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加功,慢慢就会烦恼、身心我执逐渐脱落了,这个时候不加分别,就叫一行三昧。

我们修行就要破我执、破法执,就是用佛法来破这种核心的执着烦恼。你对佛法产生了执着的时候,它就叫法执。印祖开示的方法殊胜在哪里呢

宏海法师: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就在于通过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人我执,同时就破法执。这是一个解行并进、真空妙有的法。


从空的角度来讲,字字句句、一字不落地分明读诵,并不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断灭相。一个字一个字就这样诵,表达的是它的妙有缘起的部分。如果从有来讲,它是一种假名有。说它有吧,它是一念都不生,不加分别妄想。正好是空有圆融,非常高妙的修学方法。

所以说,能不能悟到,跟懂不懂古文的意思没关系。悟跟解有本质上的差别。解是在第六意识,悟已经戳到阿赖耶识的层面,要打开阿赖耶识的妄想,这叫悟。明心见性就是这个意思。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疑惑呢?就是因为这个修学境太高妙了,我们下意识有思虑习惯,有以我为中心的妄识、攀缘心,一定要去了解、理解乃至证解,那你就入不了这个法。

你问一个外国人按音译读《心经》,跟一个中国人读《心经》,效果能不能一样?这你就多虑了。比如说咒语都是印度的梵音。在印度人眼中,我们就是外国人。我们现在持咒难道就不起作用吗?不仅有作用,而且好像持咒的感应和摄受力更大一些呢。

所以说,外国人他虽然不了解《心经》的意思,但他按照《心经》的音节一直这样持诵下去,绝对比我们理解意思的人修行速度快得多,也高妙得多。

问:法师说,读经时连殊胜加持这样的心都不用起,这不是应有的恭敬心吗?弟子读经时触动之处也会流泪,这样算分别吗?

宏海法师答: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叫做殊胜加持?就是加功努力持到无我无人无众生的无上法上,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殊胜就是特殊,有别于世间分别对待的,胜出我们世间下意识的对待执着的境界。我们就这样不分别去读经的时候,就已经加进去、持起来,现前已经殊胜了,你还要什么加持殊胜呢?那种有为的带有情见的殊胜,只是一种我们需要的宗教情怀感染力,它是一种缘分中的修法,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当然你需要这样,也是对的。因为毕竟我们现在是凡夫,凡夫就要有靠呀,靠着三宝的因缘,靠着大乘经典的因缘,总比靠到世间法,靠到杀盗淫妄中强。这个时候,你觉得你还需要触动,还需要流泪,善根显发,可以的,这个情见你可以有。但是你要知道,这只是一种助力,可以让我们入根本不动,就是如如不动。这一点你要明了。

...查看更多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往生,破我执要紧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往生,破我执要紧


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修行,为什么没有能修成功?我们修行决定不是这一生一世,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修行,不止一个阿僧只劫,不止三个阿僧只劫,无量个三大阿僧只劫,我们今天还是这个样子,要觉悟!就是有我执。谁修行?我修行!「我修的比你好,我比你用功」,处处都有我,你看糟糕不糟糕?「你一天拜三百拜,我一天拜三千拜,我比你强得多!」不修,好像我执还少、轻一点,愈修我执愈重,修什么?修我执、修法执,唯恐我执、法执还不够多,天天在增加!这个东西麻烦大了。佛门常讲看破放下,看破什么?看破我执,放下我执,看破法执,放下法执,你才有指望。我们天天在这里念佛、拜佛,在那里诵经,好像是那么回事情一样,结果仔细去研究研究与修行毫不相干,就是我执、法执并没有淡薄一点点,还是那么执著。这就是我们自己修行一辈子、修行生生世世都没能入得了门,原因就在此地。

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晓得破我执要紧,非常重要。从哪里下手?先从「我所」下手。先把我所放下,比较容易。「我所」是我所有的,所谓身外之物,先把身外之物能看破、能放下,能够淡一点,这就是讲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我们所享受的。先学,学什么?我自己有多余的,我能够把它放下。我吃得饱穿得暖,我有一栋房子可以遮避风雨,再有多的,把它舍掉、放下,我所有的,我所放下。再进一步,「我」也能放下。《华严经》在「第六回向章」里面,举了很详细的例子,完全讲布施、讲放下,讲七、八十种,从身外之物到头目脑髓,从外财到内财,没有一样不能舍,没有一样不看破的。那就是破我执、破法执,显示出『心源本寂,心体本明』,大光明、大圆满,显示出这个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往生,破我执要紧


处处都有个「我」,你这个迷永远打不破,不管你怎么修,一天十万声佛号,一天磕十万个大头,你所修的人天福报而已,有漏的福报,你出不了三界,你也不能往生!不要以为「我这么用功,将来一定往生」,靠不住!往生虽然讲带业往生,一品惑也没有断,这个话说得没错,你要是把净土三经仔细研究,才晓得你这个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如果往生是那么简单的,我们过去生中也念阿弥陀佛,早往生了,怎么还到此地来坐在这讲堂呢?早就往生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10


...查看更多
结语

我执是佛教用语,那么我执是什么意思呢?小乘佛法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是轮回的原因,所以想要解除痛苦,有一个好的轮回,就要破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