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藏

"

三藏又叫三法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由高僧编纂。包括:《律藏》、《经藏》和《论藏》。《律藏》规定了佛教僧侣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规,《经藏》记载了释迦牟尼及其最早门徒的教义,《论藏》为佛教各派学者对佛教教义的论述解说。通常对一些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或简称三藏。

三藏_什么是三藏_三藏指什么

三藏_什么是三藏_三藏指什么

又能看三藏法师耍帅了!「最游记」加入7月夏季新番
又能看三藏法师耍帅了

又能看三藏法师耍帅了!「最游记」加入7月夏季新番

!「最游记」加入7月夏季新番

7月夏季新番「最游记RELOAD BLAST」即将播放的消息让喜欢最游记的粉丝都开心到爆炸_(:зゝ∠)_,而在新动画的剧情中,描述了三藏法师一行人西行之路逐渐进入尾声的故事。

他们几人越是靠近天竺这个地方,妖怪的数量就越来越多了。四人一路战斗,披星戴月、翻山越岭,来到最靠近天的国度....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哪吒太子居然在天帝城内消失了!?

最近官方放出了新的消息,确定了牛魔王独生子「红孩儿」会继续由老牌声优「草尾毅」饰演,天界的「观世音菩萨」则是速水奖的妻子「五十岚丽」担任配音。当然,官网里也只放出了这几个角色的信息,看来只能等到4月番播得差不多了,才能大致了解整个动画的具体情报。

工作人员

原作:峰仓和也「月刊コミックゼロサム」連載(一迅社刊)

监督:中野英明

系列构成:古怒田健志

角色设计ン:佐藤阳子

动画制作:PlatinumVision

声优信息

玄奘三蔵:关俊彦

孙悟空:保志总一朗

沙悟浄:平田广明

猪八戒:石田彰

红孩儿:草尾毅

观世音菩萨:五十岚丽

...查看更多
信愿法师: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否将三藏十二部教典都诵过
信愿法师: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否将三藏十二部教典都诵过


【念佛易生西】宗本大师「西方百咏普告诸贤」之文(四)

宗本大师《归元直指集》「西方百咏普告诸贤」云:

西方化主度迷情,佛力加持道易成,

撒手便行无异路,最初一步要分明。

西方快捷易求生,只在当人一念诚,

精进再加修福慧,金台上品得标名。

西方易往少人知,径路修行不用疑,

六字真经纯熟了,金莲台上礼阿弥。

西方慈父号阿弥,接引人生九品池,

快捷法门容易到,可怜多是自狐疑

信愿法师: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否将三藏十二部教典都诵过


西方易到可修行,十念精专便往生,

奉劝世人男共女,大家速急趱归程。

我到台北圆山大饭店后面的圆山圆通岩宣扬念佛教法,圆通岩很多年纪很大的老菩萨,他们几十年来修行的习惯,就是每天诵很多经。有一个年纪很大的老菩萨,我看他至少有八十岁了,很虔诚在诵经,诵的经典很多本,一本一本迭在他旁边,一直诵。我看他那么虔诚,我就故意去看他在诵哪一部经,他正好在诵《阿弥陀经》。

「老菩萨你实在是了不起,这些经典你常常都在诵吗?」

「对!信愿师父,我每天都把它诵一遍。」

「你现在在诵《阿弥陀经》?」

「对!我现在在诵《阿弥陀经》。」

「你识字吗?」

「我不识字。」

「不识字能够诵《阿弥陀经》,实在很了不起,」我就问他,「你一天《阿弥陀经》诵几遍?」

「《阿弥陀经》我诵一遍,然后再诵这部经,这部经诵完再诵这部经。」

我说:「你一天诵《阿弥陀经》,一遍太少了,我一天《阿弥陀经》都诵了好几百遍好几千遍。」

他抬头看我:「师父!您有没有开玩笑,怎么可能《阿弥陀经》一天诵好几百遍好几千遍?」

我说:「有可能绝对有可能,我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将《阿弥陀经》诵一遍了,念两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将《阿弥陀经》诵二遍了,这样一天诵《阿弥陀经》好几百遍好几千遍。」

有可能吗?有!非常有可能。《阿弥陀经》全文一千八百五十八字,诵一遍十五分钟而已,将《阿弥陀经》诵完,你会发觉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中,就是教我们念佛修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有吗?)(众答「有」。)

那你将《阿弥陀经》诵完,如果没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表示没照这部经下去实践,这样你就是有诵无行,也就是有解无行。这样就是药单读一读没去抓药熬来服下,读药单会治病吗?不会。服药才会治病。《阿弥陀经》就是世尊教我们念阿弥陀佛的经典,所以你知道就赶紧去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岂不是你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实践《阿弥陀经》的教法一遍,对不对?这样不就是将《阿弥陀经》诵一遍吗?

念「南无阿弥陀佛」,将三藏十二部教典都诵过,实在是非常殊胜,所以「六字真经纯熟了」,六字真经要每天诵,诵得纯熟,纯又熟,饭若煮不熟能吃吗?不能吃,要煮熟才能吃。佛号也要从生念到熟,「生处转熟」就是我们对念佛生生世世以来太生疏了,现在要念得很熟,当你每天佛号都念好几个小时,就很熟了,一天佛号念好几万声,念个十年二十年就很熟。

台北有一个在家居士,他进入净土门之后,有一天搭公交车看见一位老菩萨,拿了一串佛珠在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他故意问这老菩萨:「老菩萨你在念什么?」

「我在念南无阿弥陀佛。」

「你念几年了?」

「我念三十几年了。」

「念三十多年了真了不起,念佛有什么好处?」

这老菩萨回答他一句:「你念念就知道了。」念到有智慧了。念佛有什么好处?你念了你就知道了。将来阿弥陀佛在你的临终现前接引,这就是最大的好处!对不对?对。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得纯熟,纯又熟。

诸位菩萨你们曾买过蜂蜜吗?有没有?(众答「有」。)你要买蜂蜜的时候,你会问那个卖的人说,这个蜂蜜有没有纯?会问他这个吗?(众答「会」。)你们曾经去北港买花生油吗?我们北港的花生油很出名,有时间去北港买花生油,去北港买花生油,你会问他这个花生油纯吗?会不会?(众答「会。」)甚至买甘蔗汁,你都会问这个甘蔗汁纯吗?过去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有一位在家居士(已经往生了),他去买甘蔗汁的时候,一定跟老板问说:「你这个甘蔗汁纯吗?」那老板就跟他说「有纯」,有纯他反而不买了,他说:「你们这甘蔗汁一定有掺水,你说有纯是骗我的」。我们买甘蔗汁,一般人一定要纯的,买蜂蜜也一定要纯的,买花生油也一定要纯的,念佛修行不会想要有纯的?

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到很纯熟,就是一句佛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你内心里面的佛号,就非常地纯熟,如果你一天到晚,念不同佛菩萨的圣号,那就不可能会纯熟,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六字真经纯熟了,金莲台上礼阿弥」,表示你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观经》的经文记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在临命终阿弥陀佛现前了,顶礼阿弥陀佛,就会看见自己登上莲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而且不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品位,在临终见到阿弥陀佛来了,内心都非常地欢喜,阿弥陀佛放光普照,让这位行者正念分明,心不颠倒、意不凌乱,那时候当然就会放下感情、放下金钱、放下权势,放下世间所有的一切。

如果今晚就是阿弥陀佛要来,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见阿弥陀佛的真身妙相,会欢喜吗?(众答「会!」),一生念佛就是在盼望这个时刻来临。阿弥陀佛来了,你怎么可能再挂碍执着,还不要跟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能。你绝对会跟着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除非你现在学佛修行、听经闻法、念佛拜佛,是虚情假意的。

你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真的吗?(众答「真的。」)阿弥陀佛晚上就要带你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做菩萨,你要吗?(众答「要。」)你们这么说我就很放心了。


...查看更多
义净三藏法师传
义净三藏法师传

义净三藏法师传

义净三藏法师,俗姓张,名文明,唐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地区)山庄人。 十四岁出家,即仰慕法显、玄奘西行求法的高风,师从慧智禅师受具足戒后,学习道宣、法砺两家律部的文疏五年,前往洛阳学「对法」(「集论」)、「摄论」,又往长安学「俱舍」、「唯识」。后来他途经丹阳,有玄逵同行。翌年(六七一年),他在扬州坐夏,遇著将赴龚州(今广西平南县)上任的州官冯孝诠,一同去广州,得到冯氏的资助,这年十一月间,从广州搭乘波斯商船泛海南行。这时只有他弟子善行相随。他们海行二十天到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停留六个月,在次学习声明。善行因病返国,他即孤身泛海前行,经末罗瑜(後改隶室利佛逝)、羯荼等国,於咸亨四年(六七三年)二月到达东印耽摩梨底国,和另一住在那里多年的唐僧大乘灯相遇,停留一年,学习梵语。其後,他们一同随著商侣前往中印,瞻礼各处圣迹。往来各地参学,经历三十馀国,留学那烂陀寺历时十一载,亲近过那烂陀寺宝师子等当时著名大德,研究过瑜伽、中观、因明和俱舍,并和道琳法师屡入坛场修学密法,最後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馀万颂,方才言旋。武周垂拱三年(六八七年),他归途重经室利佛逝,就在那里停留二年多,从事译述。他为了求得纸墨和写手,曾於永昌元年(六八九年)随商船回到广州,获贞固律师等的相助,仍於是年十一月返回室利佛逝,随授随译,并抄补梵本。天授二年(六九一年),他遣大律回国,把自己在室利佛逝新译的经论及所撰「南海寄归传」等送回。到了证圣元年(六九五年),他才偕贞固、道宏离开室利佛逝,归抵洛阳,受到盛大的欢迎,住在佛授记寺。他先共于阗实叉难陀、大福先寺主复礼、西崇福寺主法藏等译「华严经」。久视元年(七○○年)以後,他才组织译场,自主译事。从此直到督宗景云二年(七一一年)止,译钞经典并撰述共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贞元录」「敕荐福寺翻经」下一百零七部,四百二十八卷)。他所译述虽遍三藏,但力行专攻律部,译事之暇,常细心地把日常重要律仪教授学徒,漉囊护生,净瓶涤秽,严守规矩,树立新范,学僧传习,遍於京洛,为一时所称叹。玄宗先天二年(七一三年)正月,卒於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享年七十有九。 义净法师西行求法,意在传宏,在那烂陀寺参学时,即已试译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及「一百五十赞佛颂」等,後在东印耽摩梨底及南海室利佛逝,续有翻译。回国专主译场以来,所译各书,可分为三部分;最初,从武周久视元年到长安三年(西元七○○~七○三年),於洛阳福先寺及长安西明寺,译出「金光明」等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等律及「掌中论」共二十部,一百一十五卷。其次,唐中宗神龙元年到景龙四年(西元七○五~七一○年),在洛阳内道场、福先寺及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译出「大孔雀咒王」等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等律及「成唯识宝生」等论著二十四部,九十四卷

义净三藏法师传

。最後,於督宗景云二年(七一一年),在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译出「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等经、「能断金刚论颂」及「释」等论共十二年,二十一卷。当时在译场担任证梵的有沙门北印何(人+尔)真那、吐火罗达摩末摩、中印拔弩、?宾达摩难陀,及盘度、慧积等;担任笔受的有沙门波仑、复礼等;担任证义的有沙门法宝、法藏等;担任证译的有居士东印瞿昙金刚、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监护的有成均太学助教许观、秘书监杨慎交等;参加润文的有崔?、卢粲、韦嗣立、张说等,皆一时名流,保证了译籍的高质量。 在那些译籍中,「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十七事」原已全部译出,中经散失,後再搜列「药事」等七事,共四十七卷,其馀十事约十馀卷(据西藏译本分量估计)终於佚缺。他如「集量」、「法华」二论,比较重要,今亦失传。综观义净法师所译,律籍最为完全,除上面已提到的几部以外,还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戒经」一卷、「尼戒经」一卷、「杂事」四十卷、「尼陀那目得迦」十卷、「百一羯磨」十卷、「毗奈耶颂」五卷、「律摄」二十卷等。 义净法师在那烂陀寺所学是一种综合性而偏重瑜伽一系的学问,所以他在尽量译出律部各书以外,还译出瑜伽系方面的书好几种,如无著、世亲的「金刚般若论颂」和「释」,陈那的「集量」、「观总相论颂」等,护法的「成唯识宝生论」(释「二十唯识论」)、「观所缘论释」等,现存本虽不完全,但可以见到陈那、护法学说的要点,都是玄奘翻译所遗漏而有待补缺的。此外,他还适应当时崇尚密教的风气,因而重译了「金光明经」及一些陀罗尼经(在他所著「求法高僧传」内,还附述明咒藏概略,保存了有关密宗源流的重要资料)。不过,他的译著在文字方面偏於直译,润饰不足,因而时有生涩欠畅之处。只是他对於梵语音义的翻译极其认真,常於译文下加注以作分析说明,并著重订正译音、译义,以及考核名物制度。译音方面,除分别俗语、典语(如说明和尚是印度俗语,非是典语,梵本经律皆云邬波陀耶,见「有部百一羯磨」卷一)及校补略音(如说明褒洒陀旧译为布萨之讹,褒洒是长养义,陀是清净洗涤义,有遮现在及惩未来之慢法二义,不可省略,见「有部百一羯磨」卷三)外,对於咒语中一些字的读音多附注四声或反切,分别发声的长短轻重,弹舌音借字则加口旁(见「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前方便法」),又对二三合音之字,选用适当字音,也能曲尽其妙。译义方面,指出旧译如理作意应正翻寂因作意(见「六门教授习定论」),以及「金刚般若经」译文保留陀罗音译,以见梵文一词含多义之例(见「金刚般若论释」卷二)等。考核名物方面如「有部百一羯磨」卷二注释尼用五衣,卷八注释五种畜水罗等。在这些注文里,可见他对於译事一丝不苟,有独到之处,不愧为新译时代之一大家。 义净法师的撰述,关於律仪方面的有「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法」各一卷。另有「略明般若末後一颂赞述」一卷,述印度「金刚般若」译的传承及以九事解九喻的观行要义。他归途停留南海佛逝时,曾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此外,尚有「南海录」(见「寄归传」序)、「西方十德传」(见「寄归传」卷四)和「中方录」(见「求法高僧传」卷上末),从前的经录都未见著录。 义净法师在译籍和撰述上介绍了印度当时的综合学风,并表明他对於佛学的认识。他以为大乘无过中观、瑜伽,二著同契涅盘,理无乖意,应该和合。并谓般若大宗实即含斯两意(见「寄归传」序及「略明般若末後一颂赞述」序)。他对律部一宗则以其在印度专业的关系,独尊根本说一切有部的传统。日常行仪特别注意,以为含生之类,衣食为先,受用失度,易招罪累,特致意慎护。他所撰「南海寄归传」,意欲据十七事重要节目,纠正中土僧徒实践上失当之处。如当时持律者诸部互牵,混淆派别;律家章疏繁杂,不切践行,他都表示不满。可惜他的主张没有发生多大影响,所传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仪,随著他的去世,就归寥寂了。他的门人参加译事的有智积等。他赏识的有崇庆、崇勖、元廊、玄秀、玄睿、慧神等。分布诸州的有法明、敬忠、慧福等;常侍左右的有崇俊、玄晖、昙杰、宝严等,事迹都不详。後来德宗建中、贞元间(西元七八○~八○三年),有京兆律师道澄,以律范著称。他不满南山律学缺点,所至常以瓶杖自随,护生为切,又不常住一寺,以为西方三时分房,防止贪著,观门易立(见「宋高僧传」卷十六)。他的风范,似乎是受了义净法师主张的影响,在当时四分律盛行的律学界是罕见的。...查看更多
一句弥陀赅尽三藏教义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各造业不同,迷惑的深浅也因之各别,向道的根器就有智、愚、慧、拙的分别。在这种不同的根基上,我佛慈悲,为了适应众生,犹如医生治病,应病于药一样,说了种种不同的大、小、方、圆、顿、渐诸法。无非让众生早日病愈回家,脱离苦海。其中并无深浅、高下的不同。

后来的祖师因自己的修持与适应众生的爱好,创立了种种不同的宗派。在佛法极盛的唐宋时代,我国佛法有十大宗。后来因时节因缘之不同,社会风俗之变迁,人民生活之艰辛,佛法渐渐衰颓,现仅存禅、净、密三大宗。在此三大宗中,修证最迅速、便捷者莫过于禅宗。但末法时代众生根器陋劣,障重慧浅,直指其见性既不投契,即或有点解悟,但未深信,站不稳脚跟,又不能在事上磨练、保任、除习成道。至于参话头,则疑情不起,妄想割不断,根尘不易脱落,能所更不能双亡,何能明心见性!因而宗下后继乏人,大有消亡断绝之势,良可悲也!

密宗为我国原有之唐密,因后来历代帝王之恐惧、反对,至明朝朱元璋时灭尽。现行之密宗,除西藏之密法外,即日本之东密。此法分九乘次第,高下、深浅完备,恰是末法时代修行之妙法。但仪轨繁琐,初修都很执相,又不无接近鬼神教之嫌,不大适合国人爱简捷便当之修法。而且有西藏言语之隔阂,因之密宗在汉地不大能广弘。

此三宗在现阶段说来最适合国人修持者莫过于净土宗。净土宗只要一心专念弥陀圣号,别的什么也不用修,真是最适合国人之契理契机之教。一句圣号看来简单,含义实在深广。它是在切近处下手一在心中密密提持一句圣号,令人在不知不觉中将凡心转成圣心,犹如人的头发与指甲不见其长而自然长出来一样。因之它既包涵三藏十二部经文之精义,也可统括一切宗派之力用,我们再不专心致志的念佛,修净土,实在太可惜了!

但近来修净土者对此宗之真理与修法有错会之处。将博大精深之净宗,宣扬得犹如小乘之修法,说修此法到西方去享福,过好日子,免在娑婆受苦。这种说法使有识之大心修士不敢接近,避而远之;无识者又怕西方难生,多错误地发愿往生边地疑城。将原本宏伟的净宗弄得面目全非,使人不知何去何从,真是罪莫大焉!

上面说过,净宗一句弥陀圣号可以赅尽三藏十二部之教义,摄尽一切宗派之行法

一句弥陀赅尽三藏教义

。但弘教者未将真理说清道明,才弄得大家疑是疑非,因而净宗近来也一蹶不振。这全由于弘教者自己未真明白教义与修法,只是以讹传讹,焉能不将净宗弄得面目全非?


...查看更多
结语

三藏指的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它所蕴含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可能终其一生也不能全部领悟,但是只要用心去学,还是可以有所感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