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出,则万物生。四相灭,则万物亡。那么,中国道教的八卦与此有冲突吗?或者说,各个地方的自然科学是否真的不同吗?八卦是:乾坤震离坎艮兑巽我们可以来思考:四相中有地水火风。地可以作为坤,水作坎,火作离,风作巽。风扬起了地上的尘土,日积月累,便成为了山丘---艮。风涨火势,风火有霹雳声,便生成了雷---震。水于土中淘,日积月累,便见金见珠,成了兑。水火相息,便能生气,有水之气,便形成了天-----乾。由此看来,各个地方的宇宙观是基本无差别的,只有详略之分。
为什么无四相,我人众生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才能称的上,对行无相因得无相果之法生起净信呢?若心取相,这个相,指的一切的色相。如果不取着境界之相,无论是人是物,当然也包括佛的应身相,都不能去执着的。如果你认为有佛,就像释迦牟尼佛那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是什么,心取相了。那执着相的人是谁呢,还是因为有我了,有了我相就有对待的人相,有了人相,必然就有众生相,有了我相了,指假为真了,那他自然而然的就有寿者相了。若取法相,就是指执着佛经的文字相,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听,刚才的就用这个实例来给大家说明,就是执着取法相,执着佛经的文字,其实佛讲经是为了让人依照佛经的义理,来修行成就佛道的。佛在《楞严经》中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我们先来解释这一段经文,就像用手手指给你们指月,你们应该看的是月而不是看指,你们要是认为指就是月的话,不但亡失了,就是说见不到月亮,甚至你都把手指给误认为了,把手指误认为就是月亮,不但看不到月亮,亦亡其指,连指你都不认识了。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佛经就像路标,是指导我们成佛的,但是佛经的本身不是真理,所以我们不要执着哪部经我们倒背如流,哪部经我们能把它持诵的倒背如流,讲解的头头是道。大家可以想想,能讲经的是谁?能背经的是谁?还是我,这不还是着了我相了嘛,我们刚才讲了,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因我相而起,所以说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就是这样。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这里佛担心大众,误认为取非法相,就做到了不取法相,所以这里用何以故三个字来警示大家,不要误会取非法相就是认为无法可修,取非法相,执着非法相了,就是这个意思,认为无法可修,有的人认为这样就不执着法相了,其实这也是着相
QZ: 请问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必要,破的方法。这两个问题可以么? zf: “一、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必要?” 若急欲破除无明,解脱轮回,破此四相便为必须;若以往生净土为此生首要追求,破四相便并非为必须。 “二、破的方法。” 思维修习缘起正见。正见立,邪见自破。 某兄曾提到瞎子摸象的故事。的确,瞎子在别人的指导下可以了解大象的形状。但瞎子在正常人指导下能否对大象的颜色也有一定的了解?我看很难。与其在没有视力的情况下思维分辨各种颜色的差异和特点,不如集中精力先治好自己的眼病。若能获得视力,分辨颜色岂非易事? 提点建议: 一、集中精力修学缘起正见。如来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二、在正见的修习有一定基础后,开始观心修行。仔细观察起心动念,此属于正念的修习。 三、将心态与正见对比:去除与正见相违者,强化与正见一致者。这就是正思维。 这种修行是个慢功夫,但效果稳定、有效。心中凡与正见相违者(无论其名字如何),由粗到细会逐渐被发现、去除。 这种修法常称为观察修,有相当基础后自然转为安住修。其宗旨与原始佛法中的八正道一致。 对于我们这些菩提路上的初行者来说,所谓“正见”、“正思维”中的“正”字恐怕只能是相对意义上的正确,不大可能是如同佛一样真正的正确。但这种相对意义上的正确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比如数学上的迭代法,如果是收敛的,每一步的解虽然都不正确,但毕竟逐渐逼近精确解。 在我们修行这一迭代过程中,愿心决定了收敛的目标和收敛的速度。如果愿心为出离心,迭代过程将向解脱轮回这一目标收敛;如果愿心为菩提心,迭代将收敛于无上佛果。 愿心越强,收敛的速度越快。 如同有些方程可以直接求得精确解一样,某些特殊根性的人可以顿悟成佛,但估计你我均不是这样的根性,让我们耐心迭代吧,只要目标正确。 二麻子: 实在是不想答…… 破这四相的必要性与方法ZF兄答的很明白了。 麻子不想答的真正原因是,其实问的人未必真知道自己问的是什么。比如,现在要您先说说如何是这四相,特别什么是众生相,寿命相,您能说出来吗?假如说不出来,那你问的是什么呢?所以问问题时,藏着未知问下一步会很麻烦的。 简单说,四相通称我相,或我执,或执着。当分成四处说时,“我相”一词着重表达此执偏重于“能”,“人相”表达执着偏重于“所”。“众生相”表偏重于细微极细微“所”,“寿者相”表执偏于极细微“能”。而经中如此的顺序正是学人依佛法修学时,破执逐步深入的次序。也可说,这是种次第。 佛法里面有些东西有偶然性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是名三心。过去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空性(梵语sunyata)故;现在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空性故;未来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空性故,三心了不可得,空无自性,无所得故,应当离,不应生心贪著自性可得,自性空性不可得故,故名离三心。 何谓去四相呢
如何在生活中破除四相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我们要仔细地反观一下,这个“我”是由一个精神现象(即阿赖耶识)投胎过来,在母体的地水火风形成六根,六根又接触外面的六尘,产生了六识,在这里面实际上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所有的这些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了无自性。
我们再反观自己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
所以说,修行一定要把这个“我”放下,没有“我”就没有相对待的“人”,就没有种种因缘和合的“众生”相,也没有延续的时间相,我们就从迷梦中解脱出来了。
...查看更多佛教中的四相指的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识境四相:[出金刚经论]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相。故名识境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