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

"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这个名称最初见于陈、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三聚净戒的精神比之于小乘戒是积极的,它和小乘戒虽采取同样形式的律仪戒,但其说明却具有积极的大乘精神。小乘戒只列举那些不可为的事情,而大乘戒则多举那些不可不为的事情。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_三聚净戒讲义_三聚净戒的意义_三聚净戒开示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_三聚净戒讲义_三聚净戒的意义_三聚净戒开示

三聚净戒的精神境界是什么
三聚净戒的精神境界是什么

三聚净戒和四摄法在佛教中是非常有名的,并且有很多人都在修行三聚净戒和四摄法,但有很多人还对这两个不是很了解。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三聚净戒和四摄法吧。

四摄法: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

四摄法,佛学术语,出自《法界次第》,指修菩萨行者度人的四种方法

三聚净戒的精神境界是什么

。摄即摄受,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即指度化人的方便善巧。简而言之,“摄”就是获取信任,使其依附,由此使之听法入道,终获解脱。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1、摄律仪戒。就是誓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就是所有的坏事一点都不能做。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

2.摄善法戒。就是誓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那怕很小的善事都要去做。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

3.摄众生戒。就是誓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那怕很小的善事都要去做。第三摄众生戒,就是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下三聚净戒和四摄法的相关内容,只要我们用心的去修行,就能够收获到很多的知识,还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所以我们大家要经常去修行三聚净戒。

...查看更多
三聚净戒简介
三聚净戒简介

学习过三聚净戒的人都应该知道三聚净戒是有三个分类的,我们在修行三聚净戒之前,一定先要去了解它的分类,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学习三聚净戒。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三聚净戒的分类吧。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在《地持经》是指:

一、律仪戒,律仪戒是七众所受的戒,七众就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是菩萨所受的律仪戒,即上修菩提的一切身口意的善法

三聚净戒简介


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略说有十一种。即为众生作饶益事、看病、说法、报恩、救护、劝慰、施与等。

在《璎珞经·大众受学品》第七说,一切戒的根本是三受门,即摄善法戒,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摄众生戒,所谓慈悲喜舍化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摄律仪戒,所谓十波罗夷。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三聚净戒的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就能够让我们的修行更加的圆满。

...查看更多
三聚净戒如何看待不杀生戒
三聚净戒如何看待不杀生戒

三聚净戒对于刚开始修行的人来说,并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具体的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戒。所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所谓的三聚净戒是什么吧。

第一种戒,叫「摄律仪戒」

三聚净戒如何看待不杀生戒

。律仪戒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三皈五戒、八戒、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八关斋戒,等等等等。这种戒律叫「止恶」——防止你做坏事。


第二种戒,叫「摄众生戒」或「饶益有情戒」。「饶」,大、多、丰之义,「益」,是利益造福。修行人不仅应该将自己的钱财帮助众生,乃至生命都应该用来帮助众生。「有情」,一般地是指有情众生,这里不包括无情众生在内。

第三种戒,叫「摄善法戒」。在佛法里有我即为恶,无我方称善。善法戒,说为「如来藏」心地大戒,非明心见性、见「一心三藏」之法理法义不可为「善」。这是根本戒,这种戒「一戒一切戒」,它叫全性起修。修行人把持戒仅仅局限于律仪戒,这是不圆满的。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所谓的三聚净戒是什么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不要怕困难,只要我们能够刻苦的去修行,就能够收获到很多的知识。

...查看更多
三聚净戒于孝顺父母的三点能配合起来讲吗?
三聚净戒于孝顺父母的三点能配合起来讲吗?答:菩萨戒虽然说穷深极广,但是以我国所说的孝顺父母的三点配合来将,确实恰到好处。一,不辱其亲于摄律仪戒:是说一个做人子女的人,在这世间的所作所为,不要令父母感到耻辱,如果我们常常存着不使父母蒙受耻辱的心,那么你就自然不会去做一切违反国家法律和人生道德的事。乐正子春说:“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身,不辱其身,不辱其亲,可谓孝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唯有遵守菩萨的摄律仪戒。摄律仪戒的最大功用,就是令众生不作一切恶。生存在这世间的我人,果然能不作一切罪恶,一切都光明磊落,谁敢小视自己,又有那个敢去侮辱自己的父母。能够奉行摄律仪戒,就不会使父母受辱,也就是真正的孝顺双亲。二,显扬父母于摄善法戒:是说一个做人子女的人,在这世间的所作所为,能显扬自己的父母,使父母感到光彩。孔子说:“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矣。”如果我们养成高尚的品德、得到广博的学问、获得丰富的知识,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有好的名声,父母当然也会感到光彩。那么怎样才能显扬父母呢?唯有遵守菩萨的摄善法戒。摄善法戒的最大功用,就是令众生作一切善事。所以要做到中国人说的“光宗耀祖”,唯有依摄善法戒去行,可见持戒即是孝顺。三,锡类不匮于摄众生戒:是说一个做人子女的人,不但自己要孝顺父母,还要一切人皆孝顺父母,使人人于孝道中行。也就是以身作则,自己孝顺父母,还要劝人孝顺父母

三聚净戒于孝顺父母的三点能配合起来讲吗?

。怎样才能做到自他皆行孝顺?唯有遵守菩萨戒的摄众生戒。摄众生戒的最大功用,就是化度众生,令诸众生皆能走上佛道。能够走上佛道的人,没有不孝顺父母的。不但孝顺现世的父母,还要孝顺累生累劫父母,使多生父母皆得度脱。所以能严格的实践摄众生戒,也就是孝顺无始来的父母,可见孝顺即名为戒。...查看更多
结语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这个名称最初见于陈、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