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金刚座

"

金刚座一般指须弥座,又叫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

什么是金刚座_金刚座的好处_如来金刚座

什么是金刚座_金刚座的好处_如来金刚座

金刚座为何不坏
金刚座为何不坏

莲花座。石雕莲花座又称莲台、华座。是佛像台座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种,又石雕成莲花形状,栩栩如生,花瓣形态饱满,有盛开的也有含苞的台座,佛像大多盘腿坐于莲花座中,或者站立在莲花座上,是佛教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莲花在佛教中有也有着圣洁的意思。

须弥座。须弥座也被称为金刚座,带有雕刻花纹,有多层基石安装组成,在佛教意思中象征着佛教圣山须弥山,须弥座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是安置佛像、菩萨像的台座基石,一般在上面安置莲花座,莲花座上再是佛像

金刚座为何不坏


两者的雕饰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变动,现代雕刻技术更加成熟,让成品更加的细腻华丽和精致,更有艺术成分,有着很强的装饰作用。

雕刻的石料也有讲究,大多选用青石、花岗石、汉白玉等石料雕刻不同的石料和尺寸不同,雕刻出来的成品也不一样,可以根据多方面的结合,设定最适合的图案花样和造型,能够给佛像一个更加有益的辅助作用,让整体更加的庄重和典雅,适合佛教文化的审美和作用。

...查看更多
金刚座舍利宝塔
金刚座舍利宝塔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后来代指建筑装饰的底座,比如影壁底座等。

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其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正是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

金刚座舍利宝塔


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

从元朝起须弥座束腰变矮,束腰的角柱改为“巴达玛”(莲花),壶门、力神已不常用,莲瓣肥硕,多以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明清成为定式,上下部基本对称,且束腰变矮,莲瓣肥厚。但在相似大小的建筑物中,清式须弥座栏杆尺度较宋式为小。

...查看更多
金刚座的意义
金刚座的意义

成佛之前皆要坐于此处入金刚三摩地,摧毁三界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而大彻大悟,由于入金刚定的缘故,此地称为金刚座。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与佛教圣地之首,而且与藏传佛教关系甚深,其各圣迹皆为藏汉佛子共尊的朝圣圣地。修建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时,就是以桑喜所得的五台山寺庙图为模本,才将之建成为印、汉、藏三式合一的建筑。在桑耶寺初建的壁画上也画了《华严经》的内容

在五台山东台附近,所谓清凉大尸陀林中,曾经有持明者西日桑哈、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智者加纳思札、大班智达布玛莫札、大译师贝若扎那等大成就者在此入甚深禅定。特别是善财童子于此首次拜见文殊菩萨并发菩提心,而后依止一百一十位善知识,最终由文殊菩萨加持,真实见到犹如大海般的普贤坛城,宣说普贤行愿。大成就者们如观音、普贤、大势至、无垢称、善财等地上菩萨及眷属与文殊菩萨在此辩经,发种种神变。

大圆满的祖师布玛莫扎以虹光身长住于此,直至此劫坏空

金刚座的意义

。十六罗汉、佛护尊者、清凉国师等大德也曾在此修行。为了一切如母的苦难众生消除业障,积累福慧资粮,我们该精进努力朝拜三宝事业的显现--圣地、圣像、塔寺等。


...查看更多
噶陀金刚座中阴文武百尊坛城(见即解脱)
噶陀金刚座中阴文武百尊坛城(见即解脱)

67第十九世莫扎法王吉扎雪勒郎加出生于1930年,是世界第二金刚座噶陀寺的五大黄金法台之一,被认为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至今已转世19次。此世被尊称为“噶陀之父”。

莫扎法王将毕生都奉献给了慈悲利生的佛法事业,时时刻刻都在苦思着众生的解脱之道。有鉴于现代人俗务繁忙,纵有心学佛亦无暇修行,虚度一生,死后覆堕轮回,辗转苦趣;文武百尊虽会现身,但也因对面不识而错失解脱良机,极为可惜。在一次两个月的闭关中,法王想到众生在往生时最重要的是于中阴阶段认识文武百尊。为利益众生,速速易得解脱,法王不顾高龄,毅然发起修建噶陀寺中阴文武百尊坛城。在与众多僧人和信徒共同努力下,噶陀寺金刚座中阴文武百尊及格萨尔王为一体之立体坛城于2007年9月15日圆满落成开光。普令瞻仰观见者,皆能于识田中深植认识文武百尊,待中阴时,百尊现起,自然认识,不惊不怖,而得解脱。此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是谓见解脱。此坛城必定将为无量众生种下解脱轮回之因。

67中阴文武百尊坛城一共分为六层:

1、第一层为万佛殿。里面供奉一万尊阿弥陀佛像,万佛殿上面为花园,代表守护轮,提供信众参拜时休息之用,花园之外为八大尸陀林庄严,再外是金刚杵围墙,最外是象征五色智慧火焰的走廊步道,走廊步道内设有400个转经筒

噶陀金刚座中阴文武百尊坛城(见即解脱)


2、第二层为闭关房25间,供瑜伽师闭关专修之用。

3、第三层供奉寂静四十二尊黄铜金像,并以格萨尔王及其眷属大将等护法围绕,殿门旁为四大守护明王。殿外的妙欲台阶上共有十六位供养天女。

4、第四层供奉愤怒五十八尊,外墙以圆弧造型,螺宫顶部饰以忿怒尊坛城饰具。

5、第五层供奉虹光围绕之普贤王如来,象征原始心性。外立四尊大鹏金翅鸟。

6、第六层为金顶舍利塔。

莫扎法王亲口授记:“凡与本圣地所在之文武百尊坛城及万佛结缘者,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有缘见到此坛城,甚至是照片,若起一念恭敬者,不堕三恶道,最多七世为人,第八世成佛。”

6767《文武百尊》出自大幻化网,义即根本摧灭金刚地狱,亦称「中阴百尊」。以人亡故后,在实相中阴期,由心识所现之。所谓大幻化网者,以行者顶心二轮,所化出之寂静、忿怒本尊。《文武百尊》之教授是莲花生大士从普贤王如来所说之根本密续中,摘要摄集。若祇闻寂静忿怒本尊之名,亦可超三恶趣,倘得入坛灌顶,则虽犯三昧耶戒者,修此法亦可还净。

《文武百尊》即是一百位寂静尊与忿怒尊的总称。其中寂静尊共四十二位,而忿怒尊共五十八位。

在中阴阶段的七七、四十九天中,各有各特殊的曼达拉逐渐出现,散发出各种不同耀眼炫目的亮光及如雷响的怒吼。只要行者能在中阴阶段辨认出,便能得到解脱。

文武百尊的法性,涵盖六道有情众生,是一切法界的真实显现。故修持此度亡法的利益,本尊曾有开示:「若有见者、闻者、身触者,不仅是对于过去亡者令其解脱,并接引至普贤如来的法身净地,还能利益现世者,未来也能达到普贤如来的法身境界」。

若往生先亡、祖先、亲眷及累世冤亲债主能入坛接受超荐,一切罪障清净,速得解脱生天或生佛国净土,此为参加超度法会殊胜之处,亦即中阴文武百尊何以能在诸多超度法会中,得被推崇为最特别最殊胜的度亡密法!

...查看更多
结语

金刚座又名须弥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座即须弥山,是佛教传说中的世界中心,以须弥山作为佛像的底座以显示佛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