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全称闻思空性,是佛教术语。闻思空性的意义,雪歌仁波切开示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空性见与大悲心双运,这两者的结合非常的深广,能够修学这样的空性见的菩萨行者,他是非常值得尊敬的。空性即名佛性,简名为空,或名为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空、真如、本质、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太极等名,异名虽多,实相不二,法界一如!
由于一切现象显现出是依着它们自己而成立,所以我们所有凡夫的觉受都被误导
现在让我们回到重点。我们所有人都有一种「我」的感觉,但我们必须了解到它仅是依着身心而被指定。佛陀所指的无我是缺乏了恒常、一元及独立的自我;说得更微细,这可以指涉到任何现象其自性为空。但是,佛陀确实珍税那一个存在于刹那间改变的自我,那一个存在是依着身心续流而被指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根据地感觉到「我」,当佛陀弘扬无我教义时,我们指的不是自我的非存在性。根据这个「我」,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快乐、拒绝痛苦。当我们夸大自我与其他现象的感觉,认为它们的自性为实有时,我们就会陷入许许多多的问题。
要练习确认众生与物象是如何错误地现起,做以下的练习:
一、观察一个项目。比方说,你在店里注意到一只手表,观察它的显现是如何在改变;当你对这只手表越来越有兴趣时,看看它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具体;最后当你买了它,同时认为这就是你的东西时,看看它是如何显现。
二、省思你自己是如何在自己心中现起为自性实有。然后,再思索他人与他人的身体如何在自己心中现起。
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希阿荣博堪布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
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什么是我?你会说这个身体是我。身体由地、火、水、风这;四大组成,也就是肌肉、骨骼、器官、毛发、水分、呼吸、气脉、热量等。这其中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单个来看,我们很难说肌肉、骨骼、水分、呼吸是;我,否则,减肥成功后,你会感觉自己不完整了,因为有一部分;我被减掉了,而实际上,你根本不会这么想,反而会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完美。同样,我们吐唾沫、呼吸的时候,也不会认为自己被吐到了地上,或者被呼出去又吸进来。可见,;我不存在于各别的四大中。
那么思想、意识是不是;我呢?思想意识只是一个个念头,心念的相续,迁流不住。任何时候当你想捉住念头,都处于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状态,如果念头是;我,;我在哪里?
;我也不存在于身体和心念之外,没有人会认为自己身心之外的某个人或某件物品是;我。
;我是建立在身心组合体上的一个概念。既然是组合体,就是相对、依赖其组成部分而存在,没有独立固有的自体。又因各组成部分皆在不停的变化运动中,所以整体形成的同时自然处于解构的状态,不具有恒常性,且当体即空。然而,人们却坚信有自在实存的;我,并由此生出对;我的的执著,想方设法呵护保全。
人如此,物、事亦如此。比如一张木桌的存在,依赖于木头、钉子、木匠的劳动、我们的觉知和观念等等。木头由树而来,树由种子、土壤、气候、阳光、雨露而来,种子由另一棵树而来仅木头这一项,其由来就可以无穷追溯。其他各项亦复如是。可知,平常如一张木桌,也或远或近地与整个宇宙相关。
任何一法,都或远或近地以一切法为缘而生住。诸法互为缘起,这是佛教的一个基本原理。懂得缘起,就不难理解空性。
上面我试图从一两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侧面简要地介绍了空性。我们虽然是通过言语、概念、分别心去初步地理解空性,但不要止于言思分别,这些只是路标,是指月的手指,顺着它或许可以到达目的地,可以看见月亮,但是路标、手指本身并不是目的地和月亮。
空性不仅是概念,它是人、事、物本身。不论你理解不理解空性,空性都未曾有一刻离开过我们,但空性慧,即证悟空性的智慧,是佛教中独有的,也是我们需要通过闻思修逐步显发出来的。
;你见与不见,我都在那里。见到了,才知道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没见到,自是咫尺天涯,相逢不相识。见,要靠智慧,而智慧由戒定而来。所以,人们较为常见的一个误解,是认为凭世间聪明,靠言思分别,可以证悟空性,而不愿去老实持戒,对治烦恼。
在空性的理解上,另一个常见的偏差是执著断灭,认为什么都是空的,善是空,恶是空,因果是空,修证是空,所以不用行善,不怕造恶,随心所欲,就是最高明的境界。祖师们一再告诫:宁执实如须弥山王,不执空如芥子许,要修行者千万警惕的正是这种对空的邪执。
不思善,不思恶,是入定的境界,并且非初学者所能了达,而出定后,仍然要谨慎取舍善恶因果,积累福慧资粮,不可荒废了修行。
...查看更多学佛要照见空性智慧
——观音圣诞蒙山法会之一
2014.03.18
无论怎么严寒,我们总是对春天充满了期待;不管是天地万物沐浴于春风之中,还是我们有情生命在慈悲中成长,观音菩萨大悲主尊哪,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悲心化现。这个悲心在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身上,在我们同事同学、人与人之间,乃至每一个生命狗啊猫啊、牛啊鸡啊身上都可以看到,观音菩萨是随类化身。
现在这个社会手机很普遍,我现在也几乎是“微信控”了。智慧型手机有微信,我今天就发了一个图片,是各种动物爸爸、动物妈妈,带着它们的小孩,大狮子带着小狮子,大象带着小象,长颈鹿带着小长颈鹿,大鲸鱼带着小鲸鱼,大鸭子带着小鸭子,为什么我今天要发这个呢?这个就是——观音菩萨慈悲的化现。
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念诵当中有两句话:一切法皆清净中,当修周遍大悲心。这个是伏藏法,就是说要想去极乐世界,你要有洞视诸法真理的智慧,照见万法皆空,看一切诸法皆是清净无染的。为什么?一切诸法本无自性。
我们总以为“我”是一个人,其实你如果仔细找这个“我”,你会发现找不到。哪一部分是我?在座的你说,头是你?还身体是你?外在的四肢是你?还是五脏六腑是你?哪一个代表你?你想想看?我讲的这句话,就是佛教的小乘修法——诸法无我。当你在山林中、树洞里、小溪边,安安静静这样修,找我,我在哪儿?未生之前谁是我?死了之后我是谁?正当下我又是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如果这个懂了,你照见我的这个智慧有了。再分细一点:“我”是由五蕴和四大所合成,肉体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加上地水火风四大,每一大都是因缘所生,都不是真实的。
这样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色里面是无我的;受就更抽象了,一件丝绸的衣服滑滑的,你穿得很舒服;给你一件麻的,你感觉就是粗糙的;吃一块豆腐,牙齿还没咬它就化掉了;看到仙人掌一根一根刺,哦害怕。受是真实的吗?是不是也是因为对境不同所产生的觉受不同?既然色都不是真实的,受又岂是真实的呢?
想,变得更快;行就更神奇了。那个航天器神州十号升空,升上去之后,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绕地球一圈,我们要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绕一圈,它二十四小时可以绕十六圈,一个半小时一圈。他在上面一个半小时里就看到一次日出日落,对不对?那要跑到北极就更奇怪了,半年太阳不落,再半年太阳不升,你看,这个时间也不是真实的。我们法会几个小时,有人觉得时间很快,有人觉得很漫长,每个人因心境的不同,对时间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行,最显著的就是时间的感觉。
最后一个识,识是什么?概括地说,我们能分别的这个心就叫识。《心经》里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为什么要照见五蕴皆空呢?就是前面讲的,你要找到这个“我”到底是什么?没把“我”分析透,你怎么去修?修什么?
我们说戒恶修善,所谓的恶几乎都是我们最喜欢的,都是满足我们本能欲望的。有人说:我不戒。他不承认你这个,什么是善?为什么要承认因果?他就不相信你讲的恶,我认为这不是恶。为什么我们佛教要戒恶?我们说吃青菜是善,吃猪肉是恶。他说猪肉好吃,五香八角一烧多好吃啊。他只顾到嘴好吃,他没想到伤害它,同时也在伤害自己。这是在智慧的角度讲那个是恶,没有智慧的看不到因果的厉害。所以怎么让我们这个生命生起智慧,是最重要的。
佛来救我们,首先教我们改变以往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们认为有我,佛告诉我们其实无我。我有时候强调一句话:我执越重,苦难越深。六道轮回的苦海都是自己创造的,都是自己作茧自缚,自作自受。要想跳出这个轮回的苦海,擒贼先擒王,“我”是轮回的创造者,所以先破我执。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祂来救我们,在《心经》里面告诉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把这个“我”一点一点解剖,每一个具体去分析,五蕴是空的,那我也是空的。这个问题,在座的不管是出家的、还是在家的,不管你学各宗各派的,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共同法。
佛教是三乘,哪怕你最小的要求,你说我皈依,我求解脱。只要你是求解脱的,就必须思考这个。你如果说,我要帮助众生都解脱,那你更要打好这个基础。因为你自己要知道什么叫解脱,具体怎么解脱,你才能帮助众生解脱。你说我修大乘的,大乘必须要修小乘。你说我修金刚乘的,我师父是上师,我师父是活佛。你师父是活佛,你师父再高,你也得从小乘开始学,跳不过去的。
金刚乘是从大乘里升华出来的,大乘是从小乘里升华出来的。没有小乘的根,开不出大乘的花,没有大乘的花,结不出金刚乘的果。
有人说:我是念佛的。你念佛,念佛就属于金刚乘的。你念佛,你更要知道怎么厌离娑婆,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别人问:你念阿弥陀佛干嘛?我要去极乐世界。再问你: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哪点对不起你了?哎哟想想,娑婆世界是没有对不起我,爸爸妈妈对我很好,我这一辈子什么都是靠这个娑婆世界,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对不对?娑婆世界没对不起你,你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那你怎么回答他?
你要这样回答:娑婆世界不是究竟的,它是业力所现,是罪业所现。请问:娑婆世界有没有圣贤?有圣贤。娑婆世界叫凡圣同居浊土,凡夫里面也有圣人,圣人夹在凡夫里,显现凡夫样。那极乐世界有没有凡夫?虽然是凡夫,但得到的受用是阿鞞跋致的受用;极乐世界有没有声闻罗汉?《阿弥陀经》怎么背的?有阿罗汉吧?极乐世界叫凡圣同居净土,虽然有凡夫,显的也是圣人相。娑婆世界虽然有圣人,显的是凡夫相,就是圣人来这个世界也要经过生老病死这种痛苦;而极乐世界就是凡夫也享受不生不灭,享的都是阿弥陀佛的福;圣人来到娑婆世界,也代受凡夫造恶业的苦。
这个娑婆世界,是不是众生恶业汇合的?请问圣人来会不会受到熏染?边上有一个抽烟的,你不抽烟的会不会被他熏到?所以说七地菩萨被一个抽烟的熏到,也要刹那堕落一次地狱,何况凡夫?所以二手烟的人受害比一手烟的受害还严重,所以抽烟的人罪过很重。
来慧日寺参加法会,要斋戒三天,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葱蒜韭菜,这样才能来参加法会。这是不是为了法会的质量高一点?让大家都能够如理如法一点。在娑婆世界开一场如理如法的法会,很难得的。这是为了产生一种功德力,回向给这个世界啊。我们孔雀在那儿喊呢:“好,好”。所以要开这样的智慧。
佛教的特色是智慧,又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皇帝不做,宁愿做一个赤脚医生,做一个老师,跟我们中国的孔夫子一样教化天下,有教无类。孔夫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释迦牟尼佛常随众,有千二百五十比丘阿罗汉,每教化到一方,每次都有很多证阿罗汉的、证菩萨的、发菩提心的。为了这样的一个智慧教育,佛陀不做统治者,不做皇帝,做一个智慧的教育家,使得佛法在人间心心相传,延续到今天哪。
我们去印度朝圣,我已经去过五次了,看到佛陀的八大圣地,现在都是废墟了
不同的派别诠释缘起理论的方式也有所差异。根据其中一个派别的诠释,「缘起」是指所有的现象皆依因缘汇聚而生。这也暗示,世间没有造物主的存在;万事万物皆依因缘而生,而因缘的产生自有其因缘,辗转推究的结果,万事万物皆没有起始﹝即无始﹞;万事无常,皆是因缘相生、消长的结果。新的情境制造新的结果;行动为因,引发各种不同的新结果。此即因缘聚合升起的过程。
所有佛教宗派都认同缘起的概念。然而,中观派却用稍微高深的层次来阐释缘起理论,即每件事物的存在仰赖组成该事物的各个部分。举例来说,如果它是一个实体,那么它就是由它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部分所组成。如果它如意识般是无形的﹝不具实体的﹞,那么「具有各种不同的部位」可以解释为不同层次的意识的接续或流动。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从缘起的理论来看空间的组成:我们可以把空间视为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具有各种不同的方位与实体的物质。
缘起更细微的层次可以用「以名言来诠释事物之相状」来解释。例如,当我们研究一朵花,仔细检视它的粒子成分的时候,那朵花便不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朵花了。我们再进一步检视最微小的粒子时,将了解到,我们赋予名称的那个物件是由特定的粒子或物质聚合所组成的。换句话说,这些粒子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实体,然后我们赋予它一个特别的名称。如果我们检视「我是谁」,那么我们无法从身体、大脑或生命经历中找到一个「我」。如果我们再深入研究一个人的本质,将无法找出一个独立的、最终的本体。我们依照惯例,在一个身体与心灵的结合体上贴一个标签,称它为「人类」。我这个来自西藏安多的血肉之躯则被贴上「天津嘉措」的标签。若经过多重分析,我们恐怕找不到「天津嘉措」这个东西。
同样地,我们也习惯用「过去」、「现在」、「未来」等字眼。在我们的观念中,过去是记忆;未来是一种想像、一个计画或一个构想;现在则是现实的世界。如果我们想一想当前的世纪,以及今天,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五日,二月的第三个星期,那么,那天、时、分、秒,便不再是「现在」。就只有当下这一刻。过去已经消逝,未来尚未到来,根本没有所谓的「现在」。如果没有「现在」,我们就无法找出「过去」和「未来」的位置
上述的说明是以外在的时间为对象。就内在的经验感受而言,我仍然认为,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然而,如果没有过去或未来,就没有所谓的现在,因为现在完全依赖过去,未来则完全仰赖现讲,这是自然定律,否则就没有时间的存在。当然,时间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无法仅用抽象的感觉,而必须用一个名称或标示来界定时间,例如今天、昨天等等。如果去深究它,最后会发现它仅仅是虚无的东西。
然而,「空」并不是全然的虚无。既然所有的事物皆相互依赖,那么便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当我们研究事物最终的本质时会发现,事物缺乏独立存在的本质,此即所谓的「空」。缺乏独立存在的本身﹝即「空」本身﹞,也必须仰赖其他因素。我的存在不是梦境,也不是幻象,而是真实的。如果我拧自己,我会感觉疼痛,因为我有身体。我的食指和拇指则发挥了拧捏的功能。因此,纵使在最终的分析之后,并没有发现存在的事物,那物质却是确实存在的。换句话说,空性与缘起的本质乃一体两面。
...查看更多空性全称闻思空性,是佛教术语,其意义是雪歌仁波切开示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