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就是佛教所说之六道中的天道,依然在轮回中。大乘佛教徒要脱离轮回,所以不发愿往生天界,而是为了自利利他前往极乐世界,这一修行加油站,于佛前继续深造,求证无上正等正觉佛陀的果位。天界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自下而上一共有二十八层天。天界众生为六道众生级别最高的,天人福报极大,身相威严,相貌妙美,受用享乐自在,寿命很长,无明显苦受,但行苦与变苦仍在。
清朝人许画山在自己的文集中记载了江西南丰某人的故事,因为是当时发生的事,所以他故意隐讳了那人的真实姓名。
据说此人积恶两世,居然成了进士,在家中等候补缺时,他想到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开始后悔,于是决心从此改恶迁善。第二年,此人双目失明了,他愤怒的说:“我积恶能科举登第,但积善却双目失明,这是上天不想让我做好人啊。”从此他便作恶如初,又找医生将自己的双目医治好了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经典表达。得其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也能兼济天下。
1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取典于《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尚书》“天道酬勤”,昭示勤奋逆转人生的真谛。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思想、修为也砥砺后世,可他天赋并不高。年少时在家读书,有位梁上君子潜伏他家中,希望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曾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立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并没有玻璃心,仍然勤奋好学,终成一时之圣。而那位聪明的梁上君子,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2地道酬善
“地道酬善”出自《周易》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助人行善,逢凶化吉。
春秋时,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赶紧给他食物。那饿汉却只吃一半,赵盾问他原由,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赵盾怜其孝心,让他尽情吃,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救出赵盾。赵盾纳闷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道“我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时,武士不告而退。原来那名饿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着名的侠士之一。
3人道酬诚
佛学中有“六道轮回”的说法,人道是六道轮回中其中一道。经过儒家的不断发挥,人道一词被赋予了更高的人文含义。人要真诚,做事如做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宋真宗非常赞赏他的诚实,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而晏殊却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原来,皇上认为:“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
4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出自《论语》“民无信不立”,反映诚信经商,无往不利。
红顶商人胡雪岩因官而商,因官而盛,也因官而败。即使他的商业帝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他的药铺却屹立不倒直至今日。究其原因,归功于他在创店之初,就立下“诚信”之本,卖药货真价实。比如有一种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取鹿的30多种东西。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胡不惜血本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以保证原料品质。
5业道酬精
“业道酬精”典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揭示勤学苦练、术业精进。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有一次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窍门,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书法造诣不仅继承其父的修为,也开创了一代新气象。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若问天神得知人们心念之后,又将怎样?答曰:“天道福善而祸淫”。行善以积阴德为最善,阴德又以护生及不淫为上。故见色不动心者必获福,犯淫行者定遭殃。善恶昭彰,无人幸免,今录几则历史上知名人物阴德获福的故事,以资激劝青少年朋友。
宇文公谅,少年时有操行。为富家任家庭教师,夜半有叩门者,问之,乃一女人,公谅厉声叱去。次日即借故辞归,终不将此事说出。明年遂登进士第,后官至廉访司。—见《元史》。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年少时,借寓居一富翁家,富翁无子。有一天晚上,叫他的小妾去和王华通奸,妾至拿出一纸条说:这是主人之意。纸上写著:‘欲求人间种。’王华提笔在旁写道:‘恐惊天上神。’任她百般诱惑,终不动心。第二天就离开富翁家。后来富翁家修醮,一道士拜呈奏章,伏地久不起,富翁感到奇怪?道士说:刚才送奏章至南天门,巧遇天上迎状元榜,所以许久才送到。问状元是谁?道士不敢说,只说道:状元榜前面有副楹联‘欲求人间种,恐惊天上神’。不久,王华果然状元及第。后官至吏部尚书。—见《渊鉴类函》。
陆容少年时美风姿,天顺三年应试南京,旅馆主人的女儿,夜半来求欢,陆容假装有病不能行淫,请她稍等几天,女去。遂作诗云:‘风清月白夜窗虚,有女来窥笑读书,欲把琴心通一语,十年前已薄相如。’那次便考取了。当陆容快要到入考场时,其父梦人送来贺匾一方,上书“月白风清”四字,他写信给陆容,容益惊惕。二十四岁登进士,后官至参政。—见《明臣鉴录》及《小学弦歌》。
明朝罗文毅公名伦,道德学问,四方景从。少时赴苏州考举人,梦范文正公来,说道:你某月某日在某某楼中之事,感动上天,明年的状元属你的了。伦回忆从前确曾拒绝向他求欢的少女于某楼,这晚听了范文正公在梦里告诉他的话,自惊自喜,及廷试果然高中状元。—见《感应集证》。
《智度论》:‘佛说邪淫有十罪:(一)被自己的丈夫或者被妻子所危害
本文所举阴德获福者,皆属信史可靠之事;而所录邪淫犯罪之语,乃出自佛经诚实之言,两相比照,善恶昭彰,祸福分明。聪明的读者,当知抉择自己所应走的途径了。
录自《醒世周刊》第三十六期
...查看更多
善人标准很多,最高的标准那是大圣大贤,往生经里面所讲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说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确实给我们立下了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净业三福。这三条总共十一句都做到,那就是上善;如果做到前面两条,后面一条没有做到,那是中善;只能做到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没有做到,是下善。
可是第一条做到的人就不多,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善人。第一条里面有四句话,第一个是“孝养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师长”,第三句是“慈心不杀”,第四句是“修十善业”。我们这个四句有没有做到?这四句做不到,说老实话,念佛怎么样去念,日夜不间断,古人所讲的,你念到如同铜墙铁壁,还是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不是善人。人家那个地方是善人俱会一处,不但是善人,上善俱会一处,你怎么能去得了?
我们今天虽然讲是发心了,学佛了,要帮助众生,其实是有这么个念头,这个念头非常薄弱;换句话说,没有把众生看在眼里。自己看得很重,看自己总是百分之九十九,众生只占百分之一,没有替别人着想,没有念头真正帮助别人,所以什么?智慧不开。别人没有过,过都在自己。
真正要修善,这佛法教学三个阶段,断恶修善,善恶最低的标准就是十恶业、十善业,最低的标准,还没有达到五戒。佛教化众生,我们最低的标准有没有做到?这一门课程真正做好了,学习圆满,才从这里提升到五戒,提升到十戒。诸位如果能想到这个地方,我们怎么能不惭愧?受戒,受的什么戒?世间人的十善都做不到,还有什么戒?
所以我们总要明了,学佛就是学一个明白人,不要学成个糊涂人。人老实,依旧还得到许多人尊敬,为什么?尊敬你是个老实人,你是个本分人。老实、本分决定不能狂妄,不能虚伪,不能够骄慢。认真努力向佛学习,一定要断习气,习气烦恼太重。最不好的习气就喜欢打听别人的事情,一脑袋的是非人我,这是最不好的习气,最容易造业。
如果是做破坏三宝的事,那个罪业就重了。《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佛讲的都在阿鼻地狱。为什么要造业?有这一张口为什么不多劝人做好事?为什么要说人家的过失,要造无量无边的罪业
恭录自《太上感应篇》第82集
什么是天道?就是佛教六道之一。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