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梵语guna。音译作惧曩、麌曩、求那。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功德不等同于利益,不能将功德视同财物一般。它的含义很广,在此经第十品中,是布施行为的褒奖语,好比说:某人收复了失地,就称为中兴之功,功劳不是奖励官职、财物等,功德也类似,功德不是获得的福利、善报,功德能缘起福利、善报。功德是自受用的,修持清净心是可以让福德转化为功德。功德可以帮助勇猛精进修持佛法的自身脱离六道,来到一真法界乃至极乐净土所必须的,简单的说,功德大就是功夫得大力,功夫成片,果报自然稀有殊胜。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
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四大愿“忏悔业障”。今天接著讲第五大愿“随喜功德”。诸位留心听著!下面分三段来讲:
1、随喜功德的释义
随是顺从,喜是欣悦,功是力用,德是道行。致力用功,所得之道行,谓之功德。这里乃通指一切善法而言。十法界四圣六凡一切功德善法,皆当发愿随顺喜悦,故曰“随喜功德”。
先说随喜佛的功德:如本师释迦牟尼佛,贵为太子,富居皇宫,娇妻婇女,常随承事,五欲之乐,任其享受。而本师竟不为环境所迷,因观察众生受苦,遂即舍弃国城妻子,毅然出家!这出家的功德,我们应当随喜。本师出家之后,为成佛道而在最荒凉的雪山,修了六年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麦,瘦的皮骨连立,终不退道心。因未成佛道,又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重发大愿“若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遂于七日之后,夜睹明星,而成正觉。这种不惜身命,而求佛道的功德,我们应当随喜。本师成佛之后,即将自己所证的佛法,讲给一切众生听,“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直至双林树下,临入涅槃的时候,尚且问诸弟子,“吾将涅槃,汝等对于佛法,若有所疑?可速来问”!这种说法度生,诲人不倦的功德,我们应当随喜。本师涅槃之后,留下很多的舍利;使供养舍利的众生,灭罪生福。这种身虽入灭,仍留“身分”以泽被众生的功德,我们应当随喜。
次说随喜菩萨的功德:菩萨是佛果的“因位”,在发菩提心之后,成妙觉果之前,历劫所修的六度万行,都是菩萨的功德,都应当随喜。菩萨修“布施”时,一切身内之财,身外之财,皆须布施。身外之财,不但衣服饮食,金银珍宝须布施;即家园国城,妻子眷属亦须布施。身内之财,不但眼耳手足须布施,即身命亦须布施。法华经上说:“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菩萨舍身命处”。菩萨所舍身命之多,可想而知了。菩萨为甚么要舍身命呢?一则为佛法,二则为众生。且说一个“雪山童子为半偈而舍身命”的公案,给诸位听听。这个公案,出在涅槃经。经上说:“我住雪山,天帝释为试我故,变其身为罗刹。说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于尔时,开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见罗刹。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说余半偈,吾当终身为汝弟子。罗刹云:我今实饥,故不能说。我即告曰:但汝说之,我当以身奉大士食!罗刹于是说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闻此偈已,于若石,若壁,若树,若道,书写此偈,即时升高树上,投身于地!以奉罗刹”。这就是为半偈而舍身命的公案。我们想想看:世尊为菩萨时,是如何的轻视身命,重视佛法!现在大藏经中,何止半偈一偈;直有无量数的偈。这都是世尊在过去劫中,用身命换来的!可是我们竟把这些希有珍贵的法宝,束之高阁,不肯一读,未免太对不起世尊了!所以不但对于为法舍身的功德,应当随喜;即是菩萨所修的一切难行难忍的功德,都应当随喜。
复次说到随喜二乘圣人的功德:二乘即是声闻缘觉。“声闻”所修的是苦集灭道四谛法。他们能以“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他们能证阿罗汉果。“缘觉”所修的是十二因缘法。他们能以观察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十二因缘之流转;因之用功而将十二因缘还灭。所以他们证得的果位,称为“缘觉”。二乘人所修的法门虽然不同,但其结果都能以了生脱死,超出三界。所以二乘人亦称为圣人。这二乘圣人的功德,我们亦当随喜。
现在再讲随喜六凡的功德:六凡即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凡夫。天道分三界,欲界天修十善法。色界天修四禅定。无色界天修四空定。这些功德,都应随喜。阿修罗此云“非天”。他们有天之福,无天之德。虽似天道众生而实不是,故曰非天。阿修罗既然无德,我们随喜他的甚么呢?我们应当注意:随喜功德,不是随喜罪过。阿修罗既然“有天之福”,这就是他的功德;我们即应随喜。至于“无天之德”,这是他的罪过,我们切勿随喜。人道的众生,佛教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为其善法。儒教以仁义礼智信为其善法。其意义颇相同。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即是随喜他的功德。其不善者而改之,即是不随喜他的罪过。畜生道的众生,亦有其善法;如犬能守夜,即是负责
2、随喜功德的利益
随言功德能除“嫉妒障”。能起平等善。能得大眷属。前一是对治的恶法。后二是生起的善法。能灭恶生善,故须发此大愿。
昨天曾讲到三障,即是烦恼障,业障,报障。那是约三世因果配的。若就现在一期之中,尚有三重障的名相;即是一、我慢重障。二、嫉妒重障。三、贪欲重障。按大乘百法中说:“根本烦恼”有六种,贪欲与我慢居其二。“随烦恼”有二十种,嫉妒居其一。如是说来,则根本烦恼中,除了贪欲我慢之外,尚有其他四种:为甚么只将贪与慢列为“重障”而不将其他四种列为重障呢?再说随烦恼中,除了嫉妒之外,尚有其他十九种;为甚么只将嫉妒列为“重障”,而不将其他十九种列为重障呢?这就是因这三种恶法障碍善法最重之故。其他的烦恼法,虽然同是恶法,同能障碍善法,但是比较起来,都没有这三种恶力厉害。故特标重障之名。比方说,有二十六个坏人,其中有三个最坏的,因为他们害善人,害的最凶!故特标其名,以便预防,而利缉捕。
我慢重障,须用第一愿王礼敬诸佛之法,对治除灭之。这在打七的第一天,已经讲过了,贪欲重障,须用第三愿王广修供养之法,以及第四愿王忏悔业障之法,对治除灭之。这在第三天和第四天,亦已讲过了。现在专讲嫉妒重障,必须用随喜功德之法,以对治除灭之。
所谓嫉妒者:即是不喜他善,不耐他荣。见到他人作善事,自己心中便感觉著不欢喜。见到他人荣华富贵,自己心中便感觉到不能忍耐。这便是嫉妒心现前了!我们要知道嫉妒是二十种“随烦恼”之一。不论出家人在家人,只要你是凡夫,统统有的。不过学佛的人,既然知道有这种烦恼心,就得好好的用功夫降伏它,不能让它生起来。设若嫉妒心生起来,就要忌害贤人,障碍善事了!若约世间凡夫之法来讲,假使他人要来害我,我也要来害他。这种报仇之心,按世俗的情理,尚有可原。然而嫉妒心奇怪的很!他人既不曾害我,所作的事,亦与我不相干;但是因为他人有光荣之事,便忍耐不下,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一定要害他一下,心里才觉著痛快!这不是很奇怪吗?有一本世间书,记一个故事:说是清朝时代,有一个人,性好嫉妒。他的邻居,中了“举人”,把大门重新油漆一遍,以表示庆贺之意。这个嫉妒成性的人,听说邻居中了举人,心里就觉著不好受!及至见到人家油漆大门,他心里更加生气!直气的不能入睡!半夜里起来,把水沟里臭泥,抹在人家大门上,心里才觉著安然。
诸位想想看:邻居中了举人,对自己不是亦有光荣吗?纵令没有光荣,亦没有害处呀!为甚么这样放不下呢?这就是“不喜他善,不耐他荣”的嫉妒心在作祟啊!
佛书上亦有这样一则公案:说是有一座大寺院,请一位法师来讲经。为尊重佛法之故,全寺的比丘,都手持香花,到寺外迎接。因此招来许多看热闹的人。内中有一青年,看见迎接法师的仪式太隆重了,他气不过,跑出来拖著法师打了一顿!
诸位想想看:寺院里请法师讲经,即使礼节有过于隆重之处,亦是佛教内部之事;与这个青年有何相干?有何害处?他为甚么把法师打一顿?这只是“不喜他善,不耐他荣”的嫉妒心在驱使他啊!
现在再讲到我们自己身上:比方说,我们看到某一寺院很兴隆,就要说他几句坏话。听到某一法师讲经讲的很好,也要说他几句坏话。试问:某一寺院很兴隆,某一法师讲的好,对于佛教不是很光荣吗?为甚么还要说他的坏话呢?此无他故,只是嫉妒心现前而已。
嫉妒虽不是根本烦恼,但确是重障!因为它能以“忌害贤人”,它能以“障碍善事”!作善事的人,就叫贤人。设若不喜他人作善事,而加以毁谤,抑以破坏!是不但障碍了善事,而且忌害了贤人!其罪过不是很大吗?!佛门中有句成语,说某人“嫉妒障碍”。嫉妒是嫉妒他人,障碍当然也是障碍他人了。但要知道,障碍他人即障碍自己!因为忌害贤人,自然会亲近恶人。障碍善事,自然会做恶事。近恶人,做恶事,不是障碍自己吗?!所以名曰“嫉妒重障”!
对治之法,要用随喜功德。见到他人作功德之事,无论是大功德小功德,都要随喜。或以身业随喜助成之,或以口业随喜赞叹之,或以意业随喜而发欣悦之心。如是用功,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乐善之心常常现前,嫉妒之心自然伏断了。嫉妒之恶法,既已伏断,自能“生起平等善法”。将来度脱很多的出家弟子和在家弟子,“得大眷属”亲近拥护。这都是随喜功德的利益啊。
3、念佛与随喜功德
如前几天所讲的:礼敬诸佛的功德,应当随喜。称赞如来的功德,应当随喜。广修供养与忏悔业障的功德,均应随喜。乃至拭佛前棹,扫佛堂地,都是功德,都应随喜。如是拭棹不碍念佛,念佛不碍扫地,便将随喜功德的行愿,与念佛法门融而为一了。
打念佛七,是以念佛为主的!话说多了打闲岔,诸位还是打起精神来念佛吧!
...查看更多一定要学会随喜功德
“随”为顺从之义;“喜”为欣悦。随喜者,即为见他人行善,身心顺从,随之心生欣悦;亦即随他修善,喜他得成。
“随”是随顺、不违背;“喜”是欢喜、无瞋。“随喜功德”,就是随着所见所闻,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论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欢喜的心随顺应和、称扬赞叹。
《四十二章经》云:“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经云:“以见他为福,随喜佐助故,手得罗网相。”故知,见人行善,若能尽己之力随喜助之,功德殊胜不可思议。
《 华严经》载,菩萨不仅随喜于如来难行能行之因地善行,乃至于成佛之一切果德,亦深心赞叹;不仅随喜于十方世界六趣四生之所有功德,乃至小如微尘之善,悉皆随喜。
《般若经》在《福德品》谈到随喜,修学佛道,特别是大乘佛道,真正重要的是福、智二资粮,福、智资粮必须互相为增上缘。
先要有福德,然后以智慧作为基础,没有广大的福,大乘是走不上去的;当然福还要智慧来摄持的,两者互相摄持,辗转增上。
而要积广大的福,般若经上说明,随喜可以积最大最大的福德,若能跟般若相应,随喜的功德是无比的广大。
普贤菩萨有十个修行大愿,其中一个叫“随喜功德”。修行随喜功德,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等有著同样的重要功德,我们随喜赞歎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礼拜、念佛、诵经一样,都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课。
什么是随喜?别人出钱作公益,我多少帮一点忙;别人作了好事,我乐见其成;别人有成就,不起嫉妒的心,随口说些赞歎的好话;别人失意,不幸灾乐祸,随口说些鼓励的话。
随口说些好话,随手做些好事,随心帮助他人,都是随喜。随喜有什么功德呢?
一 如香遍满堂室
一个人靠化妆、洒香水得来的香气,仅是短暂的、局限的。我们经常养成随喜他人,所散发出来芬芳气质,就会充塞著所处的空间,让你周遭的人都能闻到,亦如你赞美别人地赞美你、欢喜你。
二 如炬普照十方
愿意赞美别人、随喜别人,喜欢显扬他人的善美,你的人格道德就会像光亮的火炬。
肯随喜他人者,不障碍不为难他人的成就,不讽刺不打击他人的努力,这样的人格是世间的榜样,就如同太阳的光亮普照世间。
三 如种一能收百
随喜他人,就像打回力球,你随喜他人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人回头来赞美你、随喜你的功德。就如同我们在山谷中大喊“你好”,四面八方都回声对你喊“你好”。
因此,愿意随喜他人功德者,所获得的善性循环,就如同种一而收百。
四 如月映现千江
天上的月亮虽只一个,但在地上只要有水之处,不管是江、海、河、湖、溪、井,甚至仅是小小的盆、碗、杯盏,月亮都会映现在其中。
我们肯随喜他人,清净品格的映现也如同这清凉月,随处映现,就如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喜行十善者,赞叹十善法,共成四十种善。”
愚者只知自作,缺同情心,故不教他,亦不随喜,何况赞叹。
智者自作又教人作,有自行、化他两种功德,再来随喜他人一毫之善,则内除嫉妒,又有他人功德在自己心内,更能赞叹善法,则成弘法大师矣
随喜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法华经》“随喜功德品”说:“如来灭后,若有人因听经而发菩提心,随缘、随处、随力为人演说。听闻者,又辗转为人演说,此人所得功德,大过于以一切资具布施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的六道众生,又使他们修道证果的功德。”
在《证道歌》中,宗喀巴大师解释道,随喜是最好的善行,下一点点功夫就能够积集大功德。
为什么随喜功德有这么大呢?因为,一个人闻法而发欢喜心,是一个人的功德。
由于他的发心,随缘、随处、随喜地为人演说;这些听闻者,又继续辗转不断地对与他们有缘的人演说,令闻者皆发菩提心,信乐佛道。
因为众生无尽,随喜发心的愿行亦无穷尽,所以这分随喜的功德就如一灯传千灯,灯灯相传,光光相照,永远不会断绝。
随喜是清净的修行法门,没有涉及八世俗法之虞,因为积集随喜功德,不需要做任何特别的外在活动,纯粹牵涉到内心活动而已。
没有人看得见我们在随喜,因为那仅仅是意乐。随喜是不为人知的修行,所以容易成为清净的修行。
日用之间,举凡身、口、意三业,皆可修随喜功德,如见闻他人行一切善法,则以身效法,或布施掌声鼓励;口说爱语予以赞叹;心生欢喜,无有嫉妒。
时时以身、口、意三业广修随喜功德,不仅去除悭贪、吝啬、嫉妒之心,获得胜善功德,更能使心量广大,无我相、无人相,进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例如见他人出家,心生欢喜,就有出家功德;见他人放生,心生随喜,就有放生功德;见他人说法,自己未有因缘说法,但心生欢喜,就有说法功德;见他人坐禅,不必自坐,心但生欢喜,就有坐禅功德。
如是自作有限,随喜无穷,自己出家只有一次,随喜他人出家功德,则有百千万次,所以功德自造也好,他人作也好,皆可流入我心,我心有他人功德,无嫉妒念,何等喜乐,何等坦荡荡。
儿子中状元,父母生大欢喜,父子同体也;学生中状元,老师生欢喜,从我教出也,何异自中。
因此,欲建立别人功德在自己心田内,应生随喜,否则不喜,或生嫉妒,有嫉贤妒能之念,自己永绝贤能之路,悲夫!
无始劫来嫉妒之贼,潜伏八识田中,或时起作,自害害人,今日诵普贤大愿王,一扫清光!
譬如有人敬顺师长、慈化弟幼、待人和善、处事认真,乃至于读诵经典、宣说正法、布施供养、持戒严谨、精进用功等,便点头赞许、合掌恭敬、欢喜赞叹,进而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随喜功德”。
随喜是对治凡夫很重的一个烦恼——嫉妒。嫉妒心是与生俱来的。你看婴儿几个月大,或是一岁大的,给他吃糖的时候,别人多拿一点,他心中的嫉妒就自然表现出来!
嫉妒心对于修学是很大的障碍,所以普贤菩萨特别提出这一愿,教我们要修“随喜功德”。不但不嫉妒人,更进一步知道别人的好处,就是自己的好处,一定要成人之美。
随喜,不单是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能够生欢喜心,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帮助他,这就是儒家讲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
如果我们自己能力不够,无法帮忙,我们有个欢喜心赞叹,那也是随喜功德。
随喜的时候,不仅是不嫉妒,还要发心成就,并且尽心尽力帮人,才是真正随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尽力帮忙,或是单单不嫉妒,仍然不是真正的随喜。
念佛能消宿业,为什么还要忏悔业障呢?
佛法重在实践 仁焕法师
一念善心起,万般福报来
心安一切安 灵魂不在身上了,念佛请回来
定业难转,发心通天地 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大千
一句佛号是生命的信号和密码 念就启动,不念就没启动 仁焕法师
...查看更多随喜一切众生功德, 这个法门,非常殊胜,修者具有无量无边福德,而且不管你有没有修行大乘都可以修, 改变现世命运!一、随喜功德重要说明: 一般的布施、放生之类,果报虽然大,但是福德也有用尽的时候 随喜一切众生功德的福报,是没有极限的, 真正的无穷无尽的福报 供养如来的福报有用完的时候,但是随喜功德的功德福报是无限的 每次我们随喜自己的功德,它便会增长 在做完礼拜88佛一百拜之后,在它支供养文中做随喜的话,每一拜所积集的难以思量的功德都会加倍 自己做了善事之后,让他人知道并随喜功德,则自己的功德会更增长 每当我们随喜他人的功德,如果那人的境界高过我们,我们积集的功德便是那人的一半 如果他们的境界低于我们,我们积集的功德则是他们的两倍 随喜是清净的修行法门,纯粹牵涉到内心活动,多多随喜,功德无量!二、佛经记载佛陀所说的随喜文: 曾经佛经记载,我佛如来在极久远之前,做大国王,供养过一位如来整整七年,,所得的大福报,到现在已经清光了,但是随喜功德的功德福报,是无限的、用不完的! 随喜,即便不修行大乘也能修。这个法门,路子很广,不管你有没有发菩提心,都可以修,一样可以修得无量功德之聚! 现在,让我们大家都来恭敬的念这些红色的随喜文吧~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世间所有男子女人,于大乘行,有能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能得随喜一切众生功德善根? 佛言:善男子!若有众生,虽于大乘未能修习,然于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作随喜时,得福无量,应作是言: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施戒心慧,我今皆悉深生随喜。由作如是随喜福故,必当获得尊重殊胜无上无等最妙之果。 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皆悉随喜。 又于现在初行菩萨发菩提心,所有功德,过百大劫,行菩萨行,有大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如是一切功德之蕴,皆悉至心随喜赞叹。 过去未来一切菩萨,所有功德,随喜赞叹,亦复如是。 复于现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应、正遍知,证妙菩提,为度无边诸众生故,转无上法轮,行无碍法施,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雨法雨,哀愍劝化一切众生,咸令信受,皆蒙法施,悉得充足无尽安乐。又复所有菩萨、声闻、独觉功德,积集善根,若有众生,未具如是诸功德者,悉令具足,我皆随喜。 如是过去、未来诸佛、菩萨、声闻、独觉所有功德,亦皆至心随喜赞叹! 善男子!如是随喜,当得无量功德之聚。如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断烦恼,成阿罗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形寿,常以上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而为供养。如是功德,不及如前随喜功德千分之一
随喜功德无量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告诉我们,破坏人学佛,障碍人学佛,这个罪过很重!经文一开端,佛举一个例子,有两个比丘讲经说法,有些人因为嫉妒,就造谣生事,使听众对法师失去信心,结果讲经道场被破坏了。我们在经上看到,造作这个罪业的人,堕地狱一千八百万年,这是指人间的时间。地狱与人间有时差,人间一千八百万年,在地狱里感受是无量劫,所谓‘度日如年’。 因此,何必要造这个罪业?念头一转,随喜功德,福报无量无边。什么是随喜?决定没有嫉妒、破坏,欢喜赞叹,劝导人要好好的修学,这个功德与讲经说法的功德一样,果报不可思议。 常言说得好,‘祸’、‘福’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无量无边的福德;一念迷,造无量无边的罪业。真正听懂了、相信了,就认真努力去做,这是报佛恩
功德大致有两个内涵,一是德行,一是所获利益,而且不同的行为获得的功德大小也是不同的,常听的就是随喜功德,念佛功德,供灯功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