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是一个佛教语,读音为suíxǐ。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旧指游览寺院;随人游玩等。出处《忏悔文》。佛教中随喜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随喜其实是一种赞同别人而不嫉妒别人的一种礼仪习惯,即当别人什么做得好的时候,你要赞扬他,从而向他学习,相互鼓励同时使自己也得到提高。
6月24日下午2点,《好好做事》读书会第三期如期在仁贵和榻榻米举办。
“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你就会掌握生存的本领,利人利己。”《好好做事》封面上的这句话,道出了做事的真谛。
当我们说一件事“很难”或“没时间”的时候,潜台词其实是“我不想做”。对于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找一万个理由;对于想做的事情,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从更深层次去思考,就超越了“做什么”的矛盾。做事情不在事情本身,而在做事的用心。
就像今天的读书会,从准备工作,到迎接每一位伙伴的到来,从开始再到把场地恢复原样,这个过程需要做很多的事情。我们需要商量沟通,互相配合,每个人用心做好自己的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事情。
读书会的开始,大家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介绍了自己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本次读书会,想通过本次读书会有什么样的收获等等。有些书友还分享了上一次读书会留下的深刻印象。
在阅读分享环节中,大家一起先阅读和分享了《好好做事》的精选文章。
做事要在因缘上用心
缘起改变了, 结果就改变了
随后,大家又阅读分享了学诚法师的几则微博问答:
“放弃”与“放下”的区别在哪
不重视眼前的因缘就是妄想
为什么做事不要向外求,要向内求
做事,不是看自己喜不喜欢,而要看应不应该
有责任心,事情就是应不应该做,而非喜不喜欢做的问题
做什么,不能根据兴趣来决定
书中的文句可谓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微博上的问答也很贴近生活。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细细品读,感悟理解学诚法师的每一字每一句。很多人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分享自己的感悟。在近三个小时的交流分享中,书友们对《好好做事》的理解更加深入立体,不断吸收书中的智慧,学着将佛陀的做事之道融入生活。
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微电影《游刃有余》。影片最后,学诚法师告诉我们:“一个虚心的人,自然活的游刃有余,做很多事情;也拿得起,放的下
本次读书会,仁贵和同样准备了精美的礼品
现场两位小可爱化身幸运使者为大家抽奖。
跟自己的奖品合个影吧
结束前夕,大家在便利贴上分享了自己为人处事的小智慧
传递慈悲,分享快乐,让爱温暖每个人
仁贵和《好好做事》读书会全体成员合影
至此,第三期仁贵和《好好做事》读书会圆满结束啦,大家也各自收获了智慧和奖品!
其实读书会引导的不仅是对阅读的追求,更是对生活的追求和精神的探索。读书会打破了传统的阅读,让阅读因为互动和交流变得具有广度和深度。未来,仁贵和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会,会成为“书香地标”,成为真正的文化风景。感恩遇见,下期再见。
...查看更多什么是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开悟,得大智慧。什么是这一生最欢喜的事?用文字般若促进心灵成长。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那就是上善和爱的修行。这样的修行,关乎生命层次,关乎人生质量,关乎生活品质,一刻也不能懈怠。我早起,是让每天都有一个朝气蓬勃的开始,是要在旭日朝霞中获取充沛的正能量。
林清平/文 陈明/编
人来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喝拉撒,就像汽车在这个世上存在,不是为了喝汽油排尾气。认为吃喝拉撒而活,汽车为喝油放气而生,你认为有意思吗?人活着,说到底是为心灵活着,人一生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寻找那些与自己心灵相似的人,然后相携而行,前往另一个生命历程。人生短暂,永恒的生命由心灵获得。
随喜他人,快乐自己;助缘他人,成就自己。随喜是一种心境,助缘是一种方便,就看你要不要这个心境,行不行这个方便。
一年读一篇好文,一生读一本好书,能做到就很了不起。
那时那地的灵感不会重复发生,如同每一个当下的瞬息即逝。
以旅游的心生活,脚下就是景区;以生活的心旅游,何处不是家园?
想当圣贤,没那个德行和智慧,索性不要想;想做大官,祖坟上没冒烟,想也是白想?想赚大钱,能力和运气却那么差,干嘛要想?想出大名,才干和机缘不爱你,想有何益?不是不可以想想,但别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其将自己悬在空中,不如躺在床上踏踏实实睡一觉。
活着没劲,死又不甘。如果你时常处在这样的思维状态,说明你还有救。
有人诅咒你快快死,有人祈祷你好好活。有人当你当宝贝,有人拿你当垃圾。所以啊,先哲早就告诫你:认识你自己。你越了解自己,越少被外缘所左右。是不是该死,是不是活得好,是宝贝还是垃圾,最有发言权的其实是你自己。
【作者简介】林清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新派散文家,2016年安徽自媒体风尚人物。著有散文集《浪迹萍踪》、《行走的泥土》、《一世安详》、《人生没有草稿》、《晨语|让心亮起来》,禅系列《禅思微箴言》、《禅眼看尘世》、《禅心贯日月》。《禅思微箴言》为国内首部微博箴言录,被誉为“当代菜根谭”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
小和尚看到花种洒了,连忙要去扫。等他把扫帚拿来正要扫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散在地上的花种吹得满院都是,方丈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随缘”。
小和尚一看这下可怎么办呢?师傅交代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小心给耽搁了,连忙努力地去扫院子里的花种,这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小和尚连忙跑回了屋内,哭着说,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种全撒了,然而老方丈微笑着说道:“随安”。
冬去春来,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诉师傅,老方丈这时说道:“随喜”。
人在一生中更应当做到随遇、随缘、随安、随喜这四个“随”,无论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具有随遇而安,随缘而喜的心态,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的比有万贯家财还有福气。
谁都清楚,随遇、随缘、随安、随喜并不是无所作为,听天由命,更不是躺着床上,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在积极进取、勤奋努力中的随遇、随缘、随安、随喜,环境往往不尽如人意,那是无法改变的,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从容地由不如意中去发掘新的前进道路,这才是求得快乐与安静最好的办法。
随遇、随缘、随安、随喜,无论在一生中有什么样的境遇,那都是缘分,都应当适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得到满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深知不论是福是祸,那都是暂时的,都是相对的,因此要事事随遇、人人随缘、处处随安、时时随喜,不因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而抑郁,不因与任何不融洽的人在一起而烦恼,不论在任何不舒适的境遇里都能自我满足,不论在任何不愉快的时候都能保持乐观心态。
细想想,一生中遇到的任何人和任何事,那都是不能回避的,尽管人各有异,事各有别,但是只要为人有分寸,处事有远见,就能做到随遇而安,随缘而喜。
人到了花甲之年,遇到的人和事,可以说数不胜数,能做到随遇、随缘、随安、随喜,看起来是不那么容易的,其实也没有什么难的,关键是自己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就能够做到随遇、随缘、随安、随喜。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 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画面却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坐起,病愈!
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非常杂乱无序的背后,仍然有其自己的因果定理。因此,不用责怪命运的不公,一切都是缘。
缘这个东西,是最不可思议的。电影《不见不散》的主题歌,这样唱道“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就算是我们今生的约定,也要用一生去寻找……”
我们都在参加一场化装舞会,我们都在苦苦地寻觅那种触电的感觉。但是,我们都在带着面具,只有拿下那伪装的面具,才会发现真实的世界。 我们在缘的世界里,分分合合,缘聚缘散
缘份这东西不可强求。该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该你的,怎么努力也得不到。
但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绝望。不要放弃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生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爱和被爱的成熟。当真爱来临,果也就成熟了。
随缘,随意,随遇,随喜。
...查看更多随喜是一个佛教语,读音为suíxǐ。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旧指游览寺院;随人游玩等。出处《忏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