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随缘是指顺遂各种因缘的意思。指的是那种因缘最先成熟,离我们最近,我们就会向这种因缘靠拢。因为佛家的教义中讲的是因果的关系,而因果中包含的就是因缘。因果成熟的条件就是因缘的促成。随缘就是指我们不要勉强任何一件事,但是随缘不代表我们不努力。佛教的教义是指,对任何人和事,都不要去攀缘,不要向外求什么。而是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我们自身的修行上面。修行上面随缘的心,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心内平静而有力量。
问题十一:请求师父给随缘来的一些众生皈依。
这个可能指的是看不见的众生,所以说一切众生。刚才我讲了什么是众生?贪嗔痴就是众生,心外无众生。如果你明白这道理,就是给一切众生皈依。没有众生可皈依和能皈依之说。为什么说没有?因为你没有众生相,哪来的皈依?没有众生相本身就是皈依,所以说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什么叫佛法僧?就是觉悟,觉悟诸法空相,应该这么给众生皈依。
现在有的人,被社会上一些大仙,说众生、又是那个鬼、那个神来了,再就是空间等等。特别是有些大仙利用了《地藏经》,讲了一些事情。佛虽讲了一切因缘,也讲了六道众生,十法界的众生,但是都讲了一个诸法空相。因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讲了十法界,讲了众生的业力所产生的十法界?我们应该知道,十法界也是诸法空相。是通过十法界,让我们知道了因果不昧,我们应该收敛我们的贪嗔痴,不要造业。同时在这里,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是幻境。所以在这两个方面必须做好。如果我们认为虚空有众生,当你知道了虚空有众生,哪个众生都度不掉的。佛菩萨心里是没有众生相的,《金刚经》讲得很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度众生,这就是皈依。
为什么我们有的给人皈依效果不好
我们应该经常读《金刚经》,学佛先读《金刚经》,时时读《金刚经》。这才能有正念。如果要不读《金刚经》,不严格持戒,我们不会有正念。就会堕落到大仙一样,这个世界特别危险,一念不正,马上就不知道跑哪去了。所以为了得一念的清净,一念的正觉,必须严持戒律。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读《金刚经》才会升起一点正念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查看更多随缘是一个被人用得太多的词,也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一般认为佛门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随缘,莫攀缘”等说法。这一类说法、做法差不多于国人为理所当然。长期喜闻乐行“随缘”,是国人多下流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断语并非武断,佛门有“方便出下流”的妙语,而随缘的人太多正是出自方便的考虑。佛门讲一切事物皆依因缘和合而起。内因或多或少,外缘则复杂多端。所谓随缘是疏忽自我的内因,放弃自我的心愿,依外在形势随波逐流。照实说来,完全的随缘是做不到的。因为外缘不是一缘,而是众多的缘,你随此缘而拒绝彼缘就有自我抉择在起作用。只是许多人放弃抗争、力行的难缘,而随顺用心少出力少伤害少的好缘。 “水往低处流”,“桃子找软的捏”,如此的随缘,长此以往就是欺软怕硬、贪生怕死、得过且过、苟且因循。君不见,国人之随大流,可以说是下流。在极权暴政时期,万马齐喑;在朝政腐败之时,全民随缘腐败,少有廉洁耿介之人;在物欲横流之国,多海上逐臭之夫;在虎狼当道之日,少有勇猛抗争之士。可以说,所谓随缘,正好是放弃自由、自主、自力的奴性使然,正好是专制集权国家奴役制度狠毒凶残使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权势阶级、强人的“随愿”,随缘的是不得不低头或低头成自然的弱者, “随缘”一词,不过是弱者的一张遮羞布,用以逃避自我责任。弱者的权利得不到政权的保护,弱者的权利意识没有苏醒,也就只有随缘了,任人宰制了。佛门虽有随缘一说,但更有随愿转缘一说。菩萨道的行者以慈悲大愿转缘而不被缘所转,其方便善巧的“随缘”是以随愿作主导的。佛门中对自我有一个普遍的误解,《维摩诘所说经》说:“去病不去法。”“我执”是一种病态,但完全去掉自我非常困难,所谓的“忘我” 、“无我”并不能阻止自我的乔装暗渡陈仓
时光,无法留住昨天,转眼人到中年;
缘分,无法停在初见,瞬间人过半百。
人与人,心与心,一场缘,一段情……
随缘
人生本多风雨,缘聚缘散,悲欢离合的场景都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事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在风雨中体现着真情,在平淡中保持着真心。在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无缘的自会走远,有缘的自会留下。一场缘,一段情,不必太在意聚散,更不必勉强结果,随缘就好……
人到了中年,有朋友是幸福,有知己是难得,有知心更是难求难得……
人到了中年,往往因为一段话而入心,因为一段音乐而泪流满面,只因触碰了心灵产生了共鸣……
人到了中年,圈子不需要太大,容得下自己的就好,朋友也不在于多少,谈得来就好。无论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不是你的就不要强求,珍惜该珍惜的,放弃该放弃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保持一种好的心境,一份随缘……
随性
人到了中年,经历了艰辛磨难,走过了风雨兼程,看过了人生百态,尝过了冷暖淡浓,心态已经豁然了,不再委屈自己去迎合取悦别人,凡事不造作平常心面对,希望可以淡看得失,按照自已所思所想而行事,依随自已的心情,悠然随性……
人到了中年,曾经看不惯的事,曾经看不惯的人,现在已经学会了一笑而过,如今更在意的是自已的心情,喜欢静静的倾听自已内心的声音,做自已喜欢做的事,与自已喜欢的人在一起相处,一起吃饭与聊天,与财富地位无关,与年龄性别无关……
我们平日里常常很容易被别人的生活方式所影响,常常对自已的生活方式不自信,也常常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因此内心总是被约束,总喜欢说自已是身不由己,其实那只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够淡定,不够豁然,在意别人的看法言语,在乎外界的评论等等,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坦然自若,悠然随性,才可以做一个最自在的自己……
随心
人到了中年,经历多了,日子久了,也终于活明白了: 一个人过得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你的心。心简单了,这世界也就简单了。
人到了中年,我喜欢简单素雅的东西,向往一种简单的生活。从简单的生活中去体会幸福的存在感。或许是因为远离了工作,放下了压力,心简单了,快乐也就变得简单。常常都在想人生不过就是短短的几十载,而我已经走了一半,何不就此守着这份简单,用一颗安定祥和的心开始自已人生的下半场?
往后余生,我希望自已可以放慢脚步适应简单生活,随缘随性随心,努力寻找属于自己幸福快乐的生活,学会知足常乐、悠然自得。我希望自已好好的珍惜自己,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亲人与朋友,希望每天都可以在从容、真实、快乐之中度过,不负自己,不负余生……
...查看更多随缘,顺其自然
有一条小狗不停地绕着自己的尾巴转圈,直到筋疲力竭地躺在地上喘气。
这时,一条大狗走过,询问它发生了什么事。小狗说:“有朋友告诉我说,假如我可以追到自己的尾巴,我便能永远地得到幸福和快乐,所以我才追逐自己的尾巴直到筋疲力竭的。”
大狗叹了一口气说:“在我年轻的时候,也听别人说过同样的话,我也跟你现在一样弄得筋疲力竭。当我追逐幸福和快乐的时候,它永远不在我前面,反而当我不刻意追逐,一切顺其自然之时,才发觉幸福和快乐正在后面日夜地跟随着我!”
幸福和快乐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看我们是否懂得欣赏而已。许多人每天都在追逐名利以及物质享受,但是仍然得不到幸福和快乐,其实是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幸福与快乐是不会通过刻意追求就可以得到的,一切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得到
随缘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是人生中遇到的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需要学会接受,特别是对于一些逆境,一定要想办法克服,不要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