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藏界是什么意思

"

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这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金胎两部之所以有区别,是由观察的方面和立场不同而表法因而不同,盖自心之圆具万德,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说此法尔之理,本来具有之相者为胎藏界,故胎藏界曼荼罗亦可称为本有曼荼罗、理曼荼罗、因曼荼罗。如来无边智慧,悉与冥合,示此观照之智的差别相者,为金刚界。此虽佛智,亦非众生所无,到佛果而始生也,固亦为本有,然在金刚界则以显佛果上之智的差别。

胎藏界是什么意思_胎藏界五佛_胎藏界经典_胎藏界名号

胎藏界是什么意思_胎藏界五佛_胎藏界经典_胎藏界名号

药师山·紫雲居士:胎藏曼荼罗简介
药师山·紫雲居士:胎藏曼荼罗简介 药师山·紫雲居士:胎藏曼荼罗简介

药师山紫云居士

胎藏曼荼罗是孕育成佛之处。它是意生身或本尊修成化佛所须的过程,及此化佛学习修出一切种智之度生方便法。无论哪一种法门的成就者均如是修、如是成。所以,它是唐密、东密、大乘密、藏密之密法修持时必具有的过程。

(一)前言

笔者参访佛寺时,面对大雄宝殿诸佛及观音殿观音慈悲度生,常常赞叹他们具有智慧及度生之法,那是如何修行及实际「做」的呢?笔者参访双林寺时,观音是由一片莲瓣显现。有时佛寺中观音是在大海中显现,观音手持净瓶或柳枝普度众生。

如此在修持相法成就功德时,是以如幻法方式修行,那就必须了解「曼荼罗」。胎藏曼荼罗是什么?它是清净心的一个坛城,是毗卢遮那如来及诸佛菩萨加持灌顶处,可成就一个化佛的修行。使化佛具有福慧、种智,具有度生的能力。因此,胎藏曼荼罗是孕育成佛之处。

笔者愿在此说明依《大日经》修成化佛时须经「胎藏曼荼罗」过程。安住空性修菩提心时现出大日光明的体性,又因慈悲度生,在愿力推动下,受诸如来加持灌顶,即可由空性中现佛身佛土的一种修行成就方法。

长期度生其功德福报、愿力不同,因此在修一切种智时,其种智成就自然亦不同。所以,有的莲花是红色,有的莲花是白色,佛身缨络珠宝因度生而成,宝幡、宝伞、宝盖、摩尼宝也因此显现。

胎藏曼荼罗修持时,自身现出佛、菩萨或金刚身。如对众生的护持心、对佛菩萨道场的护持力、对佛的经论的护持。若有韦驮菩萨的护持心,那自可将意生身或本尊修出各种神变威武赫赫的天大将军相。若一直想建净土使众生安住,那由空现出金沙铺地、亭台楼阁,这全是修行者空性的真实相、功德显现。

这是真的吗?笔者愿说是真密,只要如是修,必如经典所说。神识在没有业障下,其能力不可思议,更何况受诸佛教导灌顶加持。

此原由是修行者发大乘菩提心,愿意修行、修清净心,再发愿愿意为众生学习佛的度生法。如此机缘成熟时自可入坛城中修空如来藏及不空如来藏,将一些种子贮藏在头髻中及全身,或种智(较大粒)贮在莲瓣中。学习随着诸佛一起在十法界度生。众生有苦有求,佛依愿力有应。彼此构成一个心灵世界,其涵盖之广,非笔墨能形容。只能说是多不可思议的修行法。《大日经》是说明神识(意身生本尊)修成化佛及度生种智成就的修持法。涵盖了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一切法,此为胎藏曼荼罗精华之处。但是由空启用变化时,须明了《金刚顶经》的金刚界曼荼罗法。一个已成佛者如善无畏大师能修二部融通(即胎藏曼荼罗及金刚界曼荼罗),那是十地菩萨入等觉果位成就者。

(二)《大日经》中有关曼荼罗的章节及内容

第二品(入曼荼罗具缘真言):入曼荼罗条件须缘具足。

第八品(转字轮曼荼罗行):以阿字入本心,转字轮修持。画曼荼罗是认识诸佛菩萨的悲智体性及愿力。

第十一品(秘密曼荼罗品):以三密加持法可以修持曼荼罗法,先学习清净心、供养、护摩……。

第十二品(入秘密曼荼罗品):以清净心修持各种法,须守三昧耶,不受染着,以平等心幻化,修一切种智之度生法。

第十三品(入秘密曼荼罗品):愿力成就授予果位。莲花具一切种智,并可幻化各种身相,学习入十法界度生。

当修行具有幻化能力、具有种智成就的化佛,此化佛应懂秘密八印、持明成就、布字之意、百字成就、受方便学处、世出世持诵法,了知三三昧、无相、本尊、护摩、如来等无上秘密法。此时已具有十地阿阇黎(最胜佛子、法云地),具真实智的实证自觉圣智不可思议之成就。

1. 密法、无上密、无上秘密,统称为密法,完全需在空性中修持自心所证,其深浅不同,故在密法中又有如此分。至于藏密、唐密、东密、大乘密,其主旨相同,但因修行者因地及其法门不同而有分别。

2. 显部如经教、戒律、律仪、十善业、十般若、十二因缘、四圣谛……都须以心安住,任何修行人都不可违背。

3. 过去佛、现在佛及未来佛均如是修、如是行、如是证。

(三)曼荼罗介绍(此段是修行中最精采的一部分)

大曼荼罗(修一切种智成就)内分三大部,共十三院。此中具有一切如来的悲智、福慧的特性。修行者在此大曼荼罗中,得一切如来诸佛加持灌顶,使修行者具有成佛的种子,并获得金刚护法护持及教导。

修行者由此具有幻化及度生能力,具一切种智成就,具有化佛的品位。大曼荼罗由胎藏界所现(《大日经》所云胎藏生大曼荼罗)。胎藏指每人具有佛性的本能。指空性、菩提、自性本所具有光明能力的特性。修行者入空性时入此光明能力,即如入胎藏(具有成佛的智种)。胎藏:如母胎藏孕育子息繁衍不息之处,此处指在曼荼罗中,可修出种子,智种内而修成化佛,具成佛的条件。

《大日经》内叙述中台八叶(中台院),主院释迦院三大部(共有13 院)。

经文参考于后:

阿阇梨复以羯磨金刚萨埵。加持自身。以嚩字门及施愿金刚已。当画大悲藏生大漫茶罗。彼安祥在于内心而造大日世尊。坐白莲华首戴发髻。钵咤为裙。上被绡縠。身相金色周身焰鬘。或以如来顶印。或以字句。谓阿字门。东方一切诸佛。以阿字门及大空点。伊舍尼方一切如来母虚空眼。应书伽字。火天方一切诸菩萨

药师山·紫雲居士:胎藏曼荼罗简介

。画真陀摩尼宝。或置迦字。夜叉方观世自在。莲华印并画一生补处菩萨眷属。或作娑字。焰摩方。越三分位置金刚慧印。持金刚秘密主并眷属。或书嚩字。彼复弃三分位。画一切诸执金刚印。或书字句。所谓[合牛]字。次涅哩底方。于大日如来下。作不动尊。坐于石上。手持罥索慧刀。周匝焰鬘拟作障者。或置彼印。或书字句。所谓唅字。风天方。降三世尊。摧大障者。上有光焰。大势威怒犹如焰摩。其形黑色。于可怖中极令怖畏。手转金刚。或作彼印。或书字句。所谓诃字。次于四方。画四大护。帝释方名无畏结护者。金色白衣。面现少忿怒相。手持檀茶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作嚩字。夜叉方。名坏诸怖结护者。白色素衣。手持朅伽。并布光焰。能坏诸怖。或画。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嚩字。龙方名难降伏结护者。亦如无忧华色。被朱衣面像微笑。在光焰中。而观一切众会。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索字。焰摩方名金刚无胜结护者。黑色玄衣。毗俱胝形眉间浪文。上戴发冠。自身威光照众生界手持檀茶。能坏大为障者。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吃谶字。及一切眷属使者。皆坐白莲华上。真言者如是敷置已。次当出外。于第二分画释迦种牟尼王。被袈裟衣。三十二导师相。为说最胜教施一切众生无畏故。或袈裟钵印。或以字句。所谓婆字。次于外漫茶罗。以法界性加持自身。发菩提心彼舍三分位。当三作礼。心念大日世尊。如前调色。于第三分。帝释方。作施愿金刚童子形。三昧手持青莲华。上置金刚慧杵。以诸璎珞而自庄严。上妙绡縠。为裙。极轻细者。用为上服。身郁金色。顶有五髻。或置密印。或置字句。真言曰。南么三曼多勃驮喃鍐。于其右边。光网童子。一切身分皆悉圆满。三昧手执持宝网慧手持钩。或置彼印。或书字句。所谓染字。依焰摩方。除一切盖障菩萨。金色发冠。持如意宝。或画彼印。或置字句。所谓恶字夜叉方地藏菩萨。色如钵孕遇华。手持莲华。以诸璎珞庄严。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伊字。龙方虚空藏。白色白衣。身有光焰。以诸璎珞庄严。手持朅伽。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伊字。(以上经文摘录自《大日经》转字轮曼荼罗行品第八,详见《大日经白话注解》,紫云居士着)


四方普周匝,一门及通道,金刚印遍严,中羯磨金刚。其上妙莲华,开敷含果实,于彼大莲印,大空点庄严。八叶悉圆正,善好具须蕊,十二支生句,普遍华台中。其上两足尊,导师成正觉,以入漫荼罗,眷属自围绕。当知此最初,悲生漫荼罗,从此流诸坛,各如其本教,事业形悉地,安置诸佛子。

复次秘密主!如来漫荼罗,犹如净圆月,内现商佉色。一切佛三角,在于白莲华,空点为幖帜,金刚印围绕。从彼真言主,周匝放光明,以无疑虑心,普遍而流出。

复次秘密主!观世自在者,秘密漫荼罗,佛子一心听。普遍四方相,中吉祥商佉,出生钵昙华,开敷含果实。上表金刚慧,承以大莲印,布一切种子,善巧以为种。多罗毗俱知,及与白处尊,明妃资财主,及与大势至,诸吉祥受教,皆在漫荼罗。得自在者印,殊妙作标相,何耶揭哩婆,如法住三角。漫荼罗围绕,严好初日晖,当在明王边,巧慧者安立。

复次秘密主!今说第二坛。正等四方相,金刚印围绕,一切妙金色,内心莲华敷。台现迦罗奢,光色如净月,亦以大空点,周匝自庄严。上表大风印,叆叇犹玄云,鼓动幢旛相,空点为幖帜。其上生猛焰,同于劫灾火,而作三角形,三角以围之。光鬘相周普,晨朝日晖色,是中钵头摩,朱黰犹劫火。彼上金刚印,流散发焰晖,持以[合牛]字声,胜妙种子字。先佛说是法,勤勇漫荼罗。

部母商憩罗,及金刚部主,金刚钩索支,大德持明王,一切皆于此,大漫荼罗中。印坛诸佛子,形色各如次,随类而相应,诸业善成就。

复次我所说,金刚自在者,谓虚空无垢,金刚轮及牙。妙住与名称,大忿大迅利,寂然大金刚,并及青金刚,莲华及广眼,妙金刚金刚,及住无戏论,无量虚空步。是等漫荼罗,所说白黄赤,乃至黑色等,印形及所余。三戟一股印,二首皆五峰,或执金刚鬘,随色类区别。一切作种子,大福德当知,不动漫荼罗,风轮与火俱,依涅哩底方,大日如来下。及种子围绕,微妙大慧力,或复羂索印,具慧者安布。降三世殊异,谓在风轮中,绕以金刚印,而住于三处。(以上经文摘录自《大日经》秘密曼荼罗品第十一,详见《大日经白话注解》,紫云居士着)

1. 中台院又名中台八叶

中台院又名中台八叶,使修行者如佛具有度生的种智。中台院在胎藏坛城曼荼罗中最先出现。因修行者心清净无垢,安住在光明体性中,现出大日光明本心。此时因本尊、修行者愿力,会得八位诸佛菩萨灌顶教导,将此八位佛种子灌顶给修行者,使修行者具有×× 佛、×× 菩萨或×× 金刚,具有某种度生的能力。此种子布在头顶及全身,细如麻一样的多量。

中台八叶上,最中间的大日光明因而现出佛菩萨或金刚相。此段由空性现” 相” 的最初步成就。证空相不二。如大日如来,以四佛四菩萨(四佛:宝幢如来、开敷花王如来、阿弥陀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四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将慈悲智行等德性,使修行者具有五智的修行,即可将修行者的识种转识成智种。如此修行者本尊所具有是空、不空之如来藏,建立成化佛度生智种。

每次灌种均在此中台八叶上,以分段、分次第,将种子聚成种智,放入莲瓣中,如此展转多次可以形成百叶、千叶的大宝莲花。所以,有时看到各种不同的唐卡示意其修行的内容。如此中间的意生身本尊如佛具有度生能力,这是佛部主修的一种方法。

中台院(中台八叶)中间主尊为大日光明修行者,叫中台。因八位佛菩萨的灌顶加持得种子及种智成就,而使修行者具有八片莲瓣,故名中台八叶。请参考下图:

...查看更多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日经心要概述(胎藏曼荼罗修持法)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日经心要概述(胎藏曼荼罗修持法)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日经心要概述(胎藏曼荼罗修持法)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心要概述(胎藏漫荼罗修持法)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

◎缘起大日经是南无大毘卢佛所开示的内证心法,内容是由金刚萨埵(又称秘密主)请教大毘卢佛一些修行的事迹而开示。这部经主要是教导初地到十地的菩萨,或具有大愿力的修行者。这些修行者虽然尚未到达初地果位,但会在某种机缘下,例如因缘已具、因果已了的条件下可得此法脉。。大日经是密宗的根本经典,修行的每一个过程都可以印证,可以安心修行。本文中笔者提出大日经的心要与师兄们交换经验,共同沈浸在密部领域中领受那无上妙法的殊胜!

贰、本经心要大日经共计三十六品,包括修持方法三十一品及注意事项五品。首先介绍有关修持的三十一品。

第一品「入真言门住心」即是安住在无染、无着的清净心。此品对「如来」、「智慧」、「菩提」、「心」、「空法」及「相法」等概念都有很清楚的说明。并强调以十缘生句做为修行的方法。

第二品「入漫荼罗具缘真言」主要是如来显示出秘密心法。此品是大毘卢佛传授密法给有缘者(如唐卡上所画、经书上所述说的状况,其中特别强调众缘具足,如累生累世修同一法门,或与某位佛菩萨有特别因缘者)。并提到劣慧是无法相信此种修行方式,因此,我们不知道的事不要去否定或批评。因为目前你虽然不知道,但将来当你知道时就知晓为什么要如此,所以不能盲目否定或批评,佛教强调要如法修持的原因也在此。漫荼罗(道场)有三大类,分悲生、嘉会、身内秘密漫荼罗。待以后再详细谈论此三种漫荼罗。

第三品「息障」用菩提心消除五毒。

第四品「普通真言藏」──咒语的修持方法、条件及应用咒语分一般性咒语及专一性咒语。每位佛菩萨都有共同性咒语,如洒甘露、供养、布施、回向等;同时也有专一性咒语,如特定事的咒语,也可说是本尊咒;消五毒之咒语则是由特定菩萨所持有的单一性咒语。

第五品「世间成就」应用咒语完成世间的事情,如息灾、增益、敬爱及降伏等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日经心要概述(胎藏曼荼罗修持法)


第六品「悉地出现」──属色身的成就悉地属于本尊修持,此处是指名色本尊的显现及本尊细腻身各部份的观想。

第七品「成就悉地」──属法身的成就完成本尊各部份观想成就,包括修习本尊的法器、手印及相状等。

第八品「转字轮漫荼罗行」名色本尊观想成就后,会出现「阿」字观,代表要进入清净本心(转字轮)修行阶段。

第九品「密印」每种本尊有法界共同的密印及身密,这些密印、身密会出现在眉心、胸部、手掌及脚掌心。

第十品「字轮」──破一切无明烦恼依各人的修行,出现不同的字,每种「字」的功能不同,如破除不同的无明、烦恼等。

第十一品「秘密漫荼罗」此时已能安住清净心修法,开始学习无上密法。

第十二品「入秘密漫荼罗法」此时的清净心要具备:清净无垢、守三昧耶戒、以平等法在法界行事。学习平等性,用「字」门法烧尽业障,保持清净心不受染着。

第十三品「入秘密漫荼罗位」此时会授莲花果位,代表本心清净无染、平等之特性。

第十四品「秘密八印」以智慧三昧手,作空心合掌,自身住本尊而得悉地。此时要护住菩提清净心,避免再受染着。有真言、咒语可以使内心清净。

第十五品「持明禁戒」护持内心明亮不受业障遮染外,同时要守戒律(禁戒:禁止一些行为)。

第十六品「阿阇梨真实智」──上师应具有的智慧这里所指的阿阇梨是指「已见本心、有阿字、知法界妙有、能转*轮、来回佛国净土、…等等的善知识。」具有此能力才可以传法、弘法,承担如来家业。

第十七品「布字」修饰本尊,使本尊能发光、发亮,表现出不同的色泽。

第十八品「受方便学处」大毘卢佛之《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的内容,须透过上师传承才能受学受教。

第十九品「说百字生」百字是属化佛的修证,此处是大毘卢佛用百字教化不同的菩萨。其方法是以「暗」字为主,衍生二十五字,分四次旋转而形成百字,同时放光遍照一切处,教化各界菩萨。

第二十品「百字果相应」各界菩萨同时受百光遍照而相应,承受法界大毘卢佛的教化。

第二十一品「百字位成」本尊坐在莲花台上,已有能力学习做佛事。

第二十二品「百字成就持诵品」本尊用持诵的方式修成化佛。本尊坐莲花上,莲花又在莲花台或琉璃台上,能用三十二相将细腻身与肉身化合成一,即为修成化佛。

第二十三品「百字真言法」化佛修行时用真言、咒语修持达本心根源处,得清净妙果,了解本心的特质。由此才可再进一步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四品「说菩提性」大毘卢佛在此时说出本心充满慈悲。菩提即清净本心,觉受增长,具清净妙果,有无上妙法,会以菩提心做事,不受障碍,完成上求佛道的过程。

第二十五品「三三昧耶」:三平等之意此时达心、智、慧;佛、法、僧;法身、报身、应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完全明白其真义。众生都具有佛性,但因无明遮障而迷失,所以要找回本心。

第二十六品「说如来」此处将菩萨、佛、正觉、如来之意思说得很清楚。如来是最高成就者,法界中充满无数多的如来,须机缘成熟才会教化菩萨。菩萨:「住如实菩提心,且乐求彼之菩提者。」佛:「满足十地,达到法之无性,上冥会法身,下合六道。」正觉:「福慧具足、度生圆满。」如来:「脱离无明之域,安住于自性智者。」如来完全摆脱无明,是来去自如的圣者,一般是在教导初地果位以上或有缘的修行者。

第二十七品「世出世护摩法」此处是度生教导佛子,下化众生的开始;最重要的是教导如何恢复本心,消除业障。

第二十八品「说本尊三昧」假观,观本尊有手印、有形相、有种子字。

第二十九品「说无相三昧」空观,保持空性,达十方圆明体性之中。

第三十品「世出世持诵」念口诀修本尊、化佛时与念佛三昧、老实念佛一样。修成化佛的过程,化佛出世间度生等,都须要一步一步地经历。

第三十一品「嘱累」将此妙行传嘱弟子,使继承法脉,但弟子须是具有修法的根器者。传授密法须择人、时、地,若不守此戒律,灾祸及身,须严持警觉。以大日经修持时,应注意的事项计有下列五品。

第三十二品「供养次第」──用三昧耶法学道其实法门无量,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入空,但要如法修持。此处强调用三昧耶法(身、口、意)三密加持,可获得由假观修行,再入空观的修证。即所谓由有相进入无相之义。

第三十三品「增益守护」──清净行品此处是指「修道」要依「清净行」,得世间、出世间妙果,日夜住于慧,坐、卧照法所示,不可放逸;守着菩提心,安置本尊及胜妙圣典,供妙花、燃香,心中观佛。

第三十四品「供养仪式」此处是指观想中要净身正意,住于定,念本尊咒时须要护法护持,以除魔障干扰。

第三十五品「持诵法则」用持诵方法修本尊咒,观种子字;依法身加持得成就,显现罪障净除而「证道」的境界,最后达得「道」的无上法乐。

第三十六品「真言事业品」此处已在「行道」过程了。于无尽众生起大悲心,所行善法回向法界众生,自利利他,往返生死迷界而精进,以达福智双身(即福慧双修)。

◎参、结论《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真言的意义与使用仪轨。(二)本尊的修行法,包括名色本尊的观想、种子字、百字、化佛成就等。(三)本尊成就后再入空,此时花开见佛,则为即身成佛之意。摩尼宝珠,光亮无比。佛光普照,慈悲众生。毘卢性海,浩瀚无边。到此境界,是为菩萨。一门深入,由此开始。法法相传,永不失落。心心相印,从此开始。生生世世,是为佛子。

...查看更多
金刚界五佛和胎藏界五佛的区别?
金刚界五佛和胎藏界五佛的区别? 金刚界五佛和胎藏界五佛的区别?

五佛又名五智如来、五智佛、五方佛、五圣或称五尊的五尊佛,有金刚界五佛与胎藏界五佛的区别。

金刚界五佛:毗卢遮那佛、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

金刚界五佛和胎藏界五佛的区别?


1.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是密宗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刚界与始藏界两部密尔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

2.阿閦佛,意为无嗔恚、不动、无动,密号不动金刚,是他方世界的佛陀,在大乘佛法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主持东方世界的佛陀。《阿佛国经》卷上记载,阿閦佛于因地时,在东方有阿比罗提(译为妙喜,甚可爱乐的意思)国土,大日如来出世,说菩萨六波罗蜜。那时有一比丘,愿意修学菩萨行,大目如来对他说:“学诸菩萨道甚亦难,所以者何?菩萨于一切人民,及蜗飞蠕动之类,不得有嗔恚.”这位比丘受了大目如来的启发,乃发起“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所以大家就称他为“阿”,阿就是不嗔恚、无忿怒的意思,引申为对一切众生起慈悲心,永不为嗔恚所动,所以又称为不动或无动。阿闕佛在东方的阿比罗提的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善快(妙喜)”。 基于他的愿力,这一佛刹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没有山谷瓦砾,柔软而随足的高低。一切人皆行善事,淫、怒、痴之念甚薄,没有邪说歪道。树上有自然香美的饮食。 住所为七宝所成,浴池有八功德水。没有国王,以阿朗佛为法王。境界极为殊胜。

3.宝生如来,通称为南方宝生佛,或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在密宗里,宝生佛主要是修法、观想的佛陀,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也代表修行的妙德与福聚之德。宝生如来以摩尼宝福德聚功德,成满一切众生所愿,更予以三界法王的灌顶,使圆满自他平等的胜义,所以被摄入五部中的宝部,转众生的第七识为如来智慧,主五智中的平等性智。宝生如来的形象。在金刚界成身会时,是金色。左手作拳安于脐下,右手开外,无名指与小指稍屈,舒开其余三指做施愿印,在莲花座上结跏趺坐。 它在微细会及供养会中的形象则稍有差异。 在降三世羯摩会时,此尊则二手作拳,右内左外,交叉在胸前。据《守护经》所记载,宝生佛的印契是满愿印,即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修法事,,观想自身都融成金色,此身即成为宝生如来,并从顶上放出金色光明,现出无量金色菩萨,各个手中雨下如意宝,光照南方如恒河沙般的世界。 众生如遇此佛光,则所有的愿求都能得到满足。 这种观想法。 也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

4.阿弥陀佛,无量光或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5.不空成就如来,又称不空成就佛,是金刚界五佛之一,即位于金刚界曼茶罗成身会的五解脱轮中,正北月轮中央的如来,在密宗胎藏界中,称他为北方天鼓雷音佛。不空成就佛在显教里,较不为人知,也很少被大众单独礼拜与供养,在密教的观想与修法中,此佛却有重要的意义。在五方佛当中,不空成就佛位在北方,象征的颜色是黑色,但在藏密中则转为绿色。不空成就佛在五佛智中,转眼、耳、舌、身等五识成智,代表大日如来的成所作智,所以也象征能以大慈的方便,成就一切如来事业及众生事业。 据《诸佛境界摄真实经》所记载,不空成就佛的印契是施无畏印,即左手五指执持衣的两角,右手展开手掌,竖起五指,掌面当肩向外。这一个印相,象征此一佛陀拔济有情与所作成办的功德。据密典所传,修法者如受不空成就佛的加持.在诸佛事及有情事上都能圆满成就,而且能成就自利、他利的妙行,并能远离一切烦恼。如果勤修以此佛为本尊的法门。则可证入不空成就如来三昧。

胎藏界五佛:大日如来、宝幢如来、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佛、天鼓雷音菩萨

大日如来,即为毗卢遮那佛。宝幢如来,又称为宝幢佛、宝星佛,密号福寿金刚、福聚金刚。位于胎藏界曼萘罗中台八叶院东方之佛。此佛主菩提心的妙德,以宝幢代表发菩提心之义,因为他以一切智愿为幢旗,在菩提树下降伏魔众,所以得到宝幢的名号。 宝幢如来的形象为身呈浅黄色,着赤色袈裟,偏袒右肩,左手向内,执持袈裟之二角置于胸前,右手屈臂,稍竖而向外开,复稍仰掌垂指,作与愿印,结跏跌坐于宝莲花上。又有人以为宝幢如来与东方的阿閔如来,《阿弥陀经》中的西方宝相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西方大宝幢如来同尊。开敷华王如来,又称娑罗树王华开双佛,开敷华佛,华开敷佛,密号平等金刚,是密宗胎藏界曼茶罗中台八叶院南方之如来,也是四种去身 中的他受用身, 《大日经疏》中记:南方大勤勇,遍觉华开敷,金色放光明,二昧离诸垢。”同经中也说:“南方观娑罗树王华开敷佛,身相金色放光明,如住离垢三味之标相。 白菩提心种子长养大悲万行,今成遍觉,万德开敷,故以为名。”开敷华王如来的形象,全身星金色,晋放光明,通肩披袈裟,右手仰掌向外,指端垂下,左手执袈裟之角,置于脐侧。4.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5.天鼓雷音菩萨,又称鼓音如来、鼓音佛、鼓音王,密号为不动金刚。 是密宗胎藏界曼茶罗中台八叶院之北方如来,有说与阿阴如来同尊。在《大日经疏》中说,天鼓雷音如来安住寂定之相,彰显广大涅檠的功德,因此称为不动。又因涅檠无相,就像天鼓一样,虽然没有形象,却能演说如来法音,办成一切事业,所以名为鼓音如来。天鼓雷音如来的形象,周身金色,左手作拳,手心向上,安于脐下,右手指端触地,接触地印,跏坐宝莲花。

...查看更多
佛像收藏界深水指南 最贵金铜佛造像源自何方
佛像收藏界深水指南 最贵金铜佛造像源自何方

佛像流失现状

4月20日,关系美术竞卖株式会社在大阪SoWAs拍卖中心拍卖了一批中国佛像,从隋唐、五代十国到明清的佛像均有涉猎。在这场拍卖会上,高13.5cm的清代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像拍出3680万人民币的高价。

大威德金刚宗密称其能降伏恶魔。有护善之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习的重要本尊,被视为为树菩萨的愤怒像。一世嘉木央活佛在一本叫《吉祥金刚大威德教法源流三界尊胜成就库》中有曾言述,一面二臂大威德金刚,根据不同的调伏对象应化相应的形象,以达调伏目的。

从唐代以来,日本人就大量收藏中国的绘画和书法,尤其是很多宋元时代的作品,还在日本的公私收藏机构之中。而类似这样没有预展的拍卖会,一堆东西放在那里,一件件当场拿出来,大家围着看一眼就出价,全凭眼光和内心对价值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3680万人民币的价格,是金铜佛像在近年来的交易市场上逐渐受到新一代收藏家青睐的例证,但同时也揭示出国宝流失海外的境况之严重。

由于相对落后的保护政策,以及尚待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大量出土文物在国内得不到专业鉴定与市场认可,被以工艺品的方式海量贱卖到海外。中国的民间收藏家时常要与文物走私与流失赛跑,赶在他们之前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民间藏家与国宝帮

藏界有一个 国宝帮 称谓,最初是泛指收藏 国宝级 藏品的玩家,后由于拍卖、贩卖、收藏、制造各层级人员的融入,变成了搅乱民间藏家市场的负面群体代名词。而实际上,常年坚持收藏高级别珍品的民间藏家,许多人都在默默做着保护 国家级藏品 之事。

1月22日,著名文史专家、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冯其庸先生在北京逝世,引发文化界哀悼。几十年间,各种《红楼梦》的重要版本经他呈现于世人面前。但他的研究领域并不止于红学,冯其庸先生在历史考古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佛像收藏界深水指南 最贵金铜佛造像源自何方

。因同样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珍视,冯其庸与另外一位民间佛像藏家李巍结缘。李巍酷爱收藏和研究佛造像,致力于收藏与保护这些不为人知的国宝文物,以拯救与传扬传统文化。


2009年,国内收藏家李巍将自己珍藏多年的22尊明清佛造像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这批金铜佛造像,均为藏传佛教造像,是当时的中央政府颁赐给西藏佛教领袖的礼物,是中央政府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民间捐赠之一。

当时,研究了一辈子红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冯其庸先生说: 我们国家正处于一场文化劫难,而他(李巍)用他的全部力量几十年如一日,保护了一大批举世无双、不可再得的汉藏金铜佛像,他对国家立下了大功,他对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立下了大功,今天他又把这批金铜佛像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更是立下了大功。

不过,李巍也有遗憾,5年前因为资金短缺,没能留下的3尊佛像,近两年陆续现身巴黎展览市场。当几尊未能挽留住的佛像在国外展览的消息传出后,李巍懊恼不已,曾售卖其他佛像给李巍的策展人发信息表示: 这都是当时您没留住的,现在现身巴黎了。

据资料显示,如今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约有1800万件,近10年走私出去的文物是八国联军抢走的30多倍。除走私的,还有一部分是被打上 工艺品 标签正大光明贩卖出去的。改革开放后,出土文物由国家馆藏的很少,基本上都是流向民间。事实上,自古以来,民间收藏一直是各类藏品能够延续至今的最大渠道。

自1993年我国恢复宗教政策之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兴起,佛像开始现身拍场。尤其是经过近十余年的培育和积累,佛像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和吸纳能力的佛像收藏市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民间收藏步入了一个高速成长期,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收藏组织,如协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等,从而衍生了探索搞好民间收藏组织这个新课题。

我国的民间收藏群体主要由两种人群构成,一种是企业家、商人或大佬大腕等。这些人本身财力雄厚,收藏的主要目的是资产配置,他们往往选择开博物馆的方式,或者纯粹把玩以显示身份。但是他们是整个收藏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并持有大部分流失民间或者暂时不被认可的古代文物。

此外占整个民间收藏群体的90%以上的是普通群众,他们的年收入一般不是很高,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大多靠着本人微薄的工资或家庭收入在进行收藏。整体来看,他们收藏的档次不高,但其中也涌现了不少藏家高手。

而不管何种藏家,他们对佛像的兴趣也包含对国宝流失海外的痛心及责任感。他们的深情早已融入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芸帙缥缃。民间收藏实际上成为佛像回流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

屈全绳将军曾褒奖民间藏家: 依法收藏文物与违法走私文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当一个爱国的收藏家,把他的收藏目的融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目标之中时,他就会为之奉献一切,包括人生不可重复的年华和只有一次的生命。

冯其庸先生也对李巍惺惺相惜,称赞他是一个对藏传佛教艺术、佛教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收藏家,他的收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护。

只是可惜,整体落后的鉴赏水平正成为目前民间收藏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文博界近年来出现了内外勾结、利用中国文物大肆攫取财富的利益集团,以中国文物走私分子和海外(国内的也有)拍卖公司为主体,同时网络了国内(包括香港)的一些无良但又知名的专家,收买了一些以玩片片和粗普品的收藏人士,有的已经被他们包装成收藏界具有一定话语权的成功人士。

事实上,国内外对佛像的鉴定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是从历史和文化发展特点、从当时工艺锻造水平来做出一些评断。

佛像知识

佛教造像按其在佛国的视觉形象,不论汉传佛像还是藏传佛像,大致可分为如来相、菩萨相、天部诸神、愤怒神像等。以释尊为主体,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再配以站、坐、卧等姿势。

古人以佛为至上之人。锻造佛像用工、选材无所不用其极,金、银、铜、铁、石、木、玉陶、瓷、泥等多种质地,尤其是金铜佛像制作精美,配以玛瑙、松石等宝石的镶嵌更是点睛之笔。

我国存有的金铜佛像最晚也已可追溯至十六国时期。十六国造像活动文献记载颇多,同时亦有实物为证,南朝佛教造像普遍形体瘦削,气韵幽雅隽秀。

北魏至隋唐时期, 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出现了闻名于世的大同云冈、洛阳龙门两大石窟。

尤其是唐朝,佛像艺术的发展达到鼎盛,进入了艺术发展的真正成熟期,这个时期大量出现金铜佛像,面相丰满而圆润,躯体皆浑厚而圆润,肌肉结实而富有张力,佛像头部皆饰螺发,菩萨像大多头戴发髻冠,造像姿势自然优美,庄重大方。

到了两宋,佛像进一步贴近庶民的生活,呈现出高度写实的特点。

元明清三代,由于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和发展,汉式传统造像已呈衰落趋势,汉地传统造像艺术在风格和造型上皆深受藏传佛像艺术的影响,造像普遍流行的束腰形莲花座、高肉髻等特征明显可见仿自藏式造像。

目前最受关注的佛像多为金铜佛像,尤其是明清两代的金铜藏传佛像。可分为宫廷造像与西藏本土造像,其中以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钦定的官式造像 永宣佛像 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为最高。

区别于海外藏家对隋唐之前早期佛像、汉地佛像的审美积淀,中国国内藏家大多热衷于明清两朝的宫廷佛造像,尤其是大明永乐与大清乾隆两个时期的精美造像。

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英国知名古董商朱勒斯?斯彼尓曼(Jules Speelman)在香港苏富比(微博)释出的一批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鎏金佛像精品,其中一尊 大明永乐年施 款的释迦牟尼座像更是以破亿售价被中国厦门买家蔡铭超请回。

此后,内地的翰海、匡时、保利等知名拍卖行先后设立佛像艺术品专场,明清宫廷佛造像行情在中国拍卖市场一路走高。

前文所述收藏家李巍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佛像中,以 大明永乐年施 铜鎏金吉祥天母像、 大明永乐年施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明代铜鎏金橛金刚像为代表的这批佛造像,均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准,尤其前者是目前仅存世的两件作品之一,堪称稀世珍宝。

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的数据来看,佛像艺术品在2016年春拍中,成交额达到历史新高,佛像收藏的市场表现力最为突出。

佛祖普度众生,凡人以佛像为佛,借此通达极乐世界。佛像和佛学本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无形中更为佛像收藏加持。北京东正推出的 明铜镀金倒角水神像 ,以8970万易手。2016年秋拍中,中国嘉德一尊 蒙古17世纪铜鎏金哲布尊丹巴像?扎那巴扎尔 自成一专场,最终斩获7303万的高价。

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中国佛像的顶级精品一直都集中在中国境内。而在民间常年高价重金收回的佛造像的收藏家,投入甚至达到上亿元。中国内地藏家也逐渐从追求藏传佛像的精美工艺,转向痴迷于佛像的历史与神韵,与海外藏家趋同。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收藏已经不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众多具有真才实学的藏家正在成为一股新的力量。而由于落后的鉴定技术,让很多国宝无法及时得到有效认定,尤其是,往往有鉴定资质也无法在不毁坏器物的前提下有效证明东西的新老。这些不能进入博物馆的珍宝,流散民间,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今天的民间收藏就很可能是明日的国宝。

而对于爱国护国的民间藏家,一味讽刺、打压、抢夺话语权显然是走偏了题。将国宝留在国内,鼓励民间藏家收藏和捐赠,才应该是保护中华文化和历史的题中之意。

...查看更多
结语

胎藏界的来历是:谓佛性隐藏于众生身中,或理性摄一切诸法,具一切佛功德,犹如子藏母胎,故名,其中胎藏界五佛分别指的是:大日如来、宝幢如来、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佛、天鼓雷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