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宗纲要

"

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称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并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天台宗学统自称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禅师为初祖,或以智顗大师为初祖。智顗大师为慧思禅师之徒,承继中国南方的禅观,与北方三论宗的中观见,尊奉《妙法莲华经》,因此也被称为法华宗。

天台宗纲要_天台宗创始人_天台宗讲义_天台宗修法

天台宗纲要_天台宗创始人_天台宗讲义_天台宗修法

研习天台宗的体会
研习天台宗的体会

一九九九年第十期《法音》发表我的学佛习作《念佛、研教、往生》之后,引起了一定反响,收到了许多读者信众的来函,问我如何研习天台宗?原因是天台典籍浩如湮海,名相特别多,无从下手。我研习天台宗时间不长,但一边学一边寻求事半功倍之捷径,获益良多。兹将我研习天台宗之体会贡献于读者信众,倘能于读者信众有所启迪,则其愿足矣。

我为何特别推介天台宗?其实,研习教理,无论修学何宗何派,都一样;宗无高下,契机即可。然而我之所以特别推介天台宗,是因为天台宗正依佛说诸经第一《妙法莲华经》,并具足其他宗派无法具足的三大特征:一是国际性,日、韩等国尊中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具国际影响;一是亲承实证性,天台教观亲承如来一代圣教,历代祖师如慧文、慧思、智者、藕益诸大师皆依此教观实证圆教不思议位次;一是融宗归一性,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主张融宗融派,统一南北各派之分歧,圆融各派,会归一佛乘。天台宗既契理,又契机,包括教相理论门与观行实修门。智者大师的「法华三大部」(天台宗根本典籍)之「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系诠释《妙法莲华经》之千古绝作,属教相理论门;《摩诃止观》乃智者大师天台栖隐、华顶降魔、妙悟诸法实相(佛之境界)之实修体验,而组织成为止观法门之修道体系,至为殊胜,论其境界,后人谓与佛经《楞严经》如出一辙。教中有观,观中有教;教观圆融不二,即止观圆融不二,即定慧圆融不二,佛道成矣。教观双美,即天台宗之总特色,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研习天台宗的体会

。论其教学思想,当代天台宗大德慧岳老法师在《天台教学史》中指出:「中国佛教之教学思想中,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宗是精致于理论而贯穿于哲学的极致!禅宗、律宗、密宗、凈土宗等,却独着重实践行持为旨归!然在各宗中,能论理和观行兼备-「教观双美」的宗派,那就要推让天台宗的教学。」因而,我提出:欲振兴中国佛教,必须振兴天台宗;振兴天台宗,即振兴中国佛教,不容置疑,中国天台宗是中国佛教之精华。


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有佛性,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智者大师深明如来说教之本怀,提出著名的「一念三千」。「一念三千」谓众生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观一念心具十法界(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此十界互具十界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如之义,则相乘而为千如,此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则相乘而为三千世间。总之,一念心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一念悟则佛菩萨,一念迷则众生。众生唯有依教实修,转迷成悟,念念流入如来萨婆若海,则佛道方成。如何实修?智者大师在《小止观》(《摩诃止观》之梗概)指明;「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曰止观,曰定慧,曰寂照,曰明静,皆同出而异名;关于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为整个佛教的最高观法,智者大师晚年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摩诃止观》。二曰渐次止观,大师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三十卷,章安治定为十卷,即《释禅波罗蜜》。三曰不定止观,即陈尚书令毛喜请大师说,有一卷,名为《六妙门》。四曰小止观,即《童蒙止观》。

研习天台宗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否则,无法深入。我早年高中毕业后,出家之前,长期致力于诗文书法,广涉文史哲学宗教。出家之后,潜习「法华三大部」犹不能透彻理解。可想而知,若无文化基础,则无法深入学习天台宗。或曰:学佛乃是学无上佛法,世间的文化可以不必去学,殊不知佛法是建立在世间法基础上的,并不离世间法。于佛门出家众而言,若世间的文化基础扎实,乃至有学问,一旦出家学佛便能直接带动佛学修为,近代弘一大师就是典型的例证。

研习天台宗,对于佛门弟子来说,必须将日常生活中之起心动念、行住坐卧规范起来,以身作则,方可获得佛法的真实受用。须知,研教的目的乃是自利利他,并非去做学者之流。研习天台宗,尤其要学习智者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实为佛弟子完善人格的无上法宝。智者大师终其一生严以律已,弘法利生。为佛教界之一代领袖,朝野崇仰,而不为名利所动,多次不应帝王慰留,毅然栖隐山林,放生救贫施物,一衲终生。

研习天台宗,有最好的教材。智者大师的《小止观》、谛观《天台四教仪》(蒙润集注)、藕益大师的《教观纲宗》(静修科释)是初学天台教观最好的教材;智者大师的「三大部」是深入学习天台教观最好的教材;历代祖师大德阐释著作是研习天台教观最好的参考书。

天台典籍浩如湮海,名相之多令初学者望而生畏。是故,研习天台宗,不得死执于名相,运用名相其实为了阐明佛理之方便。应当注重名相与名相之间内在之联系,举一反三,以求事半功倍。譬如记住空观,同时记住体真止、见思惑、真谛、慧眼、一切智、声闻缘觉;记住假观,同时记住方便随缘止、尘沙、俗谛、法眼、道种智、等觉;记住中观,同时记住诸法实相,记住真如佛性,记住息二边止、无明、中谛、佛眼、一切种智、妙觉(究竟佛);记住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同时记住一心三智(三智在一心中得),圆融三谛(即真即俗即中)等等。此外,研习天台宗还得广涉他宗,俾融会贯通;须知,中国八大宗派皆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发展。自有必然之联系。譬如天台宗讲「圆教观行即佛」,禅宗讲「见性成佛」,密宗讲「即身成佛」,凈土宗讲「理一心不乱」(上品上生之境界),皆指圆伏五住烦恼(一切烦恼),见佛性;并非断除一切烦恼,了了见佛性,故非究竟佛。

既然历来「见性成佛」、「即身成佛」,乃至这个开悟、那个开悟,皆不出圆教观行位,那么无论研习天台宗也罢,研习其他各宗也罢,最后必须行归凈土,方能一生了办。否则这一生就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天台宗是讲实事求是的大乘宗派,历代租师皆主张「教演天台,行归凈土」,智者、藕益诸大师一生实证圆教不思议位次,最后都行归凈土,上品上生。或曰:既然行归凈土,可以一生了办,我就行归凈土,自始至终一心持名念佛求生凈土,何必研教?答:谬之甚矣。智者大师乃上上根人,与普贤、文殊、观音诸大士平等平等,尚且先修学种种法门,后导归凈土,上品上生,即刻便能返回娑婆世界度众生,何况末法众生根机拙劣,以染污心持名念佛,如何与阿弥陀佛心性相应?唯有不断读诵大乘经典(尤其是《妙法莲华经》),不断研习教理(正依《法华经》之天台宗),不断熏修佛法(实修止观),方能逐步荡涤染污,逐步契入凈土念佛圆顿法门,并以契入程度深浅决定往生品位之高低。纯以持名念佛,不易契入,只能下品,三辈往生。《观无量寿经》提及,往生上品的基本条件是读诵大乘经典、善解义趣、发无上道心,须领会其旨。其中发无上道心,即发菩提心而不执着,以无我之精神救拔众生之苦。无论修学何宗何派,皆得发菩提心,不然成佛无期。《华严经》云:「丧失菩提之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又《菩提心义经》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佛遗教经》说:「自利利他,法皆具足。」发心之要,不言而喻。倘能学好天台宗,则「自利利他,法皆具足」。并祝上品上生,乘愿再来,广度众生。

摘自2002年第6期《香港佛教》

...查看更多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天台立宗

此宗得名

天台宗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佛教宗派,这宗的实际创始人是智顗大师因常住浙江天台山,于是称他所创立的宗派为『天台宗』。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的依据,故又称『法华宗』。

法统传承

依照天台宗的法统所载,初祖是印度龙树菩萨,二祖是北齐禅僧慧文,他读龙树『大智度论』、『中论』时,见『三智在一心中得』及『三是偈』的思想,领悟出『一心三观』,奠定此宗禅观的方法,并以此授三祖慧思。慧思从北齐来到南方,提倡『教禅并重』的新路向。四祖智顗进一步依据『法华经』的精神,在『一心三观』上,提出『圆融三谛』,丰富了天台宗的理论,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五祖灌顶,是智顗最著名的弟子。智顗所述的天台三大部,都是由他记录和整理出来的,智顗的思想,经他的传播流通更广。灌顶以后四传至湛然,以中兴天台为己任,对天台三大部有精确的注解,并撰写了许多著作,对天台宗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判教思想

判教因由

印度佛教由于长时间的发展,所以有大、小乘等不同的派别和经论产生,形成一个庞杂的关系,这些不同派别的典籍,在汉魏两晋南北朝间,随着西来的译僧一一地翻译出来,当中国佛教徒面对着些内容各别、思想分歧的大、小乘经典,自不免产生疑惑,而中国人的判教思想,就是基于这种情况孕育出来的。天台宗的判教,具体来说,有所谓『五时八教』,而八教中,按照教化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又有『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两类。解说如下︰

五时判教

智顗大师依『法华经』的精神,将释迦一生说法的内容,判释为五个时期,相应于每一时,便有每一时所说的经典与所要度化的对象。这种把全部佛典,按照佛说的时间先后去划分的处理,称为『五时判教』。

五时中,第一是华严时,佛刚成道,在菩提树下为大菩萨及大乘根机的人,说佛自内证的道理,即『华严经』,但一般根机的人乃如聋如哑,不能领解。第二阿含时,由于大乘教没有达至应有的效果,佛反过来先说小乘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浅易的教义,让一般人去信受修行,所以便说了『阿含经』。第三方等时,对有小乘基础的人宣说大乘『方等经』,如『楞伽经』、『维摩诘所说经』等,以诃责贬抑小乘,赞扬推崇大乘的方法,引导小乘人走向大乘。第四般若时,佛说『般若』诸部经典,泯方等时大、小乘法各别的执着而成一味,彰显诸法皆空的『实相中道』。第五法华涅槃时,会通前四时期执有三乘的浅方便教,而显究竟一佛乘的『法华经』终极理想,天台宗认为是圆满之教。而『涅槃经』的归趋亦在于显一乘教义,故名法华涅槃时。

整体来说,五时的区别是︰『华严经』显佛所证的真义;『阿含经』以浅易的道理诱导小乘根器;『方等经』破小乘显大乘正理;『般若经』扬弃大、小乘偏执,显实相空理;『法华经』总结释迦说法的始终,乃会三乘方便说,归于一佛乘的真实义;『涅槃经』解释众经,同归佛性常住。

涅槃经喻

这五时判教,在『涅槃经』中有所谓牛乳五味的比喻,华严时如母牛身上刚挤出来的鲜乳味;阿含时如将牛乳精制成酪味;方等时如将酪味再精制成生酥味;般若时则像把生酥再精制成熟酥味;至最后法华涅槃时像是把熟酥再精制醍醐味。

化仪四教

智顗大师认为佛陀所体证的法,虽是一味,但对向众生的根器不一,是以,教化的形式,可分为顿、渐、秘密、不定四种,称为『化仪四教』。对具有高深智慧的人,不分等级地以『华严经』说出佛所证的道理,使他们领会,叫做『顿』。对智慧较低的人渐次说出『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等,令他们由浅入深,逐渐理解,叫做『渐』。佛说同一种教义,听闻者各据自己的理解,有不同的收获,名为『不定』;若听者仿佛觉得佛只为我一人说法,名为『秘密』。这二者的区别,在于不定是同听异闻,彼此知道理解不同;秘密则同听异闻,彼此不知所理解的内容各别。又秘密、不定的教说,散见于不同的经典中,不能以某一经为代表。至于天台宗所依据的『法华经』,乃佛最究竟的教化,是超越顿、渐、秘密、不定四教,不受这些形式所束缚的。

化法四教

佛陀说法除了运用不同的形式外,还因应众生的理解能力,讲演适合的内容,分别有所谓藏、通、别、圆四种,名为『化法四教』。藏教是指小乘三藏经典的道理,但明现象万有皆空的教义,对涅槃不空的教义,未有发挥,故『阿含经』等三藏的义理,称为『三藏教』。通教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通的大乘始教,随听者的根机可解为小乘、大乘,或更进而悟入别教、圆教的中道妙理;由于这些教义能通向三乘,故称为『通教』。别教与通教的性质刚好相反,这些教义纯为大乘根机的菩萨而说,不通于二乘,又与圆教有异,故称为『别教』。圆教是超绝大小乘区分的圆融教义,以成佛为究竟的目的,把三乘会归到一佛乘的纯粹圆满的教义,故称为『圆教』。

若将化法四教配合五时的经典来看,则华严时不是纯粹的圆教,而是兼有别教的超绝思想,所以属于兼教;阿含时只说小乘的三藏教,所以称为但教;方广时把藏通别圆四教对机而说,所以称为对教;般若时思想以圆教为主而挟带通、别二教,所以称为带教;华涅槃时是把四教融为一体的圆满教法,所以是纯教,即纯圆之教。

判教总观

根据上来对判教思想的分析,可以列表如下,以见天台宗判教精神。

思想概述

一心三观

天台宗除判教思想外,在禅观的修习上亦有新的创见,如『一心三观』及『圆融三谛』的修观方法。

『一心三观』是北齐慧文所立。他提出诸法可以从空、假、中三种角度去观察,即诸法因缘所生,是为假有;缘生诸法虚假不实,是为真空;真空与假有同时存在,即非空非假的中道。这空、假、中的道理不是认识过程上的先后关系,而是在一心中同时存在,同时了解的;把这些道理运用到修止观的实践上,便叫『一心三观』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这是依认识主体的心,能一时具有对诸法的三种认识上立说。


圆融三谛

此外,慧思、智顗把『一心三观』加以发展,形成了『圆融三谛』,使天台宗的止观学说完全成熟。谛是真理的意思;三谛即空、假、中三种真实的道理;圆融是互相融合成一体,就是说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彼此融合一体的。

具体来说,现象界一切事物是没有实体的、空的,众生不知,以为具有实体于是形成错误的执着,倘若用空观对治它,便会远离颠倒,了悟真空的道理,这叫做『空谛』、『真谛』;诸法的本质虽然是空,倘若以假观察照,则诸法的假相宛然地显现,故称为『假谛』、『俗谛』;若以中观察照诸法的存在,诸法本来是非真非俗,而又即真即俗,是一种既超越真俗二边,又综合真俗二边的中道实相,称为『中谛』。这三谛的关系,不是孤立地各不相干,而是三谛互相融合成一体,举一即三,全三是一。一切事物都既是空,又是假,又是中,故一空一切空,非但空是空,假和中也是空;一假一切假,非但假是假,空和中都具假的意义;一中一切中,非但中是中,空和假都具中的意义。故三谛一体,互摄无碍。譬喻明镜,镜的光明喻为空,所反映的影像喻为假,镜的体性具有空〈光明〉与假〈影像〉喻为中,从镜的光明来说,一切影像都是此光亮的作用才能现起;从影像来说,一切光亮作用所影照的,都不离诸法的像貌;从镜的体性来说,明与像都不离明镜。故三谛融合一体,称为『圆融三谛』。这是依诸法本具此三种圆融的实理上立说。

...查看更多
宽运法师:佛宗道源 山水神秀 (两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会)
宽运法师:佛宗道源 山水神秀 (两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会)

香港西方寺方丈宽运大和尚 交流会发言


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各位大德长老、各位官员、各位嘉宾,阿弥陀佛!

今天非常高兴出席此次由天台山国清寺及浙江省佛教协会共同合办的「两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会,身为天台宗的第四十六代传人,能够在天台宗的祖庭,与诸位大德长老、专家学者见面,实在是莫大的荣幸!而对于天台法脉的传承与延续,更是有莫大的责任与使命!

因应大会「同宗同源、共聚天台、圆融智慧、辉古腾今」之主题,本人是次提交的论文是「天台宗的圆融思想与和谐社会理念之落实」,以期抛砖引玉,与大家学习、交流,在向大家报告论文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近代天台学说与法脉的传承,以期薪火相传,从而得到更立体的延续。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前后有十多个宗派的产生,但真正能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者,可以说是首推天台宗。天台宗远承释迦如来遗教,以《法华经》为宗骨,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以《涅槃经》为扶疏,经慧文禅师与慧思大师的禅观体验,又经智顗大师与灌顶大师的开宗明义,再由湛然大师的编辑整理而形成的理论体系与修证方法。在此过程中,印度龙树菩萨的大乘佛教思想是天台宗义理的渊源,而北齐慧文与慧思的禅修体验则是天台宗形成的前导,后经智顗大师的修证实践,以无量的智慧与悲心,提出了判教思想,将如来的一代时教以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整合,其理事圆融的思想体系,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家之言。

所以说,而智者大师可谓集诸祖思想之大成而有更进一步的开拓,成为天台宗的真正创宗者,被后世称为东土小释迦。

天台宗既然以《法华经》为根本依据,那么《法华经》比起其他经典,其胜义之处为何?正如天台学者牟宗三于《佛性与般若》一书中所言:「《般若经》教吾人以实相般若;《涅槃经》教吾人以法身常住,无有变易;《解深密经》教吾人以阿赖耶系统;《胜鬘》、《楞伽》、《密严》等经教吾人以如来藏系统;《维摩诘经》教吾人以不二法门;《华严经》教吾人以法界圆融。凡此等经皆有鲜明之内而足以吸引人。《法华经》教吾人以什么呢?……它所说的不是第一序上的问题,乃是第二序上的问题;它的问题是佛意,佛之本怀;是权实问题、迹本问题,不是特殊的教义问题;它处理此问题的方式是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它只是在此成立圆教,以明佛之本怀。这显然是第二序上的问题,高一层的问题。」由此可见《法华经》高明与圆融之处。

智者大師对天台、对《法华经》的理解与把握,可以说直至今天为止,后人仍难以超越;他把《妙法莲华经》的「十如是」、「百界千如」、「一念三千」等理论,可谓发挥到淋漓尽致,經中所提示的就是三乘人都能成佛;龙女可以成佛,就连提婆达多这样犯了五逆十恶之人,一样可以授记成佛,这就是佛出世的真正本怀──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最終圓證菩提。

所以我们今天凝聚在天台山,做天台的研究,这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我们都知道天台所提倡的是「圆教」思想;「圆教」的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很大的启示作用;近年曾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把圆教的思想与西方康德的思想相比较;我相信天台的圆教思想,不单有历史的意义,还有现实的意义,而且能对东、西方的哲学起到融合的作用,因为天台教所崇尚的是「教观双美」,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上午在《智者大师》首映礼中,看到了智者大师一生的弘法历程:从龙树菩萨以后,大乘佛教基本上可分为「空宗」和「有宗」;所谓「空宗」,即天台、禅、净土;而所谓「有宗」,则是唯识、华严等。我们从历史上、从经典上可以看到,真正把「圆教」思想发展到极致的,就是智者大师;他把这个「空」的系统发挥到淋漓尽致,圓融透徹。今天我们大家都是传承者、研究者。

像刚才觉醒大和尚已经介绍了香港佛教天台宗传承的一个概况;大家都知道在天台的传承里面,有以谛闲老和尚、倓虚老和尚、宝静老和尚等,所谓的「一华五叶」;这个「一华」指的就是谛闲老和尚,他下面就以倓虚老和尚和宝静老和尚为代表人物;宝静老和尚又传显明老和尚,再传我们香港的大长老上觉下光长老为四十六代的教观总持;他的门人法嗣非常的多,而且都为教内的龙象

宽运法师:佛宗道源 山水神秀 (两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会)


而另外一脉也就是倓虚老和尚还有定西老和尚,特别是倓虚老和尚把佛法传到东北去,他悲心宏愿,一生弘法度生,利乐有情,曾先后创建:青岛湛山寺、天津大悲院、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等道场。后来在香港又创办了「华南学佛院」。他的贡献非常之大,他的法嗣门人有我的师父永惺上人,还有洗尘、宝灯、大光、圣怀、净真、智梵、畅怀等。传到美国有乐渡、智海;传到加拿大有诚明;传到台湾有斌宗、慧岳、法藏等等的法师。这些长老大德们,一生肩负传承天台、弘法利生的使命,把天台教义融于净土,融于现实世间中;他们除建寺安僧外,在慈善、教育、福利等方面均做了非常大的成就。今天我们以门人法嗣的身份来到天台山,希望能继承智者大师与往圣先贤们不懈努力的精神,把天台宗这样一个契理、契机的宗教,发扬光大,弘扬至香港乃至世界各地;以之回报祖庭,回报社会,回报众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尽一分力量。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我就用这一点点个人体会来供养大家。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查看更多
加拿大湛山精舍东北行 两代天台宗传人追寻倓虚大师足迹
加拿大湛山精舍东北行 两代天台宗传人追寻倓虚大师足迹

倓虚大师法相

继迎请四大名山香火之后,2016年10月加拿大佛教会会长达义大和尚陪同加拿大佛教开山宗长 九十三岁的性空长老回到中国东北。他们沿着多年倓虚大师足迹,到倓虚大师在东北所兴建的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开启又一次寻根问祖之旅。

法脉因缘

性空长老谈了他的恩师倓虚大师在东北兴建三大寺院的缘由。

性空长老告诉我们,倓虚老和尚一生对佛教最大的贡献,是复兴东北佛教,使东北缁素两众闻知正法。蒋维乔居士曾说:「天台一宗盛弘于北方,此乃智者大师创教以来所未有也。」所以性空长老发愿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到东北三大寺院寻访恩师足迹。香港高佩璇大居士得知之后发愿全程陪同并做相关安排。借2016年10月5日沈阳回龙寺开光,照诚大和尚邀请性空长老和达义大和尚一起为大殿和佛像开光之际,性空长老一行来到中国东北地区。

民国十二年(1923)倓虚大师在万寿寺主讲三年已满,应哈尔滨信众之请,讲《楞严经》。这时,佛教的大护法朱子桥将军,担任东北护路总司令兼哈尔滨特区行政长官,热烈欢迎倓虚大师的到来。当时哈尔滨有一位时任中东铁路稽查局长的陈飞青居士,早在一年多前就和倓虚大师商议过,要在哈尔滨建一所寺院。这时他到了哈尔滨,机缘成熟,建寺的工作已经开始,他就出任了这座「极乐寺」的首任住持,并负起继续兴建的责任。

极乐寺的兴建,在朱子桥、陈飞青、以及北京的叶恭绰等大护法的支持下,工程进行得很顺利,到民国十三年(1924)八月就全部竣工了。不但如此,还在山门内两侧空地上建了十多间瓦房,办了一所极乐寺佛教学校。

倓虚大师在极乐寺担任了六年住持。其间,营口的楞严寺还没有竣工,在长春又兴建了般若寺。奉天万寿寺的佛学院、北京弥勒寺的佛学院也都请他去讲经。他就在这几个地方往来忙碌。民国十八年(1929)四月间,还在极乐寺传了一次戒,恭请自己的老师 宁波观宗寺的谛闲老和尚到了东北,担任得戒本师和尚。倓虚在观宗寺的观宗学社受学时,谛老以他系北方人,在社中品学兼优,对他十分重视,目的就是希望他将来能在北方弘扬佛法。如今他果然达到了老和尚对他的期望,自然十分欢喜,亲写了一统嫡传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卷传给他,倓虚于此继承了天台宗的法嗣

加拿大湛山精舍东北行 两代天台宗传人追寻倓虚大师足迹


性空长老娓娓道来与倓虚大师相处的日子,眼睛里充满着对恩师的追思。他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性空长老还说,他和诚祥长老、乐渡长老一直在倓虚大师的晚年生活中照顾恩师的生活起居,送走了倓虚大师后他们相继来到了北美,也是希望秉承师志,把佛法传播到海外。所以性空长老在加拿大兴建了湛山精舍,以此来纪念倓虚大师。现在自己也后继有人了,早就和乐渡长老、诚祥长老一起把倓虚大师的法脉传给了达义法师,振兴加国佛教就是达义法师的事情了。性空长老希望自己能够亲自带着达义法师来追寻倓虚大师的足迹,以报答倓虚大师在培养之恩。

营口楞严寺

2016年10月7日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性空长老和达义大和尚在高佩璇大居士的陪同下来到营口楞严寺。

九十七岁的圆山大长老亲自率众在山门迎接九十三岁的性空长老。两位长老都是倓虚大师的法脉传承人,见面格外亲切和开心,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沟通,看似像年少的孩童,但是却妙语连珠,让大家看到的是智者的对话。在两位长老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营口楞严寺的创始人倓虚大师的精神。

倓虚大师四十三岁出家。在出家以前的四十几年里,也是劳劳碌碌,世事浮沉。虽然没享很大的福,也没受很大的罪。每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多少年来,都是在这种不上不下的境遇里生活着。出家前的刺激和挫折,都成了出家后修行的砺石。

倓虚大师出家以后,还是以个人夙现的感应,而任运各种不同的因缘。他一生的遭遇,和一生的因缘,在事前也不敢预想,只有以「直心是道场」,任运而去。凡事不可强求,等因缘成熟之后,自己也不知其中的所以然。

性空长老告诉我们:倓老生前经常教导弟子们凡事不可强求,强求就要出问题,倓老几十年来,无论盖庙或办学,都是因缘成熟,没分外去强求。因缘找人,事情就好办,人找因缘,事情就不好办。这也是倓虚大师修庙办学中所得的经验。

性空长老说,倓老最初发起修庙,是在营口,其次是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沈阳般若寺、绥化法华寺、青岛湛山寺,最后在天津复兴大悲院,这是几处比较规模大的。

倓老在营口修楞严寺的起因是在一九二一年和几位同参一起研究了多年的楞严经,众人为了作纪念,倡议在营口建立楞严寺,由倓虚大师担任第一任住持。

哈尔滨极乐寺

2016年10月8日,众缘和合,法缘殊胜,加拿大湛山精舍开山宗长性空长老和加拿大佛教会会长、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大和尚,在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孙尧,省政协常务副主席赵克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宗教局局长刘明,省政协港澳外事委员会主任王佩杰,副主任韩冰,黑龙江大学满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郭孟秀、香港高佩璇大居士、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香港意得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太平绅士陈鉴林董事长等人的陪同下参访哈尔滨极乐寺。

上午9点30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大和尚率全寺大众诸师及护法居士,在极乐寺山门前,依佛教仪轨列队恭迎性空长老及达义大和尚一行。是时,山门大开,钟鼓齐鸣,佛号声声。

性空长老及达义大和尚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的圣号声中,缓步来到大雄宝殿拈香礼佛。静波大和尚及大众法师向老和尚顶礼三拜,恭迎长老回山礼祖。礼佛完毕后,静波大和尚恭请性空长老和达义大和尚一行到迎宾室奉茶交流。

在迎宾室,省统战部孙尧部长等诸位领导及静波大和尚与性空长老、达义大和尚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孙尧部长对性空长老、达义大和尚一行到访黑龙江,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性空长老、达义大和尚不畏艰辛远涉重洋到加拿大弘扬汉传佛教文化,表示崇高的敬意。

十月的冰城已寒意阵阵,多日的降雨让哈尔滨的气温达到历史同期的最低值,但性空长老仍然冒雨坚持参拜礼祖。当来到倓虚祖师的舍利塔前,性空长老走下轮椅满怀着对恩师的思念,礼敬倓老舍利塔三拜。长老不仅自己礼拜,并告诉达义大和尚说:「你也要拜三拜。」这就是长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我们佛教所讲的饮水思源,既是一种怀念,也是一种传承。长老和达义大和尚在祖师舍利塔前驻足久良,不愿离去。现场大众无不为老和尚不忘师恩之情所感动。

下午3时,大众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性空长老及达义大和尚在静波大和尚的陪同下来到法堂,为大众做佛法开示。极乐寺常住法师、哈尔滨佛学院男众和尼众部法师、学僧及300余信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很多信众流下法喜的眼泪。

长老登狮子座,为大众开示佛法精髓。长老引用倓虚大师的「看破、放下、自在」的法语为切入点,用自己一生学佛的经验告诫大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既然得人身,闻佛法,那就要用功学佛。

达义大和尚也引用了倓虚大师常说的一句话:「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希望大家依教奉行,不浪费学佛的时间。达义大和尚还为大家介绍了性空长老一生弘法的经历。他说,性空长老作为汉传佛教在加拿大弘法第一人,一直努力践行着倓虚大师「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勇士」精神,在加拿大弘法近五十年,从无到有,建设了十几座寺院,购置9000亩土地建设道场,并发愿在加拿大建立佛教的四大名山。希望把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悲智行愿 的精神传承到加拿大,让佛法在加拿大发扬光大,香火代代相传。

随后,静波大和尚开示到:老和尚的精神正是「慧山灯海传薪火,愿随前薪做后薪」的真实写照,正是「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的身体力行。学佛不是靠语言,而是靠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完成,因此长老的到来,给我们一个方向的指引,希望珍惜这次机缘,学习老和尚为法忘躯的精神。

长春般若寺

2016年10月11日上午加拿大佛教会开山宗长性空长老带领现任会长达义大和尚和高佩璇大居士等一行来到长春般若寺。

初冬的长春有一些寒冷,再加上般若寺成刚老和尚圆寂不久,来般若寺礼祖,长老一行人深感哀思。

上午十时点,性空长老一行来到般若寺,正宗法师和正行法师、成兴法师、静禅法师、吉林省佛教协会张海忠副会长率两序大众手持香花、钟鼓齐鸣在山门口排班欢迎,顿时让大家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性空长老和达义大和尚看到闻讯赶来欢迎的大众在冰冷的土地上跪迎和般若寺的兴旺非常感动。

迎请仪式后,性空长老告诉大家,倓虚老法师的身体虽然离去了,但是倓老的慈悲喜舍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东北大地,同时长老还为大众传授倓虚老法师的心法。有的信众都流下激动的泪水。

长春般若寺原来是和哈尔滨极乐寺以及营口楞严寺同时发起的,说起来这段因缘,还是一九二二年的事。那时倓虚老法师正在奉天万寿寺主讲。夏天,沈阳国际公司请倓老讲《大乘起信论》,接着长春吉黑慈善联合会会长丁树敏,张子元等,又请倓老讲《金刚经》,引起轰动。信众因倓老在长春讲《金刚经》,乃定名为「般若寺」以作纪念。

长春般若寺是性空长老寻根礼祖的最后一站,今次回到东三省,性空长老和达义大和尚看到了中国佛教的兴盛,看到了倓老的法脉在东三省源源流长的发展,完成了长老多年的心愿。长老在自己九十三岁这一年,也是长老修行八十周年,在北美弘法近五十周年之际,借此重阳佳节到东北三省寻根礼祖的因缘。来东北礼祖,到倓虚大师所建的道场寻根,一直是长老的夙愿,今日长老愿望达成,大家甚是欣慰。

...查看更多
结语

天台宗又称法华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同时在历史上对文学产生过相当大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