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明

"

五明是指工巧明(工艺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和内明(佛学)源于古老的象雄雍仲本教。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明学(语言学)、医方明、因明:即逻辑学、认识论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

五明_佛学五明_五明是哪五明

五明_佛学五明_五明是哪五明

精通五明
精通五明


巍巍菩萨道,精深广大,浩瀚无际,世出世间诸法,菩萨都要一一广学,若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菩萨道非常艰巨,一切魔障与苦难特别多,菩萨不会因此而气馁;毕竟菩萨已发菩提心,已证悟三空之法,已证悟不二法门,已得到佛法之正见,是故永不退转。

那么,菩萨到底要广学何法呢?何法是菩萨所学之对象呢?在于《瑜珈论》里,有提纲挈领叙述菩萨寻求一切法之处,当于五明处求,菩萨必须精通五明之法,方可证成究竟菩提。

一、声 明

何谓声明?声即是声教,明即是明了。就是菩萨要精通世间文章、语言文字、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

二、因 明

何谓因明?因即是万法生起之因,就是菩萨要精通世间种种言论、思想学术、心理学、哲学,乃至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 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

三、医方明

何谓医方明?医方即是医治之力法也。就是菩萨要精通医学常识,世间种种病患、或癫襉蛊毒、四大不调、鬼神咒诅、寒热诸病,皆悉晓了其因,通达对治,故曰医方明。

四、工巧明

何谓工巧明?工即是工业,巧即是巧妙。就是菩萨要精通世间文词赞咏,乃至营造城邑、工程建筑法,农田商买、种种音乐卜算、天文地理,—切工业巧妙,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工巧明

精通五明


五、内 明

何谓内明?内即是佛法内教, 内典也。就是菩萨要精通三藏十二部经教, 内心无惑无动,广学一切法门,终无懈怠。

菩萨能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持戒对治毁犯,以忍辱对治嗔恚,以精进对治懈怠,以禅定对治散乱,以智慧对治愚痴,乃至种种染净邪正,生死涅槃之法, 皆悉明了通达,故门内明。

菩萨道的行者要成就佛道,下化无量众生,必须勤修广学五明之法。五明之法总摄世间出世间—切诸法故。菩萨内心能正见五明之法,是菩萨所寻求之法,必修之法,何以故?因为菩萨究竟为成就佛道故。(信息来源:摘自《心地法门》)

编辑:明蓝


...查看更多
做个学佛的人并不简单,你起码要做到“五明”
做个学佛的人并不简单,你起码要做到“五明”

佛学中有“四摄法”一说,指的是菩萨在众生中的工作方法,其中四摄法中提到要“利行同事”,所谓“利行”就是要为众生服务,而“同事”指的是菩萨要和大众在生活和活动方面相同,或者说融入其中。

那么,要做到“利行同事”就必须要博学广闻,这是佛陀对我们的要求,也就是“五明”。五明是佛陀要求菩萨行者学习的五个方面。分别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以下分别来解释它们的含义。

声明

就是要学习声韵学和语文学。佛教起源于印度,大家知道印度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的地区。据说佛陀在传教的时候弟子曾经问过他,应该用哪种语言宣传佛法,佛陀告诉他们,到哪里传教就用哪里的语言和文字。

可见对于一个学佛并且宣扬佛法的人,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多么重要。语言文字的精通,不经是对自己理解佛学经典有帮助,也是广传佛法的必要条件。

工巧明

所谓工巧明就是一切工艺、技术、算学等。你可能要问,学佛的话学习佛教的经典,然后自己慢慢体悟就好了,为还要学这些呢?我想,如果要利益众生,菩萨行者们一定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

也就是说“利行同事”必须要切合大众的生活。从布施的角度来说,如果能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或者技术帮助了别人,那也是大大的布施啊。再者,通过工巧明能得到额外的财富或者帮助众生得到财富,这也是一种布施。或者,对于需要学到知识即能的人,如果能亲身教会他们不是更好吗?

此外,佛教徒尤其是出家云游的教徒,有工巧明在身,也可以随时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人。

医方明

就是医药学。这个我理解还是两个方面:利人、利己

做个学佛的人并不简单,你起码要做到“五明”

。从自身来说,僧人云游四方,难免会被蛇虫鼠蚁、或者病痛所扰。如果有了医方明,就可以给自己看病开药。另一方面,在云游修行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大众,这也是大大的布施。


因明

就是要有逻辑知识。佛教并不是有什么万能的神存在的宗教。佛教是最讲“逻辑”的宗教。纵观佛教的主要经典,佛陀说过的话可以说句句都不离逻辑,都在通过逻辑的方式向弟子众生们说法。学佛的人也要有逻辑思维,对佛法也要这样。

内明

内明就是佛学。这个自然是必学必修的。修佛的人所有修行都是建立在对佛学的不断精进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我记得自己初入佛学大门的时候,有一个老大哥指引我。我们曾经谈了很久,他告诉我佛学是一个最“讲道理”的学问,甚至是一种哲学。今天说到佛教的“五明”,其实再次印证了佛学的经典和伟大。

...查看更多
五明学处

经云:「菩萨学处,当在五明学处。」;亦即成为一位菩萨,必须通晓五门基本的学识。何谓五明?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兹简述如下:

古代印度的五类学科。全称五明处,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前四明是各学派共同的,后一明各学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内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以三藏十二部经典教义为内明,婆罗门教则以四吠陀为内明。大乘佛教积极主张利益众生,以五明为学人所必学的内容,并认为经是圆成佛果的“大智资粮”。  声明 研究语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构成的学问。义净说“西方”6岁童子开始学《悉谈章》等声明著作

五明学处

。中国唐代沙门智广撰有《悉昙字记》,即此类专着。藏文大藏经中译有声明专着近4-种。  工巧明 包括的范围很广,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称: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等十二种均属此。  医方明 相当于现代的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释伽牟尼在世时,其弟子耆婆(王舍城名医)对医药就有所贡献。随着佛经的传译,天竺医术也传入中国,佛经中的“地水火风”和“四百四病”之说,早为中国古代医学界所采用。义净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除病品》中曾讲到风、热、痰荫、总集等病和针刺、伤破等8种治疗方术。融合汉、印、藏医学的西藏《四部经典》也颇负盛名。  因明 印度逻辑学。印度正理派首创。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学者弥勒、无着在《瑜伽师地论》中用“论体”等七事来作解释,重在辩论术方面的研究。到了陈那作《集量论》,把它发展到以“量论”(带有认识论的意义)为主要内容的探讨。北魏延兴二年(472)吉迦夜译《方便心论》,梁大宝元年(550)真谛译《如实论》,因明之学开始传入中国。其后玄奘传习因明,译有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后窥基作《因明入正理论疏》6卷,成为汉地研习因明的主要典籍。从此因明在中国佛学界中得到广泛流传。  内明 即佛学,指释迦的言教,包括菩萨藏和声闻藏两类教典。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闻所成地》的解说,“内明处”略有4种相:1、由事施设建立相(指经、律、论的建立);2、由想差别施设建立相(指佛教专有名相的建立);3、由摄圣教相(指解释佛教教义的理论);4、由佛教所应知处相(指佛教所应知道的法数)。  大乘佛法含有积极的入世精神。五明为菩萨所求正法的内容,更使大乘救世的思想能够在实践上得到体现。菩萨求学五明,是为了使无上正等菩提大智的资历很快地圆满,也就是说逐步学习五明能够获得各种智能。菩萨为证无上菩提,度化无量众生,应随缘而学五明,以此加行于自己,难学能学,不断精进。今有五明法,学人可修行。一者为声明,明了言语字。为度诸众生,语文应清晰。二者工巧明,职业技术通,并与其它术,学人皆应晓。三者医方明,医学药学清,另为度众生,勤学方便行。四者为因明,世间诸理明,思维达严密,助辩才无碍。五者为内明,明了诸佛法。精勤学五明,助我四加行,增我大资历,同事度众生。...查看更多
五明的内容
五明的内容

一、医方明。总的来说,就是通达病因、病体、疾病疗法、痊愈四部分,阐述治疗各类疾病方法的学科,称为“医方明”。

二、内明:能无颠倒通达尽所有和如所有所摄一切所知法的自性,并对究竟安乐的解脱和一切种智之道无误开演的学科,称为“内明”。

三、工巧明:包括身、语、意三种

五明的内容

。依靠身体的种种技能、技巧,比如书法、运动等,是身的工巧明;种种声乐、口技、演讲等语言的技艺,是语的工巧明;了知世间规律、非世间规律、八种观察相,是意的工巧明。总之,阐述世间各种工巧的学科,称为“工巧明”。


四、声明:任何法都要依靠能诠的语言才能获得了解。对于以字、词、句为自性的语言所组成的结构以及彼等对应的关系等,进行无颠倒阐述的学科,称为“声明”或“语言学”。

五、因明:对于所诠义是真实或颠倒,能够无误辨别而抉择的正理,或者无误阐述现量、比量量之相的学科,称为“因明”或“论理学”。

...查看更多
结语

佛学五明分别是工巧明(工艺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和内明(佛学),它源于古老的象雄雍仲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