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为法啥意思

"

无为法佛教名词,梵文Asamskrta的意译,略称无为。与“有为”相对。指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原本是涅盘的异名。大乘佛教,尤其是中国佛教,以无为法为诸法之本体,与“法性”、“真如”等为同一含义。以法相唯识宗为代表。《杂阿含经》第890经,“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瞋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

无为法啥意思_无为法的例证_无为法的查别_无为法和有为法的区别

无为法啥意思_无为法的例证_无为法的查别_无为法和有为法的区别

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关系
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关系

念诵金刚经的话,还是自己念最好,因为我们初学自己念诵金刚经的话,对金刚经里面的内容了解还不是很透彻,所以本文给各位师兄介绍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关系,希望师兄能有更多的体会,自己对金刚经的意思也会有更好的理解,让我们能真的理解金刚经的智慧。

《金刚经》当中所说的一切法,无非是两大类,就是我们上面讲的:一种是事相,是“有为法”;另一种是体性,是“无为法”。体性和事相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

斗胆拿佛祖他老人家做个比方:我们经常在经书上见到,释迦摩尼他老人家,有十种不同的名号,比如:如来、世尊、应供、正遍知、明行足等等,释迦摩尼只有一个,他就是乔达摩悉达多,是释迦族的圣者,他有出生也有涅槃,和咱一样,都是短暂的存在,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就是事相,是“有为法”;而“如来”、“佛”却不仅仅只是释迦摩尼,人常说“即心即佛”,又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有成千成万,数不尽的佛,数不尽的如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我们说“诸佛如来”。这就是体性,是佛性,是“无为法”。

释迦摩尼和佛是相对存在的,谁也离不开谁。释迦摩尼和众生一样,本来是佛,本性具足。而这种本来具足的佛性,又通过释迦摩尼显现出来,使众生信受奉行,努力修行,大家共同成佛

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关系

。就为了这,地藏王菩萨还发了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再用色身打个比方:不能说我们本来就有的佛性或体性重要,而我们的色壳子不重要,因为离开了色壳子,拿什么去证悟佛性,所以说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当然,色壳子重要,也不能说佛性不重要,如果离开了佛性,色壳子只能是色壳子,一点意义都没有。

体性通过事相来揭示,来显现。体性,假如因缘具足的话,它又会随着因缘,变现为一定的事相。“有为法”和“无为法”也是一样,是相对统一的,二者不矛盾,更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

关于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关系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师兄们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了,在师兄们修行的道路上,会收获到很多的知识,并且还能够让大家增长一些智慧,对自身是有很好的益处的。

...查看更多
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区别
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区别

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师兄们会多多少少的了解到有为法和无为法,知道有为法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下面就为师兄们简单的介绍下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区别吧。

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佛学分析、阐释宇宙人生之现象与本所使用的一对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哲学术语。

有为法,即有所作为,有所造作的意思。泛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的一切世间现象,认为表象的世界,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的现象界,是以生、住、异、灭之“四有为相”为其特征。在俱舍宗“七十五法”中,有为法占七十二种;唯识宗“百法”中有为法占九十四种。有为法可分为色法(物质界)、心法(精神界)、非色非心法(不相应法)三种,总称三“有为”。

《俱舍论》以四种名称来说明有为法的特性;(1)世路:即有为法的时间性,其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有生住异灭的变化,是无常之法

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区别


(2)言依;即依赖语言,文字及思维概念而显现,但不再是真实的本身,已经堕于第二义了。

(3)有离;即因证得涅槃而舍离有为法,再次说明其无常的性质。

(4)有事;即有为法必须根据因缘法则而产生。

无为法,即不通过因缘造作,离开因果法则,永远不变而绝对存在的法。以唯识宗的无为六法来说明宅的特性。

(1)虚空无为,指清净自在,没有世间烦恼和知识染污的真如境界,就像虚空一样的广大浩渺。

(2)择灭无为,指远离一切使人不得解脱的因素(有漏之系缚),以无漏智慧之力而显现的真理。

(3)非择灭无为,指本来自性清净的真如,非由无漏智的简择力而得。

(4)不动无为,指第四禅已灭苦、乐二受,寂静不动时所显现的真如。

(5)想受灭无为,指达到灭尽定的境界,已灭六识心想与苦、乐二受时所显现的真如。

(6)真如无为,指真实如常,没有丝毫虚妄变异之法性真如。

关于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区别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师兄们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了,在师兄们修行的道路上,会收获到很多的知识,并且还能够让大家增长一些智慧,对自身是有很好的益处的。

...查看更多
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内涵
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内涵

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师兄们会多多少少的了解到有为法,知道有为法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下面就为师兄们简单的介绍下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内涵吧。

近读俱舍论,突然悟出道理,原来用中文翻译梵文几乎是天作之合。如果能贯通俱舍论的逻辑原理,那么这一点就非常明显了。尽管这得益于梵文带来的词法的好处。

比如,法,俱舍论说能持自相。择法就是区别法相。所以,你不必很累,就知道什么是无为法,什么是有为法。

有为法,持有自相,为自相。

无为法,持无自相,为自相。

有就是存在,无就是不存在,为就是作为,作用。

于是法分两种,一种是对我们的意识起存在作用的法,即有为法,另一种是起不存在作用的法,即无为法。

举个例子说,客观事物都是起存在作用的法。意思是感知或意识到它们的时候,我们总认为它们是存在的。更举个例子说,我们在说到一只兔子的时候,我们需要几个起存在作用的法来规定它,比如头,尾,身体,四肢等等。如果某个存在作用消失。但这个存在作用却和头尾无关,连狗都知道,闻到兔子味儿就足以让他跟踪下去。有为法规定了有的内容。

反过来起无的作用的法是什么呢?无就是没有,比如任何客观事物的空间外延的边界以外,都是起无作用的。例如苹果占据的空间以外,就没有苹果了。所以虚空是第一无为法。虚空起无的作用。还有两个就不说了,因为太麻烦,但总之无为法规定了有的边界

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内涵


...查看更多
学无量心修无为法
学无量心修无为法

所谓“无为法”,即代表着宇宙真相,也就是事物的根本。

所谓“有为法”,即凡是以自己的意识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界定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和思想的准则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有为法

学无量心修无为法


“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那么这就是无为法;但是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是南坡,用杆杖登上去的;B走的是北崖,用锤钉攀上去的;C走的是西壁,用爪犁爬上去的。

他们都登上了山顶,下来以后开始收徒弟,他们都以自己亲自爬上去的经历和工具教他们的弟子,都否定其他两人的做法,并不承认其他两人的成果,那么这些以自己经历为经验来传递的方法,就叫做“有为法”。

...查看更多
结语

无为法略称无为。与“有为”相对。指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