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惑品数,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皆依四谛立;见道所灭之根本烦恼有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钝使(贪、瞋、痴、慢、疑)等十惑;於见道观三界之各四谛,其所断之见惑各各不同。即於欲界苦谛所断有十使;集、灭二谛所断各有七使(除五利使中之身见、边见、戒禁取见);道谛所断有八使(除五利使中之身见、边见),共断三十二使。於色界、无色界各四谛所断皆如欲界,然各谛之下又除瞋使,故各断二十八使。色界、无色界共计断五十六使。
人有生决定有死,不要怕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是个大问题,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人生第一桩大事。我们今天有缘遇到净宗,遇到阿弥陀佛,这个缘无比殊胜。纵然我们造了五逆十恶的罪业,必定堕地狱,遇到这个法门还有救,只要真信切愿,一心专念,分秒必争,你的业障全消掉了,极乐世界成就了
身体是假的,当然不能糟蹋它,但是也无需要过分的去爱惜它;爱惜它,养成这个习惯,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增长身见。身见是五种见惑里头第一个,你这个身丢不掉,丢不掉是什么?脱离不了轮回,麻烦在这里。身体不要了,不去想它,证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是小乘初果,虽然是初果,他是圣人,他不是凡人,为什么?他决定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就超越六道轮回了。凡夫身见没破,在六道里头没有超越的时间,无期徒刑,这个无期是无量劫,多可怕!
那我们怎么办?像我这个年岁了,住这个世间不会长久,应当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念念求生净土,没有别的念头,没有别的担心,统统能放下。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放下。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这一句佛号,其他的不闻不问,只要把这一句佛号抓住就行了、就对了。其他的,《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都舍掉了,非法是世间法,更要放下。
文章恭录—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37集2014/11/26
「佛断尽一切烦恼,故为三界中之大雄」,断烦恼,一般人做不到,他能做到。佛的弟子无论在家出家,要学佛,学佛首先要断烦恼,为什么?烦恼断了,智慧才现前,烦恼轻,智慧长。烦恼不断,你只长烦恼不长智慧,必须把烦恼放下。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这烦恼的根。发作的时候,怨恨恼怒烦,就是七情喜怒哀乐,这些东西全是烦恼。这些东西常常现前,就是造业,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总而言之出不了六道轮回。佛教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一样,一定要把见思烦恼断掉,这是讲的见思烦恼。
见惑五大类,身见,一定要知道,身是我们真心随顺幻相,念头波动的幻相,见到了色,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假的,它存在的时间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这是它存在时间,所以不可得,所以说是假的,没有两个物质现象是相同的。我们看这色身,认为是我,不知道它是假的,这个假相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那哪一个假相是我?如果每个假相都是我,那一秒钟里头有二千二百四十兆个我,讲不通了。科学家这个发现,这个观察报告,非常值得我们作观想。我们在起烦恼的时候,想象科学家这句话,冷静一下,没有我。这个是根本,根本搞清楚了,其他的容易了。
见惑第二个,边见。边见是什么?二边,对立,我们讲对立更容易懂
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这两个合起来,我们常讲的成见,主观观念。戒取见是因上的主观观念,见取见是果上的主观观念,这个都不好。为什么?有主观观念,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总自以为是,别人不如我。这也是烦恼的根,这个东西不好,要断掉。最后一个叫邪见,邪见是什么?你把事情看错了,错看了,错看了都叫做邪见,你误以为是真的,会造出很多不幸的事情,就是冤枉人。凡夫受了冤气他不服,怀恨在心,他要报复,这一生报不了,来生报你,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多痛苦。
你看佛教我们从哪里修起,断五种见惑做起,尤其头一个对身见,你从这里做起。用什么方法?净宗的方法微妙到极处,就用念佛。这念头才起,分别才起,阿弥陀佛,就把它换掉,取而代之。时间久了养成习惯,心里头只有佛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就清净,清净心就得到了。这叫真修行。
文章恭录—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13集2015/07/15
见惑指的是在见道时所断灭之惑,这个是师兄在修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的,但是遇到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执着,等到慢慢的领悟了学佛的意义之后,这些都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