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报,汉语词语。佛家常用果报,意为就报,是佛教的一种宿命论。《法苑珠林》卷七七引《惟无三昧经》:一善念者,亦得善果报;一恶念者,亦得恶果报。由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所以叫做果,又因为这是业因所得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的意义。
常空法师开示:
真正的大修行人是不落因果,是讲的自性,“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处军阵而不伤”,是指的这个意思,你说自性能被水淹死吗?很多人一听入水不溺,就想着这个肉体掉下去,淹不死,那能淹不死啊,一定淹的死。
这个话其实很多禅师讲过。临济禅师讲过。好像百丈禅师也讲过,还有憨山大师,都讲过类似的话,什么是大修行人啊,大修行人就是“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处军阵而不伤”,他讲为什么呢,自性啊,无形无相,怎么烧、怎么溺啊,他讲的大修行人是自性,所以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是对的。
因、缘、果、报有些人理解错了,认为肉体不落因果,然后呢,他就无所顾忌,想干什么干什么,他想的是,我做了这个因,我不受报。要说不落因果也对,不落因也不落果,因也不落、果也不落。但很多人想的是,我落因,但是我不落那个果,是不是这个道理?他这句话的逻辑都不通吧?不落因果就说明,不落因也不落果。那你为什么非得做这件事呢,做了就已经落因了,你是想落因而不遭果,所以是错误的。
咱们平常讲的,真修行人吃饭不咬着一粒米,穿衣不挂着一条丝,都是讲的自性,自性哪能吃米呢,米是肉体吃的,自性怎么能挂着一条丝,它比法界还大!都是讲的它,真正开悟的禅师知道,所以他讲出来这个是对的。但很多人呢,没有见性,不明白的,没到这个地方,他就想着,哎呀肉体不受报,他可能想着感觉上,就是没感觉了我吃饭没感觉,那不成神经麻痹了么,对不对?穿衣服感觉到没穿衣服,那还了得啊,如果这样的话,那太简单了嘛,你只要神经麻痹了,或者像中风瘫痪的病人,都是吃饭没咬着一粒米,穿衣没挂着一条丝,衣服穿在身上没感觉,那真是拿刀砍也不疼了,没感觉嘛,火烧也没关系,把腿烧坏了没感觉,那还叫修行人啊?
这是一个。第二个刚才讲的那个,为什么慈明禅师,经常骂人后来突然嘴歪了,他的弟子说,你看,你经常骂人现在遭报了吧?他说不要紧,用手一拧,又拧正了。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以为,他能不受这个报,能转业报。你想想,这件事咱们平常人,要用个狠劲,嘴歪了,使劲硬搬过来,再疼我也能忍,也能做到啊,是不是这个道理?像这种业报呢,都比较小。如果大的业报,像二祖慧可断臂求法,断了一条胳膊,你说能不能不受这个业报,再长出一条胳膊来?我问过很多人,没一个敢说能长出来的。
佛陀也讲过,你也不能说这个业一定受报,业分几种呢,你看,有定业,有不定业,还有一些无记业,无记业它就没办法报,还有一些业根本就不受,定业呢是一定受,这个是不好解决的,不过虽然说不好解决,也有办法,佛陀讲,业不可转,缘可以转啊,缘转了之后,这个报就转变,修行人虽然有定业,如果你修好了这个缘,受的那个报也可能会改变。我们修行是尽量地把定业转成不定业,不定业叫它不报,也是尽量,你能说修行人一定任何报都不受?做不到的,得看你修的这个缘多少啊,你的业多少啊;做的业的大和小,修的这个缘的功德大和小,还有个比例关系。有些业如果太大了,佛都没办法,有些小的,虽然是定业,你修的功德大,也可能转成不定业。有些不定业呢,本来就可受可不受的时候,如果你功德再大这一类也可能就不受了。
佛陀也讲过,不受的那些业其实很多的,很多都是可能不报的,因缘不具足没办法报的。所以业不可改和报必然受,不是一个概念。“因”“缘”、“果”、“报”这是四样东西,“因就是你做这件事了,这件事已经做了,改不了了。“缘”呢,就是那个条件,促使这个因将来结果的,这叫“缘”,是外因;“果”就是,成就了,这个“果”,你必须接受,你拿到这个苹果了(师拿起桌上一个苹果);什么是“报”呢,我吃,享受到,尝到这个苹果的滋味才叫“报”。同样是一个苹果
所以“因”、“缘”、“果”、“报”,是四样东西。但我们呢,一般颟顸笼统,感觉到是两个,“因缘”是一个,“果报”是一个,其实是四个的。所以呢定业你不一定能改,不太好改,除非你很大的功德,也许能改成不定业,但是呢,“也许”就不好说了。也就是说,有很多时候人是改变不了的,不然就不叫定业了,所以太大的业,特别是对三宝所作的对圣人所作的,对弘法利生的事所作的,这一类的般是不好改了。很多的不定业呢,就是可能报,也可能不报,那就两条路,叉路,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也可能你有功德,它就不报了,没功德也许它就报了,这个时候,一般来讲,如果你好好修行,不定业很容易改。
你看二祖慧可,达摩祖师说二祖慧可有命债,可以还,也可以不还。很多人就拿这个例子来说,你看,证明大修行人能转吧,好像是一切果报都能转是吧?不是一切啊,你看,这里明摆着,达摩祖师讲,“你有这个业报,可以还,也可以不还,什么意思啊?这是不定业嘛!但是呢,二祖慧可选择了还,自性不灭,肉体无所谓的,我愿意还,他选择了这条道路而已。既然是不定业,他也可以不受,可以改的,这叫不定业。如果真是定业那就很难办了。当然,“大修行人不落因果”、“业报想转就转”“就是不受”这一类的说法,也可以从咱们刚才讲的那个方面讲,也通,就是说自性嘛,一切果报不受,自性啊,那当然了,超出这个因缘果报嘛,当然可以不受啊,是这个意思。
如果从肉体来讲你说一定不受,不一定,但你也不能说一定得受这个不好说的,可以改的,你要功德很大,也许能改,但功德小,也不一定能改得了,还有你做的那个业,如果特别大,特别坚固,一般也不好办了,如果做的业小,功德大,可能就转掉。元音上师当然也讲过,对大修行人来讲,想不受就不受,还是讲的,如果他功德很大的话。相当于缘变了?缘变了,如果功德确实很大,也许能把定业转成不定业。
当然你也可以从刚才讲的那个来讲,也可以是讲的自性。不过这个地方我也觉得容易引起歧义,这个问题如果单独去问元音上师,也许上师会加以补充。上师讲的很多法,当时都是临时开示,后来又根据录音整理的。那句话也确实那么说的,大修行人说不受就不受,其实这个地方要说起来,可能容易引起歧义。这个呢,是随缘开示,也可能是一种鼓励。如果你问我,我当时可能也会这样说,看到这个人很懦弱,老是担心受报,就对他说,哎呀,大修行人嘛,说不受就不受,出于鼓励他,也可能会这么说。
但如果你专门较劲说这个问题,咱当成一个问题来专门讨论,也许就不一样了,我可能会补充,可能会说,当时呢,那个时候可能也是为了鼓励他呀,或者呢是临时开示,为了对机,不一定特别严谨。如果细细地讨论,可能会补充讲得更全。没这么绝对的,佛陀也有该受的啊。别人又说,那佛陀是化现的。关键是化现有没有这个感觉呢?你好比受报的时候,被砍头了,有没有被砍的这个感觉,不舒服或者疼痛啊?就像影子,一点感觉没有,他们很多都理解成这个,不可能的,连佛陀都有感觉的嘛,哪能没有啊。他们的理解呢,就是不受了,你看着受,其实像影子一样,一点感觉没有,他理解成这个了,如果一点感觉没有,那还是神经都没有作用了嘛,对不对,所以这些理解上都是有问题的。
关注我,看《总想着超度冤亲债主会违缘障碍不断,选好福田种善因》《金木水火土代表不同佛菩萨藏在我们身心中》
...查看更多什么是因缘果报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佛法的道理利益自己和他人。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因缘果报、因果的概念。说到因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时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却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但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大家认为因果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认知来推测出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普通人对于因果的概念多数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如果相信来世的则会认为这个结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是不是?
其实佛法讲的因缘果报、因果定律并非如此,严格说来和此完全不同。我们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因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究竟遵循着一种什么规律、我们又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因果业力的作用是如同种子在适合的条件下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一样。
因就是种子。我们从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想过的内容都会成为种子,业因。
比如我今天想了,我想赚点钱、或者我要去某个地方玩。这都是因。我们说的话、做的每件事情,都会成为种子。
一颗种子,要有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才会成长、结果。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种子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这个过程就仿佛我们造作的业因,聚集各种助缘,最后得到结果。
什么是缘呢?同样是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做得事、说的话、思想的内容。这些不仅仅是种子,同时还是其它种子的缘、助力。
比如一个人想去某地游玩,这是个想法,正好他有钱、有福报、有时间、天气、环境都合适,这些是缘,于是就去了。没想到他从前欠了别人的赌债,结果在玩地方遇到债主了。被打了一顿。于是去游玩这件事情,虽然是他当初想法的果,这个果是各种条件聚集而形成,同时又成了他被打的缘,另一个果报的一个助力。
因果就是如此运行,每个因都在适合的条件下发展,同时又对其它的因的发展起着作用,相互缠绕、相互影响。非常复杂。复杂到我们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非要用比喻来讲:每个人的因果都如同一片没有尽头的森林,无数的种子、无数的发芽、开花成长、无数的果实。而果实则继续变成种子。不同的植物之间又相互缠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或者也可以比喻成一张没有边际的大网、上面纵横交错着种种因、种种缘、而这些条件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交汇点:果报,无数的果报又继续和其它的因缘相交汇,层层迭迭无有穷尽。
...查看更多刘欣,2008
一、【什么是因缘果报】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佛法的道理利益自己和他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因缘果报、因果的概念。说到因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时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却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但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大家认为因果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认知来推测出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误解。普通人对于因果的概念多数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如果相信来世的则会认为这个结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是不是?其实佛法讲的因缘果报、因果定律并非如此,严格说来和此完全不同。我们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因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究竟遵循着一种什么规律、我们又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1)因果是如何运行的因果业力的作用是如同种子在适合的条件下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一样。因就是种子。我们从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想过的内容都会成为种子,业因。比如我今天想了,我想赚点钱、或者我要去某个地方玩。这都是因。我们说的话、做的每件事情,都会成为种子。一颗种子,要有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才会成长、结果。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种子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这个过程就仿佛我们造作的业因,聚集各种助缘,最后得到结果。什么是缘呢?同样是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做得事、说的话、思想的内容。这些不仅仅是种子,同时还是其它种子的缘、助力。比如一个人想去某地游玩,这是个想法,正好他有钱、有福报、有时间、天气、环境都合适,这些是缘,于是就去了。没想到他从前欠了别人的赌债,结果在玩地方遇到债主了。被打了一顿。于是去游玩这件事情,虽然是他当初想法的果,这个果是各种条件聚集而形成,同时又成了他被打的缘,另一个果报的一个助力。因果就是如此运行,每个因都在适合的条件下发展,同时又对其它的因的发展起着作用,相互缠绕、相互影响。非常复杂。复杂到我们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如果非要用比喻来讲:每个人的因果都如同一片没有尽头的森林,无数的种子、无数的发芽、开花成长、无数的果实。而果实则继续变成种子。不同的植物之间又相互缠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或者也可以比喻成一张没有边际的大网、上面纵横交错着种种因、种种缘、而这些条件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交汇点:果报,无数的果报又继续和其它的因缘相交汇,层层叠叠无有穷尽。佛在《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讲: 假使经百劫不坏诸业因因缘和合时有情随受果就是说我们造作的业因,种种因,哪怕是过了很久很久的世间,依然不会损坏,无论我们做得是善因、还是恶因。都会成为一颗种子,一旦和其配合的条件具备,那么就会有果报出现。《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华严经》讲:于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就是说,从单单一个业力来认识,就可以知道我们大家的无量业报、果报,都是由种种缘的聚合而成。就和这一个业力一样。我们自身的一切业力、果报都是如此的。佛法讲的因果,并不是简单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样。佛法讲的因果,是指出我们自身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是怎么运行的,都是因为有因、有种种缘的配合,最后形成的果报。有人会说这似乎没什么,挺简单啊。是挺简单的,我们后面还得深入介绍,因果的特性,它有什么特点。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因果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二、【因果的4个特性】
前面说了因果的运行。那么按照这个因果运行的模式,我们还需要了解因果的几个特点:1 、因果是【自作自受】的因果的作用永远是自作自受,绝没有你造作的业果,导致别人承受的。或者别人造作什么业力,而你得到果报的。<般泥洹经>讲:‘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因缘果报,其实简单的理解就是报应,俗话说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想要有善果,那么一定要多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