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包含斋、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后世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在《古兰经》中的阿拉伯用语为扫姆,原意是坚忍和克制;穆斯林所遵循的伊斯兰斋戒制度,从日出前开始直到日落后,停止饮食,并且克制情欲。
学生:老师,我有个疑问,今天偶然遇到《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读后开始思考怎样落实,八戒中有些不是很明白,百度知道持八斋戒功德好大,可以回向。我们平日吃素功德也大,但从来没把吃素的功德回向的,我们一说功德回向就是念圣号和读经的功德,那持八斋戒也是念这个经的回向是吗?我知道当然能懂才行,是有真功德福德。我看八斋戒只比五戒多三种,而这三种在家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老师:八关斋戒的功德很大,我过去也提过,但很少侧重于这些。为什么呢?或许我的看法不同,持戒是我们学佛人本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持好戒律是就应该这样的,在这样的事情里如何谈功德呢?虽然知道是有功德的。而对应那些不明就理的人来说,他们学佛不肯持戒,不懂戒的重要,也不肯落实,这类人是需要说持戒有多少多少好处利益的。这话对,但是对老修来说,味道就不对了。足可看出这里方便权宜更重些,而真要修持自己的人,就算持戒没利益,也要去坚定落实的,这心态我私人觉得才算是对的
学生:对,老师,我理解了。这些本是我们学佛人应具的德。
老师:或者因为这个心态不那么对,所以很少在群里提这些持戒什么的功德。
学生:老师的引导是对的。
老师:我很少提功德,多说的是福德。功德是入性的,这个门槛非常高。比如持戒,要持到家常便饭一样,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和平常,是完全融入到血液里的,不会觉得持戒有多难、多好、多骄傲,这才能算做勉强入了性,成为了我们的功德之一。而非是我今天吃一天素,我有多少多大功德,这话是对的,做对了事情是有利益的,可处处都要用利益牵引,这味道就不对了。
学生:嗯,功德看来是很难得的,自从老师上次在群里说了功德和福德的区别,我们的回向词才改为:念圣号的功德乃至福德全部回向.....
老师:所有的功德都是要入性的,也就是要进入到你的本性中,成为不可更改、不能扭转、不能磨灭的,这才能通过外在有为功用,而激发彰显内在的德性。
学生:看起来就好难,做更是如此。
老师:所以随随便便的那些做法,确实对讨论功德太过乐观。对于功德,应一旦求付出,不问回报,做好自己,利益自然会来;而非是主观去求、去贪。对于持戒,我们在家人,若能持受更高的戒律,能对自己地修持和要求有更高地期许,这都是很好的,能落实就最好。
曾经有一个大长者的母亲想要在世尊面前受斋戒,世尊问她斋戒有三种,你准备受哪种斋戒?
长者母亲问世尊,有哪三种斋戒?
世尊微笑着说:“三种斋戒分别为牧牛斋、尼揵斋、佛法斋。”其中,牧牛斋就像放牛的人每天晚上回家的时候,便想着哪有丰美的水草,提前做好准备,明天准备去放牧,然后让自己的牛群更好,小富安家。受斋戒的人,都只是求得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安康。这种斋戒只能够获得小的福报小智慧,并不能获得通透明澈的大智慧和大福报。“
”尼揵斋时每月十五日受斋戒,再佛菩萨面前发愿,当日身心放下一切,放下所有牵挂。但是,表象上是这样,心里却没有从根本上从戒行上去行持,等到第二天却回复如常。这种斋戒,依然只是获得小的福报小智慧,不能获得通透明澈的大智慧和大福报
释迦牟尼佛接着说:”佛法斋是在六斋之日受持八戒,具体八戒如下:
第一戒 一日一夜,慈心不杀,不伤害鸢飞卵动,甚至不动杀念。以清净心守护戒行。
第二戒 一日一夜,贪心不起,不妄求非法所得,甚至不动求心。以清净心守护戒行。
第三戒 一日一夜,淫心不起,不妄念儿女情缘,甚至不动色心。以清净心守护戒行。
第四戒 一日一夜,诚信守真,不心存伪诈恶口,甚至不动骗心。以清净心守护戒行。
第五戒 一日一夜,勿要饮酒,不酒后意乱神迷,甚至迷失放逸。以清净心守护戒行。
第六戒 一日一夜,勿行歌舞,不涂抹胭脂俗粉,甚至歌舞视听。以清净心守护戒行。
第七戒 一日一夜,守义静心,不睡卧高广大床,常常思念经道。以清净心守护戒行。
第八戒 一日一夜,日中一食,不贪图口腹之欲,甚至奉法守时。以清净心守护戒行。“
世界牟尼佛继续说:”在八戒之时,应当常想五念:
第一念,常当念佛,愚痴恶意皆当散除。
第二念,常当念法,众人见面无不信服。
第三念,常当念众,愚痴怒意皆当散除。
第四念,常当念戒,喜心自生乐戒统业。
第五念,常当念天,不失信戒愿闻施智。“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真心净意守护斋戒,福泽深厚厚比高天。即使世间一切国中的奇珍异宝,也不能比拟。因在六斋日受持斋戒,命终之后可以往生六天之上。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天、不骄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天,每天一日都远比人间数年,人寿更是人间不可比拟,还需要精进行持,不敢懈怠。长者母亲听后心开意解,欢喜信受。
本文参考《佛说斋经》顶礼诸佛菩萨!!!
...查看更多昔日,佛在舍卫国弘化。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的孩子名叫芜耶楼,因此大家称呼这位妇女为芜耶楼母。某月十五日,佛应芜耶楼母之请,到其家中说法。一位奉持佛戒的女子,名叫堕舍迦,在当天早起沐浴,同时也令她的七个媳妇都沐浴、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并在正午前用完斋,饭后洗手,之后便带着七个媳妇一起到佛所在处,顶礼佛。
佛问堕舍迦:今日为何一早沐浴,并穿上干净的衣服,与媳妇们一同来此?堕舍迦回答:今天是十五日,是我斋戒之日。我听闻一个月中有六个斋戒日,我与媳妇们都受持斋戒,因此不敢有所懈慢。
佛告诉堕舍迦:佛说的正斋法有八条戒。持守八关斋戒,得以度脱世间,不再堕三恶道,且所生之处常有福泽庇佑,并因持戒因缘,将来得以成就佛道。
佛说的正斋法是什么?一个月中有六个斋日,即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日。持守斋戒者,在斋日当天早上起床后,要告诉家中的人:今日我持斋,今天家中切莫饮酒、争吵、或谈论钱财:处理家中事,意所念、口所说,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无杀生的念头,斋日持戒,心念应当如阿罗汉,对众生无打杀意,且能护念畜生及虫蛾,使其安全生存。斋日这天,从白天到晚上都要持守不杀生戒,这是第一条戒。
斋戒当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无贪心,不贪恋世间,一点点的贪念都没有。斋戒日应如是持守,而富有者,应当行布施,贫穷一无所有者,也应怀布施之心。此为第二条戒。
斋戒当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畜养妇女、不思念妇女、不贪恋女色,更无淫欲之念。斋戒日应如是持守,此为第三条戒。
斋戒当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妄语、也不说话伤人;要说话,即说佛经,不说话时,心中只思善法。斋戒日应如是持守,此为第四条戒。
斋戒当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知道饮酒是不良善的行为,不饮酒、不想念酒,也不会有想要饮酒的心念。斋戒日应如是持守,此为第五条戒。
斋戒当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贪爱歌舞,不喜闻音乐声,也不贪爱花香气。斋戒日应如是持守,此为第六条戒。
斋戒当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在高广大床上睡卧,也不会有想要在高广上好床铺上睡卧的心念。斋戒日应如是持守,此为第七条戒
斋戒当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在正午时用斋,午后到隔日天亮前不再进食,但可喝蜜浆。斋戒日应如是持守,此为第八条戒。
佛又告诉堕舍迦:譬如有人头发上有污垢,洗完头后,便欢喜地说:我头发上的污垢已经除去了。持守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圆满者,心中的恶念已除,回复善念,隔日也会很欢喜地说道:持守佛戒原来如此,能除去心垢。
又譬如有人身上有很多污垢,到水中将身上的污垢都洗掉,从水中出来,就开心地说道:我身上的污垢已去除,身体感到很轻松。若有人持守八关斋戒一日一夜,隔天也会很欢喜,心思正法,并想着:何时可以得道,使我的心不再向外攀缘,心能专一,志求无为之道。
佛接着说受持正斋法的功德,并说八关斋戒是为了让在家居士能随分随力修学戒法而制,勉励堕舍迦及其媳妇诵念此正斋法八戒。
堕舍迦及其七个媳妇闻佛所说,至诚顶礼佛后离去。
典故摘自:《优陂夷堕舍迦经》
省思:
佛制定八关斋戒,是让在家居士能于一日一夜方便受持的戒法,种出世胜因。《佛遗教经》云: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戒能防非止恶,透过持戒来规范日常的身口意,于外不犯过失,于内端正心念、清净自心,断恶修善,清净三业,必能进趋解脱之道,成就无上菩提。
...查看更多
斋戒的时候,对于它的一些常识问题是需要先搞清楚,做到正确斋戒,比如说是斋戒时间,斋戒的禁忌等等必须要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