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的意思指真正之觉悟。又作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梵语samyak-sam!bodhi,巴利语samma^-sambodhi。等者,就所证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即无上等正觉、三藐三菩提之略称。梵语sambodhi之意译,音译三菩提。谓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即如来之实智,故成佛又称‘成正觉’。阿弥陀佛在往昔十劫即成就正觉,最初成佛之瞬间即称为正觉一念。又极乐净土之莲花,为依弥陀如来成就正觉所成之花,故称正觉花。
一念静心成正觉
传喜法师法堂开示(11.02.14)
远离馈闹心有所依
为了打好坐,你看一般性都是坐垫要铺好,裹腿,衣服也是适中。打坐首先要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这个清净的地方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不馈闹,就是没有人间的或者是动物界的扰乱,第二个呢,没有非人的扰乱,符合这两种条件的其实是很难找的。你说我们可以到山里去,没有人,但是它有非人。所以一般性在过去,修行的地方要有善知识加持,甚至给我们做结界。所以对我们佛教徒来说,就是出家人也是到哪里马上要有依止。不依止的话,虽然身住在那边,你心是孤零零的,容易被干扰。
末法时代能这样做,能够严格的结界,防止精啊、怪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这两句话希望同修们要特别注意,为什么?现在大家许许多多人都颠倒了。颠倒什么
在安徽安庆太湖县,有两个历史悠久、佛教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北中镇和弥陀镇,两镇之间有一座山脉,山势左起上峰形如龙角,右抵赤河状如龙尾,故名金龙山,山中四季温和,林壑幽美,正觉寺就座落在金龙山的中部腹地,位于北中境内。(摄影:安庆塔影)
正觉寺的开山鼻祖释觉定老和尚,北中、弥陀人都亲切地喊他老师公,据传1981年辛酉元旦老师公受观音菩萨点化:此山可建佛教道场。于是他发下大愿,带领徒众披荆斩棘,夜以继日地前行着自己的信仰,期间饱受沧桑,痛苦与快乐都写在正觉寺的每一块砖瓦上。
老师公的故事很多,从在家时期的“割肉喂母”到出家时期“身上的30多年百衲衣”,每一件在当地都是口熟能详、家喻户晓,人人高山仰止,与其说他是一位活菩萨,不如说他代表了当地孝悌忠信、积善累德的淳朴民风。我见到老师公的时候,他显得极为高兴,立即拿出一座山门的模型,旁边人告诉我,这是他亲手制作的,老师公虽没有文化,但他有一双灵巧的手,寺内每一座建筑都是他用手一寸一寸丈量设计出来的,而且丝毫不差。
老师公言语不多,但有着惊人的智慧,能口述楹联,寺内的很多楹联都是通过他口述记载的。站在渗透着他一辈子心血的寺前,我看见他的目光若有所思,不知道他是在想过去的心路历程,还是在想这座心中的佛刹未来的辉煌。
老师公今年已经80多岁,19岁童子出家,大慈大悲,坚持清水斋,菜饭里无油无盐,他一辈子行的是身教!
寺内香火旺盛,信众坚持身心双修。
老师公虽没有文化,但他有一双灵巧的手,寺内每一座建筑都是他用手一寸一寸丈量设计出来的,而且丝毫不差。
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山明水秀佛圣地,宝刹生辉感应灵。老师公从1981年创建至今25年中,兴建了上中下三重佛殿、环山公路、斋堂、寮房、客堂、地藏殿、教学楼、钟鼓楼等,四周磊建石头围墙结界,在太湖县目前还是独一无二。
一位僧人清扫落叶
老师公在一座院落内,手指着一块砖石,旁边有居士告诉我,这是正觉寺早期的大殿,地上的砖石都是老师公亲自烧制,这块砖石上出窑的时候就显示了莲花形状,这在佛家眼里是吉祥之兆。
老师公指着正觉寺开山碑记,重温建寺的情景。
在老师公带领下参观寺庙后山自然的观音石像和往生塔,一路上老师公步履矫健,抚摸着一草一木,聆听着梵音松涛,平等、清净、慈悲、正觉的意境,他以身表法,向我们娓娓道来。
中午时分,老师公突然有兴趣去看看寺院山门,在山门前,老师公兴致勃勃地搬起了石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或许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法喜充满“吧!
正觉寺在老师公的言传身教下,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广开山门,纳福接众,弘扬正法,持规守戒,守护威仪。
寺内法师与信众坚持身心双修,沿袭老师公艰苦创业、心地清净的传统,在早晚功课之余,开荒种地,自食其力,把供养留在济贫和寺庙建设上,壮严着佛门净土。
生活劳动,参禅共修。
回望佛寺的一角,融入在苍松翠柏之间,竟是如此清净,不由得想起佛家常说的“如如不动”和“了了分明”,这不正是老师公和正觉寺的写照吗?
...查看更多
问:我一直希望在生活上落实您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二十个字,可是为什么总不懂得运用?
净空法师答:确实那二十个字从哪里下手?这个要知道,从"放下"下手,你就有办法落实。你之所以做不到,就是你不肯放下。不肯放下什么
正觉的意思指真正之觉悟,阿弥陀佛在往昔十劫即成就正觉,最初成佛之瞬间即称为正觉一念。又极乐净土之莲花,为依弥陀如来成就正觉所成之花,故称正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