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修福

"

佛教我们修福积德,才能真正改造命运,没有福德纵然得到了,也很快失掉。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你修因就得果。财施得财,法施得聪明智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心地清净是最大的福报,这是福报的根基,心地不清净,做善事,有福,是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还是业障。定才是真正的福。

怎么修福_放生修福_修福是什么意思

怎么修福_放生修福_修福是什么意思

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
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

1.生活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小时每一天每一年都变成幸福快乐,对今生来世有很大的意义。怎么成就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呢?自己观察:每个小时都做有意义的事,每个小时都很开心;每一天做善事好事,每一天都很幸福;每一年也是同样。想要人生变得快乐幸福,就多做好事善事和有意义的事,这样才能获得。

2.平常我们修行的时候,道理都明白,却生不起体会和境界,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福报!修行需要积累资粮修福报。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凡夫人对佛修福报感觉有点摸不着看不见,只能祈请,当然佛不需要祈请。但退后一步就是无量的众生,众生就在那里,不需要祈请。对众生好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两个福田都摄集在众生身上,所以积累资粮最好的对境就是众生。

3. 修菩提心的人,吝啬心从来都不能要,为什么呢?无常什么时候来不知道

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

。比如有的人在发心的过程当中,舍不得打电话,那到底是话费先完,还是生命先结束?谁也不知道。还是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一点好事,无常到来的时候,还有一点功德回向给自他一切众生。当然想着“有功德”这个念头也不太好,要好好地修菩提心。


...查看更多
深信因果、持戒修福
深信因果、持戒修福 深信因果、持戒修福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个人可能都知道有这两句话,但真能理解这两句话的人有多少?是的种瓜种最终是收个瓜,而不是豆,种个豆种最终是收豆,而不是瓜。道理非常简单,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怎么还是范痴,不明事理,正所为地藏本愿经中所讲: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目前人类的杀业非常重,可怕啊,看看超市中的肉食品,街上小摊上的肉食品,看看水产市场中的景象,这么多的众生惨糟杀害,人类把他们当成美味滋补品,能滋补什么?吃到肚子里可能长生吗?你可知晓人类的身体以成为众生的火葬场之地,目前人类所生的疾病有多少?能医好的有多少?难倒这不是所食众生肉的果报吗?杀取生命,补给自己,这是自私,对众生都没有怜悯之心,何况他人或已。我们可换位思考,若你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生命,别人对你乱杀乱害,你可怎想?现世中只要是有生命的众生,都想好好的活着生存下去,就像我们爱护自己生命一样。应该知晓人、物一理的道理。

我有过这样的一个体会,我给家人讲关于杀生果报的问题时,岳母这样说:我有一个邻居经常打麻雀为食,其数复倍,现六十多,身体甚好,怎么没受果报。有句老话说的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可知果报非一时而获,如树上之果,要经过发芽、开花、受粉、结果,待条件成熟后方得此果,如地藏经中所说: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经中还说: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佛说过:放下屠刀,立即成佛。还不觉悟吗,佛是何意?佛是“觉”啊,舍去贪嗔痴慢疑五毒之害,利益无量无边,佛门不打慌语。

邪淫之事不可为,俗话说得好,万恶淫为首。大家可以看看目前的众多明星,他们沾过此事者最终的果报,大家可是有目共睹的,地藏经中所说: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有人疑惑这些是否真实,总是一笑而过,可知有句话这样说:不见管材不落泪。到那时再有毁意吗?有好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活着时就好好享受,管他死后干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可真是贪痴兼备啊,这也是三涂中有那么多的众生之因,在这想起地藏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不辞疲倦,早令解脱。感谢上苍给我们众生这样慈悲的菩萨来救度我们,如果没有这些慈悲的菩萨,我们众生该怎么办。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这是我们众生的福啊,我们得珍惜啊。

盗窃之事不可做,所谓偷鸡不成蚀把米,地藏经中所言既是,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现在世上有很多人都想发财,有的发正财,有的发横财,想发财不劳动,不努力,总想着不劳而获,去偷去抢,这样去发财你能长期受用吗?用着烫手吗?看看现在有很多贪财之人、之官,最终的果报是怎样,牢狱之灾,命终之后还得下地狱受极重罪,最终是不是人财两空。若要发财也容易啊,凡事都有因果,净空老法师讲过,你想得财种什么

深信因果、持戒修福

?种钱啊,怎么种?不就是布施吗,布施给穷苦之人、无劳力之人、需要帮助之人,所为财施、法施、无畏施,我们这一生都做过哪些。正所为是越布施越有,没有相反之说法,这就是因果。如你种下一粒玉米,最终你能收多少粒玉米,种下一棵果树,能得多少果子,做一件善事有多少人感激你,做一件恶事又有多少人憎恨你,行善行恶得到的果报不同,但所承受的份量是相同的,这就是行一抵万的道理吧。


以上这些是我两个月学佛以来之所感悟到的,还有很多很多要学要悟,我们经千百劫修得人身实属不易,虽在人世间遭受磨难,但是有佛法伴随我们,大家可试着去修学一下佛法,所得利益是不可限量的。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查看更多
深信因果,勤修福慧-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深信因果,勤修福慧-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文/郑居士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师:“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份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学佛要深信因果,明因果之理。不论是“如来成正觉”,或者是“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果也。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招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此罪障消灭,再努力修善积功累德,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种恶因,欲冀望不受恶果,譬如烈日下影之随身,虽欲逃避身影,徒劳奔驰,毫无帮助。无知之人,稍作小善,即望大福报;一遇逆境,稍有不如意,便说:“作善反而遭殃,无有因果”,从此萌生退心。

二、一门深入,福慧双修

“修福更要修慧、修净土”。修福当从断恶修善做起,在道场做义工,必须保持清净心,以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为目标,不要贪求福报。工作人员更不能有“我给你修福报的机会”的想法来看待义工。减少、断除烦恼就是修慧,弘一大师云:“欲除烦恼先忘我”。修行不离生活,必须从忘我开始。舍小我乃至无私无我,是断除烦恼、破除我执、修学戒定慧的无上妙方。如能再以“真诚、清净、慈悲”的心来念佛求生净土,就是圆满的福慧双修了。

《印祖文钞》中提及:“念佛之人当吃长素以长养慈悲心,致祥和。如或不能断荤,宜食三净肉及早斋,切勿杀生,尤其是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常杀生,其家变成杀场,冤鬼常聚,不吉祥大矣。”

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就是将业因果报的道理说清楚,把利害讲明白,然后再将断恶修善的方法,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如此而已。真正要做,一定要靠自己,佛菩萨不能代替我们做。

听经闻法,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从不间断的学习中体会领悟,并努力做到“解行相应”,日久功深才能产生作用,降服习气,功夫才容易成就。

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行其余。”这是我们听经、研教应有的态度

深信因果,勤修福慧-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听经研教,人人根性不同,往往各有领会,心得不尽相同;也不免各有所疑,疑为大病,不可因疑而对佛失去信心,更不可因疑而误了正行。故应暂时搁置、保留有疑之处,实践、力行正确无疑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修学态度,他日遇到“明师”,或者自己修学的境界提升了,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法照入竹林寺传》中,文殊菩萨告法照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一份恭敬,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菩萨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清楚分明,勿令空过。佛号从心起,声从口出,又从耳入,相续不断。稍有妄念,即收心念佛,摄耳谛听,不令妄念相续。一切杂念自然渐渐消灭,功夫自然得力。

弘一大师警训:“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茫茫苦海,言之痛心。”谨录《龙舒净土文》备说以供参考:

“昼必有夜,必为夜备。暑必有寒,必为寒备。存必有去,必为去备。何为夜备,灯烛床褥。何为寒备,衿裘炭薪。何为去备,福慧净土。”

《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是指听经闻法,善根是相信佛法,福德是真正去做,如法修行。三者具足,方能得佛法全部利益。

三、忘我修身,抉择法门

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可见“身见”为患之大,我执不可不破!

凡夫所以出不了三界,为有“我”字横在心头。大乘法门之妙,在于把“我”大而化之,起心动念只想众生,不想自己,教你不要在“我”上著想。扩大心量,我见、我相、我执自然化掉。

学佛当求心安理得。因为理得(理明了),所以心安。

印光大师劝初学佛的人,要先念《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更劝一切学佛人“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无非是找自己的毛病而已,像照镜子般找出自己的污垢。

修行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修行不是修出一张伶牙利口,儒家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

修行之首要便是选择法门。选择法门应从契理、契机入手。古德赞叹《华严经》为根本法轮,是成佛的最上乘法门。《华严经》的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足见极乐世界是修行最圆满、最究竟的皈依处。

期盼四众同修,尤其是净业学人“深体斯旨”,方不辜负弥陀本愿,祖师深心。

四、结语

弘一大师提醒修行人:“功过不能相抵,才符合因果的道理。”否则曾作大善者,再作恶也可以不遭报应,现在作坏事,只要以后作善事来弥补,就可以抵销。这是错乱因果,是错误的知见。修行人断恶,是后不再造,要断恶因、恶缘;修善则是修善因、善缘。如此才能积功累德,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查看更多
明白因果 劝修福善 (晋 法慧)
明白因果 劝修福善 (晋 法慧)

明白因果 劝修福善 (晋 法慧)

晋朝比丘竺法慧,关中(今属陕西省)人。为人正直,有戒行

明白因果 劝修福善 (晋 法慧)

。去嵩高山,皈依佛图蜜。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到襄阳(今属湖北省)住羊叔子寺,不受别人来寺院供养,自己外出乞食,常携带小椅,在清静地方便坐下。有时遇雨,用油布笼罩自己,雨过后只见小椅,却不见他的去向;话还没完,他已坐在小椅上,常有这类神变莫测的事。一次,告诉弟子法昭说:"你过去生中,把一只鸡的脚弄断了,这个恶报快到了!"不久,法昭被别人摔伤,脚便永成残废。又一次,对弟子们说:"新野有一个老人寿命尽了,我准备去度脱他。"便去田埂上散步,果然看见一个老人牵牛在耕田。法慧向他要牛,老人不给,法慧上前去牵牛鼻,老人怕他搞鬼,便将牛交给他。法慧牵着牛,口里念着,走了七步仍回来,把牛归还老人。这老人不久就死去。后来,征西将军庾移恭来镇守襄阳,庾向来不信佛法,听说法慧有这些神异事迹,很忌恨他。法慧预先告诉弟子们说:"我的前世怨对寻来了!"并告诫大众,要勤修福善。过几天,庾果然将他拘捕并处死,年五十八岁。临死时告诉众人说:"因为冤枉杀我,我死后三天,天会降一场暴雨。"到时,果下暴雨,城外水深达一丈。庾的家眷和一部分居民,都被淹死。


(出《梁·高僧传》)


...查看更多
结语

修福指的是行善积德,以求来世及子孙之福,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我们多做善事,积累功德,不但利益自身,对自己的后代好处也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