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佛斋僧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也是为了让僧俗二众有培养福报、消除业障、积功累德、报恩报德的机会,佛陀特别指定的方法。首先我们要以一个清净的心态,要以恭敬心来斋僧,还要如法。这个如法包括我们所供养的:如果是饮食是食物,它要清净,就是它的来源清净和食物本身是清净的。它的来源不能是偷来的,抢来的;另外就是食物它是清净的,比如说它不是有毒的。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已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供僧斋僧的功德利益
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
《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 《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
『赞僧功德经』佛陀曾云:诸法因缘生,安住希求意念中,为彼悉作何祈愿,即得如是之成果。 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三宝。」
『四十二章经』上云: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又:大阿罗汉宾头卢尊者曾发愿言:放千僧斋无遮大会的,我必到会,为众生布施福田!
『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增一阿含经』卷一云: 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1.身相端庄。 2.气力增盛。3.寿命延长。 4.快乐安稳。 5.成就辩才
二、供僧功德殊胜
一)、昔日佛陀赞叹目犍连尊者:“以后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供僧,并以供僧功德回向给过往的亲人,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二)、供僧功德: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三)、斋僧功德: 1.仪表端正,容颜暐丽,人人见之欢见。2.气力盖世,精神满足,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3.生天人间,寿命久长,康健无恼,命终之时,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缠。4.事事安乐,不逢灾逆,心想事成,无有困厄。5.音声清雅,容动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说清净妙法,通达无碍,闻者无不信受而行。 四)、供僧的功德,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大功德。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五)、唐道律师,持戒严谨,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师问天神:“人间作何功德最大?”天神敬答:”斋僧功德最大!”
六)、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
七)、供佛斋僧,孝亲报恩。 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发心设斋供众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当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索达吉堪布:
如今许多人每天都会上网,为给大家提供一个便利的积福条件,我请专人设计了一页“在线供佛”。只要一早打开电脑,就能以花、香、灯、果等供佛、发愿。虽说是虚幻供养,但只要发心清净,则与真实供佛无异。如此日积月累,定可罪障日减、福报日增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品第四
《贤愚经讲记(一)》 ︱ 智圆法师 讲述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国中有大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正。既生数日,复能言语,问其父母:世尊在不?答曰:故在。复更问曰:尊者舍利弗阿难等,悉为在不?答言:悉在。】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到的,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国中有一位大长者,生了一个男孩,长得面貌五官非常端正。才生下来几天,就能说话,问他父母:“世尊在吗?”父母说:“当然在啊!”又问:“尊者舍利弗、阿难等那些人都在吗?”说:“都在!”
【父母见子生便能言,谓其非人,深怪所以,便往问佛。佛言:此儿有福,不足疑也。父母欢喜,还归其家。】
父母见到这孩子生下来就会说话,感觉不正常,好像不是人,他们心里都很纳闷,然后就去问佛。佛说:“这孩子有福,你们不用疑虑。”父母听佛这么讲,心里就很欢喜,疑团顿释,然后回了家。
【儿又启曰:唯愿二亲,为我请佛及比丘僧。】
孩子又说:“但愿父母为我请佛和比丘僧来应供。”他刚生下不久就会说这种话。
【父母告曰:请佛及僧,当须供具,非卒可办。】
父母就说:“要请佛和比丘僧是需要办供养具的,这不是一下子能办到的。”
【儿又启曰:但扫洒堂舍,庄严床席,施三高座。百味饮食,当自然至。又我先身之母,今犹存在,居波罗奈国,为我唤之。】
这孩子说:“这不要紧的,你们只要把屋子洒扫干净,要庄严好床榻坐席,安放三个高座。至于百味饮食,自然会来的。而且我前世的母亲现在还在世,住在波罗奈国,请为我叫来。”
【父母随语,使人乘象,驰奔召来。所以作三高座者,一为如来,二为本生母,三为今身母。】
父母就按他的要求,叫人乘着大象驰奔到波罗奈国,召来前世的母亲。这个孩子之所以要搭三个高座的原因,一是供如来,二是供前世的母亲,三是供今生的母亲。
【佛与众僧,既入其舍,次第坐定。甘膳美味,自在丰足。】
当时佛领着僧众来到他们家,而且按次第都坐好了。当时所供奉的美味佳肴自然现前,而且非常丰盛。
【佛为说法,父及二母合家大小,闻法欢喜,尽得初果。】
佛饭食完毕,就为大家说法,当时父亲和两位母亲以及合家大小,闻了法以后非常欢喜,全都证了初果。
【此儿转长,便辞出家,精勤正业,获致罗汉。】
再说这孩子很快就长大了,然后辞别双亲出家为僧,精勤于正法之业,证得了阿罗汉果。
【阿难白佛:此沙门者,宿种何德,生于豪贵,小而能言,又复学道,逮得神通?】
当时阿难就请问佛:“这一位沙门宿世种了什么善根,今生生在豪贵之家,一生下来就能说话,而且长大后学道,很快得了神通?”
【佛告阿难:此人前身,生波罗奈,为长者子。父亡没后,家业衰耗,渐致贫穷。虽值佛世,无以供养,念此不悦,情不自释,便舍豪姓,求为客作,终竟一岁,索金千两。】
佛告诉阿难:这个人的前世生在波罗奈国,是一位长者的孩子。自从他父亲过世后,家道衰落,逐渐变得贫穷。当时虽然值遇佛出世,却没有资财供养,一想到这一点,他就很难过。这件事一直缠绕在他心上,没办法排遣,就舍掉了豪贵种姓,到别人家去做佣工,打算做完一年,赚一千两金子。
【豪姓问曰:卿欲娶妻耶?答曰:不也。豪姓又问:用金何为?答曰:欲用饭佛及于圣僧。豪姓告曰:若欲请佛,吾当与金并为经营会于我舍。贫者唯诺。便设肴膳,请佛及僧。由此因缘,命终之后,生在长者家,今复请佛,闻法得道。佛告阿难:往昔贫人者,今长者子沙门是也。】
这个长者子就到了一个富豪家里,要给他打工,要的工价是一千两金。这个富豪就问:“你是不是想娶妻啊?”他回答:“不是。”豪姓就问:“那你要金子干什么?”他说:“我是一心想供养佛和圣僧。”豪姓就说:“如果你想请佛,我也出金子跟你一起来办,然后在我家里来供斋。”这个穷人点头答应。后来果然就设了很多的美食佳肴,请了佛和僧众来应供。因为他当时以一颗诚心供养佛和僧众,以这个善根因缘,在他那一世命终以后,又转生在长者家里。今生又请佛应供,听佛说法证了圣果。佛告诉阿难:“往昔这个穷人,就是今天的长者子沙门。”
从佛的叙述,我们了知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由此应当受到启发。也就是,你要深信善因善果。当时他虽然已经沦落为贫穷的人,但是因为一心尊重、供养佛和僧众,使他顿时就转到长者家,从贫贱又上升到尊贵了。这是从什么因缘来的?就是从恭敬供养来的。他又为什么一出生就晓得问父母“世尊在哪里?尊者们在哪里”?这是由他前世的善心等流习性而来。所以,我们这一世不断地去礼敬三宝,那么未来世,也还是会以善心来供养三宝,生生世世都会恭敬三宝的。
所以我们学了这一个因缘就要知道,这一世就要很好地在自心上不断地修这个善意乐。这个长者子就是我们的榜样。当时他心中不快,因为他没办法满足供养佛和僧众的善愿。所以他愿意去打一年苦工,用自己亲自赚到的钱来作供养
【佛说此时,一切众会,莫不欢喜,顶戴奉行。】
佛说了这样一个因缘故事,当时在场的会众无不欢喜、顶戴奉行。一想到:这个善心有这么殊胜、美妙、广大的果报,所以人人都生起善意乐,都知道要像这样来修善行,要像这样在三宝门前修福业。
真正有了善意乐,你在三宝门中处处可以积福,就好像已经入了宝山一样。供一支香,磕一个头,恭恭敬敬地为僧众做事、为佛做事、为佛法做事,然后殷重地发大愿,这就在自己心中种了很深的善根。以福田力大的缘故,很快就能够改变命运。你越是恭敬虔诚,就越能得到尊贵。你是在三宝门前种福,你就生生世世生在三宝家中,不会跑到别的地方。我们听了这一则因缘,也同样的要有这样欢喜信受、顶戴奉行的内涵。这样你听一则故事,当天就可以这样来做。
『赞僧功德经』佛陀曾云:诸法因缘生,安住希求意念中,为彼悉作何祈愿,即得如是之成果。 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三宝。」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四十二章经』上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位无修无证者。
『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增一阿含经』卷一云: 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1.身相端庄。 2.气力增盛。3.寿命延长。 4.快乐安稳。 5.成就辩才
斋僧功德殊胜
一、昔日佛陀赞叹目犍连尊者:“以后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供僧,并以供僧功德回向给过往的亲人,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二、供僧功德: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三、斋僧功德:
1.仪表端正,容颜暐丽,人人见之欢见。
2.气力盖世,精神满足,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
3.生天人间,寿命久长,康健无恼,命终之时,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缠。
4.事事安乐,不逢灾逆,心想事成,无有困厄。
5.音声清雅,容动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说清净妙法,通达无碍,闻者无不信受而行。
四、供僧的功德,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大功德。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五、唐道律师,持戒严谨,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师问天神:“人间作何功德最大?”天神敬答:”斋僧功德最大!”
六、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
七、供佛斋僧,孝亲报恩。十大父母恩:
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
往昔本师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时,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男女净信居士俱集一处,此时波斯匿王及施主给孤独长者庆喜做广大供斋,所获之福等同本师及眷属所行一切善业功德,于大法会及转法-轮时,普做供养。僧众皆恒作加持及发愿:行持如是善举,获得发愿及加持,未来同获解脱。
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发心设斋供众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当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出家众仰仗修行,进德修业;在家信众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长。也由于信徒布施道粮,供养有道、有学的出家人,让他们没有物资的缺乏,而能积极弘法利生,将佛法遍布世间,居士于此因缘供僧,可谓护法护教的菩萨行。
福田广种功德无量
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清净的供养,能令行者当下远离烦恼、得清净心,也因此生生世世与三宝结清净善缘,功德无量无边。僧具有五种净德,于三宝中称为僧宝。五种净德即是:
(一)发心离俗: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修习佛菩提,而为世间之福田。
(二)毁坏形好:出家之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除去世俗尘衣而着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而为世间之福田。
(三)永割亲爱:出家之人割舍父母亲爱之情,而一心精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间之福田。
(四)委弃躯体命:出家之人委弃身命而无所顾惜,惟一心求证佛道,兼能为世间之福田。
(五)志求大乘: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脱一切有情,为世间之福田。
斋僧功德不可思议
《佛说盂兰盆经》:当时佛弟子中天眼第一之目犍连观见其母于饿鬼道,受倒悬无食之苦,便钵盛饭,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恶业受报之故,饭食皆成火焰。为救其母,请佛点化相救,遂佛示犍连,以百味饮食置于盆中供养十方诸佛僧众,以此殊胜功德可解救其母永离饿鬼道苦,目健连的母亲因斋僧功德而出离三途之苦。
《佛祖统记》载,隋炀帝于智者大师忌辰设千僧斋时出现奇应,当时司案点名,千数满足,但临斋受供时却多了一人,众人皆说是智者大师化身来受国供,是日午后,大众开启停放大师肉身的灵龛,只见床帐皆空,遗体不见。宋太祖笃信佛法,未登基前,见周朝毁佛像,常伤感说:“毁灭佛法,非社稷之福。”登位后,即下诏兴复寺院,见沙门必作礼,亲手送食物给他们。建隆五月逢大旱,太祖皇帝往大相国寺祈雨,进素食,设千僧斋,大雨即临。
浊世供僧福泽长
众生处于此五浊恶世,所面对的烦恼,似乎从未稍减,不是战火频仍,便是天灾连连。有人得享盛世繁荣,却又精神困顿,五毒炽盛;如再受经济困境煎熬,则更如火宅之人,痛苦不堪。以此十万供僧功德原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并让有缘众生能够发菩提心,广种福田,积善消灾,解厄除障
从古至今,斋僧事例凡多,而感应亦多。目健连以斋僧功德令母亲而出离三途之苦;梁武帝建寺斋僧感得妻子从畜道而升天道。历劫以来我们无量无边的父母为了养育我们,造作了诸多不应该做的过错至使受报沦落地狱。做儿女的念及至此,不能不回头反思,今为报四恩,效目健连之举,报诸亲恩正是时也!
斋僧的意思是谓以斋食施给僧人,而且斋僧的功德是很大的,但是切记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诚心,不能有任何不好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利益自身。